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138页

医 第138页

  • 国医大师张琪治愈甲感方

    国医大师张琪治愈甲感方

    甲感肆虐以来,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用9月15日研制的两种中药煎煮剂——清瘟解毒煎剂Ⅰ号、Ⅱ号,已经治愈了155例甲感患者,治愈率达100%。Ⅰ号适用于发热或高热、咳嗽咯黄痰、咽痒等症,具退热抗病毒、化痰止咳、利咽消肿等功效;Ⅱ号适用于发热或不发热、干咳少痰、咽痛痒者,止咳化痰、利咽止痒、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通过临床证实,这两种方剂不但对甲感疗效显著,还可治普通感冒、咽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症。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以国医大师张琪教授为首的专家组,针对黑龙江省甲型H1N1流感临床发病特点精心迅...

  • 急性颌面部淋巴结炎 仝小林自医案例分享

    急性颌面部淋巴结炎 仝小林自医案例分享

    病情简介 初诊(2015年5月16日):发热伴头颈部淋巴结红肿疼痛两天。患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一月前曾患“急性腮腺淋巴结炎”,此次因头皮疖抓破后于昨日起开始出现颈部、耳前、耳后、颌下等淋巴结红肿疼痛,患部皮肤潮红肿胀,伴恶寒发热,体温38℃,无汗,周身酸痛无力,无咽痛,无鼻塞流涕,无咳嗽,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自服中成药防风通圣散四袋,至夜十一点许,周身汗出臻臻。今晨恶寒消失,但仍发热,体温37.6℃,下午一点体温升至38℃,大便已解,舌质红稍胖微有齿痕,...

  • 桃红四物汤出自清代著名医家吴谦的《医宗金鉴》

    桃红四物汤出自清代著名医家吴谦的《医宗金鉴》

    桃红四物汤出自清代著名医家吴谦的《医宗金鉴》。本方由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组成,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具有攻补兼施,祛瘀而不伤正,补血而不留邪的特点。方中四物汤养血活血,桃仁、红花养血化瘀,原方为妇科月经不调及跌打外伤而设,本人用此方加减治疗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颇有心得。 胸痹心痛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其病在心,然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发作期以标实为主,并以血瘀为突出,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血阴阳之亏虚;治疗应补其不足,治其有余。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主要用于治疗瘀血痹阻之胸痹心痛。 方剂...

  • 柴胡大剂量医治流感 不可拘泥柴胡劫肝阴

    柴胡大剂量医治流感 不可拘泥柴胡劫肝阴

    《神农本草经》谓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累,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张锡纯记载医治胁痛便秘一案,前医投以大承气汤,大便未通而转为胁下严峻痛苦,故处方金铃泻肝汤加柴胡、龙胆草各四两,患者服后须臾大便通下,胁疼顿愈。故道,本经所言,诚非虚语。 《伤寒论》第257条为“患者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胡希恕据此指出“流感或重感冒,发汗表解后,仍高热不退,脉浮数而大便偏干者,多宜下之,尤以小柴胡汤加大黄、石膏和大柴胡汤加石膏为宜。此证...

  • 列举4则中医凉燥证验案

    列举4则中医凉燥证验案

    “凉燥非燥”——仝小林辨治凉燥证经验发微 有关燥邪致病理论的论述自古有之 。“金元四大 家” 之一刘完素提出“诸涩枯涸, 干劲皴揭, 皆属于燥” 的燥邪病机;后有吴鞠通于《温病条辨》 中论及燥分温 凉 , “故深秋燥令气行, 人体肺金应之, 肌肤亦燥, 乃火 令无权, 故燥属凉, 前人谓热非矣” , 温燥因燥热, 凉燥 因燥寒。杏苏散为凉燥证之主方 , “燥伤本脏, 头微痛, 恶寒,...

