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 第245页

心 第245页

  • 老年人冬季心理养生要敛阴藏阳

    老年人冬季心理养生要敛阴藏阳

    冬季的阳气生发不足,草枯叶败,万 物萧瑟,整个天地是一派肃杀的景象。正 因为气温反复无常,忽冷忽热,温差变化 极大,许多老年人内分泌失调,大脑的神 经递质5一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 泌量大为减少,导致身体内正能量收敛 封藏,因而产生焦虑、郁闷、烦躁的情绪, 随之带来了一系列心理疾病。不能不承 认,寒冷的气候是一些老年人心理疾病 的发病诱因。冬季具有滋润、寒凉的特 性,属于“收藏”的季节,古人日:“冬三 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 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

  • 膏滋药内服治心血管疾病

    膏滋药内服治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常归属眩晕、头痛、心悸、胸痹、中风等范畴,病因病机复杂。传统认为与禀赋不足、年老体衰以及饮食、情志、劳逸失调等有关,为脏腑气机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由于其病程较长,因此又有久病多虚、久病及肾、久病入络、久病致郁、久郁生痰等学说。膏滋药的辨证要点可在总的指导原则下从“风”、“火”、“痰”、“气”、“血”、“瘀”、“虚”中立法找寻...

  • 以琴悦心 介绍古琴养生

    以琴悦心 介绍古琴养生

    中医药和古琴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中药可内服外用,以保命全形;古琴音乐,弹奏吟唱,以修身养性。内外兼修,使人身心在世间安立。下面以类比方式展示古琴与中药的相关。 古琴的记谱特点能增强记忆力 最早的古琴谱是一种独特的文字谱,是用文字把演奏过程逐一记写下来的古琴专用谱。唐代出现的减字谱是在文字谱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是把演奏指法的名称、术语简化成笔画很少的、类似符号的字谱,一直沿用到今天。大量千年流传下来的古琴曲正是得力于它。古琴的减字谱记谱方式是对汉字的又一次简化、组合、再创造。如:右手基本指法中的(劈)简写...

  • 心静身动冬练防“寒”病

    心静身动冬练防“寒”病

      现代人由于身心压力大及饮食结构不平衡等,普遍怕冷,同时兼患一些莫名其妙的“冷病”。其实,在寒冬季节,经常走出“空调”室,坚持室外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寒冷气候环境取得平衡,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改善机体抗寒能力。所以,坚持冬练的人,很少患贫血、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俗话说得好:“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冬练前做好准备活动   冬日锻炼前,要...

    养生秘方 2024-03-07 11 0
  • 古稀老中医 养心有“五要”

    古稀老中医 养心有“五要”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的王琦教 授虽已逾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 捷,岁月的痕迹在他脸上竟是那样的不 明显。谈到养生,他说:在众多的养生方 法中,我认为情志养生最重要。 要养生,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养生。王 琦认为,养生不是刻意为之,养生也没有 固定程式,养生应该是心境上的修养,是 顺应自然的过程。《庄子·达生篇》:“善养 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而鞭之。”养生并 无定式,而是扬长补短顺势去做。就像是 一个放牧的人赶着一群羊,只有当某一 只羊掉队了,去赶一赶,整个羊群就跟上 去...

  • 长期看电脑 小心你的肝

    长期看电脑 小心你的肝

      如今的上班族,上班时一直盯着电脑,下班后又靠看电视、打游戏等方式来放松身体。中医认为,这样长期的用眼过度会损耗肝血,让眼睛变得疲劳,甚至会因为精神过度集中而影响睡眠。      久视伤肝   在《红楼梦》中,曾有一段“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故事。当时晴雯病中强打精神,帮宝玉补烧破了洞的雀金裘,因为要补得看不出痕迹,所以对手工的要求很高。她每补两针就要细细端详一下,补个三五针就要闭目养养神。最终虽然雀金裘补好了,可晴雯累得“力尽神危”,用了很多益神养血...

  • 不同节气选茶纠人身心之偏

    不同节气选茶纠人身心之偏

    时令茗茶从春天发芽到霜降前,按不同节气采茶,用茶截取时令变化的偏性,以茶之偏性纠人身心之偏,使之平衡。   绿茶   绿茶是原汁原味的茶。如果说花茶是梳妆打扮,香气沁人的美丽新娘,红茶是饱经磨练,温馨高雅的贵妇,那绿茶就是天真青春的少女。   从制作工艺上讲,绿茶是最早的茶类。古人采集茶树叶芽晾干收藏,从广义上看是一种茶的制作。这种方法从神农发现茶能解毒就开始了。现代使用的制茶方法,包括杀青、揉捻、干燥三道程序。   杀青是绿茶生产的关键环节。绿茶的漂亮颜色,乃至绿茶的内涵特...

