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127页

医 第127页

  • 治疗感冒的中医思路

    治疗感冒的中医思路

    感冒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问题,几乎每个人都会碰到,而它在每个人身上又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既然有不同的表现,我们就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应对它。 中医治病很讲究,有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说法。因人,是指针对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治疗方法,老人和小孩不一样,男人和女人也不一样;因时,是指一年四季的感冒,治疗方法都不一样;因地,比如说,在北京感冒了,和在广州感冒了,治疗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 按中医的常规分法,感冒主要有风热感冒、风寒感冒两种。当然,依据体质的不同,还有一些说法,比如有阴虚感冒,或者阳虚感冒。如果从季...

  • 发热发烧的中医药疗法详解

    发热发烧的中医药疗法详解

    【病因与症状】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一般认为,正常健康人的体温保持在 36.2℃~37.2qC,当口温超过37.3℃、肛温超过37.6℃、腋温超过37.2℃ ,说明已有发热。根据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以下几种:低热是指体温在 37.4℃~38cc,中等热度是指体温在38.1 o(=~39℃之间,高热是指体温超过 39.1 clC;根据致热原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 1.感染性发热可以急性起病,也可以缓缓起病形成慢性感染。主要见于局部或全身性的各种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肺炎...

  • 主治喘证 补益肺肾纳气平喘中医方解

    主治喘证 补益肺肾纳气平喘中医方解

    张恩树,1944年出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扬州市名中医,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字门内科中医术”第十二代传承人。师从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任达然,临证善用经方,擅长治疗内科、妇科杂病。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有《任达然老中医临床经验录》。 组成:紫衣胡桃10g,紫苏子10g,紫菀10g,紫丹参10g,紫石英20g(先煎)。 功效:补益肺肾,纳气平喘。 主治:喘证(肺肾两虚证)。 加减:咳痰黏稠者,加川贝母、百部、桑白皮以化痰肃...

  • 肺结节归属中医“肺积”范畴 主要病机为“郁”

    肺结节归属中医“肺积”范畴 主要病机为“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以及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普及,肺结节的发现率日趋增多,西医除了对高度恶变可能的结节予以穿刺或手术切除以外,大多数肺结节是采取随访观察。随访过程中的反复检查,既增加了患者心理压力,又增加了经济负担,甚至由于人们的恐慌造成一些过度检查和不必要的手术,而中医药对肺结节的治疗有其独特的疗效。国医大师徐经世悬壶60余载,对内科杂病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徐经世诊治肺结节的经验整理如下: 肺结节归属中医“肺积”范畴 中医自古并无肺结节之...

  • 中医对感冒有明确的治疗原则

    中医对感冒有明确的治疗原则

    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科门诊副主任寇吉友介绍,感冒是感受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其特征。此病不仅与咳嗽的发生、发展及慢性咳喘的急性发作密切相关,而且与心悸、胸痹心痛、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的病情进展与恶化有关。所以,有感冒症状的人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切莫自己乱用药。 感冒初期切忌随意“抗病毒” 寇吉友指出,中医药对普通感冒与流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有流行可能的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给予...

  • 预防小儿感冒和腹泻 中医推拿按摩

    预防小儿感冒和腹泻 中医推拿按摩

    入秋以来,令不少父母烦心的事就是小儿容易感冒和肠胃功能不好。如何预防小儿感冒和肠胃功能性腹泻,中医推拿按摩十分有效,只要持之以恒,既能祛除病痛,还能强身健体。下面介绍两方法: 预防感冒法 操作者先将双掌对合,来回快速搓摩,使之发热,然后迅速推擦小儿面颊20-30次,注意用力应轻快柔和,或按摩前事先涂抹适量爽身粉。 用食指揉迎香穴(鼻翼旁0.5寸)1分钟,推擦胸背各3-5遍,按揉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1分钟,揉外劳宫穴(握拳,中指尖下是也)100次。上法能宣肺利窍,固表通...