  • 长期发热中医验方应用偶拾

    长期发热中医验方应用偶拾

    龙某,男,30岁,5月18日就诊。1周前无明 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 37.5℃~39.5~C.以夜间为甚. 头晕,浑身乏力,口渴,无 汗.无咳嗽,不畏寒。在外诊 所予输注头孢曲松钠及清 开灵、口服布洛芬等治疗3 天.汗出热退,但过后又发 热。刻诊:体温39.4℃,背微 恶寒,口渴明显,心烦,神倦 纳差。皮肤灼热.近1周来未 解大便.无便意.舌质红苔 黄,脉洪大无力。 诊断为里热炽盛.气津两伤。 方用白 虎加人参汤:知母18克.石 膏50克,炙甘草6克。粳米 9克.红参10克。水煎服,2 剂.每日1剂. 二诊:...

  • 紫斑 国医大师徐经世治案二则

    紫斑 国医大师徐经世治案二则

    第二届国医大师徐经世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辨证灵活,用药精准,善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兹举两案,以飨读者。 病案1 刘某某,男,42岁,就诊时令:初夏。患者主诉头昏乏力,手足心热,不时伴有潮热、盗汗,下肢皮肤出现紫红瘀斑,时轻时重,历有多时,检查血小板减少(30×109/L),拟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其舌红少苔,脉细数。此系肾阴不足而虚火内炽之象,...

  • 老中医李可运用四逆汤的特点

    老中医李可运用四逆汤的特点

    从量效关系探讨李可运用四逆汤的特点 量效关系是中医方剂运用之精华,也是历代医 家学术思想传承的关键所在,古今医家对其都极为 重视 [1 -2 ] 。名老中医李可崇尚张仲景学说,将 《伤 寒杂病论》中六经辨证思想应用于临床遣方用药, 尤善附子、乌头类峻药治疗濒危患者 [3 ] 。四逆汤 是张仲景治疗心肾阳衰寒厥证的代表方剂。李老师 在临床应用四逆汤时颇有心得,不仅限于少阴病, 同时在肿瘤、咳喘、足心发热等病的治疗中多有应 用 [4 ] 。医者对量效关系的把握是否得当直接影响 到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中药复方以单味中药...

  •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

    《伤寒杂病论》序的学习心得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历代医家对其推崇备至,赞誉有加,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部经典。历代研究注释《伤寒杂病论》的医家有200多家,至今仍是我国中医院校的经典课程之一。然如仲景原文所言:“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腧,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伤寒杂病论》正文言简意奥,而其序较正文易懂,不计标点符号共602字。同样不计标点符号,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中医辨证上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中医辨证上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缺乏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乏力、畏寒、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严重者出现非压陷性水肿,称为黏液性水肿,甚至可出现黏液性水肿昏迷。甲减在古代中医学中无专属对应病名。基于甲减临床表现多为乏力、恶寒、面色苍白、脱发等元气匮乏、气血不足、肾阳虚衰等之证,当归属于中医“虚劳”“虚损”范畴。如见浮肿、小儿发育延迟、心悸等症,又当属“水肿”“肤胀”“五...

  • 抵御百病 中医排名临床十大名方

    抵御百病 中医排名临床十大名方

    如果中医有兵器谱排名的话,那么以下十大名方必位列前茅,甚至有中医名家凭借“小柴胡汤”一张方加减运用,出神入化,抵御百病,可见此中医临床最常用的十大名方,名不虚传。赞誉之词实不为过,请君细读本文,看十大名方如何疗效显著。 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

  • 臌胀,腹部胀大如鼓,中医病因病机病位

    臌胀,腹部胀大如鼓,中医病因病机病位

    陈士铎辨治臌胀学术思想探究 臌胀在临床上表现为腹部胀大如鼓, 腹壁静脉曲张, 多伴黄疸、双下肢水肿或咳喘不得卧, 无尿等症状。西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心力衰竭、结核性腹膜炎以及腹腔肿瘤等疾病都会出现腹水的临床体征。其发生发展存在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变化较快等特点, 西医治疗时主要以利尿、支持营养、补充蛋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 存在一定的不足。臌胀病机复杂, 往往气血水三者互相牵连为患, 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仅是主次之分, 而非单独为病[1]。清代医家陈士铎在治疗臌胀方面继承总结前代的思想并挖掘了一些关...

