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135页

医 第135页

  • 全国名老中医治杂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杂病经验

    王仲青,全国名老中医,主任中医师,在其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对中医医圣张仲景的理论造诣颇深,临证辨治,每遵仲师法度,经方运用得心应手,屡起沉疴顽疾。下面介绍其治疗杂病临床验案三则。 一、表寒里热案。王某,男,75岁。诉10日前因感受风寒而恶寒发热,周身疼痛,曾服西药,病未缓解,又服中药数剂,亦无效,乃邀王老诊治。症见发热恶寒,胸闷咳嗽,咯痰白粘不爽,纳呆,时有恶心,肢体关节疼痛,精神萎靡,神志恍惚,心烦,汗出不畅,体温波动在38℃—39℃之间,恶寒过后颜面潮红,舌淡苔白,脉浮而缓。证属表寒外束,里热怫郁。治...

  • 老年脏器下垂的中医治疗

    老年脏器下垂的中医治疗

      脏器下垂,是临床常见的中老年疾患。老年人由于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气血亏损,中气下陷,出现肝肾等脏器下垂。   一,肝下垂 肝血不足,脾胃气虚。症见右胁不适,或胀痛,劳累加重,伴头昏乏力,苔白,脉细等。B超检查:肝下垂。治宜益气补肝。药用黄芪20克,党参20克,炒白术10克,柴胡8克,升麻8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配合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服用。如胁痛较甚,加玄胡10克。   二、肾下垂 肾气不足,气虚下陷。症见腰部酸痛,时有坠胀,劳累加重,腿软怕冷,尿频,舌淡白,脉细弱。B超检查:肾下垂...

  • 从痰瘀同辩看中医临床辩证用药的思想

    从痰瘀同辩看中医临床辩证用药的思想

      痰指“痰浊”,是人体津液不归正途的病理产物;瘀指“瘀血”,是人体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征。《黄帝内经》对痰瘀相关的理论和治疗已有论述。在生理上,阐明了津血同源的相互关系。如《灵枢•痈疽》中说:“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灵枢•邪客》中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在病理上,也体现了痰浊瘀血的相关性。《灵枢•百病始生》说:“...

  • 咳而遗尿临床医案一则

    咳而遗尿临床医案一则

    患者,女,36岁。主诉因背部受凉咳嗽而遗尿10余年,于12月30 日就诊。患者素怕风,于每年冬季出现背凉则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色白,咳痰量多,咳而遗尿。 刻证:面白形瘦,咳痰清稀色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病属:膀胱咳,肺脾肾阳虚证。治疗原则:补脾肺肾,益气固涩。 方药选用苓桂术甘汤合玉屏风散加味。处方:桂枝12克,茯苓20克,白术 12克,防风10克,生黄芪 10克,党参15克,覆盆子 10克,甘草10克,白芍15 克,生姜为引。3剂水煎服。药后诸症若失,继服3剂, 2年未发。 讨论 膀胱咳是一种不咳...

  • 中医验方治秋燥

    中医验方治秋燥

      1.润燥清火:连翘12克、薄荷3克、石膏24克、生地18克、甘草3克、草决明15克。   适应症:燥气化火,耳鸣目赤,牙龈咽喉肿痛。   2.生津益胃:沙参10克、麦冬12克、生地18克、玉竹10克、冰糖3克。   适应症:舌燥唇干、不思饮食,舌红无苔,热病后胃津未复。   3.润肠通便:南杏仁15克、北杏仁15克、桃仁12克、金银花15克、玄参10克。   适应症:大肠受热、大便干结、口腔干燥。   4.增液润燥:玄参10克、麦冬15克、生地24克、桃仁12克、厚朴12克、枳实10克、甘草3克。   适应症:...

