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祖传秘方 第5108页

祖传秘方 第5108页

  • 浮萍蚊烟驱蚊法 其他蚊烟驱蚊法

    浮萍蚊烟驱蚊法 其他蚊烟驱蚊法

    三伏天,蚊虫泛滥,中国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驱蚊经验。明初周定王朱橚主持编撰的《普济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该书兼收并蓄,内容丰富。《普济方·杂录门》专载祛蚊法一篇,记载了大量驱蚊妙法,其中又以蚊烟驱蚊最具特色。蚊烟是指通过燃烧产生的烟来驱蚊,其多取浮萍、艾叶、苍术等中药单独使用,或与木屑混合制备而成。 浮萍蚊烟驱蚊法 浮萍味辛性寒,具有宣散风热、透疹利尿的功效,以浮萍烧烟可发挥驱散蚊虫的效果。浮萍烧烟是较为常用的驱蚊之法,《本草纲目》《本草备要》《得配...

  • 小满食疗方 荷叶山楂茶 薏苡仁绿豆粥

    小满食疗方 荷叶山楂茶 薏苡仁绿豆粥

    5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盈满,但还未成熟,尚未完全饱满,故名小满。进入小满以后,气温明显升高,雨水开始增多,湿热之气交结,气候闷热潮湿。南方地区更是降雨多、雨量大,加上天气闷热,湿热交蒸更为突出,人们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容易感邪犯病出现身体不适。如湿热之邪内阻脾胃,则会食少便溏,腹痛腹泻;湿热湿毒外郁肌肤,又会致湿疹疮疖,肤痛肤痒。湿热是小满时期的气候特点,因此,清热去湿,护肤防病是此时养生调理的重点。但小满虽热,若清热贪凉过度,除...

  • 夏天吃丝瓜的季节 丝瓜皮 丝瓜皮茶

    夏天吃丝瓜的季节 丝瓜皮 丝瓜皮茶

    夏天来了,又到了吃丝瓜的季节。丝瓜,广东叫水瓜,生长力惊人,瓜藤长起来很快,可以一个夏天荫满一面墙。 丝瓜皮 中医认为痱子是由于湿郁腠理、热蕴肌肤,肌腠不得发泄所致,小孩子容易长痱子也是因为皮肤娇嫩,汗泄不畅。 用丝瓜皮煮水泡澡可去痱子、清热毒,而且没有副作用,宝宝也能用。 丝瓜皮实际上也是一种中药。其性凉,清代草药著作《分类草药性》中记载其能“涂疔疮,退火毒,消肿”。 平时吃丝瓜削下来的皮不要扔掉,放到阳台晾干收起来。洗澡的时候抓一把,加水...

  • 旴江医学文化探析

    旴江医学文化探析

    旴江,古称旴水,现名抚河,发源于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贯穿抚州市,最终汇入南昌的赣江和东鄱阳湖处,通长江,达东海。旴江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旴江流域教育昌盛、书院林立。宋·李觏创立的旴江书院是旴江文化教育重要的发源地,成为文化传播、学术探讨及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1]。而李觏的学术理论是王安石熙宁新法改革思想的先驱,大力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自此旴江流域一带名医辈出,并有“名医之乡”的美誉。据考证,自西汉至民国,旴江流域16个县市有医家963人、医籍684种[2]。政策支持与...

  • 中医广汗法体系

    中医广汗法体系

    形象思维是最基本的思维活动,逻辑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采用“模型”,就可以使事物的规律简单化、形象化,容易被大家认识和掌握。广汗法“三明治”模型便是典型的形象思维,在“三明治”模型不断深化和细化的过程中,需要引入更成熟、更系统的象思维模型。《周易·系辞》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有学者认为这段文字中的“象”指的是卦象。八卦和六十四...

  • 中医谚语中的医理

    中医谚语中的医理

    •中医谚语最显著的特征是其体现出的医理,即所反映的中医理论体系视角下的生理观、病理观、辨证观、治疗观及养生观等,其中兼具专业性与科普性。 •谚语的传播能使中医学变得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进而找到“大道至简”的感觉。但谚语本身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以偏概全、夸大其词、医理不确、推理不当等。 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短语,所反映的是民众的某一方面的生活实践经验,一般为口语化的短句或韵语。中医学中也存在着大量谚语,对中医学的学习与传播发挥着...

  • 阳郁与阳虚之辨 从尤在泾的一则医案谈起

    阳郁与阳虚之辨 从尤在泾的一则医案谈起

    学习历代名家的医案,对其中的精警之句切勿放过,这是医家在临证属思之际触发的思想火花,浑然天成,弥足珍贵。例如“凡痞结之处,必有阳火郁伏于中”,即是清代医家尤在泾的名言,对辨析阳郁与阳虚以及处方用药均有指导意义,斯说见于其所著《静香楼医案·瘕癖门》。《静香楼医案》被柳宝诒收入《柳选四家医案》中,兹将原文及柳宝诒、邓养初、孙梓文三家的评按一并录出,略作评述,以供研讨。 原文:左胁积块,日以增大,按之则痛,食入不安。凡痞结之处,必有阳火郁伏于中,故见烦躁口干心热等证。宜以苦...

