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 第12页
-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 临床治疗处方
临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 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取得了良 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40例,均为中风后遗症气 虚血瘀型患者,其中男24例,女 16例;年龄57~84岁;病程10 天~11年。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 斜,言语不清,口角流涎,气短乏 力,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细 弦。 纳入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 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中风的诊 断标准;②符合中医中风气虚血瘀 证的相关诊断标准;③均经cT及 MRI检查明确诊断;④已过中风 急性期,且病情趋于稳定;⑤肢体 偏瘫症状持续时间大于...
-
针刺治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目前在抗高血压治疗方面,国际上有一个新的趋势,就是强调高品质降压,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降压的品质,二是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有局限 目前高血压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但是药物治疗高血压病,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又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弊病。 药物治疗疗效不稳定,且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此外,由于联合用药、长期用药,降压药物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肝肾损害,另外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及呼吸道反应也给患者带来许多不必要的负担。 药物作用存在局限性。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严重损害,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
-
眩晕临床经验中医辨治
杨牧祥为河北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他从医执教近50载,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辨证用药独特。笔者有幸师从于侧,受益匪浅,现将其辨治眩晕的临床经验简介如下。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症,中老年人多发,可见于高血压病、颈椎病、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梅尼尔氏综合征等多种病。杨牧祥认为,本病多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头目失荣、或肝阳上亢、痰火上逆、扰动清窍所致,病位在...
-
顽固性失眠 临床难治病《伤寒论》临证常用的名方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是临证中常用的名方。该方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效,主治阴阳气血不足,心脏失养引起的心动悸、脉结代、虚羸少气、无光少苔或舌质干而瘦小者。笔者临证体会,该方除治疗上述病证外,在方中加入附子、黄连对老年人顽固性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病例:刘××,女,81岁。老人患有糖尿病、心脏早搏、失眠等病症多年。特别是长期失眠十分苦恼,只能靠吃安定片维持睡眠。2014年入冬后,心动悸、脉结代诸症加重,甚时感觉胸口缺氧闭闷,入夜则面部潮红,心烦胸闷,彻夜难寐,入某二甲医院住院治...
-
失眠半年余 临床经方辨治
失眠为临床常见症,属于中医不寐范畴,《伤寒杂病论》对不寐论述颇多,记载的多个方证至今为临床常用,如酸枣仁汤证、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证等。笔者在跟随经方名家冯世纶教授学习中,深刻体会了临床经方辨证的重要性。今总结一例冯世纶用大青龙汤加味治疗不寐,不拘泥于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之法,而是重在据证处方用药的病案如下。 刘某,男,36岁。2010年11月7日初诊。失眠半年余,西医诊为失眠、抑郁症,给服多种药物而疗效不显。求治于他处中医,疗效亦不佳。现入睡困难,服舒乐安定2片仅睡2~3小时,且睡眠不深,第二天昏昏沉沉,周身乏...
-
神经衰弱癔病 临床用参术回阳汤
郁证多以情志为患。现代医学神经官能症中的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属于本证范畴。古人有气、血、痰、火、食、湿诸郁之说,其治方有逍遥、越鞠、归脾、半夏厚朴、甘麦大枣汤等,如用之对证均可收效, 我在临床用参术回阳汤,辨证加减,无有不验者。 方由党参40克,焦术15克,升麻15克,远志15克,菖蒲15克,菊花10克,杭芍15克,香附20克,郁金15克,甘草10克组成。加水适量,常规煎煮,分早、晚空腹温服。头晕重者加薄荷15克,荷叶10克;头痛者加蔓荆子15克;失眠者加炒枣仁15克;心跳不安者加朱...
-
偏头痛临床周期性发作与缓解 中医治法学说
偏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特发性头痛,临床以周期性发作与缓解为特征,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困扰和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中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历史悠久,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为“头痛”、“头风”范畴。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复杂,涉及肝、脾、肾等脏腑以及风、火、痰、瘀、虚等诸多致病因素。本文主要对偏头痛从肝风瘀论治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对临床应用情况予以综述,希望对临床医师有所指导和帮助。...
