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130页

医 第130页

  • 外感高热 肖子忠老中医治验

    外感高热 肖子忠老中医治验

    肖子忠老中医,出生于中医世家,9岁开始诵读《药性赋》、《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等医学入门书籍,后熟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学衷中参西录》等临床医学典籍,20岁时就在当地小有名气,因善治外感病、脾胃病及妇科病而闻名。肖师曾多次获得“优秀中医工作者”称号。笔者有幸侍诊左右,肖师耳提面命,获益匪浅,兹举肖师治疗外感病验案介绍如下。 外感高热 秦某,男,39岁,农民。2008年1月14日就诊。发热6 d。6 d前因受凉后发病,症见发热,恶风寒,体温在38.5 ℃-...

  • 糖尿病心肌病之中医病名以“消渴心瘅”为佳

    糖尿病心肌病之中医病名以“消渴心瘅”为佳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不断地丰富和加深,《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中含有约5.5万个与损伤、疾病和死因有关的独特代码。现代医学疾病类别的丰富和疾病谱的变迁,为中医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指出:“要根据现代疾病谱的变化,做出研究策略调整,为诊疗现代疾病作出更大贡献。这是中医药现代化中最核心的任务。”病名是临床实践中最基本的概念,准确的中医疾病名称是推进中医临床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是衔接理论与临床的关键路径,是沟...

  • 国医大师晁恩祥辨治甲型流感重症一例

    国医大师晁恩祥辨治甲型流感重症一例

    患者刚某,男,4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1周入院,入院检查咽拭子提示为甲型流感,体温38.9℃,呼吸急促,低氧,血氧在89%左右,同时给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冰毯降体温的治疗,因效不佳,遂请国医大师晁恩祥会诊。刻下:发热、气短、咳嗽、咳痰、口干、口渴、大便秘结、精神较差等。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滑,沉取无力。 诊断:肺瘟病,疫毒犯肺,肺热失宣。 治则:清热解毒,疏散肺热,祛痰平喘。 方药:金银花15g,连翘15g,黄芩15g,鱼腥草25g,金荞麦25g,栀子10g,青蒿15g,石膏40g...

  • 中医解儿童患流感

    中医解儿童患流感

    按语:针对当前全国各地流感高发的现状,为指导百姓正确认知流感并科学地运用中医药知识防控流感,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急诊分会、肺系病分会、儿科分会相关专家撰写了系列科普文稿。 冬季是儿童流感的高发季节,每年冬天大约有20%~30%孩子要患流感。本次流感从去年的11月中下旬开始,发病人数集中,患病率在40%左右,多见于儿童与老年人。 中医认为儿童患流感一般有两个途径,其一是受凉,尤其是背部受凉,孩子往往会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这是外邪从皮毛而入,束缚肌表而至;其二是传染,多由吸入病人喷嚏、咳嗽等飞沫,经...

  • 糖尿病性耳聋在中医理论中辨证论治

    糖尿病性耳聋在中医理论中辨证论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邝艳萍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郭宏  糖尿病性耳聋是糖尿病患者后期出现的一种以 听力损害为主的慢性并发症,一般在患糖尿病 5 年之 后开始出现,其发生的严重程度与血糖控制好坏、血 脂、血压、体重、病程等均有直接关系 [1] 。随着对糖尿 病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糖尿病致听力损害逐渐引 起社会的关注。1875 年 Jordao 最先报道了 1 例糖尿 病患者合并感音神经性耳聋,但当时未有足够的证 据证明感音神经性耳聋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2008 年 Bainbridge [2] 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提出...

  • 《伤寒论》法方禁例与医源性变证的防范

    《伤寒论》法方禁例与医源性变证的防范

    中医药学独特的辨证施治之法、方药之有效性 日益受到临床医生与患者的肯定,但临床注重疗效 的同时,更需提醒医者,临证立法遣方更需注重其 安全性 。 《伤寒论》乃集古代医学大成之作,其 理、法、方、药俱全,系统地阐述了内科杂病的辨 证论治方法,并且以其独到的经验,对小柴胡汤、 桂枝汤等临床常用方剂以及八法中下法、汗法等治 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归纳出其临床禁忌,强调应尽 量避免医源性变证的发生,对后世医家遣方用药的 规范有着深远的影响。 1 方药禁例 1. 1 桂枝汤禁例 桂枝汤是治疗外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其解肌袪 风...

