首页 医 第322页

医 第322页

  • 扁鹊 全科医生的鼻祖

    扁鹊 全科医生的鼻祖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袁邡   扁鹊,姓秦,名越人,是我国春秋时代一位著名的全科医生,他“随俗为变”,精通内、儿、妇产、五官等各科疑难杂症,他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不论是王公贵族或皇帝,还是平民布衣,他都一视同仁。扁鹊出身贫寒,他热爱生活,同情下层百姓,痛恨封建贵族骄奢淫逸以及蛮横跋扈的生活作风,坚决反对“信巫不信医”的迷信思想。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方禁术,擅长各科。据历史文献记载:“秦太医李醢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rdqu...

  • 国医大师的湖湘精神

    国医大师的湖湘精神

    8月8日,孙光荣、熊继柏两位国医大师同时被聘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身教授。这既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大喜事,也是两位大师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为医院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心力的具体体现。   湖湘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由此可见。 第二届国医大师孙光荣 第三届国医大师熊继柏   “7856部队”诞生两位大家   1978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对中医药事业影响巨大的[1978]56号文...

  • 京城名医萧龙友教你妙用砂仁

    京城名医萧龙友教你妙用砂仁

    冬三月,阳弱阴盛,水冰地坼,万物蛰伏,天地之间一片“藏”之象。冬天地表严寒,而地表之下却是热气腾腾,人与天相通应,所以“冬季阳在里,阴不足而胃中热”,又加之人们又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当食用过多的肥甘厚味时,人更容易出现大便秘结的症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言,此处的“养阴”并不单单指食用偏凉润的食物,也指保持胃肠的通畅。在这里,我们可以在饭后食用一些砂仁,以调畅肠胃。...

  • 中医史上的第一个“医林状元”

    中医史上的第一个“医林状元”

    在古代医学史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龚廷贤(1522-1619),他不仅是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而且还是中医史上的第一个“医林状元”。 江西省东南部人杰地灵,那里有一条美丽的大河盰江(现名抚河),养育了晏殊、曾巩、王安石、汤显祖等载入史册的文人学士,也出现了数以百计的著名医学家,留下了百余种医学著作,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盱江医学”,龚廷贤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 龚廷贤,明代医家。字子才,号云林、悟真子。金溪(今属江西)人。...

  • 100岁高龄的国医大师有何养生秘诀

    100岁高龄的国医大师有何养生秘诀

    今年100岁高龄的国医大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阮士怡总喜欢穿一身笔挺的西装, 依旧步伐轻盈,思维敏捷。97岁时, 他还每周坚持出门诊,亲自为患者 把脉、开方。 人们很好奇这位迈人百岁的老 人到底有何养生秘诀,他却笑笑说: “长寿的人不少,但健健康康长寿的 人很少,我的秘诀就在于按不同年 龄段养生。” 儿童保健关乎日后长寿 健康长寿是人们的共同愿望, 尤其老年人。可想要健康长寿需要 哪些条件?阮士怡说:“人的寿命和先 天禀赋、自然环境、居住条件、医疗 卫生条件...

  • 缪希雍:古代的中医

    缪希雍:古代的中医

    引子 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天夜里。 杭州督学陈赤石的府上。 所有的人都面露愁容,整个宅子里悄无声息,令人感到分外压抑。 偶尔传出的痛苦的呻吟声显得格外的凄厉。 陈赤石督学患滞下已经好多天了。 什么是滞下?滞下就是患了痢疾以后,那种腹中绞痛,想大便却便不出来的症状。 而且,这位督学的病一定很重。否则,不会便出来的都是脓血。(遂滞下纯血) 那么,没有请医生吗? 当然是请过了,杭州城里最负盛名的五代世医王家王老爷子已经来瞧过了,但是,服...

  • 张震国医大师风范

    张震国医大师风范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禄保平   丁酉桂月,随首批全国名中医毛德西教授赴云南拜访第三批国医大师张震先生,并参加在昆明举办的“国医大师张震研究员疏调气机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修班”。期间,两次聆听张震的学术演讲,深为其大师风范所折服。   一   云岭①医门出滇南②,   耄耋耆宿震杏苑。   学贯中西研证候③,   誉满华夏佩旒冕④。   二   兰圣揽要⑤重逍遥⑥,   张师临证创疏调⑦。...

  • 路氏医派的形成和传承脉络

    路氏医派的形成和传承脉络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绪银 路喜善   以国医大师路志正为代表性传承人的路氏医派是近百年来著名的中医学术流派,其诞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发扬于北京市,传播于海外。   起源于河间学派、易水学派诞生地   路氏医派产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滹沱河南岸北洼村。这里自隋以来就是东西南北交通要道,商业发达,这为新理论新思想的创立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促进了中医学派的产生。   中医药理论体系虽建立于秦汉时,但自晋至宋,一直偏重于经验方药的收集应用,忽略了理论研究。金元时期,...

