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324页
-
“编外”医生代守奎
30多年来脚踏实地、静静贡献,扎根山村医疗卫生事业,为患者传递爱的正能量,他就是贵州省金沙县西洛街道申家街社区桐子湾乡民组村医代守奎。 1974年,代守奎第一个小孩出世,70年代弹尽粮绝,因为自己不懂医,妻子产程过长,导致小孩窒息逝世。惨痛的一幕长时刻显现一家人的脑海里。从那以后,代守奎就决议了走行医这条路。他买了中医药书本自学,那时是人民公社大集体年代,因为文化知识少,代守奎白日劳作,使用晚上在煤油灯下边学医学知识,边悟医学之道。他使用农闲时上山挖采草药,试着给家人、街坊治病,处理村庄的一些常见病。1979年,...
-
怀念国医大师张灿玾
2017年9月1日黄昏,从山东济南张鹤鸣处传来一个凶讯,他的爷爷、我国首届国医大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张灿玾教授因病不治,于当日下午6点多不幸逝世。虽然之前早已得知恩师患上了不治之症,众弟子忧心忡忡、纠结不安,听闻凶讯的我仍感到震动又俄然。恩师于我情同父女,恩重如山,他的离去令我千般沉痛。时值恩师逝世一周年,特撰此文以悼念恩师。 敬慕大师 心向往之 人与人的相识相交,靠的是缘分。我与恩师相识甚晚,但心中早对他向往已久。我的父亲在当地是一方名医,在针灸方面亦颇有造就。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有一...
-
山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医家地理
清代山东中医医家地理分布 山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更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历来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 素称“齐鲁之邦”[1]。清代是山东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清朝承袭明制, 改山东布政司为山东省, 定都北京之后, 山东省临界直隶, 靠近京师, 为近畿省份, 成为连接政治、经济中心的纽带, 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因此, 清代山东中医发展兴盛, 涌现出了以黄元御为代表的众多杰出中医医家。本研究在收集和整理清代山东中医医家的基...
-
忆当年中医儿科分会初创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自1983年成立,至今已整整36年了。这张老照片中有为儿科分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三个重要人物,分别是王伯岳、江育仁、张奇文。对儿科分会而言,王伯岳是创业的先行者、开拓者,江育仁是坚定的守护者、主心骨,张奇文是继往开来、辛勤耕耘的领头人。 先行者王伯岳 1970年,我在江西中医学院(现江西中医药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1975年,我有幸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跟随儿科泰斗王伯岳学习,从此与先生结下师徒之缘。 1978年,全国第一次中西医...
-
李济仁不仅是德艺双馨的中医大家
新安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植于徽文化沃土上的一朵中医奇葩。上下数百年间,有文献资料可考证的新安医家近1000位,著作800多部。这些名医名著,名派名说,名药名方,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灿烂夺目,具有鲜明的新安特色。新安医学文化和优良传统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为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医大师李济仁先生就是当代新安医家的杰出代表之一。 李济仁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医疗法(张一帖内科疗法)第十四代传承人,是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
父亲影响了我的中医之路
我的父亲王健行(1915—1968)是江苏省太仓县(现江苏省太仓市)岳王乡人,早年随我的祖父学医。在家人及朋友的资助下,父亲20岁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学行兼优,深得院方器重,跟从秦伯未、蒋文芳等沪上名医临证,学成后,本欲留沪行医,因抗日战争爆发,遂返回乡里自行开业应诊。听祖父训:“心不可贪,挣钱不可无度,小辈们要精于医术。”在其影响下,父亲性善好施,喜以平价药治病,对贫困患者常免收诊金还送药资,深得百姓赞誉。 时值县内中医重“温病”,轻&ldqu...
-
国医大师邓铁涛 医学建树 传承创新
时隔一年再断肠,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怀念恩师李振华教授。回想2004年冬天,通过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引荐,我有幸拜李振华教授为师。年过八旬的李振华教授在师母及家人的陪同下专程到广州参加广东省中医院举办的“羊城岐黄传承拜师会”,期间在我院查房、会诊、讲学,与部分医师代表、弟子们座谈,日夜繁忙。那次师徒分别,我送李老到机场,一路上还有机会再向李老请教学习中医的方法、临床中遇到的困惑以及中医教学的经验,直到登机前尚意犹未尽。后南来北往跟师侍诊,问道求教,并与李老保持电话联系,我虚心求教的诚心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