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120页

医 第120页

  • 不寐病的中医论治病案举例

    不寐病的中医论治病案举例

    马智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隶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科技支撑方案全国200名名老中医经历传承研究老中医之一。从医40余年,拿手不寐、郁证、头痛、晕厥、痫证等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其临床辨证精确,立法谨慎,组方灵敏,遣药精当,药简力宏,效如桴鼓。 马智教授通过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对现代人不寐病的中医医治积累了丰厚的经历,其对不寐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均有独到见解,其治不寐临床效果切当,起效快捷而无显着不良反应,深受广阔患者称誉。吾有幸随师侍诊,获益良...

  • 中医治癫病“化痰开窍”

    中医治癫病“化痰开窍”

    化痰开窍法治疗癫狂的探析 化痰开窍法, 泛指祛除痰浊、 宣闭开窍的方法。 如《中医大 辞典》中述化痰开窍法: “开窍法之一种, 又称豁痰醒脑。 治疗 痰证神昏的方法” [1] 。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载: “通过祛除痰浊 以宣闭开窍, 适用于痰厥及痰蒙心窍证的治疗方法” [2] , 同时指 出: “化痰开窍” , 又称 “祛痰开窍、 涤痰开窍、 豁痰开窍” 。 癫 狂乃癫病与狂病的合称, 现代临床多认为 “...

  • 失眠少寐入睡困难 治处方中医临证医案

    失眠少寐入睡困难 治处方中医临证医案

    专家简介:王玉生,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1990年被授予“德州地区名中医师”称号。发表学术论文126篇、出版医学专著8部。临证重视中医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强调理法方药贯通。 中医临证中可见到以“少寐”为主的病证,很多时候“少寐”还会挟杂在内、外、妇科多种疾病之中。凡是遇少寐,医者多配伍酸枣仁,以图养心安神,促其入寐。如果应用恰当会起到好的效果,如果辨证不清,误用酸枣仁,还会效得其反。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归心、肝、胆经,有养心肝...

  • 辨证分型治失眠 中医内服中医外用

    辨证分型治失眠 中医内服中医外用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失眠属于中医“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范畴[1],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能满足并影响白天正常生活的一种主观体验[2]。《马王堆医书·十问》曰:“一夕不卧,百日不复。”可见睡眠对人体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心理压力加重,失眠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使人们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通过药物治疗失眠,...

  • 中医助眠法 饮食与睡眠

    中医助眠法 饮食与睡眠

    睡眠,古人称为“眠食”。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人们面临来自生活、工作以及心理压力日趋加大,饱受失眠之苦的人普遍增加。轻者难以入寐,或睡中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或时寐时醒;重者可彻夜不能入寐,常与头痛、健忘、眩晕、心悸等症状同时出现,日久则更易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失眠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 《灵枢·大惑论》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rd...

  • 噎膈反胃中医详解

    噎膈反胃中医详解

    噎膈、 反胃虽早在《黄帝内经》 ( 以下简称《内 经》 ) 就有了记载, 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一直散 见于临床综合性医籍、 本草学以及方剂学等著作之 中, 直至清代才出现惟一一部专著《医学噎膈集 成》 , 但其非集大成之作, 仅辑有医论 3 篇方论 82 则。正如 《医学噎膈集成》 序所云 : “盖是书之规模 粗立, 论症之原委未精, 兹不过汇辑众方, 草创成贴, 斯病之真机, 多有未能尽善。 ” 新中国成立以来, 有关研究绝大多数为临床报 道, 且数量亦相当有限, 不上千篇。其余则见于...

  • 夜间难眠症的一则中医案

    夜间难眠症的一则中医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张士舜擅长治疗各系统良恶性肿瘤及各种疑难杂症。笔者跟师多年,获益匪浅,现将其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一则医案总结整理如下。 宋某某,女,53岁,2022年3月21日初诊。主诉:夜间难眠1月余,伴有烦躁,乏力,纳可,二便调,曾服艾司唑仑片治疗,效不显。月经周期正常,量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弦微涩。辨证为肝郁血虚,治以疏肝为主,兼重镇安神。处方:首乌藤60g,预知子30g,合欢花30g,合欢皮30g,酸枣仁10g,珍珠母20g,淡竹叶5g,灯心草...

  • 中医理论在孤独症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理论在孤独症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孤独症也叫自闭症,以社会交往缺陷、兴趣范围局限、行为重复刻板为主要表现,是医学界、康复界、特教界的难题。笔者通过十余年的潜心学习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中医理论在孤独症领域有其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五脏与孤独症的关系 《灵枢·脉度》曰:“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肾生骨髓。”《素问·五脏生成》记载:“诸髓者皆属于脑。&rdqu...

