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123页
-
花类药治疗慢性胃炎方药 典型医案
全国名中医刘启泉从事中医临床脾胃病工作40多年,累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对脾胃病的治疗颇有良效。刘启泉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以平为期,考虑周全,针对慢性胃炎不同的中医辨证和患者特异性体质,配以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动静结合,根据动态病情变化,及时调整中医方药,巧妙运用花类中药质轻芳香、安全温和等特点,治疗慢性胃炎的胃痛胃胀、呕吐、反酸,甚至是失眠、面色萎黄等症状,在临床上取得了优异的效果。 在临床中花类药物是指药用部位为花、花序、花蕾或者花的一部分的中药。花类本草本身气味芬芳,质轻,花瓣嫩,多汁...
-
胃脘痛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方
李佃贵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浊毒关系甚为密切。湿浊之邪可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湿盛则浊聚,久郁化热,湿浊化热蕴毒,毒寓于热,热由毒生,变由毒起,日久则气滞血瘀。治以化浊解毒、活血化瘀。 许某,男,54岁,汉族,干部,已婚,既往体健。2007年5月14日就诊。患者2年前饮食不节致胃脘胀满、疼痛,未系统治疗,近1年胀满、疼痛频作,自服三九胃泰,快胃片等药,症状缓解不显,遂来我院诊治。胃脘胀满疼痛,夜间明显,嗳气频作,饮食生冷则症状加重,怕冷,纳可,寐安,大便可,每日1次,舌紫红,苔中根部薄黄腻,脉弦滑。电子...
-
急慢性阑尾炎 中医消痈排脓方
张鸿谋,男,1939年出生。1966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现兰州大学医学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甘肃省著名中医,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擅长肝内胆管结石、胆囊胆管结石、胆囊炎、胃炎、肾结石、阑尾炎、风湿病关节炎、肿瘤、肠梗阻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组成:大黄9~15克,牡丹皮9克,生薏米30克,桃仁10克,冬瓜子3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黄芩10克,芒硝9克。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脓未成者,右下腹部疼痛,腹...
-
腹胀痛治法方药 腹胀中医案
医案一:王某,女,61岁。2008年7月4日初诊。主诉:胃胀痛1周。现胃胀痛、嗳气1周,伴两胁胀,大便稀,4次/日,疲乏,易汗,口干,纳眠可,小便调,舌黯,苔薄黄腻,有裂纹,舌下青紫,脉濡细。既往病史:子宫内膜癌(2008年3月手术)史,肠梗阻史。 诊断:(脾胃虚弱,肝郁气滞型)腹胀痛。 治法:补脾益胃,行气消胀,止痛。 方药:炒白术15g,炒枳壳10g,青陈皮各6g,炒薏苡仁30g,茯苓30g,炒麦谷芽各15g,炒神曲12g,砂仁(后下)5g,佛手6g,绿萼梅6g。7剂,水煎服。...
-
慢性胃炎病位在胃“毒邪”贯穿全程 中医治疗思路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以下简称 “张师” )是我 国首批国医大师之一,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科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后导师。 张师从医六十余 载, 德艺双馨, 治疗各种疑难病、 难治病疗效颇佳, 笔者有幸侍诊左右, 颇受启发, 获益良多, 现将其辨 治慢性胃炎的思路及经验介绍如下 , 以飨同道。 病位在胃,“毒邪”贯穿疾病全程 慢性胃炎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 症, 多数患者尚无显著症状, 常有不同程度的消化 不良症状, 如上腹隐痛、 食欲不良、...
-
中医治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疗效好
慢性胃炎指不同病 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 膜炎性病变,其发病率 在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 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 症状主要为脘腹胀满、食欲减退、口 干口苦、反酸等,目前西医治疗主要 为抗幽门螺杆菌、质子泵抑制剂及 胃动力药的应用,但尚不能有效缓 解所有症状。中医中药治疗脾胃湿 热型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 效,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选取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 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8~65 岁;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胃湿热型,主 要症状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干口 苦,嗳气泛酸,舌红,...
-
抗药性肺结核的中医药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抗药性肺结核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调查表明:在每年记录的600—800万新病例中,有10%的患者至少抗一种结核药,有2%的患者抗两种以上的结核药。在被调查的35个国家里,均发现有抗多种药的肺结核。最严重的是印度、俄罗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多米尼加、阿根廷等国。这些惊人的新数字证实,抗药性肺结核正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悄悄发生。如果不引起重视,抗药性肺结核将会很快蔓延,这是近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发出的警告。 据专家提示,抗药性肺结核近年在我国也有增加的趋势,尤其在老年结核复发患者群中居多。有时采...
-
国医大师治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一般即指慢性 萎缩性胃炎。是由于胃黏膜表面 反复炎症受到损害后导致黏膜 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黏膜 肌层往往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 黏膜腺体萎缩或消失,胃黏膜层 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 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 生。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 病之一,而且往往是癌变的前期 表现。病因可能与遗传,重金属 接触.放射治疗,缺铁性贫血,慢 性肝病,免疫因素,幽门螺杆菌 感染,甚或饮食因素,精神因素 有关。西医治疗方面目前还没有 特效药物,治疗起来非常棘手。 传统中医在此方面则有比较独 特的优势。 传统...
