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327页
-
我内心深处 中医情结
所谓情结是指留在每个人内心深处、魂牵梦绕的那个心结。而我内心深处就有那么一个结:中医情结。 那还要从我小时分说起。我的父亲是一位只要初中文明水平的普通工人,但他超级爱看书,特别是中医摄生保健类的书本。不管是买书,仍是订阅期刊,必不可少的必定会有中医保健相关的信息。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对中医摄生方面的信息比较重视,常常翻看一些中医保健书本。有好长一段时间,父亲是订阅杂志的,所以我时常到父亲传达室转一转,常常能看到新鲜出炉的中医保健杂志。杂志的姓名已记不清楚,但多年未忘的是里边关于中药、食材、日子起居保健等方面的介...
-
国医大师、临床家熊继柏谈成长之路
源于陈文和先生对熊继柏中医童子功的赏识,他亦如胡岱峰先生一般,单独为熊继柏开小灶,指导熊继柏系统研习《黄帝内经》及温病学诸家经典。更难能可贵的是,陈文和先生单独给了熊继柏一本其亲自撰写的方剂书,涵盖方剂达1000余首,并嘱咐熊继柏抄写下来。遗憾的是,当时在进修班学习期间,熊继柏刚刚打开温病学的宝库,正如痴如醉地研习《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叶天士温热论》等著作,同时开始涉猎《黄帝内经》,于是对于陈文和先生的方剂书,熊继柏只是利用晚上的时间诵记,背熟后并未抄写。数月后,送还方剂书,陈老先生得知熊继柏没有抄写便委婉地提...
-
宋朝儒医兴盛推动养生文化繁荣
宋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涌现出了一大批造诣高深的儒医,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养生文化发展与进步,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成果和实践经验,影响深远。 北宋定都开封(时称东京),至十二世纪初已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的医药管理机构、法典、制度和医药学术研究等承汉唐之风,得到广泛的传承、创新、发展和繁荣,创造了中国医学史上诸多第一,如和剂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医药管理机构;编纂了世界上第一部官修针经《太平针经》;铸造了世界历史上第一尊针灸铜人“天圣针灸铜人”;产生了世...
-
国医大师刘志明:抗疫老将远程救治危重新冠患者
95岁高龄的国医大师刘志明是一名抗疫老将。弱冠之年,刘志明就曾深入瘟疫横行的地区,救治大量疫病患者。新中国成立后,刘志明参与了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筹建工作,负责建设传染病组。此后他多次主导中医药防治小儿病毒性肺炎等传染病工作,均取得了满意成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志明一直心系防控工作,多次提出前往一线参与抗击疫情。其女儿、学术继承人刘如秀主任医师组建了一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刘志明国医大师抗击新冠肺炎公益医疗团队。刘志明团队首先与黑龙江省鹤岗传染病医院苗青院长对接,对其医院的一例...
-
扁鹊 一身浩气捍医术 治病救人有原则
扁鹊原名秦越人,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在长达大半个世纪的从业行医岁月中,扁鹊不光总结堆集了很多卓有成效的临床经历,又深谙保健养生之道,不愧为后世公认的神医和中医学开山祖师。 一身浩气捍医术 治病救人有原则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闪现一派百家争鸣、空前开放的盛况,但实际社会生活中,神权至上、巫术横行的恶俗也根深柢固。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扁鹊依然可以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浩然正气捍卫医学的权威尊严。其时,秦武王久病不愈,无奈之下,决意召请扁鹊为其医治。谁知,却遭到了以太医令李醯为首的一...
-
国医大师熊继柏论如何学习中医
国医大师熊继柏13岁习医, 16岁行医, 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 从事中医高等教育30余年。通晓中医经典, 谙熟方药, 临证善于辨证施治, 因证选方, 因方用药, 是国内外著名的中医专家。善治各种内科杂病, 妇科、儿科病证, 以及各种疑难杂证。熊老学习中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其学习中医的经验值得我们传承和挖掘, 本文对熊老之前的有关如何学习中医的录音和文章进行整理。 坚定志向, 端正学习中医的目的 熊老指出中医学的典籍浩瀚, 内容广博, 理论精深。欲求学精, 确非易事。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终生奋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