  • 老中医罗铨治老年病经验

    老中医罗铨治老年病经验

    罗铨,全国名老中医,教授,云南省 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 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尤其对心脑血管疾 病、老年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丰 富的临床经验。现将罗老治疗老年病的 经验简述如下。 罗老认为,老年病的治疗及用药原则是由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和老年病的病理机制所决定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补虚重在脾肾:老年病与脏器组织功能减退密切相关,五脏虚损,精气神渐减是老年发病的一个主要方面,五脏虚损是人体衰老的原因,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但是五脏之中,尤以脾肾为关键。因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

  • 中医治脾方法

    中医治脾方法

      《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管,五味出焉。”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和津液的化生之源。临床涉脾病机常较复杂,治脾方法也较多。   润脾法   此法用于脾阴虚而症见唇燥口干,喜饮,口淡无味,饮食减少,大便干结,舌红干,苔少或舌面光滑,脉细者。用《伤寒论》麻子仁丸加减以滋阴润燥:火麻仁10克,芍药12克,酒军6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杏仁6克,麦冬15克。每日1剂,1日2次。   补脾法...

  • 暑夏话乙脑 中医药预防

    暑夏话乙脑 中医药预防

      夏季是蚊子滋生繁衍的高峰期,经蚊子传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也进入高发季节。人和动物均可作为乙脑的传染源,主要传染媒介是蚊子(以库蚊、伊蚊、按蚊为主),易感人群在流行地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以高热、抽搐、昏迷为临床典型表现。   中医认为,乙脑属于温病范畴。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中医以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思路诊治乙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治愈乙脑、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治疗乙脑有明显的优势,现将思路及方法简述如下。   病因病机   叶天士说:“夏暑发自阳明&rd...

  • 超级细菌感染 中西医结合疗法

    超级细菌感染 中西医结合疗法

      2010年10月,我国报道3例检出DNM-1基因阳性细菌的病例。其中宁夏自治区2例,均为新生儿,在粪便中检出粪肠球菌,已痊愈出院;福建省1例,83岁老人,主因晚期肺癌已死亡。10月28日,甘肃省证实一例检出DNM-1基因阳性细菌患者。甘肃省卫生厅高度重视该超级细菌的治疗,希望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救治,特邀甘肃省著名中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刘东汉教授治疗。中医中药秘方网将分期报道此例超级细菌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敬请关注。   患者张某某,男,51岁,甘肃省榆中县人。2010年10月1日,患者主因“...

  • 中医奔豚气 温中散寒治之

    中医奔豚气 温中散寒治之

      胡某,女,45岁。2008年2月15日初诊。自述近一周来时常出现小腹部有一股气上冲至心胸,其状如豚之奔跑。每日发作7~8次,苦不堪言。刻诊:气上冲心发作刚过,仍有心烦不宁感,遂即作心电图检查,示正常心电图。询问病史得知,患者有胃病3年余,平素常感上腹部痞满不适,间有嗳气反酸,食欲不振,大便溏泄。每当脘腹受凉或进食寒凉食物后,上述症状即加重,出现胃脘疼痛,同时小腹部会频频有一股气上冲心胸,搅得心烦不宁。近来就因脘腹受凉而引发。年初曾查胃镜示:慢性表浅性胃炎(黏膜充血、水肿、出血)。舌质淡,边有齿印,苔白微腻,脉弦...

  • 中医对症治低热疗效佳(上)

    中医对症治低热疗效佳(上)

    低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多见于内伤发热,为脏腑气血虚损或失调而引起;也可见于病人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高者,低热常为标本俱病,虚实相间,病情有的较长,而治疗又比较困难。临床实践体会到:低热病因虽多,治疗虽难,但只要抓住疾病的分型与特点,掌握好药物的性质特点,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的。现将常见的辨证分型及治疗介绍如下。 一、气郁发热:此类患者多性情急躁,平时情绪不稳定,多言快语,面色青。时觉身热心烦,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制或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口苦而干,舌苔黄,脉弦数。妇女常兼月经不调,经来腹痛...