  • 中医传奇“药王”孙思邈

    中医传奇“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药王”的名称来自佛经。有个药王菩萨慈悲为怀,擅长施用良药,救治众生病苦。后来老百姓就把精于方药、救人疾苦的神农、扁鹊、孙思邈等人称为“药王”。现在就来讲讲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是陕西省耀县人,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据说他活了100多岁,人们都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 幼年“圣童” 他从小勤奋好学,7岁读书,每日...

  • 杨博良“孟河医派”中佼佼者

    杨博良“孟河医派”中佼佼者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单德成   杨博良,名尔厚,字博良。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卒于1952年,经历晚清、民国、共和国三个时代,世居江苏武进横山桥西崦村。毕生精力,致力岐黄,刀圭济世,活人无算,是“孟河医派”中佼佼者。   他的父亲曾为清左宗棠手下大将,镇守嘉峪关,辅助抬榇出关的左宗棠收复新疆。母亲旗人,为清宗室之女。他自幼聪颖过人,熟读四书五经。戊戌变法以降,学堂日兴,科举渐废,遂绝意功名。恪守庭训,“不为良相,当为良医”,锐志学医。时...

  • 旴江医家谢映庐紧扣病机博采众长

    旴江医家谢映庐紧扣病机博采众长

    旴江医家谢映庐急难病症医案撷要 谢星焕, 字映庐, 号文斗, 清代旴江南城人, 江西 古代十大名医之一, 约生活于1791年-1857年, 家族 三世业医。 谢映庐少年时曾习举子业, 但因家道中 落, 遂继承家学, 在当地行医四十余载, 声誉卓著。 同治十一年《南城县志》卷八《人物志·方技》称: “精通医法, 善治疑难奇险病证, 诸医束手, 焕至, 立辨病源, 决人死生, 叙案立方, 应手即愈” [1] 。 代表 著作《得心集医案》经其子甘澍整理, 于咸丰十一年 (1861年...

  • 陈可冀:中医有国籍 文明无疆界

    陈可冀:中医有国籍 文明无疆界

    东西方文化认同应当包含社会发展观和科学技术观等多种范畴。虽然有关这方面问题与文化历史及地域文化心理等一系列问题相关,但本质上还主要是以其对社会价值观的认同为实质或精髓。   进入21世纪,当代科学文化认同已经有了鲜明的时代性与现代性。中国经济社会全球化的走向和进程,必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全球化交流和认同问题,从广义角度理解,医学科学也不可能例外。中医药学在确认和强化自己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必然要走中西医学优势互补、促进双向交流、优势认同与结合的路向。当然,不可否认,也要理解到会有其长远存在的地域文化及伦理方...

  • 寒窗苦读励志学医 刘茂才

    寒窗苦读励志学医 刘茂才

    个人档案 刘茂才,1937年生,广东兴宁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医脑病学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香港东华三院顾问中医师、香港中文大学兼任教授等职。曾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及终身名誉主任委员。 ◆ 他被誉为“驱风大师”,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有感于特鲁多医生的铭文

    有感于特鲁多医生的铭文

    在美国撒拉纳克湖畔安息着一位名叫特鲁多的医生,医生的墓碑上这样写道:“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这段“铭文”向人们清楚地表明作为一名能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医生,在面对众多患者纷繁复杂的病情时,所应当秉持的心态和姿态。这句“铭文”讲的道理与临床实际十分相符,很值得为医者细细品味。 首先,作为一名医生要清楚地知道,任何治疗措施都是有局限性的。再高明的医生也不是万能的,世上根本没有包治百病的“神医”,也...

  • 著名中医理论家临床家:颜德馨教授

    著名中医理论家临床家:颜德馨教授

    颜德馨教授为著名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家,同济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于2009年获“国医大师”荣誉称号。颜德馨教授立足于气血学说,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等学术观点,提出调气活血为主的“衡法”治则,为医林所瞩目,在治疗各科疑难杂病、老年病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疗效。 一、幼承庭训,刻苦学医 颜德馨先生出生于新旧兼容的书香世家,为先贤颜子后裔,江苏丹阳人。其父颜亦鲁(1897-1989),号餐芝,是当地名...

  • 结合《洄溪医案》探讨徐灵胎的诊疗特色

    结合《洄溪医案》探讨徐灵胎的诊疗特色

    徐灵胎为清代著名医家,精研医典,学验俱 丰,为时人所重,袁枚评价 “ 其用药也,神施鬼 设,斩关夺隘,如周亚夫之军从天而下” [ 1 ] ,可见 疗效之卓著。徐氏一生著述颇丰,计有 《 神农百 草经百种录》《 兰台轨范》等1 0余种,对后世产生 深远影响。《 洄溪医案》为徐氏生平唯一医案类专 著,虽篇幅短小,仅收录5 6种病证、 9 2则医案, 却可从中窥见徐氏诊疗疾病的风格特点 [ 2 ] 。今结合 《 洄溪医案》 ,对徐灵胎的诊疗特色作简要概括。 1  寒热虚实,辨证精准 徐氏长于辨...

