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320页
-
袁炳胜 师承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孔定
中国针灸医学是经4000余年临床实践,在中国数千年中,中国大地上南北东西,数万计中医针灸医师代代相继,经过与临床疾病作斗争中反复实践、临床验证而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临床学科,她是中医学生命体系中的有机部分。早在1500余年前,中国针灸就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成为这些地方的主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由于一些旅居海外的高水平的中国中医针灸师在治疗一些现代疑难疾病方面的卓越疗效、合理运用针灸安全无副作用、临床运用范围广泛等优势,而受到世界各国民众的喜爱,不仅大批中国中医针灸师成功走向世界,而且由于海外中...
-
康熙皇帝 一位中西医结合的推行者
说到康熙,人们的头脑中就会涌现出这样的形象:统一了中国多民族,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奠定了清朝兴盛的基础,开创康乾盛世的大局面。其实,康熙皇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而且还是一位中西医结合的推行者。 康熙皇帝天资聪颖,对文学、历史、天文、数学、医学等都深感兴趣,而他对医学的执着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疾病的威胁。明清时代,天花肆虐中国,病死率极高,别说普通百姓面对天花只能听天由命,即便是皇室也对它无可奈何。康熙在2岁那年染上天花,经精心治疗竟然痊愈,但是脸上留下几颗稀疏的麻点。更让康熙...
-
李中梓 创医学理论 成一代名医
李中梓(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汉族,出身官宦之家,上海浦东惠南镇人。父亲是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故中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时擅长文学、兵法,因屡试不第,加之体弱多病,乃弃仕途而学医。他悉心钻研医学名家的著作,深得其中精要,对中草药物的药性进行反复研究,并用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学理论,成为一代名医。 年轻时,他曾为徽州太学方鲁儒看病,三剂而病消,展露其头角。 方鲁儒患的病是腰膝疼痛,精神疲倦。其实患这个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开始的时候,找了些...
-
晋代名医伉俪:葛洪与鲍姑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知名的中医大家,为我国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统计发现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男医生,医术精湛的女医生则少之又少,但并非没有,晋代的鲍姑就是其中的一位。鲍姑与西汉的义妁、宋代的张小娘子和明代的谈允贤被后人尊称为古代四大女医。 鲍姑(公元309-363年),名潜光,今山西长治人。其父鲍靓喜好道家养生,擅长炼丹,亦官亦道,在担任广东南海太守期间结识了来自江苏的葛洪(公元284-364年)。因两人都笃信道家和擅长炼丹,有着共同的志趣,鲍靓便收葛洪为弟子,葛洪借此得以认识了小他25岁的...
-
古代名医成名背后的辛酸故事
□ 崔晓春 南京中医药大学 说到古代名医,往往被广为传颂的多是他们年少时博闻强识、刻苦学习,学成后救治众人、妙手回春的故事。其实很多古代名医光鲜亮丽的背后还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也许正是这些坎坷的经历让他们走上了医学之路。 提到医圣张仲景,很多人会想到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这是一部中医临床经典之作。翻开这本书的序言,我们就能看到这位名医当年经历的辛酸故事:仲景出生于一个二百多人的大家族,可谓人丁兴旺。然而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疫病流行,他的家族也未能幸免于难,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家族中去世的人就有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