  • 狂犬病是必死之症 中医学却有可治之方

    狂犬病是必死之症 中医学却有可治之方

    狂犬病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 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同样可能对人有潜在的危害。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 人受感染后并非全部发病,被病犬咬伤而未作预防注射者约15%~20...

  • 从甲状腺功能探讨中医学元气的作用

    从甲状腺功能探讨中医学元气的作用

    元气是中医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为人体 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的原始物质和原动力,是人体脏腑机能的综合 体现 [1 ] 。元气也是中医学理论中较为模糊的概念, 相关研究不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均未达到其应有的 状态 [2 ] ,至今仍缺乏能够客观科学地观测中医元 气的指标。中医学概念的内涵相当丰富,其实质并 非一个或几个现代医学指标就能揭示。相比之下, 寻找合适的生物标志物对中医学概念进行客观的观 测或许更加容易实现。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 现中医学元气与甲状腺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遂...

  • 乌梅丸后世医家多认为是治蛔之专方

    乌梅丸后世医家多认为是治蛔之专方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后世医家多认为是治蛔之专方,但乌梅丸绝不仅仅是治疗蛔虫的方子,乌梅丸寒热刚柔同用,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不但可以治疗厥阴经原有的疾病,也能治厥阴病欲解时发生的疾病。龙砂学派代表顾植山教授从“厥阴病欲解时”着眼,认为厥阴为两阴交尽、由阴出阳的时间节点,乃阴之将尽、阳之初升之时,用乌梅丸治疗在丑至卯时(凌晨1~5点)出现的一切病症或病症加重者均获良效。   患者张某,女,46岁,主因咳嗽6个多月,于2016年2月1日就诊。患者于2015年7月因感冒引起咳...

  •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中医辨证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中医辨证治疗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指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21世纪临床药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播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世界性流行,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由于鲍曼不动杆菌的自身特点,其感染、防控及治疗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这为临床医生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上带来了许多困难。在治疗的选择上临床医师举步维艰,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去控制感染。 2014年11月下旬,我院ICU病区陆续出现了几位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且广泛耐药,...

  • 中医治疗疝气 附子大黄汤治之

    中医治疗疝气 附子大黄汤治之

    现代医学认为疝是人体腹部肌肉薄弱或开裂的区域,导致脂肪组织或肠等人体器官通过这个位置向外,在皮下形成明显突出,伴有不适感和疼痛。特别长时间站立、大小便或举重物时症状会更加明显。大部分疝是由于人体内有长期存在的薄弱区。通常腹壁的薄弱区域是与生俱来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遭受创伤或手术切口变得更薄。举重物或干重体力活会加剧疝的严重程度。疝的常见类型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中医统称为疝气。其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时出现,平卧或用手...

  • 国医大师徐景藩从脾阴虚论治虚劳案析

    国医大师徐景藩从脾阴虚论治虚劳案析

    典型案例 唐某,女,52岁。患者腹泻与大便干结交替出现10余年,大便干结情况较多,4~5日一行,羊屎状,饮食不洁或稍食生冷后易腹泻,夹有不消化食物,大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晨起口中发甜、黏腻不爽,恶心欲呕,吐出白色黏涎,口干,食欲尚可,饮食量少,食后全身乏力,脘腹坠胀,嗳气,四肢捆绑感,腹胀,矢气频多,矢气得舒,头晕耳鸣,牙龈发酸,全身怕冷,腰酸,失眠,焦虑。手掌色红,面色晦暗,面部色素沉着,舌红少苔,脉细弦。年轻时喜食肥肉。既往病史:曾因“白塞氏病”发热,口腔溃疡时有发作,无生殖器...