  • 中医理论中的五运六气 增益理论核心

    中医理论中的五运六气 增益理论核心

      中医理论中的五运六气,理层高端,奥蕴宏深,被历代医家称为医门之玄机。又因源初文本之七篇大论,浩瀚委曲,文辞典雅,往往令读人莫得其津涯,以致学者寡而知者鲜。或因王冰次注《素问》以后才纳入《内经》,以伪书之嫌认其泛滥不经;或因内容有测望推候而被视为玄幻乖邈,无稽之术;或因推验难以尽合,而质其失轩歧义,乱仲景法,无裨于医。以致于对这桩最富创新,最具天人特质的医学理论不乏微词。   历代虽多有睿智先贤疏注发明,但仍广有发展空间,既期待普明奥义,更需要挖掘者和耕育者,在探骊取珠同时,把那些科学的生长点培育成林,结...

  • 回春保健操 一套养“心”方法

    回春保健操 一套养“心”方法

    家在安徽蚌埠的姐姐,通过自编的“回春保健操”,多年坚持锻炼,体重竟然减了十几斤,身材苗条,精神抖擞,令我惊叹不已。所谓“回春保健操”就是合着音乐拍手掌、拍大小腿、拍肚皮、拍臀部。 我总结了姐姐的保健操,再增加“用左右手指轻拍头顶、用左右手交叉拍击双肩、用左右手合掌拍击颈椎、用左右手空心掌击拍腰部、用左右手分别轻拍膝盖”动作,同时规定自己每天饭后半小时闭目静养,倾听美妙动人的轻音乐。数年下来,果真尝到了甜头:身体比以前好多了。 音...

  • 挺胸抬脚保心肺 沙锤防老痴

    挺胸抬脚保心肺 沙锤防老痴

    近年来,用于治疗和改善老年痴呆症状的“音乐疗法”在日本逐渐普及。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自己伴奏自己唱、全身心放松地投入,无疑是最佳的方式。在家里,老人们不妨自制一个小沙锤,准备几个干净的饮料瓶,分别将红豆、绿豆、沙子或者小石子放进去,拧紧盖子,做成一个能奏出不同音效的沙锤。老人用手摇动沙锤,同时可配合摇头、点脚等动作,边动边唱。 无论是与家人一起,还是走进公园,带上自制的沙锤,与其他人一起唱歌、唱戏,是预防老年痴呆的好方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沙锤里的填充物不要装得过多(约1/3),...

  • 中医心悟 主体是“中医”主题是“心悟”

    中医心悟 主体是“中医”主题是“心悟”

      水,是有生命、有灵性的,是有丰富情怀的。它孕育万物,惠泽天下,志向大海,坚忍不拔。穷则静而不怨,达则奔腾不息,难怪老子说“上善若水”(陆原《一滴水的情怀》)。中医学,既有水的静态,温顺柔和而厚德载物;又有水的动姿,变化无穷而绵绵流长。曹洪欣教授的《中医心悟》一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用流利的话语临摹着中医学水一样的脚步,以真实的心悟诠释出中医学水一样的深邃!国医大师朱良春写信评价说,此书“是一幅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中医振兴发展战略研究的蓝图,一股清逸芬芳、耐人品赏的歌颂...

  • 古代医家在方剂命名时用心匪浅

    古代医家在方剂命名时用心匪浅

    张仲景“八味肾气丸”与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两方的方名均值得医者思考。前者方中有桂枝、附子,本为温阳之品,却名“肾气”;而后者方中君药黄芪为益气之属,却名为“补阳”,若将两方方名中“气、阳”互换,似乎才药名相对。然古代医家在方剂命名时用心匪浅,岂能有误! 其实,仔细研究两方“温阳药”和“益气药”的用量,就能明白两方命名的含义。 肾气丸在...

  • 中医核心构成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医核心构成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党的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中华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古今传承的优秀民族精神,它们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

  • 天地生命的核心是太阳

    天地生命的核心是太阳

    天地生命的核心是太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昼夜晨昏的变化孕育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而四季昼夜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及地球自转的天体圆运动规律。这个圆运动的圆心中点就是天阳。人生长于天地之间,天人合一,故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也就是人体内阳气从初生到衰竭的全过程。故《内经》中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与日光明。” 既然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那么扶阳就是固护人体之生命。扶阳护阳是生命全过程的需要,不能囿于疾病治疗阶段论长...

