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验 第54页

经验 第54页

  • 华佗学术经验和医学精神研讨会暨中医医院名医馆建设经验交流会在

    华佗学术经验和医学精神研讨会暨中医医院名医馆建设经验交流会在

    8月29日,在安徽省亳州市魏武广场和位于原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大门西侧同仁堂旗舰店,由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仁医堂特邀的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名老中医学科带头人等百名中医专家大型义诊活动在这里举行,现场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专家们被市区及周边县区和乡镇赶来问诊的患者围得水泄不通。“这是同仁堂邀请来的北京专家,在北京挂他们的号都不容易,这次是义诊,以后每月都会在亳州举办一次,家里人想来看看。”现场有人这样告诉笔者。 这次义诊是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

  • 我学习中医的四个经验 国医大师 唐祖宣

    我学习中医的四个经验 国医大师 唐祖宣

    我学习中医的第一点就是苦背,第二个就是善问,第三个就是多读,第四个就是多写。 我的学习是继承老师的经验,当时我是一个学徒,按照老师的教导来,老师对我很严格,我们每看一个病必须去观察是否有效,老师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用温阳法治疗心衰取得了很好疗效。 我继承了老师的学术经验,运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我在临床中治疗中风以后引起的坏疽,就是现在的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的坏疽,命名叫老年脱疽,在辨证分类与治疗当中分为:阳虚血瘀型,运用温经散寒、益气化瘀法来治疗;热毒型,运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法来治疗;阴...

  • 打造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浙江模式”

    打造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浙江模式”

    浙江拥有国家、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共99个,其数量居全国前列。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的“国医名师大讲堂暨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经验交流会议”上,浙江省介绍“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经验”的主旨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那么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中,浙江究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取得卓越成果 浙江现有85位名老中医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有25位名老中医和4个中医学术流派列入国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目前,浙...

  • 刘绍贵药师学术经验撷要

    刘绍贵药师学术经验撷要

    刘绍贵主任药师,全国第3批、第4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医院药学学术带头人。刘老在其50余年的习业、从业生涯中,始终精勤不倦,奋发进取,他不仅总结了自己的成长体验、人生感悟、品德修养及提升人格魅力的经验,同时在传承中医药学术和在长期的药学教育及医院药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2008年,笔者有幸成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刘老,得到刘老在术、理、道方面的耐心教诲和悉心传授,受益良多。现将刘老主要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 治慢性附睾炎经验

    治慢性附睾炎经验

    经验方:银花30克,红花12克,白芍20克,川楝子、元胡、甘草各15克。 阴部湿者加苍术、白术、茯苓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本方治疗慢性附睾炎患者18例,治愈12例,无效6例。...

  • 平和心态 养生经验

    平和心态 养生经验

    中国中医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 中医药大学首批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 石仰山出生于1931年,年已八旬,他的 养生经验是“平和心态,讲究心理平衡, 面对盛衰荣辱都能以平常心对待,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平和心态。讲究心理平衡 他是“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在继 承和发展祖国伤科医学方面有多方面 的贡献。他说做医生,首先必须学会做 人。如果人做不好,医生也必然做不好。 他待人诚恳,帮人尽力,不求回报,但求 心安。只要学生肯于学习,他没有任何 保留,一心希望每一个学生都...

  • 壮医治腮腺炎经验方

    壮医治腮腺炎经验方

    流行性腮腺炎,壮医称为“猪头肥”。是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多见。好发于5-9岁小儿。中医诊为“痄腮”、“腮肿”、“腮疮”。 壮医认为,风湿毒邪侵袭,阻滞龙路、火路,气血壅塞,阻于耳下腮部。临床表现:轻症:发冷发热,头痛轻咳,耳下腮部酸痛,咀嚼不便,继之一侧或两侧腮部肿胀疼痛,边缘不清。重症:高热头痛,烦躁口渴,食欲不振,或伴呕吐,精神倦怠,腮部漫肿,灼热疼痛,咽喉红肿...

  • 护牙经验 爱牙有方

    护牙经验 爱牙有方

      “老掉牙”被用来形容陈旧过时,当到了一定年纪的时候,作为人最坚硬的部分——牙齿,也该陈旧过时自动脱落了吗?“牙好胃口就好”,在“年老色衰”的时候仍拥有一口好牙,老人们比其他年纪的人更明白其中的重要性。9月20日,第二十三个“全国爱牙日”里,几位70岁以上年纪却仍拥有一口好牙的老人,一同分享他们的护牙经验。   吃粗粮牙齿好   宋芳70岁   护牙经验:一直都爱吃蔬菜、粗粮、坚果;坚持早晚刷...