-
泄泻属慢性腹泻范畴 中医病例举隅
泄泻属现代医学肠易激综合症、慢性腹泻范畴,是临床常见病,以便次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泄出如水样为主症。中医学认为泄泻的病因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以及禀赋不足,病机为脾虚湿盛,临床治疗泄泻多从脾虚论治,并在亲身临床及科研实践中给予验证。 审病求因,详析病机 中医学认为泄泻病位在肠,病机可宗脾虚,其认为脾气宜升则健,喜燥而恶湿,主运化水湿,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亏虚则清不升,湿不化,气血生化乏源,故脾虚乃泄泻发病根源。泄泻的病因虽相当复杂,但谨守&ldquo...
-
主治各类消化性溃疡 名医愈溃汤
周信有,男,汉族,1921年生,山东牟平人,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第一批、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2010年入选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建设项目专家,2015年荣获甘肃中医药大学“特殊贡献奖”。从事中医医、教、研事业80余年,先后出版了《内经类要》《内经精义》《周信有临床经验辑要》等著作。 组成:党参20克,炒白术9克,黄芪20克,当归9克,炒白芍20克,丹参20克,元胡20克,三七粉4克(分冲),白及1...
-
天灸是中医的传统疗法 防治儿童哮喘
天灸是中医的传统疗法,常用于对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防治。为证实天灸疗法有降低患儿气道高反应性和提高哮喘患儿肺通气功能的作用,于2000年7月~2002年8月,对来本院儿科专科门诊就诊的非急性发作期哮喘儿童进行了连续3年的天灸治疗,并设立同期不接受天灸治疗的非急性发作期哮喘儿童作为对照组,期间连续3年测定患儿最大呼气流速(PEF)%预测值和PEF变异率,并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方法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接受常规的哮喘长期控制方案治疗(包括吸入表面皮质激素辅舒酮,必要时使用平喘剂喘...
-
《黄帝内经》四时六气理论探讨新安医家程玠论治四时咳嗽特色
基于《黄帝内经》四时六气理论探讨新安医家程玠论治四时咳嗽特色 程玠(生卒年不详),字文玉,又字松崖,号丹崖,新安(今安徽歙县槐塘)人。早岁习儒,明朝成化甲辰(公元1484年)得中进士,由其性好岐黄,亦受其兄程琎影响,遂立志学医,终成一方名医,撰有《松崖医径》(以下简称《医径》)、《眼科应验良方》、《伤寒集》等书。以其传世的著作分析,当以《医径》为其代表作,《医径》共分上下2卷,原刻本已失,现存最早的刻本是明朝万历庚子(1600年)刻本。程开社曾序曰:“盖径者,径约直捷之谓也。取途便而奏效速,用...
-
辨机论治抗“新冠”中医药学谱新章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中医药学为民族的繁荣昌盛、健康保健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对瘟疫的防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在沿袭六经辨证千余年后,明清时期随着瘟疫病流行增多,三焦、卫气营血等辨证新体系,得到进一步深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名医,如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薛生白、吴又可等。时至今日,他们的理论仍在继续指导临床实践、发挥治疫优势。 余家世业医,少年时期随父周筱斋教授应诊,耳濡目染,每睹急证之转安,沉疴之复起,未尝不叹为观止也,所遇瘟疫类疾病甚多,至今历历在目。其中...
-
国医大师梅国强:临床抗疫柴胡类方(一)
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从事《伤寒论》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五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心系疾病、脾胃病,对疑难疾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用药习惯和学术思想。笔者有幸伺诊左右,屡见梅老运用柴胡类方治疗疑难杂症,常于平淡之中顿起顽疾,兹将梅师运用柴胡陷胸汤、柴胡温胆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四物汤的经验总结如下。 柴胡陷胸汤 陶节庵《伤寒六书》云:“若按之心胸虽满闷不痛,尚为在表,未入乎腑,乃邪气填乎胸中,小柴胡加枳桔以治其闷,如未效,本方对小陷胸一服如神”,梅...
-
特发性肺纤维化 李佃贵采用降化行准则来医治
病因病机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不明原因的缓慢、进行性开展的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只累及肺脏,多发生于老年,组织病理学和/或高分辨率CT(简称HRCT)体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简称UIP型)。特发性间质性肺纤维化(简称IP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间质性肺疾病,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对于IPF目前尚无有效的医治办法,预后极差,中位存活2.5~3年,预后差于其他大部分间质性肺病。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在中医文献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病名。本病大多起病隐匿,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气短为首要体现,严重者可出现...
-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痰饮常见证候及其特征的研究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 运化失常, 停积于某些部 位的一类病证 [1 ] 。西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定, 治疗多仅仅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理论作为一套科学 的理论体系, 必然有其稳定、 核心的内容, 中医对疾病 的认识必然存在一定的共性规律 [2 ] , 尤其现代名老中 医对痰饮的辨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从整体观念 出发, 重视标本变化, 临床疗效显著。因此, 本文基于 《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 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 库》 , 建立 《现代名老中医诊治痰饮文献研究数据库》 , 总结现代名老中医积累的临床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