  • 上海名医范文虎巧治虚寒顽疾

    上海名医范文虎巧治虚寒顽疾

    范文虎名赓治,字文甫,是上海 近代名医,自少悟性超人,先儒而 后医,初擅疡伤,继专精内科,患 者进门望之,即知病所在,投药无 不愈,曾治好很多疑难杂症。他乐 于助人,急人之急,亲友中有求助 者,慷慨解囊毫无吝啬,曾有一理 发师傅贫而病,他授以人参而却 其酬,传为美谈。他曾言:“但愿人皆 健,何妨我独贫。”《近代中医流派经 验选集》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生 动的故事。 有一书生,年四十有余,常年感 到寒冷,服遍中西药无效,遂延请范 文虎诊治。范文虎至病家,见门窗紧 闭,书生面色无华,虽值盛夏时...

  • 中医临床 灵活变通应用升陷汤

    中医临床 灵活变通应用升陷汤

    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对升陷汤做如下描述: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升陷汤原方:生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萸肉(去净核)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佳。若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者,宜将升麻改用钱半,或倍作...

  • 四逆汤、桂枝甘草汤合方医案

    四逆汤、桂枝甘草汤合方医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衡百川   葶苈大枣泻肺汤、四逆汤、桂枝甘草汤合方医案   宋某,女,58岁。2017年11月25日首诊:患者主诉阵发性胸闷气喘20年,加重1周。近期症状:胸闷气喘,夜间不能平卧,动则加剧,下肢指凹性水肿,怕冷乏力,纳可,纳后上腹胀满不适,无口干口苦,喜热饮,近期夜寐差,舌淡水滑,薄腻苔,脉沉弦弱。既往有风心病20年,曾多次因胸闷心悸气喘入院治疗,近期(2017年01月19日)查心脏彩超提示风湿性心脏病:1.二尖瓣狭窄(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2.三尖瓣反流(大量...

  • 三青汤应用极为广泛 医案三则

    三青汤应用极为广泛 医案三则

    张磊,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隶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第三届国医大师。他从医70年,医理纯熟,医术精深,积累了丰厚的临床经历,特别擅长于内科杂病的医治。 三青汤组成为桑叶、丝瓜络、竹茹。三味药皆色青入肝,故名三青汤。原为王孟英医治妊娠恶阻和血虚内热、胎动不安的方剂。方中桑叶、竹茹皆性凉,得秋金之气,可平肝气,行肺气而转胆枢;丝瓜络也为清凉降火之品。故此三味皆可清热而熄内风,为医治血虚内热胎动不安的佳品。 在清代沈尧封撰《沈氏女科辑要》第二十七节养胎篇,王孟英按曰:“条芩但宜于血热之体。若血...

  • 一剂葛根芩连 和解医患纠纷

    一剂葛根芩连 和解医患纠纷

    近日看了《中医临床家胡天雄·葛根芩连汤治疗“流感”记验》一文很受启发。文中记载林某妊娠流感一案,经曾、谢两位医生治疗未果,产生医患矛盾。后现代名医胡天雄诊治,用葛根芩连汤表里双解,不但治好了林某的流感,也和解了曾、谢与林某的医患纠纷。一举两得,体现了胡天雄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患者林某妊娠六月得流感,曾某治以银翘散,服两帖效果不显,后谢某处方保生无忧散。病家见后方有当归、黄芪,而前方是凉药,疑病为曾君药误,将以“阶级报复”之名问罪于曾某。曾...

  • 贵州名医王锡章经验方 宣化湿热方

    贵州名医王锡章经验方 宣化湿热方

    【组成及用法】 栀子10克,黄连5克,法半夏10克,橘红9克,杏仁10克,白蔻壳6克,枳实9克,薏苡仁12克,竹茹9克,芦根15克,滑石15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主治】 湿热中阻,发热恶寒,胸脘痞闷,腹胀身痛,恶心呕吐,小便短赤。 【解析】 本方为贵州名医王锡章经验方。橘红、法半夏、枳实、竹茹同用,系温胆汤法;法半夏与黄连同用,系泻心汤法;杏仁、白蔻壳、法半夏、薏苡仁、滑石同用,系三仁汤法;滑石、甘草同用,系六一散法。均为清热利尿止呕、宣畅湿热用药。 湿热之证,邪踞...