  • 我的揉腹撞背养生经验

    我的揉腹撞背养生经验

    别看我是个70岁老太太,可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现把我的养生经验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在我50岁的时候,身体并不好,加上更年期的症状,更是折磨人。后来学了揉腹撞背的方法,坚持了十多年,身体硬朗了,心情也舒畅了,整个人都精神抖擞,更显年轻。 揉腹是一个十分适合于老年人的保健养生方法。方法,可取仰卧位或坐位,先做数次深呼吸,以放松肌肉,排除杂念。然后将右手掌贴于脐部,左手掌放在右手背上,以脐部为中心,稍稍用力,作顺时针按揉,按摩的范围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连续按摩50次;再更换左右手位置,逆时针按揉50次,如此反复3~5...

  • 大黄外治痈肿经验

    大黄外治痈肿经验

    一、清热解毒疗痈肿疔疮。 痈肿疔疮、无名肿毒:大黄末15克,以鸡蛋清调匀,涂敷患处,或米醋调敷,每日换药1次。成脓者加皂荚刺末10克。 丹毒、腮腺炎:取大黄末15克,鲜紫花地丁30克,鲜侧柏叶20克,共捣烂如泥,敷患处。 乳腺炎:取大黄末30克,白芷、紫花地丁各15克,乳香、没药各10克,共研细末,以酒醋各半调和为软膏状,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辅治阑尾炎:大黄、芒硝各30克,大蒜20克,鲜败酱草50克,鲜紫花地丁40克,共捣烂如泥,外敷麦氏点(位于右侧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每日换药1次。...

  • 针灸疗法: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或经验配穴

    针灸疗法: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或经验配穴

    针灸疗法的应用,多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进而确定病机证型、选穴治疗,有些针灸师在此基础上加以经验配穴。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按照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或前人的经验配穴,疗效往往也有局限。 笔者自从追随冯世纶教授学习胡希恕经方学说以来,对中医汤液治病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临床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笔者反思,六经辨证的方法是否可以像胡派六经八纲理论指导应用中药一样,用在针灸治疗的领域呢? 近阶段来,笔者尝试以胡希恕经方理论的应用思路,结合前人针灸的经验穴位,寻求与经方方剂相对应的配穴,然后再用六经八纲...

  • 简介“陆氏针灸”的医疗特色及临床经验

    简介“陆氏针灸”的医疗特色及临床经验

      取穴时,手足同名经相应的部位往往可按到压痛点,根据“宁失其穴,毋失其经”的原则,可针刺相应部位的痛点或穴位。   治疗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如疼痛转移,也应随病变转移部位取穴;如出现酸麻症状,可改为局部取穴加拔罐;有时同侧取穴效果不显时,亦可根据巨刺理论,用对侧同名经穴左右交错而刺。   “陆氏针灸”是我国现代针灸学术界的一大流派,2009年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氏针灸”能被列...

  • 张从正论治脾胃经验

    张从正论治脾胃经验

    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擅用汗吐下三法,后世尊为攻邪宗师。其治脾胃病,主张攻邪以复胃气,如调中汤(大承气汤加姜枣)、独圣散。调养首当益胃,提出“胃气和则五虚皆实也”、“水谷人胃,脉道乃行”,常在攻邪之后,施以调胃之药或“涌后用淡粥养之”,水泄“三法行毕,……先宜以淡浆粥养胃肠三、两日”等。食补以胃气为本,如治暑泄,“以绿豆、鸡卵十余枚同煮”养胃止痢。指出“粳米...

  • 藏医“有毒就有药”的经验理论

    藏医“有毒就有药”的经验理论

    藏医药学历史悠久,根据藏医历史记载,雪域高原的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也逐渐寻找到了解除病痛和缓解疾病的药物。 藏医学专家在远古时代就总结出了“有毒就有药”的经验理论,而藏医药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经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也逐渐成熟了起来。 公元8世纪,著名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编著了藏医巨著《四部医典》,在藏医学中,它的重要性相当于汉医学中的《黄帝内经》,奠定了藏医药完整的药理学理论基础,被西藏历代医家称之为“医家之宗&rdq...

  • 赵复兴医治玄府郁滞经验方药

    赵复兴医治玄府郁滞经验方药

    赵复兴,男,主任中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名中医。他临证40余载,学识渊博,医术精湛。他综合古代文献资料和多年学习、临证的感悟,对玄府进行阐释和探究,并自拟了“通玄府系列方药”,其经验可供临床参阅、验证。 玄府概念 玄府一词,首见于《内经》。狭义指汗孔,此说源自《内经》;广义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刘完素在其《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出的,指遍布人体内外遍地的一种孔隙结构。书中曰:“然皮肤之汗孔者,谓灰心液之孔窍也…&h...