  • 中医防治H7N9禽流感不能一味清热

    中医防治H7N9禽流感不能一味清热

      随着H7N9禽流感病例逐渐增多,人们的惶恐情绪也渐渐升温,作为医务工作者,预防和治疗此病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笔者是一名中医师,对各个省市发布的预防和治疗处方不敢苟同,他们大多数用的是一派清热解毒药物,如银花、连翘、板蓝根类。不客气讲,这样做有误导民众之嫌。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一见流感就联想到清热解毒,是违背中医原理的。禽流感属于中医外感病的范畴,外感发热原因大多是受寒后身体的良性反应,不能见热就退,见火即清,强行退热就是打击自身低抗力,很容易使病邪入里。譬如敌我双方在激烈战斗中,不去打击敌方...

  • 通鼻消涕药的运用 中西医药理互参治咳嗽

    通鼻消涕药的运用 中西医药理互参治咳嗽

    鼻后滴漏综合征是引起顽固难治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为其发病隐匿,容易误诊为肺和支气管疾病引起的咳嗽,造成大量镇咳药物和激素药物的滥用。全国名中医罗铨是云南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他认为本病要重视改善鼻窍内环境,立足以通鼻消涕药为基础,根据四时气候感邪的不同和患者个人体质的差异,分为风寒、风热、表虚、风燥不同证型;主要治法是在通鼻消涕基础上采取发散风寒,宣肺止咳;清热疏风,化痰止咳;固表止咳;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等治法。 通鼻消涕药的运用 《黄帝内经》认为,“肺主鼻,鼻为肺之窍&rdqu...

  • 退热的古今名医经典案例

    退热的古今名医经典案例

    古人治病,常有“效如桴鼓”“一剂知,二剂已”“覆杯而卧”“一服愈,不必尽剂”的记载,难道这些都只是传说?中医是慢郎中?经方一剂能退热?退热仅有发汗一法?本文列举古今中外名医经方验案,向读者揭示经方一剂退热的神奇。 中医治疗发热有独特的优势,早在《黄帝内经》就总结了上古以来的热病诊治经验,在热病的发生、证候、转归和防治等方面,皆有翔实记载。《内经》首创了六经分证体系,提出了表里传变、经脉传变和直中脏腑的热...

  • 名医吴锦波治孕妇感冒方

    名医吴锦波治孕妇感冒方

    治孕妇感冒(风寒)方 处方:柴胡、防风、茯苓、前胡、桔梗各6克,羌活、荆芥、独活各8克,枳壳、炙甘草各5克,苏叶10 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解表散寒。用于治疗孕妇感冒,中医辨证属风寒证。多系气候骤变,寒暖调护失宜,感受风寒所致。临床症见患者恶寒发热,头项疼痛,身痛肢冷,鼻塞喷嚏,喉痒口淡,舌质淡,苔白,脉浮滑而略紧。 创方者:吴锦波 治孕妇感冒(风热)方 处方:芦根15克,桑叶、菊花、连翘、荆芥各10 克,黄芩、炙甘草各6克,苏叶、桔梗、淡豆豉各...

  • 国医大师洪广祥的咳喘固本冲剂经验方

    国医大师洪广祥的咳喘固本冲剂经验方

    国医大师洪广祥是著名中医内科临床家,尤其擅长呼吸病治疗。洪广祥通过多年对哮喘的防治研究,提出了哮喘的发病观:“气阳虚弱是哮喘发作的重要内因,痰瘀伏肺是哮喘发作的夙根,外感六淫是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形成了哮喘防治新概念,对临床治疗哮喘起到了较大的指导作用。 扶正固本补而不壅 国医大师洪广祥的咳喘固本冲剂经验方,由生黄芪、防风、白术、怀山药、胡颓子叶、牡荆子、鬼箭羽等药组成。已做成院内制剂,方便服用。其中前4味药益气固表,健脾补肺,后3味药利气祛痰行瘀,全方补中兼疏,以防气...

  • 中医自然疗法治感冒

    中医自然疗法治感冒

    中医认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患者要先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感冒,再对症使用中医自然疗法,可有效缓解病情。 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多是因为风寒之邪侵袭机体、肺气失宣所致,治疗的关键是出点汗。 隔姜灸法选大椎穴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肺俞穴(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等穴位,取 0.5厘米厚、直径大约3厘米的鲜姜片,用针穿刺数孔,放在施灸的穴位上,取大艾炷(高约1厘米,炷底直径约1厘米)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热时,可上下或左右移动姜片,以局部皮肤微微汗...