  • 宁心安神助睡眠 缓解不良情绪《普庵咒》古琴曲

    宁心安神助睡眠 缓解不良情绪《普庵咒》古琴曲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常常为焦虑、不安、失眠困扰,笔者推荐一首古琴曲《普庵咒》,可在睡眠前听听,有缓解不良情绪作用,宁心安神助睡眠作用。 古琴曲《普庵咒》,又名《普安咒》或《释谈章》,最早见于明末的《三教同声》琴谱(公元1592)。 《普庵咒》是由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地人相互的交融,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灵的境界。相传这一神咒可消灾解厄,令虫、鼠、蚊、蚁远离,凶神恶煞走避,常予持诵可普安十方、安定丛林、驱除虫蚁、蚊蚋不生。 古琴曲《普庵咒》,...

  • “心主神明”的含义 渗透整个中医学

    “心主神明”的含义 渗透整个中医学

      笔者跟随湖北省中医院脑病科主任丁砚兵教授学习,听其讲解“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收获甚多。故将丁砚兵关于“心主神明”的观点简介于此,与大家交流。   “心主神明”即心主神志,或心藏神,此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辛夷条下有“脑为元神之府”,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也指出“灵记性在脑不在心”。由此,“心主神明&rdquo...

  • 春夏养阳 养生先养心

    春夏养阳 养生先养心

    中医常说“春夏养阳”,春夏是阳气最多的时候,借助天之阳气,养人体阳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怎样借天之阳气呢?最重要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晒太阳。太阳是我们自然界阳气的来源,当清晨金色的太阳徐徐升起时,我们应当出来抬起胳膊,把两个手心面对着太阳晒一晒,深呼吸,以养护我们的心肺。第二个时间是中午,尤其冬天的中午,是晒太阳最宝贵的时间。此时要把帽子脱掉,沐浴阳光时头顶的百会穴可以吸入阳气,养护脑海。傍晚吃过晚饭后,也可以出来让晚霞的余晖再照耀我们一次。这时可以双手半握拳,轻轻叩击后背...

  • 立夏节气养生 养心气守心神

    立夏节气养生 养心气守心神

    立夏节气以后,养生方法应有所调整,主要养心气、守心神。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主任中医师张钟爱为大家介绍,立夏养心的几方面。 立夏以后重养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立夏后,人的心阳会逐渐旺盛起来,也会有很多想法想要实行,正所谓“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如果不注意摄生调心,放任各种思虑欲念,心神很容易耗散,也会使人过于操劳和散乱,故...

  • 春为四时之首 调畅肝气益身心

    春为四时之首 调畅肝气益身心

    春为四时之首,是万物复苏,推陈出新的季节。此时节天气转暖,气温回升,自然界草木开始萌发新芽,天地间万物出现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气象,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此即为“春生”。人与天地相应,在春季,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舒发。此时应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春季的大自然相适应,充满勃勃生气,以利春阳生发。由此可见,春季养生要掌握阳气生长升发的特点,一方面保护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另一方面,凡是阻碍阳气升发肝气郁滞...

  • 学之道在“心悟”

    学之道在“心悟”

      在山东莱阳复健医院理事长柳少逸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幅父亲柳吉忱的油画。老人慈眉善目,笑意盈盈。平和亲切的眼神,充满了对儿子的期盼与厚望;坚挺的鼻子,微微翘起的嘴角,可以想象其刚毅性格、一腔热血和奋进精神。   说起父亲,柳少逸很兴奋。虽然他的一口胶东话令人听不太明白,但饱含深情的字字句句以及神态与动作,都表达了儿子对父亲、学生对老师的孝敬、崇敬和尊敬,感激、感谢与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济世成己任,传承为岐黄。这是柳吉忱的生活缩影和人生轨迹,也是一代名老中医的理想抱负与价值追求,更是后来人继承创新、...

    养生秘方 2024-03-07 10 0
  •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观点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观点

    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建设。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研究也非常多,通过对CBM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上4个数据库的检索,共检索出了相关文献3768篇,剔除重复性文献后剩余2344篇文献,经过对文献的阅读和总结,当前学术界对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天人合一 也有学者表述为“天人相应”、“天人和谐”。这是当前学术界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内容...