  • 大肠癌中医辨证论治

    大肠癌中医辨证论治

    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多 种多样,尤其是不能耐受手术及 放、化疗的晚期癌症患者,这些 症状严重地损伤了患者的生存 质量。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在肿瘤 患者的症状控制方面有较好的 疗效。 1.脾胃虚弱型主证:腹胀 便溏,久泻久痢,神疲乏力,少气 懒占,面包苍白,食欲不振,色淡 苔薄白、脉沉缓。洽法:健脾益 气。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气阴两虚型主证:腹痛 腹胀,人便不爽或时有脓血,或 大便秘结,神疲乏力,食欲不振, 口干咽燥,五心烦躁,舌红少津、 少苔、脉细数。治法:益气养阴、 健脾和胃。方药:八珍汤加减。 3....

  • 失眠 中医的阴阳寤寐学说

    失眠 中医的阴阳寤寐学说

    辨别失眠阴证阳证的中医望诊特色 中医的阴阳寤寐学说是中医睡眠医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 失眠中医称为 “不寐” , 阴阳寤寐学说认为 不寐的病因病机多种多样, 但总属阴阳失调, 寤寐失 常。 寤寐调和, 阴平阳秘。 阳气的入里出表、 潜降封 藏是睡眠与觉醒主要的内在因素, 阴阳盛衰偏颇、 营 卫调和失常均会导致失眠, 因此, 在失眠的辨证中尤 为注重辨别其阴阳属性, 善诊者, 察色按脉, 先别阴 阳。 阳盛阴衰易失眠 [1] 。 中医诊法的原理在于司外揣内, 见微知著, 以常 衡变, 四诊合...

  • 中医药治疗轻度认知障碍探析

    中医药治疗轻度认知障碍探析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指患有轻度的记忆或认知功能的损害,但未发生痴呆的临床状态,是处于正常脑老化与早期痴呆之间的一种重要的过度状态,属于痴呆症的前期症状。MCI病因较多,阿尔茨海默病、脑小血管病、路易体病、额颞叶变性等缓慢起病的痴呆类型在临床症状达到痴呆前,轻度的病理变化均可引起MCI。另外脑外伤、脑炎、营养缺乏等可导致持久的MCI。 早期发现和诊断MCI 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减少痴呆的发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截至目前,还没有FDA批准的治疗MCI认知症状的药物。同时国内外治疗MCI的指南中指出:...

  • 郁证性脾病 归脾汤医治郁证性脾病

    郁证性脾病 归脾汤医治郁证性脾病

    郁证性脾病是指思虑伤脾所引起的病证,及在此基础上影响脾脏其他生理功用而出现相应病理变化的病证,包含单纯郁证与病郁同存两种形状。临床上有关思虑伤脾所造成的的郁证性病证常被忽视,故笔者略述一二以示留意。 脾为后天之本取决于脾藏意智 脾的生理功用首要有化气愤血、运化水湿、升清举阳、统血、藏意智、在志为思。其间,思虑伤脾可影响脾脏的其他生理功用,然后发生脾胃类、情志类、虚劳类、出血类、杂病类五种病证。脾主化气愤血为后天之本。思虑伤脾不仅暗耗气血,并且影响气血化生,进而变生诸证。诚如清代冯楚瞻《冯氏锦囊秘...

  • 周岱翰谈食养:大肠癌中医饮食调理

    周岱翰谈食养:大肠癌中医饮食调理

    专家简介 周岱翰 当代中医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首席教授,广东省名中医。被国务院授予“卫生事业突出贡献”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临床50年。 擅长:治疗肝癌、肺癌、肠癌、乳腺癌等晚期癌瘤。 大肠癌 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在全世界大肠癌的发病率男女均处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研究发现高发区的人均以肉食为主,食物内脂肪含量较多。结肠癌的死亡率和整个地区脂肪的消耗量成正比...

  • 心令人失眠 中医睡眠医学有系统的理论

    心令人失眠 中医睡眠医学有系统的理论

    高荣林,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委会首任会长、荣誉会长。 失眠是现代流行病和难治病,我们继承路志正、董德懋老师的临床经验,从脏腑论治失眠,提出新理念:五脏六腑皆令人失眠,非独心也。 中医睡眠医学有系统的理论,根据《黄帝内经》的论述提出中医睡眠学说,包括阴阳睡眠学说、营卫睡眠学说和心主睡眠学说。失眠和五脏六腑功能活...

  • 中医两对治失眠药对 化古方为新方

    中医两对治失眠药对 化古方为新方

    不寐属于心系疾病,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黄帝内经》将不寐称为“目不瞑”“不得卧”,认为不寐建立在四时五脏阴阳基础上,是邪气侵扰五脏,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得。后世医家对不寐的病机评述不一,有阳虚者,有阴盛格阳者,有阴血虚者,有热盛扰神者,有痰湿郁遏者,有食滞内扰者,证治方药也多种多样。国医大师张志远勤学精研,博采众长,现将张志远遣方用药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两对治失眠药对 栀子、大黄栀子“味苦寒。主五内邪气,...