-
睡眠障碍郁热不寐 临床用药中医药治疗
丁元庆是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齐鲁伤寒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中医教学及临床研究工作30余年,在脑病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我国大约32%~38%的成年人有睡眠障碍,中医药治疗不寐优势明显,效果显著。本研究收集、整理丁老师治疗郁热不寐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以探讨丁老师治疗郁热不寐的用药经验,希冀对临床治疗郁热不寐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
中医药防治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安徽中医药大学 谢雪园,彭婷婷,周金红,周晋华,赵伟汀 关键词 奥沙利铂;神经毒性;中医疗法;综述 奥沙利铂作为第三代铂类制剂,具有广泛的抗肿 瘤作用,特别在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 地位,拥有明显优势,但不良反应也愈受关注,尤其外 周神经毒性作用,发生率高,同时存在剂量相关性,这 就限制通过增加剂量以提高疗效,同时可明显降低患 者生存质量。目前西医在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反 应中的应用相对局限,除对症治疗,营养神经外,尚无 有效方法,通过大量临床研究资料可以看出,中医药 在防治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反...
-
中药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资料
笔者自拟止头痛方治疗血 管神经性头痛52例,并与西药 西比灵胶囊比较观察,取得良好 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来 自医院门诊病例。治疗组52例, 其中男18例,女34例,年龄最 小17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 35-3岁,病程15天~6年。对照 组32例,男8例,女24例,年龄 最小19岁,最大57岁,平均年 龄35.4岁,病程13天~5年半。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基本 相同,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 异(P>0.05)。 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 鉴别诊断学》血管神经性头痛拟...
-
中药临床试验中的痴呆分期及辨证标准
痴呆是一类以认知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 症, 病因包括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 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 , 也包括相对少见的原因, 如帕金森病痴呆、 正常压力脑积水。 痴呆目前仍然是一类无法治愈的 疾病, 仅有少数短期改善症状的治疗药物。 《景岳全 书》始有 “痴呆” 病名, 并提出了治疗方剂七福饮和 大补元煎。 《辨证录》提出了洗心汤、 转呆丹等6则治 疗方剂。 然而, 中药治疗痴呆的疗效仍需经随...
-
慢性胰腺炎处方及用法 临床治案
治慢性胰腺炎方 处方及用法:车前草 50克,金钱草50克,野菊 花、蒲公英、茵陈各30克, 柴胡、白芍、黄芩各15克, 川楝子(后下)、延胡索、 枳壳(炒、后下)各10克, 黄柏10克。水煎服,每日 1剂,连服15日为1个疗 程。有腹胀症状者加槟榔 15克,腹泻严重者加金樱 子、海螵蛸各10克。 功效应用:清利湿 热,健脾醒胃。用于慢性 胰腺炎,证见上腹疼痛, 胰腺钙化,胰腺假性囊 肿,糖尿病及脂肪泻,舌 红,苔黄,脉滑等。此方有 一定的改善临床体征的 作用。 临床治案:崔某,男, 38岁。长期腹泻,在某省...
-
毛德西 临床应用小儿清肺止咳糖浆
河南中医学院毛德西教授在临床上应用小儿清肺止咳糖浆已有多年,近年来有数百名患儿服用此方取效。特别是到了冬季,要求服用此方的患儿家长络绎不绝。为此,每至冬季,医院都要预先配制百余瓶,以备不时之需。此方配制成后,可以随时服用。停服后,只要将糖浆放置在10℃以下的位置,再次发作,仍可服用。 组成:炙麻黄30克,百部30克,黄芩30克,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橘红15克,北沙参30克,南沙参15克,生甘草15克。白沙梨500克,甘蔗根500克,槐花蜜适量。 加减运用:便秘,加牵牛子适量;盗汗,加浮小麦、霜桑叶;食...
-
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临床中药方
针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临床症 状,应用中药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现介 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共 3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最 大53岁,最小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 长达半年。全部病例均经临床检查,x线 摄片,:PPD试验等,排除肺结核、肺肿瘤及 气管异物等病。经肺功能测定及支气管扩 张剂试验属阳性而诊断为咳嗽变异型哮 喘。 临床表现:阵发性咳嗽,咳嗽时气逆 作呛,干咳少痰,面红目赤,甚至呕吐。咳 过则如常人,一般无发热,肺部检查无重 要体征。舌红苔薄,脉弦略数...