  • 长寿功法以中医为基础 以防病治病为核心

    长寿功法以中医为基础 以防病治病为核心

    《长寿功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防病治病为核心,以健身健美为手段,以保健长寿为目的,通过调心、调息、调形等方法来修炼人体功能的功法体系。便秘的预防与保健功法对便秘有很好的效果。为大家介绍如下: 预备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平放地上,头正身直,百会朝天,挺胸收腹,沉肩垂肘,两膝微曲,膝盖与脚尖相齐,舌抵上腭,唇齿轻合,双目垂帘或轻闭(高血压留视线),两掌自然下垂,掌心向内,十指向下,掌指微微分开(图1)。 意想:从头顶百会穴顺身体向下到两掌的内劳宫穴,再顺全身向下到两脚的...

  • 中医古籍对中医药核心价值观的阐释

    中医古籍对中医药核心价值观的阐释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传统文化,但又有其自身独特性。中医古籍中不乏对于中医药核心价值观的阐释。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又称天人合德或天人相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庄子》有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认为独立于人的意识以外的客观存在的“天”与具有精神意识主体的“人”有着统一的本原、属性、结构和规律。 《素问·脉要精微论》:与天地如一。 《灵枢·刺节真邪》...

  • 饮食调节 定时体检 适当运动 心情舒畅

    饮食调节 定时体检 适当运动 心情舒畅

    我的同事刘海龙是副主任中药师,从事一辈子中药事业,今年已92岁,虽年事已高,有些耳背,但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曾任天津市工商联经济咨询中心医药局咨询服务部常务副主任,他在搞好工作的同时注意健康养生,把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积累了一些养生经验。他一生不吸烟,基本上不喝酒,并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了四句话,即“饮食调节,药物防治,适当运动,心情舒畅”,这些养生经值得借鉴。 饮食调节 《黄帝内经》指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生活起居要有规...

  • 夏天主长心气内应 手指调整全身气血

    夏天主长心气内应 手指调整全身气血

      进入夏季,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出汗增多,心脏负担加重,如不注意保养,容易使心脏受到伤害。而夏天主长,心气内应,故在中医养生理论中,提出了夏季宜养心的说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器官都是相通的,手指与人体的五脏都相互对应。广州市中医院综合科肿瘤二区主任邓力指出,人体的12条经脉中,就有6条是从手指通向全身的。因此,多活动手指能调整全身气血,对心脏起到保护作用。   指导专家   邓力   广州市中医院综合科肿瘤二区主任、主任医师   预备式:宁心抬手   动作要领:闭目养神,垂手直立,保...

  • 小议中医药核心价值观

    小议中医药核心价值观

    在我们多少已经习以为常的语境中,“自然”、“文化”和“社会”三个词往往是并列出现,它们分别指称三个不同的相应领域,而“文化”处于居中连接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的调节功能,自然和社会就能够顺畅沟通,人类就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反之则危机重重。现在人类正面临重重危机,阐扬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能够有助于开启新视域,引领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 中医药本是实用之学,几千年来一直服务于我国的传统社会,发挥其养生保健、治病救人的社...

  • 《金匮要略》论述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和证治

    《金匮要略》论述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和证治

    《金匮要略》在“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论述了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概括其总的病机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虚、阴乘阳位所致。笔者据本篇之理法方药总结出“心病多寒”的观点,并以此指导临床实践,收效颇多。今不揣浅陋讨论一二,供同道参考。 从病因病机论心病多寒 《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云:“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 喝凉茶 清心火利小便带走体内湿热

    喝凉茶 清心火利小便带走体内湿热

      最近,正值广东人所说的“龙舟水”积存时期,基本上连续两个星期都在下雨。一旦停雨又变得十分闷热。中医认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对应,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盛,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若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则容易伤及阳气,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活动,因此,护阳养心是这个时期养生调理的重点。   成杰辉 指导专家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闷热天气,身心被“抽干”   古人为何将入夏养“心...

  • 防病养身 安然入夏 注重养心 补充阳气

    防病养身 安然入夏 注重养心 补充阳气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要穿朱红色礼服,配朱红色的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同时皇帝还会赏赐上年冬天贮藏的冰给百官们消暑。 在民间,江浙一带有吃“立夏蛋”的习俗,认为鸡蛋圆溜溜的,寓意生活的圆满;云南地区有大门插皂荚枝、红花以压崇,围灰墙角以避蛇之俗;福州则有“做夏”吃鼎边糊,缅怀民族英雄的习俗;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乡间还有...

  • 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

    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

      近10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创建了以“以文化人,厚重基础”为指导思想的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新模式,探索构建了由中医文化、中医基础、中医经典、中医综合实践和中医临床五大类课程群构成的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形成了学校人才培养的三大特色:以文化人、以德立身、以术彰业的育人观,德术并重、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治学观,传承创新、基础厚实、知行合一的质量观,在研究与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果。   推动了大学文化建设...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