  • 纪念国医大师葛琳仪从医60周年

    纪念国医大师葛琳仪从医60周年

    葛琳仪,国医大师,主任中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浙江省首届“医师终身荣誉”获得者,浙江省首批国医名师。曾先后担任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院长、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院长等职。 1933年,葛琳仪出生于江苏吴县。年少时的葛琳仪,在幼弟身上初次见证了中医药的神奇,便心向往之。1956年,葛琳仪考取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成为新中国第一批中医科班大学生。求学期间,葛琳仪受程门雪、王文东、乔仰先等中医大家器重,得其真传...

  • 营养美味的五寨葵瓜子

    营养美味的五寨葵瓜子

    葵瓜子是向日葵的果实,其味香可口,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休闲零食。向日葵原产于美洲,于16世纪初的明朝末年传入我国。我国最早记载向日葵的是明代万历年间姚旅所著 《露书》载:“万历丙午年忽有向日葵自外域传至。” 清康熙年间的《桃源乡志》载:“葵花,又名向日葵,色有紫黄白,其子老可食”。清朝道光年间的《植物实名图考》一书中记载“(向日葵)其子可炒食,微香……与南瓜子、西瓜子同售于市”,这说明葵花子此时已进入零食市场...

  • 灶台羊肉 吃法浸透着民俗古风

    灶台羊肉 吃法浸透着民俗古风

    前天去徐州,一路赶,到驻地已经晚上9点多,还没有吃晚饭。主人问我吃什么?我说吃羊肉,早就听说徐州的羊肉好吃,再加徐州的冬夜确实冷,风刺骨。 车子开到云龙湖畔。不巧,那家有名的羊肉馆已经打烊,只有隔壁一家小餐馆亮着灯,顾客没几人。走进去,看到墙上有灶台羊肉的招牌,就点了一份。 上二楼包间,里面居然是一个大灶台,支着一口大铁锅,烧的是硬柴火。服务员端来一大盆羊肉羊汤,倒入后整整半锅,羊汤黄白色,飘着一层油,羊肉肥瘦皆有,瘦肉红,肥肉白,汤里许多白色的大蒜头和黄色的姜块,上面还有一把绿油油的青葱。一会...

  • 当代新安医学第一家: 走进新安国医博物馆

    当代新安医学第一家: 走进新安国医博物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人们记住一处地方,难忘一抹风景,常常是因为那里有灵动符号的存在。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定潭村,山环水绕之间,矗立着一座别具特色的博物馆,它的存在,使这个古徽州村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新安医学、定潭“张一帖”、国家级非遗、国医大师,以及一个传承了460余年、历经16代的中医世家……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关键词,都让人心驰神往,而它们却同时被包罗于一馆之中。 这座博物馆,名叫新安国医博物馆。国医大师邓铁涛曾亲笔题词“当代新安医学第一...

  • 江南春天的野菜

    江南春天的野菜

    春节过后的苏南田野,虽然绿色不多,但在田埂上、河滩旁就可以找到许多野生的荠菜。荠菜散落而生,一两棵或两三棵,叶子紫褐色,锯齿状,常常隐藏在枯草旁。清明节后,荠菜开始抽条,花茎细长,上面长满细小的白花。儿时将成熟的荠菜花茎掐下,左右摇晃,耳边就会发出沙拉沙拉的声响,我们叫摇鼓郎草。早春的荠菜匍匐在地,挑时要下刀深,直插根部,否则叶片会散落。 荠菜是野菜中的上品,味道极为鲜美,吃法很多。通常是“咸吃”,或油炒,或凉拌,或做汤,其中荠菜炒肉丝,或荠菜汤,无不清香可口,开胃健脾。另外还有一...

  • 眷眷草药情 草医成“非遗”

    眷眷草药情 草医成“非遗”

    1969年,全国掀起大办农村合作医疗热潮时,富阳县(今杭州市富阳区)三山人民公社在全县率先创办农村合作医疗。三山公社的合作医疗经费为每人每年5元钱,其中由公社和生产大队各负担2元,社员个人出资1元。这点十分有限的合作医疗经费,只能用于急诊重病患者的西医救治,合作医疗防病治病主要靠基本不花钱的“一根银针一把草”。 当年,县里和公社多次举办“赤脚医生推广应用针灸、草医草药培训班”,同时把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草头郎中”吸收到公社合作医疗管委会...