  • 徐霞客屡屡对中医药及其治病疗疾倾情关注

    徐霞客屡屡对中医药及其治病疗疾倾情关注

    徐霞客(1586~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享有“现代世界地理学先驱”之盛名。 徐霞客在年少之时便萌发登攀之情,探究大自然之志。他22岁踏上征程,探幽寻秘,游历崇山峻岭、江河湖流、荒野僻壤。历尽千辛万苦,足迹遍及20余个省市区。所到之处,详细考察并记录地理、地貌、水文、气候、农业、矿业、手工业、动植物、交通运输、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情况,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后人集成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与文...

  • 国医大师任继学 熟读经典重视临床

    国医大师任继学 熟读经典重视临床

    国医大师任继学老师曾给我们讲授中医内科学,我留校工作后,他又给我很多指导和帮助,至今难忘。他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任继学一丝不苟的学风和教风,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教学严谨 一丝不苟 任继学老师上课严厉是出了名的。我们中医学专业78级中医内科学课程的前半段就是任继学讲授的。还没有开始上这门课,我们就听说任继学很厉害。在学习这门课程后,我们发现,任继学比传说的更严厉。任继学每一节上课前,学生必须做好复习预习,还要阅读课外资料。讲课过程中,任继学会随时提问,提问内容或是教材上的,或是教材以外的。任继...

  • 徐大椿为了救乡亲 自治医药

    徐大椿为了救乡亲 自治医药

    徐大椿是清代名医,字灵胎,号洄溪老人,江苏吴县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卒于乾隆三十六年,享年79岁。徐大椿传世的著作颇丰,比较有名的有《医学源流论》《医贯砭》《兰台轨范》等,后世有人将其著作编辑成《徐氏医学全书十六种》,流传甚广。   相传,徐大椿在家乡隐居时,遇上当地流行瘟疫,老百姓不知求医问药,却只知道拜佛求仙。徐大椿为了救乡亲,自治医药,在一天清晨早早赶到道观,等信徒都来烧香的时候,大声宣布,说自己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纯阳仙师下凡,惠赐了大量药丸,欲借自己之手免除百姓的瘟疫之灾,大家如果想要,可以免费...

  • 当选中医专家风采 李赛美 养生秘诀

    当选中医专家风采 李赛美 养生秘诀

    近日,在广东省中医药局指导下,由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和南方都市报联合主办的“首届‘南粤最美中医’评选活动”圆满落幕。经提名候选、公众投票、特邀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岱翰、陈镜合、林丽珠、李赛美荣获“南粤最美中医”称号。本微信公众号将一连四天展示当选专家风采! 李赛美:一家四代、一个单位“团购”找她看病 专家简介 李赛美,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伤寒论教研室主任...

  • 孙思邈强调医德修养 被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强调医德修养 被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初唐著名医学家和药学家。18岁起立志学医,隐居山林,遍访药方,修道炼气。集毕生之力,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是中医史上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有很高的医学成就。   孙思邈强调医德修养,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在其《大医精诚》中,较全面地阐述了医德规范中的“精”与“诚”,对后世医者的行为规范具有指导意义。他又重视养生、养老,提倡应用科学养生方法...

  • 一代医宗 苛评叶天士

    一代医宗 苛评叶天士

    我以为称叶天士为一代医宗并不为过,他的成就是巨大的。叶氏师十七师,又博览群书,多有发明,可以说是大量继承前人经验的一位集大成者,章虚谷说他“如点龙睛而熔铸百家,汇归经义”,洵非虚语。叶氏又是温病学说的奠基者,创立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的方法;不仅如此,在杂病的辨治上同样具有丰富的经验,树立种种新说。所以,叶氏能得到普遍赞誉并不奇怪。 一、用古不泥古 然而,我认为叶天士的巨大成就,换一个角度看,其实其中也蕴含了一些不足之处。 譬如,人们认为叶氏是仲景的知音,说叶氏是最能...

  • 读朱祥麟编著的《中国宫廷医疗轶事及秘方选评》

    读朱祥麟编著的《中国宫廷医疗轶事及秘方选评》

    湖北鄂州市中医院朱祥麟主任医师是湖北中医名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伤伏气致病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日前将新作《中国宫廷医疗轶事及秘方选评》惠赠予我。书由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8万字,分上、下两篇。上篇收入自史前至明清宫苑之医疗轶事,举凡史集方书、杂录丛谈,多方采撷。涉及医、文、史、人物、气功、保健、养生等内容;特别收取《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之仓公医疗案事26则,并予精心注评而成。下篇禁方124则,不仅可供专业医生参考,亦可为关心医疗之士扩充见闻。其内容丰富多彩,注评深入浅出,读后收益良多。...

