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第195页
-
寒从足下起 火从头上生
脚位于人躯体的末端,离心脏较远,血液的供应较少,再加之脚的表面脂肪层又薄,保温能力较差,所以脚的皮温较低。人的正常体温一般在36.5℃左右,而趾尖温度有时只有25℃,当我们感到寒冷时,首先感受到的是脚冷、腿冷。因此,在寒冷的冬季,我们更应注意双腿和双脚的保暖,尤其是女性朋友,若不注意,容易诱发下肢静脉曲张和一些妇科病。 而头部血管丰富,而感受温度的神经很少,因此,对外界冷热变化不敏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夜间睡觉时,即使再冷头却不怕冷的原因。另外,因为人的大脑时刻处于思考活动中,大脑的血液循环快,温度高,因此,当我们在...
-
寒露时节的饮食养生
寒露时节的饮食养生,可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而定。总的来说,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为主。可适当多摄入胡萝卜、冬瓜、藕、小白菜、豆角、菌类、海带和紫菜等蔬菜。 小白菜有排毒素的作用,能加速人体新陈代谢,防止便秘;其所含矿物质能够促进骨骼发育。十字花科蔬菜有健脾、清肺、润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秋燥引起的脾虚胃热、口鼻烦渴者最为适宜;其所含的多种维生素、纤维素、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硒等对防癌抗癌有益;含有多种吲哚衍生物,能降低雌激素水平,可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寒露宜多吃滋阴润肺的水果,如梨、柿子、石榴、香蕉等。...
-
祛除腿脚寒邪 桂枝加鸡血藤泡脚水
有些人的腿脚是怎么穿都暖和不起来的,一阵阵的发凉,这是为什么呢?而且在临床上,有类似问题的病人并不在少数,看起来不算严重的小毛病,现场专家告诉您可千万不要忽视它,严重的甚至要采取截肢手术。为什么就是腿凉了一点的问题,会严重到要采取截肢手术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徐旭英主任解释道:当我们遇寒以后,毛孔会进行收缩,同样道理血管也会收缩,收缩以后管腔就会变细,血液流动的速度就会减慢。减慢以后,会导致淤阻,淤阻后管腔相应的又会变狭窄。这样的恶性循环,如果不早进行治疗,严重的就会导致截肢。看到这里,知道腿凉...
-
小寒节气时拉伸脾经
2017年1月5日 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小寒节气时, 每天半夜11点至凌晨3点, 取正坐姿势, 然后一手向后方按住一侧的脚心, 身体伸直, 重心略后仰, 一手向上托举, 并仰头上视, 上举时, 掌尖要朝向内侧, 举至极致并配合吸气, 身体在手臂上举同时向上伸展, 略停片刻后,呼气放松, 换另一手上举, 一手按脚心, 左右各15 次, 然后行叩齿、吐纳、咽津液法。 此式主要针对邪气积滞在足太阴脾经的相关症状, 可调理食后不化引起的反胃, 胃部疼痛, 腹部胀满, 胃气上逆引起的呕吐, 水饮停...
-
百病生于痰 痰有“寒、热、风、湿、燥”
寒痰寒邪犯肺,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 热痰由热邪侵肺或由受风寒邪侵袭后转化而来,痰黄粘稠,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 风痰风邪犯侵,即伤风引起。初起时痰白稀,后可转黄粘痰,病人怕风,舌苔初白后转薄黄。 湿痰由湿邪侵入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水湿凝聚成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 燥痰因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粘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自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 老年人和小孩往往因为抵抗力弱易感冒,感...
-
数九严冬寒风凛冽 有效抵御各种时令疾病
数九严冬,寒风凛冽。寒冷刺激能导致人体热量耗散,阳气损伤,抵抗力下降,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在天寒地冻的数九时节,为有效抵御各种时令疾病,在养生上最重要的是注意保暖,减少寒冷刺激,其中尤重“三棉”。 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人体手、足各有三支阳经均在此处汇聚,冬天人体阳气最易从头部走散,产生寒冷感。医学测试表明,静止状态不戴帽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时 ,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30%;4℃时占60%;-15℃时占75%。尤其是一些年老体弱者,阳...
