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阳气 第12页

阳气 第12页

  • 冬季手脚冰凉的朋友可以试一试中医补阳气法

    冬季手脚冰凉的朋友可以试一试中医补阳气法

    因为怕冷,40多岁的王女士特别怕过冬天。刚一到冬天,保暖内衣、厚羊绒衣已全副武装上了,出门时还要再穿上羽绒服。 像王女士这样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的大有人在。在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门诊,副主任医师吕沛宛就接诊了不少这样的病人。吕沛宛介绍,怕冷、经常手脚冰凉是阳气虚的表现。阳气虚导致气血布达相对无力,四肢末端不能很好地受到气血的温养,从而导致手脚冰凉。冬季手脚冰凉在女性较为多见。主要原因多是女性月经失血,很容易导致血虚,其次一些女性过度节食,导致食营养不良,从而使气血更为薄弱。吕沛宛副主任医师建议注意以下三点。...

  • 秋季万物收敛 阳气内敛

    秋季万物收敛 阳气内敛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金黄的麦穗、累累的果实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喜悦,同时也因气候转凉,秋风肃肃、落叶遍地给人们带来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草木一秋,人生一世,俯瞰落叶知生命的短暂,仰望太阳叹朝露易晞。悲秋情结除与季节变化有关外,也与人体的气血变化有重要关系。 秋季万物收敛 阳气内敛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指农历四月至六月,阳历六月至八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在夏天的这三个月中,阳气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充分交合。期间清气充实,是...

  • 冬季养生总则 温补阳气去寒就温

    冬季养生总则 温补阳气去寒就温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困 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疲惫,浑身酸软,哈欠像绵绵江水源源不断,整天只想葛优瘫! 神态萎靡,眼神黯淡无光,跟勾魂摄魄的电眼美女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昏昏沉沉,大脑不清醒,脑筋明显变得迟钝…… 想不到的是,为了防困,有人对自己这么狠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勤奋好学的年轻人,没事就在家里看书,时间一长,就会打瞌睡。打瞌睡会把时间白白浪费掉,他觉得实在是太可惜了!于是,他就找来一根绳子,一头栓在房梁上,另一头栓在自己...

  • 白露后就要注意补阴补肾气 润肺气保阳气

    白露后就要注意补阴补肾气 润肺气保阳气

    夏天的热情渐次消散,是时候放下那颗狂燥的心了。转眼秋意渐浓,寒意渐至,晨起披衣散步,小区草地上竟然能看见裹挟着一夜寒气,凝结满夜月光的露珠了,转念一想,原来是白露到了。 白露本就是这样得名的节气:当天气转凉,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着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露珠,而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曰为白露。 俗话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说的是处暑还会热,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十八天之后,到了白露节气,就不能赤膊露体了,会受寒着凉。莫怪乎晨起不披衣就得感冒...

  • 提肛能提升阳气 排除浊气

    提肛能提升阳气 排除浊气

      古语有:“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之说。谷道,就是肛门;撮谷道,其实就是提肛。   传统中医认为,提肛能提升阳气、排除浊气。提肛运动简单易行,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吸气时稍微用力,收缩肛门附近的肌肉,如此反复10~20次,每天做3~5次,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对冠心病、高血压等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和预防效果。   建议提肛的同时还要按摩腹部,使其更好地传导、运化谷物,人的消化吸收会更加顺畅。按摩时要从左到右按摩胃部,而按摩大肠部位则要从右到左,力度要从轻慢慢到重...