  • 中医学之气,气机升降出入机理的粗浅临床经验

    中医学之气,气机升降出入机理的粗浅临床经验

    中医学之气,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是指脏腑经络组织的功能活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尽管不同的气,有不同的运动形式,但可归纳为升降出人四种基本形式,这些基本形式体现于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以及脏腑组织间的协调关系。当升降出入运动障碍,即可产生病变。因此,掌握气的升降出入机理,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个人对气机升降出入机理的粗浅认识,结合临床经验,试述于下。 一、气机升降出入机理 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经络联系,阴阳平衡,营卫气血运行,津...

  • 临床中特效中药 用药经验

    临床中特效中药 用药经验

    一、用药经验一(裴振峰) 临床中一些特效中药,用起来得心应手。 1、明目而推陈出新的特效药物:蝉蜕30克; 2、降十二经脉的要药:枇杷叶30克; 3、强脾动力的特效药物,灶心土炒白术50克,药物组成符合脾之火土的生理特点; 4、降尿酸的特效中药:鸡矢藤60克,消食化积功效的特殊应用; 5、耳聋耳鸣的特效药物:骨碎补50克; 6、反酸的特效中药:败酱草30克。 7、治疗牙龈出血的特效中药:竹茹40克; 8、眼部溢血的特效药物:桑...

  • 叶天士用“润剂”经验

    叶天士用“润剂”经验

    “十剂”之论始于北齐徐之才,《本草纲目·序例·十剂》载:“徐之才曰: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是药之大体”,故后世常以“十剂”分类方剂。“十剂”之外亦有他剂,如“柔剂”“刚剂”“润剂”“阳剂”“阴剂”“守剂”等,历代医家不乏其论,...

  • 中医“简易名方”的学术主张和临证经验

    中医“简易名方”的学术主张和临证经验

    笔者从事中医内科工作三十余年,在多年的中医临证实践过程中,孜孜以求温习中医知识,兢兢业业做好中医工作,逐步形成了尊崇经典名著,注重病机辨证,强调疏通气血,喜用“简易名方”的学术主张和临证经验。 尚经典,汲源头活水 《黄帝内经》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石和中医学术思想的渊薮,仲景学说是中医临床的源头活水。笔者临证遵循经典理论,崇尚仲景学说,喜用经典方剂,尤擅经方治病,并有所发挥。如对《伤寒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的理解,认为运用小柴胡汤,一要深入到仲...

  • 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基层“一带一路”合作方案

    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基层“一带一路”合作方案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传统医药将作为合作重点领域之一。未来的三年里,将巩固并拓展与沿线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方案提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是古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一定群众基础。推动大国卫生外交,加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政策经验和理念的国际交流,推广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将有力提升中国在区域和全球卫生治理...

  • 中医之家传承老中医临床经验

    中医之家传承老中医临床经验

    10月25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藏医药专业委员会标准审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青海西宁召开。会议认为藏医药标准化是藏医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要编制好藏医药标准建设与发展规划,着力于藏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藏医临床操作技术标准、藏医优势病种诊疗标准等建设。 标准审定委员会成立以后,将广泛参与中藏医药国际标准化交流与合作,吸纳更多国内外藏医药学专家参与工作,开展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实施。委员会主任及成员由我国青海、西藏、甘肃、四川等地藏医药学专家和美国、德国、奥地利、日本、英国等国家的医学专家组成。...

  • 交流中医院管理经验 开展抗慢阻肺活动

    交流中医院管理经验 开展抗慢阻肺活动

    近日,北京市丰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关爱呼吸健康 共抗慢阻肺”活动。该院医务人员从“正确认识慢阻肺”“慢阻肺早发现”“得了慢阻肺怎么办”“急性加重的处理”及“慢阻肺认识误区”等五个主题分析慢阻肺的病理病因,同时向大众普及慢阻肺的预防及治疗知识,指出慢阻肺的症状、危险因素等,介绍慢阻肺的发现、预防与治疗,帮助及时发现治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

  • 艾条标准 中医药如何走出去 熊继柏学术经验研修班

    艾条标准 中医药如何走出去 熊继柏学术经验研修班

    11月12~14日,由浙江省发改委、省经信委和省卫生计生委联合主办的2015年浙江省健康产业项目推介会召开,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副秘书长李云林出席,省健康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领导,海内外知名企业,专家代表以及各县(市、区)发改委、经信委、卫生计生委领导参加活动。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在会上作《浙江省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任务与展望》的发言,他提出,发展中药及中医医疗器械等产业是现阶段的重点任务之一,主要通过积极打造新“浙八味”,支持该省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及临床使用,并执行饮...