-
生姜的养生功效 开胃健脾驱散寒邪
湖南省株洲市一位名叫甘德珍的老人,如今已105岁高龄,虽满头白发,却面色红润。谈起长寿的秘诀,甘德珍介绍自己常年养成的生活习惯:从不暴饮暴食,吃五六分饱就好,每天一杯生姜茶。 甘德珍每天早晨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井水,烧开后,放上花生、芝麻、生姜和茶叶,泡一杯生姜茶。她认为喝姜茶能暖胃防病,并坚持了很多年。但老人喝姜茶特别讲究,只在早晨喝,上午9点之后就不喝了。 专家介绍,甘德珍每日早上喝姜茶的习惯虽简单,却有道理。早上吃姜,保健养生的效果最好。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早晨正是气血流注阳明胃经...
-
乍暖还寒春风夹邪 饮食调摄
俗话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 原意是强调春天对一年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实际上也适用于养生。春天, 万物复苏, 且人体阳气萌动, 新陈代谢加快,这 如同程序的启动阶段,只有 启动顺利, 程序才能正常运行。所以, 春令养生是四季养生中十分重要的开端。春季三月, 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此时, 冬寒将尽, 冰雪消融, 春归大地, 一派“阳春白日风花香” 的景象。从中医阴阳学说而言, 春天意味着阴极阳生, 自然界和人体阳气开始生长, 表现为植物的柳绿花开, 动物的蛰伏结束。《素...
-
胡椒辛热 功能温中散寒止痛止泻
胡椒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实。本品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华南及西南地区有引种。国内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当果穗基部的果实开始变红时,胡椒尚未完全成熟,这时剪下果穗,晒干或烘干后,即成黑褐色,取下果实,通称黑胡椒。如全部果实均已变红时,说明胡椒已经完全成熟,这时采收,用水浸渍数天,擦去外果皮,晒干,则表面里灰白色,通称白胡椒。 胡椒的主要成分是胡椒碱,也含有一定量的芳香油、粗蛋白、粗脂肪及可溶性氮,能祛腥,解油腻,助消化。胡椒有防腐抑菌的作用,可解鱼虾肉毒。黑白胡椒在临床使用时有...
-
大枣姜汤驱寒凉 小葱姜汤止腹泻
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保健功效,再配上红糖、大枣、绿茶等不同辅料,熬成热气腾腾的姜汤,饮之妙用无穷。但姜汤也需要对症喝,喝错了反而会伤身,得不偿失。 大枣姜汤驱寒凉。生姜重补暖、大枣重补益,大枣的补中益气和生姜的促进气血流通合二为一,可以改善女性手脚冰凉的症状,对治疗寒凉引起的胃病也非常有效。但不适于热性体质的人喝,且以冬天喝较为适宜。大枣糖分高,糖尿病患者也不宜服用。大枣姜汤对于经期的女性很有帮助。 小葱姜汤止腹泻。这味姜汤适用于由于病从口入导致的腹痛、吐泻等急性肠胃炎症状。适...
-
御寒药粥四款
冬季天气寒冷,许多老人都非常怕冷。中医认为,寒气盛则阳气伤,适当食用具有温补作用的药粥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提高御寒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韭菜粥:大米50克,先熬粥,熟时加入洗净切成段的韭菜30克,稍煮片刻即可,出锅后温热食用。韭菜辛、甘、温,具有温中益肾的功效,常食可助阳暖下、补中通络;增强老人冬季的御寒能力。 胡桃粥:胡桃仁50克(捣碎)、大米50克。加水共煮成粥食用,每日1次。胡桃仁具有温肾健脾、止咳定喘的功效,冬季常食此粥,可以助生阳气,增强人体御寒能力。 桂圆粥:桂圆10克、大米100克,同煮成粥。桂圆具有...
-
《伤寒论》第100条的治法 先与小建中汤后小柴胡汤主之
邓锐 四川省会理县人民医院 《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此条的治法:先与小建中汤,后与小柴胡汤主之。这样的治法到底是试探性的治疗还是另有原因?我们先来看一则医案。 罗某,女,49岁。自昨日起胃脘疼痛、不拒按,并周身痛,口淡无味,鼻干,不恶心,纳可,口微干欲饮水,颈背部恶风,前几日夜间有烦热盗汗,近来无,白天汗出不多,眠差,昨腹泻1次,无肛门灼热,泻前有腹痛,现无腹痛,无里急后重,今日尚未大便,手足不凉,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