  • 春季病毒活跃 保养阳气平衡膳食

    春季病毒活跃 保养阳气平衡膳食

    清明时节雨纷纷,陕西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张英主任提醒,春夏养阳,清明时节雨水较多,气候冷暖不一,温差大,需要保养阳气,平衡膳食,饮食宜辛甘发散,少酸涩收敛,多清淡少油腻,少生发。适宜大米、小米、玉米、韭菜、香菜、胡萝卜、芹菜、莴笋、菠菜、花白等,水果适宜选择苹果、香蕉、菠萝、甘蔗等。 春季病毒活跃,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

  • 春季养生 保护阳气

    春季养生 保护阳气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健科主任陈瑞芳指出,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不少人以为犯春困就是缺乏休息,多睡点就没事了。对此,陈瑞芳表示,蒙头大睡只能适得其反。“放纵自己睡十几个小时,醒后依然觉得迷迷糊糊,甚至头还会疼痛不已。其实保证规律的生活作息,每天7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就够了。” 陈瑞芳介绍,解春困最好方法是“生阳”,而“生阳”最好的方法就是运动。她建议坐班一族每天找一段时间,走出室外,呼吸新鲜空气。&ld...

  • 夏之阳气与人体 万物华实

    夏之阳气与人体 万物华实

    自然界的阳气经过春天的不断生长,进入夏季后,变得旺盛而充足,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阳气,到了夏季,均从藏蓄的状态发散出来。在这种充足的阳气作用下,自然万物也呈现出一派繁茂的景象。同时,按照阴阳的变化规律,阳盛则阴,自然界阳气的盛大,到了夏至达到极点,因此,夏至之前的气候,是以炎热为主,夏至之后,阴气开始生长,其气候特点,可以表现为湿热交争,天气炎热的同时,雨水增多,这种气候,促进了植物类生命灌浆、成果的生化活动。(责任编辑 / 冯欣宇) 夏三月,此谓蕃秀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ldquo...

  • 整天睡不醒 脾虚湿重阳气虚衰

    整天睡不醒 脾虚湿重阳气虚衰

      支持专家:   刘泰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俗话说:“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意思是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感觉觉不够睡,而到了中老年以后,睡眠时间会明显减少,有时甚至彻夜难眠。   但是,也有这样一些中老年人,不仅清晨睡不醒,而且一整天都会昏昏欲睡,这样的情况该如何调理呢?西医认为这是一种病,多由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供血不足而缺氧所致,但中医则认为多因年老体衰、肾阳不足,使脾肾阳气俱虚,阴寒偏胜,伤及心阳,从而造成嗜睡。      脾虚湿重型   针灸平补平...

  • 春季升发的季节 舒展的人体阳气

    春季升发的季节 舒展的人体阳气

    春季,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 升发的季节,舒展的人体阳气上升,生命力焕发 在自然界,春天最显著的变化是阳光照射时间较冬季延长,气温升高,即阳气处于生长的状态,自然呈现出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景象。不仅植物杨柳吐绿,而且动物也蠢蠢欲动,各种冬眠的动物如昆虫、青蛙、刺猬等开始苏醒。 因此,《说文解字》有“春,蠢也,动也”之说,似乎春之本意就是虫类生物的蠢蠢欲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谓“春...

  • 夏季养心 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合

    夏季养心 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合

    夏季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合之时,自然界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而中医认为心与夏季相应,夏季养生重在养心。《素问》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夏季养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怡神养心 人们要借助夏天这个散发的季节,把春季的淤滞恼怒的情绪宣泄出去,保持情志条畅,心神和缓。夏季自然界一派繁荣景象,人们喜爱的景色在户外,应该多到户外活动,享受大自然美景。如果违背了夏天的自然之道,“逆之则伤心”,就会损失心气,秋冬...

  • 春三月 阳气主“生”肝气主令的时段

    春三月 阳气主“生”肝气主令的时段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释义:春季三个月,是天地之气推陈出新的季节。天地万物均于此时发生。我们要顺应这个季节的自然之气的变化,要晚睡早起,在庭院中大步行走,头发要披散,衣着要宽缓,保持情志舒畅,要放生不要杀生,要给予不要索取,要赏赐不要惩罚。这是顺应春季的变化,也是养生之道。(责任编辑 / 冯欣宇) 春季的生化特征 阳气主...