  • 河南名医治功能性低热方

    河南名医治功能性低热方

    河南名医治功能性低热(血虚发热)方: 处方:党参18克;黄芪25克,当归、白术、龙眼肉、川芎各12克,木香6克,茯苓、白芍各15克,远志、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养血。用于治疗功能性低热,中医辨证属血虚发热型。症见发热,热势多为低热,面白无华,唇甲色淡,身倦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 河南名医治功能性低热(肝郁发热)方: 处方:牡丹皮、柴胡、白芍、郁金各10克,薄荷、当归各6克,黄芩、栀子各9克,水牛角粉(冲服)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

  •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关节疼痛、腹痛及肾脏损害等综合症状,属中医“发斑”与“血证”范畴。   《医宗金鉴》载:“感受疫疠之气,郁于皮肤,凝结而成,大小青紫斑点。”对于紫癜的形成原因,中医认为除“血热妄行”外,多存在“瘀”的现象。紫癜乃皮肤出血,其实为“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瘀血不仅阻碍新血化生,且可致经络瘀阻,而致新血难...

  • 呃逆不止 中医有法

    呃逆不止 中医有法

    “呃逆”又称“打嗝”西医称之为“膈肌痉挛”多由于饮食不当,进食过饱、过快、过食生冷或情志刺激及突然吸入冷空气而致胃气上逆动膈。其临床表现: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短则数小时,长则数月,常伴有胸膈痞闷,胃脘不适,情绪不安等表现。还有部分久病体虚,胃癌,肝硬化晚期等疾病均可引起呃逆,这一类型呃逆需到医院诊治。一般轻症呃逆可以采取以下自我解除的方法。  1.点按内关穴方法 以左手拇指按右手内关穴,然后再用右手拇指点按左手内关穴(位于手前臂腕...

  • 感染性休克“脱证”中医疗法

    感染性休克“脱证”中医疗法

      根据病因不同,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达到一定程度造成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休克多属中医“脱证”范畴。   病因病机   (1)亡血失津:突然内外出血,如吐血、咯血、便血或外伤出血、妇女崩中;或暴吐暴泻;或治疗不当,汗吐下太过,均可使阴液亏耗,阳失依恋,阴阳失衡,欲脱欲离。   (2)阳气耗散:喘证日久,耗伤肺肾,或邪毒内陷,正不胜邪,耗气伤阳;或肺脾肾久病不除,功能失司;或年迈体衰,过汗亡阳,致阳气耗散...

  • 面部发热病 中医药治案

    面部发热病 中医药治案

      发热一症包括全身发热和局部发热,虽为常见之症,但其病因病机比较复杂,故治疗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跟师戴天木教授,目睹其治愈两例面部发热病人,今总结如下。   案1   江某,男,22岁,2010年11月22日初诊。患者一周前拔右下智齿后即感右侧面颊部、耳后、颈胸部发热不退,伴咽痛,夜间体温38℃,次日微减,经西医消炎治疗三天后无明显改善。现口苦,咽干,口中有异味。舌红,中根部苔薄黄,边有齿印,脉数,左细右弦。辨为邪在少阳阳明,化火伤阴,立少阳阳明两解、养阴透热之法。方以小柴胡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柴胡15克,黄芩15...

  • 中医治疗恶寒方

    中医治疗恶寒方

      何某,男,38岁,于2010年6月就诊,以恶寒为主诉就诊。自述恶寒3年,尤以背部恶寒为甚,观其形体肥胖,面色白润,语音洪亮,但口中有秽浊之气。舌质暗红,舌下静脉略有迂曲,舌苔白腻而厚润,脉象沉弦而细。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8年。曾在省市级医院治疗,多按阳虚论治,服用附子、干姜温阳剂数十剂,附子曾用到30~60克,但恶寒症状未见好转。笔者仔细分析,认为此属痰湿与瘀血互结证,应以健脾化湿与活血化瘀并用,佐以辛温通络之味,以求络脉通畅,阳气温运,恶寒症状或可减轻。   方选桂枝茯苓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处方:茯苓15克,桂...

  • 伏天热湿重 中医防治方

    伏天热湿重 中医防治方

    易上火者 一般多为实热体质,常表现为口舌生疮、口干汗多、常烦躁、 易发火、便秘、小便黄赤而量少等。这类体质的人特别喜欢喝冷饮、吹空调。由于过度贪凉,寒邪伤及体内阳气,致使全身水液代谢失常而生湿。到了秋后寒凉之时,极易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胆囊炎、急性膀胱炎、急性胃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祛暑湿以清热利湿为主。伏天常食豆芽、蘑菇、苦瓜、西红柿、绿豆、赤小豆、梨、西瓜、香蕉、桑葚、生菱角等消暑食物,维持身体之寒热平衡。最好不吃生姜、辣椒、桃、龙眼、荔枝、石榴、菠萝、花椒、茴香、羊肉、狗肉等辛温食物。可常食用冬瓜虾米汤,将冬瓜...