-
中医临床分几型辨治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 于流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及 其肠液通过幽门逆流至 胃,刺激胃黏膜而引起的 炎症性病变,是胃炎中较 为常见的类型。胃镜下可 见胃液较多,呈黄绿色,胃 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 其病因主要为胃大部切除 胃空肠吻合术后,或幽门功 能失调,或慢性胆道疾病等 所致。临床以胃脘部疼痛, 泛酸嘈杂,呕吐苦水等为主 症。属中医“胃脘痛、痞满、 泛酸”的范畴。本病用中医辨治效果较好,临床上可分 以下几型辨治。 1.肝胃不和型:证见胃 脘部痞满胀痛,痛连两胁,嗜 杂泛酸,时而泛吐苦水,嗳气 频...
-
冰硼散 临床应用发现它有不少新用途
冰硼散由冰片、朱砂、 玄明粉、硼砂组成,具有清 热消肿、凉血解毒、敛疮生 肌之功,中医传统用于治 疗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 口腔疾病。近年临床应用 发现它有不少新用途。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取冰硼散3克,用少量凉 开水拌湿后敷于肿胀明显 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2~3日换药1次,除部分 有高热及并发症的患者需 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外,一 般单独敷用该药后5日左 右即可消肿痊愈。 治疗小儿咳喘在棺 应的平喘止咳治疗的基础 上,取适量冰硼散撒在患 儿胸部,五指并拢向下推 擦,以皮肤发红为度,每日 1~2次,可帮助减轻喘咳...
-
自制紫草油临床有新用
紫草油是治疗烧烫伤的常备外用药, 除此之外,临床研究还发现有其他用途,紫 草油简便埸得,家庭也可自制。方法:取紫 草100克(约店有售),芝麻油1公斤。取芝 麻汕加热至110~130~C,保温30分钟,停 止加热,待油温降至60—70度时,加入紫 草,缓缓升温至约120℃,保温3小时,放 冷,滤过,取滤液分装,即得。主要用途有: 1.外治婴儿皮炎、外阴湿疹、阴道炎及 子宫颈炎。试治婴儿臀部皮炎100例,涂约 后无1例发生糜烂情况。 2.妇女尿生殖瘘病人,因经常漏尿而 造成阴部的湿疹、糜烂、溃疡以及各...
-
临床实践中发现伤湿止痛膏的新用途
伤湿止痛膏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外用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疼痛、关节酸痛、肩背腰痛、跌打损伤、四肢麻木等症。由于其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祛湿通络之功效,所以人们在临床实践中又逐渐发现了伤湿止痛膏的许多新用途。 头痛将伤湿止痛膏剪成2厘米大小的正方形,贴于两侧太阳穴、二眉之间的印堂穴或者疼痛处,5~10分钟,疼痛可缓解。 感冒取伤湿止痛膏一张,贴于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24小时换一次,直至病愈。 胃痛可取风油精数滴,滴于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并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也...
-
花椒在临床上比较简单的验方
花椒又称香椒、大花椒、川椒、蜀椒,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和制作菜肴的芳香佐料。 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中,表明白芷、佩兰、花椒、肉桂等已是当时制作香袋的主要原料。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文物中,有四个香囊和六个绢袋,内中就盛放着辛夷、桂、花椒、茅香、佩兰等芳香性药物。说明先民早已懂得通过佩带香囊,使产生辟秽消毒、避免疾病传播的作用,且成为习俗,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据现代研究,佩戴香药确能增强人体抵抗力,提高血清免疫蛋白的浓度,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花椒还与皇帝后...
-
补阳还五汤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发展过程 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主要表现为肢体的麻木疼 痛或感觉异常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发病率呈 逐年上升趋势。伴随着时间延长, 病情日趋加重, 最 终导致病患致残。笔者自 2014 年 8 月 -2016 年 8 月 期间, 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 α- 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 30 例,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入组标准 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 1998 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 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 [1] ; ②上肢...
-
黄芪在消渴病防治中的应用 临床黄芪理论基础
黄芪功效、主治的广泛性使其在消渴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理肺治消、实脾愈消、补肝益消、固肾理消、益气滋阴及活血通络等方面论述了黄芪在消渴病防治中的应用,为临床应用黄芪提供理论基础。 黄芪性甘,微温,补气止消渴,历代医家用之甚多。《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论述:“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少火生气。”指出药物性温和者易化为少火令正气盛壮,人体的生理之气有赖于饮食和药物的充养。黄芪等温性药物可以充养、升腾人体正气。张元素《珍珠囊》中记载黄芪除常取其补气作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