  • 中医情志护理改善神经衰弱症的临床观察

    中医情志护理改善神经衰弱症的临床观察

    神经衰弱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类型, 以精神 易兴奋且易疲劳为主要特征。神经衰弱症患者多存在 易激惹、 烦恼、 紧张等情感症状, 且伴随不同程度的睡眠 障碍、 肌肉紧张性疼痛表现, 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西医治疗, 以缓解其症状为主要目 标, 但效果有限。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有报 道指出, 在神经衰弱症治疗中加入中医情志护理可有效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笔者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神经 衰弱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2 0 1 5...

  • 癫痫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述评

    癫痫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述评

    癫痫是一种以具有持久性的致痫倾向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 发病与脑部皮质神经元异常放电密切相关。主要以突发意识障碍, 手足抽搐、口吐白沫, 甚或口中怪叫、角弓反张, 醒后如常人等为典型症状表现[1]。据统计, 2003年WHO数据显示癫痫患者在全球约有5千万[2], 2009年Ngugi A K等最新统计方法显示数据为6.5千万[3]。我国每年发病率约为28.8/10万[4], 国内活动性癫痫患者数量已超过600万[5]。癫痫反复发作, 不易控制, 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均带来沉重负担。因此, 研究和明确癫痫发病机制具有...

  • 秋季抑郁症中医应对之策 喝中药茶

    秋季抑郁症中医应对之策 喝中药茶

    “自古逢秋悲寂寥”这句诗抒发了悲秋之情,这种情绪不仅存在于诗词中,也是现代社会真实存在的疾病,那就是“秋季抑郁症”。秋季抑郁症是一种季节性疾病,多因秋季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气温突然降低,景象逐渐萧条,情绪低落而引起。 症状表现 秋季抑郁症有抑郁症的典型表现,如情绪低落,精力不济,容易疲劳,兴趣或愉悦感丧失;同时伴有自我评价降低,对前途感到悲伤或绝望,甚至有自残自杀的观念或行为。值得注意的是,秋季抑郁症会伴有睡眠增多、食欲增强及体重增加等症状,这与典型...

  • 中医不寐失眠治疗现状 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神志理论的基础

    中医不寐失眠治疗现状 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神志理论的基础

    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诊断法对中医神志理论研究的价值 中医神志理论范围宽泛, 从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可知, 中医神志理论涵盖五脏藏五神以及情志、人格体质等;而中医五神理论 (即五脏藏五神理论) 又是中医神志理论的主体[1]。 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神志理论的基础 中医神志理论的主体“五脏藏五神”源自《灵枢·本神》中“肝藏血, 血舍魂……脾藏营, 营舍意……心藏脉, 脉舍神…...

  • 孤独症中医治疗予以启闭安神颗粒和黄芽汤加减

    孤独症中医治疗予以启闭安神颗粒和黄芽汤加减

    李某,男,8岁。家住西安市碑林区互助路14号。2020年07月27日初诊。诉发现语言少,不主动与人交流、情绪不宁4年余。3岁多入园后发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言语简单以单字为主,不合群。就诊于西安某院,予以颅脑MR、脑电图检查(家属代诉无异常)及相关评估,考虑为孤独症谱系障碍。4岁多因患儿自主语言少,在我院间断配合康复训练及辨证口服中药汤剂患儿多动症状较前减轻,行为较前规范。刻下症:孤僻独行、眼神游离、目光回避,叫名反应少,对玩具感兴趣时间短暂,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跟随及参与游戏,不能用手指指物,能说...

  • 中医内外治法治疗头风与头痛

    中医内外治法治疗头风与头痛

    尉中民头风内外治法经验撷萃 头风与头痛, 一字之差, 症状相似而有别, 中医 临证治疗头风, 或内治或外治, 辨证论治, 效果突 出。 国家级名老中医尉中民教授使用三方论治, 三方 之中, 八法备焉, 八法之中, 百法备焉。 头风与头痛 头风一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中 “白鲜, 味苦, 寒。 主治头风” [1] , 但本条并未指明头风病状。 考《素 问·风论》 言: “新沐中风, 则为首风……首风之状, 头面多汗恶风”...

  • 焦虑障碍 祖国医学的针灸治疗

    焦虑障碍 祖国医学的针灸治疗

    “安神解虑”针刺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观察 广泛性焦虑障碍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 体内容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并有显著的植物 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 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1 ] 。目前临床抗焦 虑药物疗效肯定,但具有耐受性及较多不良反 应 [2 ] ,祖国医学的针灸治疗对该病症具有确切的 治疗作用 [3- 6 ] ,且较少出现不良反应,现将临床资 料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全部资料均来自2015 年10 月—2017...