  • 中医“上火”辨虚实

    中医“上火”辨虚实

    中医不仅借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并且认为“火”的病理可分虚、实两大类。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泻法;虚火是用补法。 上火治疗方:菊花、金银花各10克,生甘草、胖大海各6克。上药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剂。具有疏散风热、利咽清音之效。怎样来分辨是实火还是虚火呢?其实通过看二便和发热情况就可做出初步判断:小便颜色黄、气味重,同时舌质红,为实火;小便颜色淡、清,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大便干结、舌质红的为实火;大便干结、舌质淡、舌苔白的仍为虚...

  • 治老年嗜睡症中医验方

    治老年嗜睡症中医验方

    嗜睡症老年人常见,其特征是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又睡,兼有神疲食少,懒言易汗,或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弱等。发病原因,多由年老体衰,肾阳不足,不能温煦于脾,使脾肾阳气俱虚,阴寒偏胜、伤及心阳,形成本症。   根据老年人阴盛阳虚的病理特点,中医治疗予以温阳益气健脾法。   组成:可取制附片5克,干姜10克,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石菖蒲10克,山药10克,炒扁豆10克,黄芪15克,炙甘草8克,红枣10枚。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阳虚而兼阴血不足者,去附子、干姜,加当归10克、熟地...

  • 福建名医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方

    福建名医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方

    福建名医治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虚湿阻)方: 处方:党参20克,白术、当归、山药、茯苓、莲子各10克,薏苡仁、黄芪各30克,升麻4克,柴胡、木香、砂仁、陈皮各6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腹胀纳呆加鸡内金、山楂各15克;头晕头重加石菖蒲6克;关节酸痛加木瓜、独活各10克。 功效主治:补中益气,健脾渗湿,调理气机。用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湿浊阻滞型。症见少气懒言,体倦肢软,头重如裹,面色萎黄或苍白,食少便溏,脘腹闷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福建名医治慢性疲劳综合...

  • 百合病的中医治疗

    百合病的中医治疗

      百合病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嗅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行如和,其脉微微。”由此可见,百合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两方面:其一是阴虚内热引起的心神不安证候;其二是脾胃内伤所引起的饮食失调证候。发病的基本原因多为热性病之后,阴液耗损,或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日久郁结,化火消灼阴液。阴虚内热是其基本病机。   对百合病的治疗,《金匮要略》指出:...

  • 江苏名医治老年代谢综合征方

    江苏名医治老年代谢综合征方

    江苏名医治老年代谢综合征(阴虚血瘀)方 处方:黄精15克,虎杖、枸杞子、丹参、首乌、葛根、川芎、干地龙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化瘀。用于治疗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属阴虚血瘀型。症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眩晕,善忘,齿松发脱,心区刺痛,肢体麻木或偏瘫,舌质紫暗,脉细数。 专家点评:代谢综合征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集簇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代谢综合征尚无与之直接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因,其为多种疾病的...

  • 名老中医钟坚治紫斑 过敏性紫癜

    名老中医钟坚治紫斑 过敏性紫癜

    钟坚,全国名老中医,浙江省衢 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老中医 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学验俱丰,擅长于疑难杂证的诊治。 钟老致力于活血化瘀的临床应用研究 20余年,对许多疑难杂证在辨证论治 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法,疗 效显著。钟老认为,活血化瘀法是血 瘀证的治疗总则,在临证时要根据形 成瘀血的不同原因和兼挟证,需结合 疏风、清热、凉血、泻火、理气、利 湿、益气、滋阴、温阳、散寒等治疗, 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现择钟老临床 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紫斑验案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治紫斑(过敏性紫癜) 病案...