  • 咳嗽 中医治方证对应药随症变

    咳嗽 中医治方证对应药随症变

    周超凡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周超凡在临床上对肺系疾病临床表现为咳嗽的疾病的治疗,有很深的造诣。笔者有幸跟从周超凡侍诊,将其在临床治疗肺系方法,整理如下。 周超凡认为,咳嗽是一个以症状命名的病症,男女老幼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病程短则数日,长则数月,严重者甚至常年不愈,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危害很大。咳嗽的病因病机颇为复杂,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痰气瘀阻,饮食积滞,房室损伤等皆可致病。咳嗽发病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感致咳;二是内伤致咳。其病证虽然涉及五脏六腑,但因肺主气而出声,...

  • 中医治感冒 效果明显

    中医治感冒 效果明显

    谚语释义 感冒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烧(热)是感冒的主要表现之一,用中草药防治感冒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同疾病做斗争过程中得出的经验。民谚的说法,第一反映出民众对感冒的认识,第二反映出人民对中医药的信赖。 养生启示 在正常情况下,一年之内感冒有两次发病高峰,一次是秋末冬初,气温由高向低的过渡之际;一次是冬去春来,气温由低升高的交换之时。这种高变低、低变高的现象,是一年之中气温变化上渐变中的突变,大气环流季节变化与刮风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此时,人的机体调节功能还不能...

  • 中医诊治发烧更富有特色

    中医诊治发烧更富有特色

    讲到发热,生怕每一个人都有亲身的领会。对发烧的诊治,中西医学有分歧的法子。但二者比拟,中医诊治发烧更富有特色。 为了便于大师明白,在讲详细内容以前,咱们先来观测一种糊口征象,要是我把一个高热的病人比作一壶正在烧开的水,“退热”便是要使这壶水冷却下来,你想有几种方式? 我想至少有3种:起首,要把炉火关掉,以淘汰产热,这叫“釜底抽薪”;其次,应把壶盖打开,或将开水搅拌,以增添散热,所谓“负薪救火”;再次,可往开水中兑入冷水,乃至冰块,所谓&ld...

  • 咳血病因及证治 咳血典型医案

    咳血病因及证治 咳血典型医案

    咳血是呼吸系统疾病中一种特异表现,是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的病证。国医大师徐经世对咳血有验在录,今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病因及证治 病理所见的咳血皆出于肺,致因有外感和内伤。阴虚火旺伤肺所引起者,既有功能性的,也有他疾转变所引起的,如肺结核、肺癌等病在转变过程中易出现咳血。除此还有“不内外因”,如在生活中不慎伤及肺络而见咳血。 徐经世认为对肺系疾病的证治,首先要明肺喜宣通而恶壅塞之特性。肺主气司呼吸,为清虚之脏,位居最高,又为五脏之华盖,其生理平衡既依于本身功能之转化...

  • H7N9禽流感中医医疗救治方解

    H7N9禽流感中医医疗救治方解

    注:1.流程图中,专家共识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医疗救治专家共识(2014版)》。   2.对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不高或者降低的病例,应当行甲型流感或H7N9禽流感病原学检测。具备PCR检测条件的,应行H7N9或H7核酸检测。不具备PCR检测条件的,可先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   3.早期患者检测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在病原学检测的同时,可参照时行感冒中医治疗方案辨证施治。   4.甲型流感或H7N9禽流感病原学检测阳性或病原学检测虽为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应当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参照...

  • 肺系疾病中医诊治思路

    肺系疾病中医诊治思路

    全国名中医卢化平是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卢化平在诊治肺系疾病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学术特色,认为肺系疾病包括咳嗽、喘证、哮病、喉痹、肺胀、肺痿等。现总结如下。 诊治思路 重视调理,燮理阴阳治疗肺系病证首先要辨明外感内伤之不同、寒热虚实之差异,一旦辨证准确则有方守方,耐心调理。因有些肺系病证病程较长,如肺痿,由量变到质变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守方则难获全效,又是久病沉疴,虽然数剂药可令病情好转,临床看似痊愈,其实只是向好转的方向发展,是由量变到质...