  • 中医如何防治近视 按揉攒竹穴

    中医如何防治近视 按揉攒竹穴

    丹丹读小学二年级,放假前双眼视力就只有0.8了,医生告诉家长,暂时还不需要戴眼镜,要特别注意用眼健康。没想到暑假过完,开学了,丹丹再次复查视力,视力却继续下降,只有0.6了,丹丹妈妈很着急,四处打听提高孩子视力的办法。 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较重,电子产品的普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因此要近视眼的健康防控应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 近视眼要科学防控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 中医暑热症 辅以食疗方法

    中医暑热症 辅以食疗方法

    炎热的夏季,一些3岁以下的婴幼儿常出现莫名其妙的发热持续不退,体温高达38-40℃,且天气越热,体温也越高,而体检各指标又正常。患儿出现这种现象多在6-8月,有时可持续3个月之久,被称为夏季热,中医又称为暑热症。 本病的发生与夏季高温气候有关,但内因却与小儿体质密切相关,多见于早产或未成熟的体弱儿,患儿常多饮、多尿,伴高热、少汗,即“一高二多一少”的特点。 由于上述特点,抗生素和退热剂往往无效,夏季热的防治主要还是靠护理。饮食上,要注意及时为患儿补充水分和盐分,饮食宜清淡而易...

  • 中医预防感冒三法

    中医预防感冒三法

    春季是感冒的高发阶段,医生对病毒性感冒也做好了预防。针对病毒性感冒,自古到今,中医就有很多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为大家提供了三项防护措施,为流感的预防做了一份力量: 避疫香囊:我国自古就有佩戴香囊以祛邪除秽的风俗习惯。中医认为,病毒、细菌等都属于秽浊之气,虽不像现代医学进行微观剖析,但是从宏观上皆称之为邪气。当不同的邪气侵犯人体之后,就会出现相应的疾患。 组成:苍术、生艾叶、白芷等。 功效:芳香避秽、解毒防御、辛散通窍。 注...

  • “高压锅炖羊肉”启示中医治疗内胖型糖尿病

    “高压锅炖羊肉”启示中医治疗内胖型糖尿病

    众所周知,用高压锅炖羊肉,羊肉变化更快。高压锅工作原理是加了“高压”后,水的沸点从100℃左右提升到110~130℃,锅内温度升高使羊肉熟得更快、体积变小得更快、重量减少得更快(羊肉熟后体积会变小、重量会变轻)。 依据科学界的共识,内脏脂肪超标是内胖型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无汗而热”的治疗方案对于内脏脂肪超标有很好的纠偏作用,且同时血糖也会获得较大改善。其机理可以用取象比类的方法,以“高压锅炖羊肉”类比解释...

  • 中医教材对“鸣聋分论”与“鸣聋合论”的介绍

    中医教材对“鸣聋分论”与“鸣聋合论”的介绍

    耳鸣指主观上感觉耳内或头内有声音,但外界并无相应声源存在为主要特征的病证。耳聋则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为特征的病证。在中医学的研究中,“鸣聋分论”与“鸣聋合论”一直是学术界存在的争议问题,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对这一问题做简要探讨。 历版中医教材对“鸣聋分论”与“鸣聋合论”的介绍 《医学入门·耳》载:“耳鸣乃是聋之渐”,《杂病源流犀烛·耳病源流》言:&ld...

  • 国医大师邓铁涛常用经验方

    国医大师邓铁涛常用经验方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 组成:党参18g,白术12g,云苓15g,柴胡9g佛手片5g,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g,甘草5g。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g。 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 兼吐血便血者,加侧...

  • 什么原因会导致中暑?中医对中暑的认识

    什么原因会导致中暑?中医对中暑的认识

    高温天气正在卷土重来,许多学校已经开始或者即将开展学生军训,在这种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如果未采取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极易发生中暑。什么原因会导致中暑?中暑之后怎么处理呢? 中暑的主要病因 环境温度过高 人体能从外界环境获取热量,环境温度过高易导致中暑。 产热增加 重体力劳动、发热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应用某些药物(如苯丙胺)使产热增加。 散热障碍 如湿度大、身体肥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或无风天气等。 汗腺功能障碍 人体...