  • 冬季阳气潜藏要调补

    冬季阳气潜藏要调补

      冬天气温很低,阳气潜藏,所以冬季要调补。   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中医内科吴建新主任中医师说,冬季调补是有讲究的,肾阴虚和肾阳虚的滋补方法不一样。有没有一种肾阴肾阳兼而补之的方法呢?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都是阴阳双补的成药,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吴建新推荐一道药膳——肉苁蓉粥,同样具有阴阳双补的功效。   肉苁蓉粥由南朝医学家陶弘景所创。陶弘景很有才华,深得南朝梁武帝赏识,常向他讨教政事,可此人对做官兴趣不大,只醉心于研究医学与道学。所以被人们称为“山中宰相&rdq...

  • 助宝宝驱寒补气 养护阳气

    助宝宝驱寒补气 养护阳气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不少孩子体质偏寒性,他们很容易出现感冒咳嗽。对体寒的宝宝要养护阳气,可以试试下面两个方,有助驱寒补气。 苏杏生姜粥 材料:紫苏子10克,苦杏仁10克,生姜5克,粳米60克。 制法:将紫苏子炒爆花,苦杏仁去皮、尖,生姜捣烂,粳米淘洗净。先把紫苏子、苦杏仁捣碎与生姜混合,待粳米煮至七成熟时加入再略煮片刻,至熟烂成粥时加冰糖少许。 功效:紫苏子味辛,性温,善解表散寒理气,对风寒感冒很有效;杏仁味苦性温,可祛痰止咳平喘;生姜味辛性温,可解表散寒。三者配合起到散寒邪、止咳嗽、平哮喘作用...

  • 辨“阴气衰者为癫 阳气衰者为狂”

    辨“阴气衰者为癫 阳气衰者为狂”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医宗金鉴》谓“阴气衰者为癫之癫字,当是狂字;阳气衰者为狂之狂字,当是癫字”,此乃误仲景之本意,不识癫狂之有专责于虚者也。   “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这句话前面的原文:“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通观本条证候:悲伤哭泣,精神不安,恐惧畏吓,神疲闭目欲眠,但眠则...

  • 春季养生 顺应春天阳气生发

    春季养生 顺应春天阳气生发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春季养生,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要求维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1)起居调养:春季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反觉困倦,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升发。为了适应这种气候转变,在起居上应夜卧早起,经常到户外散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以应春天生长之气。春天气候多变,时寒时暖,同时人体皮表疏松,对外界抵抗能力减弱,所以春天到来之时不要一下子就去掉厚衣服,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初春阴寒未尽,...

  • 春天梳头更可使阳气升发 气血舒畅

    春天梳头更可使阳气升发 气血舒畅

      自古以来,历代养生学家推崇梳头这一保健方法。古人常以指来梳头,称为“栉发”。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以梳头作为健身妙方,他常是“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在《酒醒步月理发面寝》诗中说:“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人霜莲根。”享年86岁高龄的南宋诗坛寿星陆游,以梳理头发作为养生之道,到了晚年,他那稀落的白发中竟长出许多黑发来。高兴得顿生灵感,故有“客稀门每闭,意闷发重梳”;“破裘寒旋补,残发短犹梳”...

  • 阳气主“藏”的季节 冬季肾气主令的时段

    阳气主“藏”的季节 冬季肾气主令的时段

    我们都知道在冬季,夜长昼短,太阳照射时间明显减少,而且由于地球带有一定倾斜度的公转,处于地球北半球的我们,在这个时期,离太阳最远,所感受到的阳光的温度也在降低,因此,在我们所处的地带,冬季是阳气最少的时期。那么为什么说“冬季是闭藏的季节、冬季五行属水与人体肾气想通、冬季寒邪最甚”,同时根据冬季的这一特点,养生时应该注意如何护肾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贺娟教授有何高招! 冬季是阳气主“藏”的季节   自然界在冬季呈现出万里冰封,草木凋零的景象,不仅植物类生...