  • 菖蒲消毒饮 本方为贵州名医石玉书名方

    菖蒲消毒饮 本方为贵州名医石玉书名方

    【组成及用法】 石菖蒲9克,制香附4.5克,紫苏5克,炒枳壳5克,苍术 6克,甘草3克,泡参15克,干姜3克,大枣3枚,葱白2根。水煎日服3次,若作预防,则大锅煎汤分发,不拘时日服数次。 【主治】 四时瘟疫,如流行性感冒,疫毒感冒,流行性脑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或作预防之用。 【解析】本方为贵州名医石玉书名方。凡四时感冒,头痛项强,鼻塞流涕,全身酸痛,发热憎寒或畏风无汗,或有呕逆,舌苔薄白或腻,均宜本方治之。脑炎等流行疫毒,本方之预防意义或较大。 本方类《医学心悟》加味香苏散或...

  • 中医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体虚感冒

    中医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体虚感冒

    感冒是风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外感疾病。中医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体虚感冒。 荆芥粥 原料 荆芥5~10克,薄荷3~5克,淡豆豉5~10克,粳米50~100克。 制作 先将荆芥、薄荷、淡豆豉煮沸5分钟(不宜久煮),取汁去渣。另将粳米洗净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同煮为粥。 用法 每日2次,温热服,2~3日为1疗程。 功效 发汗解表,清利咽喉,退热去烦。适用于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心烦失眠以及面神经麻痹初期。 防风粥...

  • 治疗小儿外感中医案例二件

    治疗小儿外感中医案例二件

      《伤寒论》第38条:大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run(目+闰),此为逆也。其误用常有过汗亡阳之虞,后果十分严重,故现代中医药教材亦归之为发汗峻剂,或者仅仅作为麻黄汤的附方甚至是加减看待而已,无法揭示大青龙汤的真正内涵。故而大青龙汤不为一般中医临床医生所重视,并常虑及过汗亡阳造成不良后果,所以较少应用此方。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为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学术传人,临证遵循胡老学术思想,临床中...

  • 中医治疗哮喘有很丰富的经验

    中医治疗哮喘有很丰富的经验

    跨过莺飞草长的春季,迈入了夏季,孩子们在享受雪糕冷饮的同时,哮喘也伴随着家长们焦虑出现在儿科的诊室。 中医治疗哮喘有很丰富的经验。《幼科发挥·喘嗽》说:“或有喘疾,遭寒冷而发,发则连绵不已,发过如常,有时复发,此为宿疾。”已认识到本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丹溪心法》曾提到“哮喘专主于痰”,并有已发攻邪为主,未发扶正为主的论述。 由于认知不足,对于哮喘,家长们通常存在认识误区,以下谈谈关于儿童哮喘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偶...

  • 感冒后遗留咳嗽 中医验案举隅

    感冒后遗留咳嗽 中医验案举隅

    感冒后遗留咳嗽为内科之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见,患者往往初起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咳嗽、咽痒、鼻塞、流涕等症状,迁延数日或经治疗后,外感症状基本消退,然而常遗留咳嗽一症,难以缓解,轻者数日不解,重者可延至数周,甚至数月难愈。此类患者大多外周血象不高,影像学检查亦无明显异常,现代医学对于此病往往没有特效方法,临床治疗大多给予镇咳、化痰等药物进行对症处理,疗效欠佳。中医学重视机体整体的状态,量体裁衣,灵活辨治,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此病具有独特优势,临床辨证准确则可收佳效。 目前,现代...

  • 内外结合治愈小儿反复低热的中医例子

    内外结合治愈小儿反复低热的中医例子

    小儿脏腑未充,药物不能多受,所以古代儿科医家主张小儿不要轻易服药,应运用综合疗法,内外兼治,因此,自古就有“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至理名言。下面我就举一个内外结合治愈小儿反复低热的例子。 2014年7月,我接诊了一个1岁多的女娃,女娃的妈妈一进诊室就说:“医生,我的孩子发烧已经50多天了,住了两次院,打了半个多月吊针,可这烧就是不退,请你一定想办法帮我孩子把烧退了。” 我翻开患儿病历,得知患儿从5月底开始出现低热,尤以早上明显,体温在37.8℃-38...