  • 小儿中暑中医救治

    小儿中暑中医救治

    夏秋季节天气仍然炎 热、平时大家说的秋老虎就 是这种情况。小朋友不注意 容易发生中暑。临床表现为 体温达39℃~40℃时,而不会 流汗;皮肤发红、发烫,并且 干燥;烦躁不安及哭吵,呼吸 和脉搏加快,接着会显得很 疲乏,甚至发生抽筋或昏迷; 有的患儿出现恶心、头晕,失 去方向感,表现得昏昏沉沉, 对外界反应较差。 当小儿发生中暑时要立 即将其移到通风、阴凉、干燥 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让 小儿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 松开衣服。如衣服已被汗水 湿透,应及时给小儿更换干 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开空 调,便尽快散热,但风不...

  • 中暑在中医上亦称“发痧”刮痧疗法

    中暑在中医上亦称“发痧”刮痧疗法

    一年中最难熬的盛夏又到来了,高温度加上高湿度,如果通风条件差,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容易失常,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在中医上亦称“发痧”,主要是由于病人体质虚弱,加之劳累过度,导致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而发病,且发病骤急。一旦发现有人出现中暑先兆,如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体温升高不超过38℃,通过刮痧可以有效缓解。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

  • 历代医家称为“祛湿和中”之圣药

    历代医家称为“祛湿和中”之圣药

    藿香正气 藿香正气一方由藿香、苏叶、白芷、大腹皮、茯苓、白术、陈皮、半夏、厚朴、桔梗、甘草共11味药组成。 方中藿香辛温,功能理气、和中、辟秽,外散表邪,内去秽浊,兼治表里,是方中主药。 苏叶、白芷、桔梗散寒利膈,佐之以解表邪;厚朴、大腹皮利气行水消满,陈皮、半夏降逆燥湿祛痰,佐以疏里滞;苏、陈、芷、朴的芳香气味更有助于化秽浊,醒脾气,上述药物为辅助药。 湿气与不正之气伤人,皆致中气不足,故以茯苓、白术、甘草健脾除湿扶助正气为佐。 此方功能芳香辟秽、表里双解、散寒除湿...

  • 中医治“发痧”中暑立竿见影法

    中医治“发痧”中暑立竿见影法

    中暑,中医亦称“发痧”,轻者主要表 现为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 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刮痧可以 有效缓解这些症状。 先将患者转移到一个荫凉避风的 地方,解开上衣,暴露颈部、背部、胸部、 上肢、下肢等部位,用边缘光滑的水牛 角板(因其有清热定惊、凉血解毒作用) 蘸上香油、滑石粉或其他润滑剂,与皮 肤成90度或45度角进行刮拭,一般是 由上往下刮,胸部由内往外刮。如没有 水牛角板,也可用一些边缘光滑的嫩竹 板、瓷汤匙、玻璃棍、木梳柄等代替。 每个部位刮3—5分...

  • 高热30天昏睡18天未明原因医案

    高热30天昏睡18天未明原因医案

    医案 高热30天,昏睡18天未明原因 黄某,女,56岁,城镇居民。发热5天,在他院(具体医院不详)治疗未退,后在某医院内科住院治疗。医院通过各项检查(检查项目不详),未明确诊断。只记得用过大剂量抗菌消炎药、激素药均无效。第12天转入昏睡。又治疗18天,症状依旧,要求出院。出院时病历写上:高热昏睡,原因未明,患者家属要求出院。后纪某(黄某爱人)找到卢教授。当时病人昏迷,体温39.5℃,肌肤灼热,手足心更甚。家属反映近一个月发热以午后为甚。大便多日未排,小便失禁,用导尿管,患者面色、唇舌红赤,舌绛无...