  • 冬天吃参不如晒太阳 晒头顶 补阳气

    冬天吃参不如晒太阳 晒头顶 补阳气

    进入冬天,大家都开始琢磨着补补身体了,补身体可不一定要用什么膏方,什么名贵的补品,要告诉大家的这个补药,不用花钱去买的,而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免费补药:太阳! 眼下太阳既温和暖人,又不像盛夏的烈日让人难以忍受,正是享受“太阳进补”的大好时机。正确晒太阳是有好处的,享受日光养生不妨重点晒晒4个部位。 冬天吃参不如晒太阳 “我周围N多款爷款奶奶都问我,吃什么补阳气?吃燕窝?吃虫草?吃野参?吃老鳖?”《蜗居》《心术》等热播剧的编剧六六在个人公众号...

  • 寒露节气是阳气收藏入土的最后阶段

    寒露节气是阳气收藏入土的最后阶段

    为什么寒露是入冬前最可怕的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什么意思?就是寒露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阴冷加寒风的双重攻击,你确定还不把你的秋衣秋裤搬出来穿吗? 寒露是阳气收藏入土的最后阶段,地面上阴气渐重,天气真正变凉。所以寒露以后的阳光特别补,此时的阳光和夏日里的毒辣相比,温情多了,尤其是阳虚体质的人在大太阳里晒一晒,会觉得舒服极了。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

  • 手脚冰凉阳气亏虚 食疗助缓解

    手脚冰凉阳气亏虚 食疗助缓解

    每到冬季,有些人就开始变得手脚冰凉,特别是一些体形瘦小的女性和老年人。冬季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多属中医中所说的阳气亏虚,运用食疗可有助缓解。 良姜大米粥 高良姜末15克,大米100克。先将高良姜末置粥锅内,并加入清水2000毫升,用中火煎至1500毫升,去良姜渣,再放入洗净大米用文火煮成粥。温热服食即可。 红薯鸡蛋粥 红薯50克,鸡蛋1个,牛奶2大匙。将红薯去皮,煮熟,并捣成泥状。将鸡蛋煮熟之后把蛋黄捣碎。红薯泥加牛奶用小火煮,并不时地搅动。黏稠时放入蛋黄,搅匀即可服食。...

  • 生男孩的孕妇阳气损耗大?

    生男孩的孕妇阳气损耗大?

      传统医学认为,男人阳气旺,女人阴气足,但不意味着男人只有阳气而女人只有阴气。每个人的阴阳在体内都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   广西钦天杨公文化联盟的易学专家陈语轩说,《黄帝内经》里提到,男人体内之阴,属于阳中之阴,是真阴;女人体内之阳则属于阴中之阳,是真阳。女人体内的真阳能够维持女人的精神、运动、生殖等等。   在生殖方面,陈语轩认为,女人如果生女儿,女人的真阳耗损不大,因为女儿也是属阴的;但如果生儿子,则必须耗损母亲的真阳来传给儿子,因此生儿子的孕妇,阳气耗损会比较大。   南宁市民金女士育有一子一女,她表示...

  • 中老年阳气不足食疗方

    中老年阳气不足食疗方

    从中医角度讲,人体阳气五种外在表现的神、魂、魄、意、志,与人体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神属心,魂属肝,魄属肺,意属脾,志属肾,精神上的不调和,也会引发脏器的病变。阳气不足,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人体湿邪过重。正常的体液是滋润人体肌肤和运行五脏六腑必不可少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人体的病态反应。少了就是火,多了就是痰湿。现代人大部分的慢性病或疑难病症都是由阳气不足引起的体内阴液失调造成的。 处方与用法:乳鸽 1只,肉桂3克。乳鸽整净,切块,与肉桂一起入炖盅,加水适量,盖紧盖,隔水炖熟,饮汤吃肉,隔天或数日1剂。 功效:温肾壮...

  • 固护阳气理论的临床运用

    固护阳气理论的临床运用

    《黄帝内经》 “阴阳之要, 阳密乃固” 之论, 阐释了 以阳为主、 阴为从属的阴阳协调关系, 后世医家对此多 有发挥。我们临证发现阳气损伤的现象普遍, 单纯实 热证少见, 寒热错杂、 上热下寒、 虚寒证较多见, 故认为 治疗外感内伤疾病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注重固护 阳气、 温通阳气、 扶正祛邪。 1 固护阳气的内涵 《黄帝内经》 论述了阳气对于人体生命的重要作 用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强调了阴阳协调是生命健 康的基础, 而 “阴阳之要, 阳...