  • 中医治疗低热案

    中医治疗低热案

      编者按: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杨牧祥教授,从事医、教、研至今近五十载,理论功底坚实,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擅于舌诊,长于内科,尤擅治咳喘病、慢性胃病、心脑血管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痤疮等疑难杂病,法严、方活、效著。其学生于文涛和史奎竹总结并详析了跟师所见十则医案,本版今起将陆续刊出。      张某,男,66岁,已婚,2009年7月12日初诊。患者午后低热月余,体温在37.5°C~38°C之间,曾在某医院诊为不明原因发热。治疗一周未见改善,故前来就诊。就诊时...

  • 老年病中医药虚实论治

    老年病中医药虚实论治

    中医药防治老年病源远流长,自明、清以来,医家对老年病的诊治就注意到虚中夹实问题,主张以虚实主次辨证论治,反对“胸横一老字,动手便参苓” 的呆补风气。治疗老年病,须根据临床表现,虚实主次,标本缓急,适当兼顾,辨证处理。 多脏虚损,肾衰为主人体自五十岁以后,五脏的功能逐渐减弱,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阴阳逐渐失去平衡。因此,多脏虚损是老年人发病的重要因素。而“肾为先天之木”,“肾藏精”,精属阴,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脏腑、经络、四...

  •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治法略述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治法略述

    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证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根据其症状特点,当属中医学惊悸、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其病因病机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气阳亏虚,还涉及阴伤,蛀器以心为主,还与肾、脾,肺相关;标实主要是血瘀,痰饮和水湿为患。针对以上病因病机,其相应治法有以下几种:益气活血法 心衰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治宜益气活血,此法也是目前治疗心衰最为常用的治法。方选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加减。 益心气,养心法 心主血脉,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气虚日久必损及阴,或长期治疗...

  • 中医的“疰夏”如何防治

    中医的“疰夏”如何防治

    问:每到夏季,我就会出现饮食减少、全身疲倦、四肢发软、时发低热等症状,夏天过去后才会慢慢恢复。中医说这是“疰夏”。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应该如何防治? 邵阳市 董志锷答:“疰夏”并非指某个单一的疾病,而是指夏三月中,经体质和传媒的相互影响,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病证、病象、病体不尽相同的若干病状。造成这些症状的病因尚不清楚,应该是人体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气温、湿度等因素)不相适应的结果。“疰夏”最常见的表现类型有风热、暑湿两种:1.风热型。病人身热较...

  • 性交晕厥的中医调治

    性交晕厥的中医调治

      性交晕厥是指在性交时发生昏厥,现代医学称血管抑制性晕厥。医学研究表明,房事晕厥症多发生于初次同房的新婚夫妻及约会中的青年男女。   如果在房事中,已经发生头晕、不适、面色苍白等轻度晕厥症表现,不要慌张,可暂停性交,并饮一点白糖水,稳定一下情绪,大多可逐渐恢复。若已发生晕厥,可立即去掉枕头平卧,将头偏向一侧,下肢可略抬高(用枕头之类),用针刺或指压人中(鼻唇沟正中)、合谷穴,大多可以好转,待病人苏醒后可服些糖水。对于那些经常发生房事晕厥的人,无器质性病变的,可参照下述中医方法调治:   1、精气暴脱型:身体虚弱,...

  • 中医四种药引可增疗效

    中医四种药引可增疗效

    1.鲜藕汁 藕汁有清热止血的作用。服用治疗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症成药,如八宝治红丹、十灰散、荷叶丸等可用藕汁送服。藕汁的制法:将鲜藕洗净,切碎,加少许凉开水捣烂,用纱布挤压取汁即可,也可以用榨汁机榨取。 2.葱白汤 葱白有通阳散寒的作用。服用治疗外感风寒的清瘟解毒丸时,可取葱白2—3段(每段约一柞长),切碎煎汤送服,若再加上淡豆豉10克同煎汤送服,疗效更佳。 3.大枣汤 大枣有补脾胃、益气生津、和药解毒的作用。服用人参健脾丸、人参归脾丸、香砂养胃丸等健脾养胃成药时,可取大枣5叫0枚煎汤送服。 4...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