  • 葡萄膜炎中医学“瞳神紧小”“瞳神干缺”治则治法

    葡萄膜炎中医学“瞳神紧小”“瞳神干缺”治则治法

    浊毒理论为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首创提出。李佃贵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及疾病谱的深刻变革,提出了“天之浊毒”“地之浊毒”“人之浊毒”等中医新概念和新术语,指导临床多种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打破了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显著的疗效使得国内外患者慕名求诊。浊毒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代谢产物。浊毒理论是研究浊毒致病及机体处于浊毒状态时病理变化、演变规律、诊断和治疗的一种中医学说。浊毒是产生疾病的内因,浊毒不除,...

  • 湿热病邪所引诸多病症 中医验案详解

    湿热病邪所引诸多病症 中医验案详解

    盛增秀治疗湿热病经验述要 湿热病是指由湿热病邪所引起的诸多病症的总称。临床上常以身热缠绵、胸脘痞闷、身重体倦、小便短而黄赤、口渴不引饮、舌苔黄腻、脉象濡数为主证;以发病慢、病程长、缠绵难愈为特点[1]。中医所称的“湿热病”, 涉及到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两大类, 涵盖内、外、妇、儿和皮肤各科。现代不少病症, 如肠伤寒、痢疾、胃炎、肠炎、肝炎、关节炎、尿路感染、盆腔炎、带状疱疹、湿疹、原因不明低热等, 从中医病因学和发病学来分析, 常与湿热病邪有密切的关系。湿热病作为临床常见病证, 已成...

  • 中医将中暑称之为暑症 清热防暑食疗方

    中医将中暑称之为暑症 清热防暑食疗方

    中医将中暑称之为暑症,常表现为身热烦躁、气喘气短、头昏头痛、大汗淋漓,重者甚至昏迷不省人事。夏季喝粥防中暑,对有热症者用清利邪热,伤津者益气生津,即能补中益气,又可健脾和胃,是清热防暑的最佳的选择。 绿豆粥 材料:绿豆10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上述用料洗净入锅加水,小火熬者成粥。 功效:清暑止渴,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清心泻火除烦,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脂血症,解毒保肝,降血糖。适用于防治痱子、生疮、皮炎、小便不利、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肠炎及食物中毒等。...

  • 常用银翘散加生大黄医治风热伤风

    常用银翘散加生大黄医治风热伤风

    国医大师熊继柏常用表里双解法医治伤风高热,跟熊继柏学习期间,见他临床上常用银翘散加生大黄医治风热伤风引起的高热,每获良效。 临床验案 颜某,男,4岁,2019年2月16日初诊。刻诊见高热3天,夜间更甚,伴有咳嗽、咽痛、扁桃体红肿、大便4日未解,舌苔薄黄,指纹青紫等症状。 辨证:风热伤风。 治则:疏风解表,通腑泻热。 主方:银翘散加大黄。 方药:银花12g,连翘12g,竹叶8g,荆芥8g,牛蒡子8g,淡豆豉10g,芦根6g,薄荷5g,桔梗6g,生大黄4g,生...

  • 甲亢中医选方 医案实录医案分析

    甲亢中医选方 医案实录医案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涉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为高代谢综合征(怕热多汗、心慌、手抖、多食易饥、大便增多、体重减轻、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眼突、瞬目减少、眼裂增宽等)、失眠易怒、心率增快等一系列症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工作、升学、就业等各种压力增大,甲亢的发病率日益增加。甲亢可影响全身多个系统,有研究提出约50%的甲亢患者伴有空腹胰岛素、C肽等异常,有2%的甲亢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再者本病易误诊漏诊,一旦误诊漏...

  • 中医如何减少感冒发生几率

    中医如何减少感冒发生几率

    头疼、嗓子疼、发烧、全身酸疼、咳嗽……近日,市民程女士及其孩子都饱受感冒困扰,娘俩一起就医。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祥生称,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候寒冷且干燥,人们为了防止冷空气入侵,很多时候都会紧闭门窗,室内通风少,病菌容易滋生繁殖,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入冬以来,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患者明显增多。如何减少感冒发生几率,王祥生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保暖 防止着凉 冬季预防感冒首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儿童、老人及身体较弱易发生感冒的群体,要特别关注天气变...