  • 郁证以情志内伤为致病 中医辨治原则 分型施治

    郁证以情志内伤为致病 中医辨治原则 分型施治

    郁证是中医病名,病机为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郁证的临床表现及其以情志内伤为致病原因的特点,可参照西医学所称的神经衰弱、癔症、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反应性精神异常等病。 辨治原则 笔者提出三元平衡学说:“人之三元(元阴、元阳、元),衡调则健,失衡则危,失调则乱”,认为“三元失衡,百病由生;三元渐衰,百病滋生”。郁证调治当以三元为要,理气解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

  • 中医药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研究状况

    中医药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研究状况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是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致死率和低生存率。据全球肿瘤患者数据统计显示,全球男性大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4位,女性分别居第2位和第3位。早期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2%,而进展期的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7%。目前临床治疗大肠癌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几乎所有临床大肠癌化疗患者会产生肿瘤的多药耐药(MDR)。MDR是指肿瘤的耐药性由一种药物诱发,并且对其他结构和功能无关的一系列化疗药物甚至患者从未使用过的药物也具有耐药性,...

  • 中西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 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 主要表现为神经退行性病变, 其发病进展相对缓慢,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动、运动缓慢、步态不稳和肌强直等[1]。PD的病理核心是人体大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出现了变性和坏死, 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 进而引发的脑部疾病, 其发病原因不明, 可能与遗传、环境、年龄、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2]。中医认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在PD发病过程中极为关键, 其病位在筋脉, 与肝、脾、肾等脏腑有关。在治疗上, 西药可以短时间...

  • 中医临床心身医学治疗模式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临床心身医学治疗模式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临床心身治疗模式的构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 生物医学模式的进步, 许多疾病已被现代医学所攻克,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倍感尴尬的是, 生物医学在进步, 疾病谱却在日渐扩大, 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在逐年增高, 特别是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 例如恶性肿瘤、原发性高血压等, 故而在意识到单独的躯体治疗存在很大的缺陷后, 现代医学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心身医学。心身医学是研究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是目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

  • 论心身疾病中医病因病机的核心及其演变

    论心身疾病中医病因病机的核心及其演变

    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1],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转变,心身疾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在所谓疑难杂症患者中,有1/3可能就是心身疾病[3]。然而临床上心身疾病的识别率却较低,对其机制和诊断认识不清,使心身疾病的治疗也受到限制。 “将以施其疗疾之法,当以穷其受病之源”。中医学对心身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早期多从情志不遂、七情致病等立论,故有情志病之说,但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目前中医...

  • 抖腿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抖腿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抖腿综合征也叫作不宁腿综合征。它的症状主要是不可抑制地抖腿,和人们日常的抖腿行为比较相像。日常的抖腿和这种疾病有本质的区别。抖腿综合征是一种神经性疾病,主要与多巴胺代谢异常和铁缺乏等原因有关,并且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而平时生活中的抖腿行为,大多数都不属于疾病的范畴,只是一种习惯动作。 分辨抖腿属于疾病性的还是非疾病性的,主要看以下:抖腿综合征的患者无法自己控制抖腿行为。抖腿同时伴有强烈的疼痛、灼烧等不适感,还常有腿部痉挛现象,而且这种状况常在夜间发生。 诊抖腿综合征,患者必须满足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 头风头痛 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方剂用药规律

    头风头痛 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方剂用药规律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头风方剂用药规律 头风是慢性、阵发性、易反复发作的一种头痛,发病率高,多发于青年人,以女性多见,本病发病可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相当于西医学偏头痛和肌紧张性头痛等[1,2]。中医治疗头风经验丰富,方药众多且疗效显著,值得深入挖掘[3]。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是传承中医药防治疾病方法和手段的重要内容。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开发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为中医用药经验的传承提供了有效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4]。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

  • 中医病案两则皆说明不用酸枣仁皆可治愈失眠少寐

    中医病案两则皆说明不用酸枣仁皆可治愈失眠少寐

    中医临证中可见到的以少寐为主的单独病证,很多还会有夹杂在内、外、妇科多种疾病之中的一症状,凡是遇少寐多以酸枣仁或拾几克,或几拾克,配合在处方中以图养心安神,促其入寐。如果应用恰当正确,会能起到好的效果,如果辨证不清,误用酸枣仁,还会起到相反效果。经辩证是在心脾两虚、心胆气虚证、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或心肾不交的证型中出现的少寐,皆可处方中应用酸枣仁治疗。如遇到舌苔白腻或黄腻,或有外湿盛,或有内湿盛的证型中有少寐者,皆不可应用酸枣仁。以下病案两则皆说明不用酸枣仁皆可治愈少寐。 案例1 王某,男,4...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