  • 扁豆别名藤豆,沿篱豆,鹊豆,上海人称之为“四季豆”

    扁豆别名藤豆,沿篱豆,鹊豆,上海人称之为“四季豆”

    扁豆花是秋日里开得最靓的农家花,缠缠绕绕爬满了篱笆墙,或蔓延到邻家的屋檐下、短墙上,越是秋风紧、寒气重,它们开得越灿烂繁茂。 扁豆花谢了,绽出嫩嫩的角儿,有趣的是,紫花结的是圆亮的青扁豆、紫扁豆,白花结的是白亮的长扁豆。豆角儿有弯的、有扁圆的,还有长条状的,润染了雾气,凝结着露珠,煞是可爱。 扁豆别名藤豆、沿篱豆、鹊豆,上海人称之为“四季豆”,我老家鲁南一带还叫它“柴眉豆”。扁豆嫩时,常用来清炒。摘来鲜嫩的扁豆,掐了尖角,将边缘的老筋剔掉,切成细丝...

  • 金庸学好悟好心态好 吃好睡好身板好

    金庸学好悟好心态好 吃好睡好身板好

    金庸,原名查良镛,“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既是家喻户晓的武侠小说作家,又是著名的企业家、新闻学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1924年,逝于2018年,走过94个春秋的他,在养生之道方面,也不乏诸多经验之谈,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于以下“三好”之中。 吃好睡好身板好 年轻时的金庸曾一度耽于口舌之乐,几乎可以说达到无肉不欢的程度。到晚年,做过搭桥手术的他,为了有效维护心脏健康而决定改调自己喜好饕餮的习惯,逐渐开始吃少、吃精。而且还悟出了吃的最高境界&ld...

  • 严蔚冰 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代表性传承人

    严蔚冰 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所长。六十五岁。 自小好武的严蔚冰没想到,最后会与中医结缘。 6月20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中医体验馆内。严蔚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带领一家三代人表演易筋经,引发与会领导、外宾的浓厚兴趣,成为一大亮点。这让严蔚冰感慨,“结缘中医,更让我感受到肩负的使命&rdqu...

  • 团员青年战“疫”发挥中医特色

    团员青年战“疫”发挥中医特色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疫情发生后,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员青年积极响应党委发出的行动令,勇于担当,志愿奉献,当好疫情防控的“战斗员”“宣传员”和“保障员”。 青春抗疫,团员青年主动请缨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听党话、跟党走,抗击疫情,首战有我!让我们行动起来,组建团员青年后备力量,认真做好各项防疫工作,随时为医院一线、全省一线乃至全国一线抗疫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1月27日,该院1...

  • 说疫

    说疫

    神农尝百草,寒热驱疫妖。 岐黄传医理,阴阳审病机。 仲景论伤寒,六经传表里。 晋朝陈延之,分别寒瘟气。 葛洪肘后方,瘴气疫病避。 真人孙思邈,屠苏酒防疫。 东垣治天行,普济消毒饮。 明末吴又可,温疫论首说。 清代余师愚,清瘟治疫疹。 杨璇寒瘟辨,自创升降散。 叶桂说温热,卫气营血篇。 薛雪广才学,湿热条辨撰。 孟英论霍乱,辛开苦降参。 吴瑭立条辨,温病三焦传。 抗击新冠毒,悬壶...

    养生秘方 2024-03-06 407 0
  • 武汉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 勇挑重担抗疫一线

    武汉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 勇挑重担抗疫一线

    中国人对农历春节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到新春佳节,大家都会放下工作,无论多远都要回家与家人团聚,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毛峥嵘也不例外。腊月二十七,本该在家筹备年货为农历新年做准备的时候,一场从武汉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威胁着无数人的生命健康。 党召唤必参战 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医院党委积极做出相关工作部署,毛峥嵘紧急召集急诊科全体成员,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组,投身到防控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中。 听说武汉发热门诊病人数量激增,一线...

  • 美颜药膳 养颜瘦肉粥 骨髓养颜汤 枇杷叶菊花粥 佛手桃花茶

    美颜药膳 养颜瘦肉粥 骨髓养颜汤 枇杷叶菊花粥 佛手桃花茶

    不少人为了护肤,投入了大把金钱和精力,希望自己能肤白红润、无斑无痘。想实现这样的愿望,除了用护肤产品,还可以寄希望于食物,下面为大家推荐四款美颜药膳。 养颜瘦肉粥 材料:黑豆20克,粳米100克,猪里脊肉70克,熟黑芝麻5克(也可用黑芝麻粉),食盐适量。 做法:将黑豆用水先泡3~4小时。猪里脊肉洗净,切成丝,入油锅炒熟备用。锅中倒入黑豆和适量水,用中火煮30分钟,放入淘洗好的粳米,继续煮至粥稠,加入熟黑芝麻和猪肉,最后加食盐调味。 功效:此方兼有养颜与养生的双重功效。里脊肉含...