  • 中医古代名著《金匮要略》妙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

    中医古代名著《金匮要略》妙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

    中医古代名著《金匮要略》,像一个宝贝匣子,里面装了许多治病的妙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便是其中之一。该方由5种药物组成:黄芪12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2克、大枣4枚,加水煎煮。每日1剂,分3次温服。本方主要治疗血痹,所谓血痹,相当于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关节酸痛症等。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还可以治疗许多现代病。 颈椎病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是颈部长期劳损等原因引起的一种疾病。病情缠绵,时轻时重,颈部和肩背部的肌肉酸、麻木、疼痛,四肢伸举无力,甚至可产生头痛、...

  • 鹿衔草狗脊膏制法 外用熨方 医治经过

    鹿衔草狗脊膏制法 外用熨方 医治经过

    辛某,女,46岁。初诊日期:1994年5月15日。自述颈部活动受限,右臂痛苦酸麻1年有时,时时发生,若遇气候寒湿,则痛苦必然更为剧烈,患臂常不能看重屈伸,若牵强运动或无意间活动扩展,则剧痛难以忍受。右足跟两年前开端感痛苦,行走触地某一视点不适,则刺痛也甚厉害,ⅹ片显现颈椎骨质增生,右足跟部有骨刺一枚。月经量较少,但每次来时常常淋漓不断,色黑有瘀,常10余日始净,舌淡紫,脉弦涩紧。综合观之,乃肝肾亏本,风寒湿痹之证,当滋养肝肾,去湿除痹。予鹿衔草狗脊膏。 鹿衔草狗脊膏制法:鹿衔草1500g,狗脊片500g。...

  • 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医治病例四则

    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医治病例四则

    笔者在2015年有幸拜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裴永清教授为师。多年来跟随教师门诊,听教师讲学,在中医学术上收成颇多。裴永清指出:“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第九卷·杂方门·时毒治验》,此方主治原文为:“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晦气,舌干口燥,俗云大头天行。”现将对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医治病例四则,收拾如下。 病例一:浸润性嗜酸性细胞肉芽肿(西医病名)。患儿商某某,2015年1月10日由其父带来门诊就医。...

  • 李英杰老中医生龙骨生牡蛎治甲亢经验

    李英杰老中医生龙骨生牡蛎治甲亢经验

    李英杰,河北省衡水市中医院主 任中医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第三、 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 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将李老治疗甲 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一、病因病机 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 代谢率增高的一种综合表现。临床表 现有甲状腺肿大,心悸乏力,急躁易 怒,神经过敏,胃纳亢进,体重减轻, 多汗低热,大便次数多等特征;女性 往往还表现为月经经期提前,月经量 多。李老认为,甲亢所产生的一系列 脏腑变化,其病机在于七情郁结,情 志受扰,五志过极,郁而化火,消灼 脏腑阴精。阴精亏损,阴虚火旺贯...

  • 甘肃制定2016版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

    甘肃制定2016版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

    针对近期甘肃省散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情况,甘肃省卫生计生委日前在官方网站发布了组织专家制定的《甘肃省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2016版)》。该《预案》参照国家《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10版)》并结合甘肃省实际而定,为全省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预案》分为一般预防和药物预防两部分。一般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保暖防寒,适度锻炼,保持乐观情绪;饮食清淡,多甘少酸;保持手部清洁,不随地吐痰;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时,应戴上口罩,并尽早就医。药物预防方药是:一般人群预防可用藿香9g,...

  • 名医黄家瑞创方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名医黄家瑞创方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名医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气血亏虚)方 处方:党参、黄芪、合欢皮各25克,白术、当归、 陈皮、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各12克,远志8克,炙 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养气血,健运脾胃。用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辨证属气血亏虚型。主要表现为疲 乏无力,动则加剧,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失眠, 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 创方者:黄家瑞 名医治慢性疲劳综合征(肝郁脾虚)方 处方:茯苓、白芍、白术各18克,柴胡、当归、薄 荷、干姜、郁金、厚朴各12克,川楝子、枳壳、甘...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