  • 三焦中的阳气相火 三焦总功能

    三焦中的阳气相火 三焦总功能

    春季阳光和煦,气候温和,《黄帝内经》把胆与三焦命名为“少阳”。因为这两个脏器或者说系统中的阳气还比较弱小。人体中的阳气,中医也叫“火”,心阳叫君火,其他脏器的阳气都叫相火。所以三焦中的阳气,叫相火,这是生理的概念。 三焦中的阳气、相火相对比较弱小,但它们阳气的运动趋势是展发的、疏泄的、布陈的,所以又和五行中的木气相应。也就是说三焦属少阳,为木行,它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呢? 三焦是什么? 用中医经典的话来说,三焦是通行元气(元气就是能量)、运送水谷精...

  • 按照海穴 激发人体肾脏阳气

    按照海穴 激发人体肾脏阳气

      冬季夜尿频繁是很多老年朋友的烦恼,既影响睡眠还易受凉感冒。   中医认为,肾主水,以阳开阴合来维持人体水液平衡,调控尿液生成、排泄。老人本就阳气不足,冬季阴长阳消,夜间阳气更弱,体内水液不能蒸腾气化,生成的尿液就会变多。揉按脚踝处的一个穴位,可以激发肾阳,促进体内水湿代谢,有助于改善夜尿多的症状。   照海穴位于脚内踝骨下方凹陷处,左右脚各一处。照海穴是人体的八脉交会穴之一,照海的意思是“阳光照在大海之上”,具有助阳生火、蒸腾气化的作用。   经常揉按照海穴,可以激发人体...

  • 《内经》中的阳气《内经》中的神,神乃阳气作用之效应

    《内经》中的阳气《内经》中的神,神乃阳气作用之效应

    对《黄帝内经》中阳气与神关系的思考 笔者通过统计,检出《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阳气”二字连续者出现151处,“神”出现192处,从而可以看出“阳气”与“神”在《内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精则养神”(《素问·生气通天论》),又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 饮冷水伤阳气 喝热水并不能包治百病

    饮冷水伤阳气 喝热水并不能包治百病

    比较外国人惯喝凉水的现象,我国老百姓大多喜爱喝热水。“饭要趁热吃,汤要趁热喝”,许多人好像打心底里以为热的就是好的,就是健康的。 在日常日子中,只要有人身体不舒服,不少人都喜爱叮咛一句“多喝热水”。不管是伤风发烧,仍是拉肚子,或是女人经期痛经,似乎“多喝热水”无所不能。那么,“喝热水”摄生真的有这么奇特吗? 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是有必定道理的。每个成年人体内的水分含...

  • 枕头太高会遏阻阳气

    枕头太高会遏阻阳气

    高枕无忧,出自《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高枕”真的能“无忧”吗?其实不然。 中医理论认为头乃精明之府,诸阳之会,其赖以颈项(颈椎)所支持,7节颈椎形成一向前凸起的圆弧。颈项部以颈椎为支柱,并以肌肉、筋腱来维持平衡,可令人有舒适之感。如果用高枕,会影响呼吸道畅通,易打呼噜,还会使颈部软组织处于紧张状态,易导致颈部不适或驼背。久而久之,常可造成清阳不升,清阳之气被遏阻于颈项...

  • 诸阳受气于胸中 胸阳缺乏导致全身阳气失用

    诸阳受气于胸中 胸阳缺乏导致全身阳气失用

    “胸为清阳之府”是中医临床常用术语,明晰其内涵含义,关于辅导临床医治具有重要价值。闻名医家岳美中指出胸为清阳之府,心体阴而用阳理论是辅导胸痹医治重要两点内容。 理论诠释 “胸”是指横膈上缺盆以下,外有肋骨的空阔之处。《医宗金鉴》载:“胸者,缺盆下,腹之上,有骨之处”。《涵义草》言:“人身胸中空阔如太空”。“清阳”一词早在《内经》即有论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