  • 国医名师学术经验传承《本草中国》《名中医谈发扬中医》

    国医名师学术经验传承《本草中国》《名中医谈发扬中医》

    5月19日,清悠易水河畔,险峻狼牙山下, 96岁高龄的国医大师路志正率领传承人队伍,在中医易水学派的发源地河北省易县举办的“国医名师学术经验传承讲习班”上,亲授易水学派学术思想和路氏流派学术精华,倡导王道医学思想,针对当今乱开药味多、用量大的大处方现象,建议用药要轻灵活泼。 国医大师路志正传承研究易水学派造诣颇深,以整体观、恒动观为指导,提出独特的调理脾胃理论,善用轻清展气之品调节气机。路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他说当今临床“有些药方用药太多,三四十味,一服药重达几斤&r...

  • 百岁老人长寿经验

    百岁老人长寿经验

    素有“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美称的浙江省丽水市所辖9县(市、区),截止2013年底,该市共有100岁以上老年人186名。最近,丽水市中医医院开展“百岁老人中医药健康行”活动。该院组织40余名志愿者,历时两个多月,走访了丽水市城乡大街小巷和偏远村落,登门访视了98名百岁老人,调查其健康状况及长寿经验,并运用中医理论对百岁老人进行养生保健系列研究,为发展丽水休闲养生经济提供参考。 百岁老人的基本情况 98名老人男性36人(占36.7%),女性62名(占63.3...

  • 葛琳仪 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临证经验

    葛琳仪 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临证经验

    葛琳仪,主任中医师、省级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院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葛琳仪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为新中国第一批中医院校学生,先后获名医程门雪、王文东、乔仰先等教诲与真传。毕业后至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工作,初期师从浙江省名医吴士元,后又师从现代著名中医临床学家杨继荪,作为杨氏内科流派的主要传承人,继承、发扬了杨氏内科“谨严求实、术精德高”的流派特色。葛琳仪学有渊源、博采众...

  • 朱丹溪应用附子经验探析

    朱丹溪应用附子经验探析

    朱震亨, 字彦修, 元代著名医学家, 浙江义乌人, 因世居丹溪, 故学者尊称之为丹溪翁。 江南地域湿热 相火为病最多, 加之当时局方辛香温燥之剂盛行, 因 此, 丹溪著《格致余论》 《局方发挥》等书, 提出 “阳 有余而阴不足论” “相火论” , 阐明阴虚导致火热的 病机, 立滋阴降火的大法, 还针砭时弊, 主张戒用温 补辛燥之法。 但朱丹溪并不固守滋阴, 其应用温阳药 也颇具特色, 以下就以朱丹溪应用附子等温热药为 例, 介绍其用药特点。 真寒假热—&...

  • 名老中医的读书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

    名老中医的读书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

    背景介绍 1980年下半年,《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开辟了一个享誉全国的专栏“名老中医之路”,邀请全国著名中医学者撰文,回忆其治学道路与经验。该栏目不仅得到了名老中医的积极响应,而且在中医界引起强烈反响。江西的朱炳琳先生在《到处逢人说凤梧》一文中回忆说:“遥想专栏初辟当年,莘莘学子,奔走相告,《学报》一到,先睹为快,笔录手抄,不分昼夜。” 即当时情景之写照。 之后,将这些文章加以汇辑,由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任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分3辑出版。问世后,受到普...

  • 汪逢春先生学术见解及临床经验

    汪逢春先生学术见解及临床经验

    【汪逢春小传】汪逢春(1884~1949),江苏苏州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毕生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努力提携后学。一九三八年曾任国医职业公会会长,并筹办《北京医药月刊》;一九四二年在北京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为培养中医人材做出了贡献。学术上擅长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亦多有阐发。著作主要有《中医病理学》、《泊庐医案》等。 汪逢春,生于一八八四年五月二十九日(清·光绪十年甲申五月初五日),故于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日(农历己丑年七月二十日)。毕生热心公益事业,尤注重培养人才,提倡在职教育。一九三...

  • 赵国岑运用对药经验

    赵国岑运用对药经验

    赵国岑教授( 1937- ) , 河南省郑州市人, 毕业于 河南中医学院, 目前为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 院主任医师, 全国 500 名老中医药专家带徒指导老 师, 河南省“继承型培养中医人才” 带教老师, 河南 省高级技术职务中医系列评审委员会委员, 全国名 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研究室导师。 1 栝楼 -蒲黄 栝楼、 蒲黄两药合用活血止痛, 赵国岑常用其治 疗冠心病、 心绞痛和一切因气滞或血瘀引起的胸痹、 胸痛。栝楼归肺、 胃、 大肠经 。《本草蒙筌》 : 补肺下 气, 涤垢开郁, 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