  • 各类医书上治感冒的用药

    各类医书上治感冒的用药

      每个季节更替时都会出现气候的不稳定性变化,以致于身体机能本来就低下人常常会感冒,在这里中医中药秘方网小编汇总了各类医书上治疗常见感冒的辩证用药,经常容易发生感冒的人可以参考治疗。   1、寒证   王三才:人参败毒散,治感冒非时,伤寒头疼,身热拘急,憎寒壮热。   人参3克羌活4.5克独活3克柴胡3.6克前胡3克葛根3克甘草1.5克桔梗枳壳茯苓各2.4克川芎苍术各3克   《医便》卷二   蒲辅周:加味香苏饮,伤风感冒常用方。   苏叶3克陈皮2.4克香附3克甘草0.9克防风3克葛根...

  • 感冒时鼻塞流涕 中医方对招

    感冒时鼻塞流涕 中医方对招

    一波又一波的强冷空气让人们感受到了“倒春寒”的威力,感冒也随之多发,要想感冒症状快点缓解,不妨试试以下几种中医疗法,简单又有效。 感冒头痛 葛根汤 感冒时头痛难受,感觉昏昏沉沉时,用中医葛根汤最见效,能解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肩颈紧绷等症状,方由葛根12克,麻黄、生姜各9克,桂枝、芍药、甘草各6克,大枣12枚组成。不过,葛根汤成分中的麻黄碱会加强心肌收缩力,使用时请避免与洋地黄类的强心药物同时使用。 此外,可以试试按压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发际与脊椎外侧筋处)及合谷穴(手掌虎口...

  • 久咳因受风而咳 中医治方

    久咳因受风而咳 中医治方

    小黄今年32岁,是一家外企员工。3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咳嗽,一咳起来连续性干咳,总觉得喉咙痒痒的,每到换季时便会加重,还怕风怕冷、胃口很差、大便稀等。为图方便,小黄自服止咳化痰类的中成药,但始终不见好转,于是就诊做了肺功能检查,被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小黄的这种久咳属于中医“风咳”,因受风而咳。风邪为百病之长,是外邪致病的先导,往往阳气不足时,风邪易从人体肌肤皮毛而入,风邪侵袭肺,气道痉挛则致咳。其主要表现以慢性咳嗽为主,无气喘、气促等典型哮喘症状,主要在吸入油烟等刺激性气味、冷空气...

  • 中医治半年来反复发作性高热

    中医治半年来反复发作性高热

      马某,男,11岁,2012年7月10日初诊。   主诉:半年来反复发作性高热,发病时体温达40℃,发病时用抗生素、激素治疗能退热,停药一周左右则复发,高热不退。在北京某大型综合医院检查,所有西医检查项目(骨髓象分析),均未查出阳性指标。疑似结核,用抗结核药治疗20天,仍反复发热。现又发热3日,体温39.8℃,遂求中医诊治。   刻诊:发热与恶寒交替,但体温不减,纳呆、恶心,略有咽痛,面白无华,倦怠乏力,舌尖红、苔淡黄腻,脉滑数。   诊断:高热。辨证:邪入少阳、毒热留恋。遂以透邪解毒法治疗。...

  • 中医辨证可有效治疗 预防热感冒 热伤风

    中医辨证可有效治疗 预防热感冒 热伤风

    暑热的夏季是感冒的高发季,夏季感冒的最主要症状就是发热,但不会明显地怕冷,患者虽然出汗多但仍然热度难减,因此,夏季感冒也称“热感冒”或“热伤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王玉光教授提醒,中医辨证可有效治疗、预防热感冒,避免其引起其他并发症。 发热切忌匆忙服药 中医认为,天气炎热时人体汗毛孔开放,汗液外泄,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此时受凉会导致机体的调节机制使汗毛孔突然闭塞,热和汗不得外泄,久而久之热郁于人体,进而出现热感冒。 王玉光介绍,热...

  • 从中医角度分析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从中医角度分析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笔者仔细查看国家卫生计生委7月31日发布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后,从中医角度分析,有以下几点建议。 不能拘泥于伤寒、运气 埃博拉临床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坏,致死率高,可达50%~90%。急性起病,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黏膜、脏器的出血,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 中医注重四诊合参,目前尚未见到详尽的中医症状描述,根据国家卫计委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来看,埃博拉的传染性强,致死率高,明显属于中医温疫范畴,那么必须根据温疫...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