  • 林则徐对中医颇感兴趣 中医典籍亦常涉及

    林则徐对中医颇感兴趣 中医典籍亦常涉及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胡献国   林则徐(1785~1850),字符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清嘉庆年间中进士,入翰林院。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起,先后在浙江、江苏、湖北、河南、山东等地任职。道光十七年(1837年)初,任湖广总督,严禁鸦片,卓有成效。   林则徐对中医颇感兴趣,工作之余,对中医典籍亦常涉及,现辑其二三事。   为名著作序   林则徐之父林宾日与一代儒医陈修园为至交,常在一起谈医言药,其医药知识多是中医药知识和养生之道。当时...

  • 江友山是一位医药兼修的老中医

    江友山是一位医药兼修的老中医

    江友山是一位医药兼修的老中医,生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十二月初十日,卒于1989年10月(市图书馆收藏的家谱),常州人氏,享年90岁。   江友山师从孟河医派名医屠士初(著名中医屠厚之侄子),25岁学成,以内科见长,1930年在局前街开设诊所。1929年,即在由武进县(民国时期常州称为武进)公款公产管理处的“夏季寿安医局”为患者施诊,并应邀在本邑长年医局坐诊。   医局属慈善医疗机构,新中国成立前,常州武进地区所创医局,以长年、寿安两局举首。自初创至停办,历时百年。人才...

  • 国医大师周信有 学医之路 治学有道

    国医大师周信有 学医之路 治学有道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吴全学 殷世鹏   得知周信有老师被评为国医大师,作为学生的我除了高兴,还有深深的祝福。   学医之路   周信有生于1921年,祖籍山东牟平。少时家境贫寒,随父闯关东,习文弄武,自强不息。入过教会学校、为了生计耍拳卖艺、替人画像……真可谓吃得苦中苦。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周老志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救世理想,从师习医。20岁时,日本统治下的伪满政府实行汉医考试,他参加并应试合格,取得《汉医认许证》,开始了...

  • 中医儿科大家 徐小圃先生小传

    中医儿科大家 徐小圃先生小传

    [徐小圃先生小传] 徐小圃(1887~1961),名放,上海人。幼承庭训,家学渊源,弱冠时即出而问世,并名扬沪滨。后得山阴祝味菊先土善用温阳药的经验,运用伤寒方以治少小疾苦,用药果敢审慎,屡起沉疴。晚年医名更着,求诊者日盈门庭。积数十年的实践经验,对于中医儿科学术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徐小圃先生初受业其父杏圃公,弱冠时即悬壶问世,为当代著名的儿科专家,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独具创见的学术思想,尤以擅用温药而名噪海上。先生能广用伤寒方以治少小疾患,由于认病辨证精确,处方善以化裁,配伍灵活,因此,经先...

  • 寻访曾经的中医少年班

    寻访曾经的中医少年班

    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名声在外。很少有人知道,山东中医药大学也曾经办过少年班,专攻中医。 “少年学医在泉城,书声琅琅震寰中。” 看似寻常的诗句,诉说的就是这段佳话。 “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刘更生说起往事,依然难掩兴奋。“1985年至1987年招了3届,一共147名学生。” 当年为什么办这个少年班?曾经的中医少年们,现在过得好吗? “大学里办中...

  • 三秦名医沈舒文的行医路

    三秦名医沈舒文的行医路

    提到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沈舒文教授,找他看过病的人赞不绝口,推崇备至。他在陕西中医圈内知名度颇高,曾与国医大师张学文、郭诚杰等一同被评为陕西省首批名中医,其工作室201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传承建设项目工作室。 但在省外,有些人对他并不是很了解。在日前举办的沈舒文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症学术经验传承与交流会上,记者见到了沈舒文,67岁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谈吐温和,一身儒雅之气让人备感亲切。会上,弟子们从全国各地赶来交流经验,其中不乏一些各地中医药界领军人物,宁夏医科大学副校长牛阳就是其中...

  • 丁樱带领河南中医儿科跻身“国家队”

    丁樱带领河南中医儿科跻身“国家队”

    二级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学科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这一串很有分量的学术身份和荣誉,是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丁樱从事教学、临床、科研39年辛勤耕耘,率领弱小儿科成为国内同行规模第一的证明,也是一位勇于攀登、在中医儿科领域卓有成效的教学科研工作者实力的象征,更是一位厚重博学、勤奋敬业的中医儿科教师未忘初心的真实写照。 教书育人 桃李芬芳...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