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 第112页
-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穴位分布图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共有45个。它们是承泣穴、四白穴、巨髂穴、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下关穴、头维穴、人迎穴、水突穴、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滑肉门穴、天枢穴、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髀关穴、伏兔穴、阴市穴、梁丘穴、犊鼻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条口穴、下巨虚穴、丰隆穴、解溪穴、冲阳穴、陷谷穴、内庭穴、厉兑穴。足阳明胃经上45个穴位中,首穴为承泣穴,末穴为厉兑穴,其中30个穴位在腹、胸部和头面部,其他15个穴位则分布在... 
- 
	
	中药食疗调养脾胃祖国医学认为,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因此又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本”。如果脾的运化、升清功能失职,就会造成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等病理改变,从而出现腹胀或腹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脾病的常见症状。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从而出现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胃病常见症状。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如果脾失健运,则会... 
- 
	
	健脾暖胃选大米冬季气温下降,很容易引起脾胃着凉,再加上老年人本身就脾胃虚弱,更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可见健脾养胃是十分重要的。而大麦就是冬季健脾暖胃的佳品,可以做成一些药膳食用,既补充了营养,又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中医认为,大麦味咸甘,性温;具有益气宽中、消渴除热、回乳的功效。大麦具坚果香味,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蛋白质、钙、磷含量中等,含少量B族维生素。 大麦粥:大麦60克加水按常法煮粥,当早餐食用。本粥具有益气宽中、暖胃消胀的作用。适用于腹部受寒引起的胀满、吐泻等症。 大麦茶:大麦适量,... 
- 
	
	健脾强身的儿童药膳儿童茁壮成长,就必须重视用饮食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在这方面,中国传统药膳学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大量的宝贵经验,并已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提供健脾强身四款药膳方: 1、八宝豆腐(《随园食单》):嫩豆腐100克,香菇(切碎)5克,松子仁、葵花子仁各10克,鸡肉丝50克,火腿丝25克、同入浓鸡汤中煮熟,适当加入调味品即成。 2、读书点心(民间方);核桃肉500克、芝麻125克、桂圆肉125克,加糖适量,捣匀。每日早、晚一匙,开水冲服。 3、八珍糕(《食宪鸿秘》):茯苓、淮山药、白扁豆、薏米仁、莲子肉、芡实各30克,研末,糯... 
- 
	
	健脾益气论黄豆清朝状元秦大士喜吃黄豆。秦大士生于1715年,字鲁一,号秋田老人,因为在乾隆17年(1752年)中了状元,南京老百姓俗称秦状元。秦大士家境贫寒,每天读书到深夜,其母就用黄豆加上红曲米、红枣煮好,用小碗把黄豆装好,上面加一颗红枣给他吃,并勉励他好好读书,将来好中状元。后来,秦大士果然中了状元,此事传开,状元豆便出了名。夫子庙江南贡院是苏皖两省乡试、会试的考场,规模为各省之首,用于考试的学舍就达2万多间。大比之年,各地学子汇集金陵,争相夺魁,一些小贩就利用学子的这种心理,在学馆、考棚附近卖起了状元豆,讨口彩说:&ldq... 
- 
	
	扁豆性平味甘健脾和中 几则验方中医学认为,扁豆性平味甘。功能健脾和中,消暑化湿,养胃下气,补虚止泻,不仅能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胎动不安,酒醉呕吐等病症,还是治疗夏令暑湿内侵、痢疾肠炎的良药。现介绍几则验方如下,供患者选用。 扁豆莲子饮 取扁豆24克,莲子30克。煮汤食用。每天1剂,分1~2次服。功能清热祛暑、滋补健身。适用于产后或病后体弱。 一味扁豆汤 取扁豆50~100克,水煎煮,连汤带豆同服。每天1次。功能固胎止带。适用于妇女带下、胎动不安,呕逆等。 二豆山药粥 取扁豆15克,赤小豆、山... 
- 
	
	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止渴 健脾益胃生津止渴利脾肺, 润肠止泻兼养胃。 细嚼慢咽易饱腹, 身患溃疡少光顾。 【注解】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养心益气、润肠、止泻、解暑、醒酒等功效。城市生活节奏十分紧张,职业人群的压力很大,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忧郁,这时拿起一个苹果闻一闻,不良情绪就会有所缓解,同时还有提神醒脑之功。吃苹果既能减肥,又能帮助消化。且苹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是构成大脑所必须的营养成分。苹果中富含镁,镁可以使皮肤红润光泽、有弹性。一个苹果中含有5克的膳食纤维,也就可以满足人体一... 
- 
	
	健脾补气 党参搭配黄芪日常调理饮用人在上了年纪后,脾胃功能或多或少都会下降,不仅吃得少,消化吸收的营养也不足,容易出现身体乏力气虚,有时都懒得讲多几句话。乔志强表示,老人大多可以适当食用健脾补气的药材来食疗,其中党参搭配黄芪就非常适合老年人日常调理饮用。 搭配教一手 参芪瘦肉粥:党参10克,黄芪20克,瘦肉适量、小米适量。先将诸药用冷水泡透,然后加入放好水、瘦肉、小米的锅中,用大火烧沸,改用小火煨熬,至小米熟烂成粥即可,趁热空腹服,每日1次~2次。 党参性味甘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镇静的功效,适用干脾胃虚弱、气血两亏... 
- 
	
	健脾暖中 鲫鱼汤加黄芪补气陈皮胡椒生姜鲫鱼汤 用料:陈皮10克,胡椒3克,生姜30克,鲫鱼1 条。 做法:陈皮浸软、切丝,生姜切碎,与胡椒一起放 在煲汤袋中;鲫鱼宰杀洗净,煎至微黄,把药袋纳入鱼 腹中,并用牙签扎紧。下瓦煲加清水1500毫升(约6 碗量),旺火煮沸后改小火煲约1小时,下盐便可。 健康提示:陈皮为理气类中药,能理气健脾、燥湿 化痰。胡椒食药兼用,中医认为它性热味辛,能温中散 寒、健胃消痰。生姜亦食药兼用,中医还将其列为解表 类药,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嗽。此汤能辅助 治疗中寒型腹痛腹泻,症见食欲不振、腹部冷痛、喜温... 
- 
	
	脾阴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脾藏营”脾阴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脾藏营”,后世医家加以发挥,但当代学者论述较少。国家级名老中医尉中民教授临床根据《黄帝内经》脾阴思想治疗疾病,认为但凡腹满、纳差、舌质红者都可归至脾阴虚范畴,根据阴亏及虚火程度,治以甘寒、酸甘之法,并少佐升清,健脾气之品,以顺脾生发之性。常用药物有:山药、薏苡仁、扁豆、石斛、麦冬、沙参、玉竹、粳米、白术等。治法诸如益脾阴,肝脾同调,舒肝气,养肝血同时益脾阴;养心健脾,补心气,滋心阴同时益脾阴;培土生金,健肺气,润肺阴同时益脾阴;养先后天,脾肾同补。五脏生克制化,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