  • 中医湿温病症状

    中医湿温病症状

    伟伟早晨起来就感到浑身疼痛,头昏沉,有点怕冷,双腿无力沉重,不想吃早点。自己想想可能是这几天天气太热,工作累点,有点感冒吧,就吃了几片银翘解毒片,上班去了。一个上午过去,药没起作用,伟伟的感冒越来越严重了。同事见他气色不好,一摸额头,烫手,“伟伟,你发烧了!“”伟伟说:“我没事,有点儿感冒,吃点药就好了。”中午、晚上伟伟又服了银翘解毒片,因为发热难耐,晚上还加服了退烧药。过了两天,症状仍然没有缓解,反复发烧,全身倦怠不想动。第三天只好去医院,医生告诉他,他...

  • 中医良方治“疰夏"

    中医良方治“疰夏"

    “疰夏”,是中医特有的病名,又被叫 做苦夏,是炎热夏季的一种常见病。中医 认为,疰夏是因为长期体虚者感受暑热 之气所致。 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体内湿 热过重,脾胃、心肺一时无法适应、调整 过来,大多是因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夏 季气候炎热,人们大量出汗,汗液带走了 很多水及盐分,使身体的电解质失去平 衡,所以就出现了浑身酸懒无力等症状。 另外,人们吃进的食物,在胃肠道里消 化、分解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胃肠壁 黏膜血管扩张,需要的血液也相应多一 些。但是由于天气闷热,排汗使皮肤的血 管...

  • 临证医案四则

    临证医案四则

    验案一: 苗某,女,50岁,患者因“左下肢小腿肚疼痛,不能行走1周”曾就诊某院骨科,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听人介绍,求诊于余。刻下症:左下肢小腿肚酸痛无比,伸直困难,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弦。综上诊断,考虑筋结之重症,首诊予以芍药60g,木瓜60g,炙甘草10g,7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上方不变,再服七日以善其后。 验案二: 刘某,女,70岁,高血压半年,头晕,活动后加重,起则头晕眩,无口干口苦,大小便正常,睡眠尚可。舌淡红,苔薄白偏滑,脉弦。多次血压监测170~1...

  • 中医清热要细分辨

    中医清热要细分辨

    发热,是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人体从体表到内脏都有可能发热,不同部位的发热从病机到治疗都不相同,需要区别对待。 体表的发热一般是受到了外邪的侵袭,气机被束缚住,不能正常流通,造成郁滞而发热。由于所受外邪有寒热的不同,发热的伴随症状也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感受寒邪的怕冷重、感受热邪的怕热明显。受寒的需要辛温解表,民间常用的生姜红糖水就属于这一种,通过发汗把寒邪散出去,体温自然恢复正常;受热的需要辛凉解表,如口服银翘解毒片。辛凉解表的目的并不是发汗,而是把体表的郁滞解开,最后虽然也出汗,但那是气机通畅之后的表现,这...

  • 中医药向新冠肺炎亮剑

    中医药向新冠肺炎亮剑

    新冠病毒逞凶狂, 勇斗瘟神战犹酣。 永葆初心民幸福, 恒担使命国安康。 殚精竭虑精施策, 聚力凝心共克难。 今有中医终亮剑, 祛邪扶正定安邦! ——孙光荣 题记2020年2月7日 2019年12中旬以来,湖北武汉陆续发现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相继发现了类似病例,现已证实,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并命名为2019...

  • 岭南伤寒 岭南中医学术最活跃的领域

    岭南伤寒 岭南中医学术最活跃的领域

    近代岭南伤寒学派的发展概要与学术探析 岭南伤寒, 是伤寒特色学科与岭南地域医学结 合所形成的一门专属学派, 是岭南医学重要的组成 部分, 也是岭南中医学术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岭南医 家, 自清代以降, 近代以来, 活跃于医坛, 以张仲景 《伤寒论》为研究对象, 发挥经方在岭南区域防病 治病作用, 学术绵延近300年之久, 形成了独具一格 的学术特色。 现简述如下。 发轫晚起步高,成就斐然 岭南伤寒研究始于清代, 由于地理、 经济、 文化 等原因, 清代之前伤寒学的研究没有在岭南萌芽。 直至清初南海何梦瑶《伤寒...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