  • 强筋骨 乌白发 黄精黑豆泥鳅汤

    强筋骨 乌白发 黄精黑豆泥鳅汤

    人衰老的一个表现是头发变白,另外一个表现是身体变得衰弱,不再像年轻的时候那么有力气。除了多锻炼以强健身体,还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抗衰老功效的食物,如黑豆、黄精、泥鳅等。希望延缓衰老的朋友们,试试下面这道美味的黄精黑豆泥鳅汤吧。 材料:黄精20克、黑豆60克、泥鳅300克、陈皮9克、生姜3片、食用油适量、食盐适量。 做法:药材洗净,黑豆提前清水浸泡2小时;泥鳅去除内脏、洗净,预备一锅清水煮开,下泥鳅焯水,去掉泥鳅身上滑涎,捞出沥干备用;起油锅,放入泥鳅两面煎至微黄色;汤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放入所有材...

  • 方药辨证理论适合针灸临床吗?

    方药辨证理论适合针灸临床吗?

    编者按:辨证论治在中医学诊疗体系中一直被奉为圭臬,即便这一名词概念被明确提出仅逾半个世纪,但其内涵与应用却已有贯彻古今之实。在中医学发展历程中,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丰富的辨证方法不断涌现,为中医学理论建树与临床发展奠定基础。在这样的“辨证”大背景下,针灸临床虽迥异于方药治疗,但也被辨证论治体系所统摄并规范指导。关于针灸临床是否适用方药体系下的辨证论治理论,多年来中医学界尤其是针灸领域有不同的声音,今本版特邀相关专家就此话题展开讨论,明辨针灸的辨证论治之路,以利中医针灸...

  • 香菜闻“香”

    香菜闻“香”

    香菜的模样很好看,苗条、修长、匀称,一派淑女的娇容。很长时间我都想不明白,在我老家乡下那土腥味儿如此浓重的地方,竟然叫它为芫荽,一个文绉绉的名字。直到去了北方,我才知道芫荽还有一个名字——香菜。 犹记儿时,差不多整个冬天的早晨,家里的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碟香菜。就着它吃山芋稀饭,那味道又辣又甜,非常开胃。夏天,西红柿熟得红艳,最是宜于食用的时候,我的母亲便常常煮西红柿蛋花汤。一锅汤熬好了,柿子红,鸡蛋黄,出锅前一定要加一些翠绿的香菜。切好的香菜末,早已放在案板上,围着围裙的母亲一边擦着...

    养生秘方 2024-03-06 765 0 香菜
  • 豆腐 至美食品 食疗保健作用

    豆腐 至美食品 食疗保健作用

    豆腐是中国最大众化的传统食品。据传,其发明者为西汉淮南王刘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赞美豆腐的诗词不胜枚举。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诗句“煮豆为乳脂为酥”。陆游在《山庖》诗中赞曰:“旋压犁祁软胜酥。”南宋理学家朱熹有首咏豆腐诗:“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元人郑允端《豆腐赞》咏道:“种豆南山下,风霜老荚鲜。磨龚流玉乳,煎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老之有余美,玉食勿与传。&r...

  • 中医是如何认识淡豆豉的 古代名方中的豆豉

    中医是如何认识淡豆豉的 古代名方中的豆豉

    豆豉鲮鱼、豆豉蒸鱼、豆豉蒸排骨、豆豉鸭……全国各地的妈妈菜谱中都有以豆豉制作的菜式。 中医名方“银翘散”估计大家都不陌生。它主要由连翘、金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组成,大家有没有注意配伍里面有一味很眼熟的药材,就是淡豆豉。 豆豉能入药?这个“淡豆豉”是不是我们平日餐桌上的豆豉? 家常菜中用的豆豉 豆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微生物酿造的食品,其原料是我国传统五谷之一大豆。...

  • 宣木瓜的药用价值更为显著

    宣木瓜的药用价值更为显著

    初冬霜色渐浓,万木萧萧。我从山中来,山人赠我数十个宣木瓜,有青涩如初的,有青中泛黄的,还有橙黄里显出微微赭红的。山人告诉我,拿去送人,或摆放在书房、车里,可除浊气、增芳香,令人嗅到山野之气、溪水之清,悦己亦悦人。 宣木瓜为蔷薇科木瓜属灌木或小乔木所结果实,长椭圆形,小者如拳头,大者赛黄梨,晚秋至初冬成熟,散发出缕缕清香,累累果实挂在光秃秃的枝丫上,轻轻摇动,咕咚咕咚落下来。木瓜树是我国古老的本土果树,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栽培,文献中关于木瓜的记载见于《诗经》《周礼》《尔雅》等古籍。 《诗经》里常见木...

  • 深念中医古籍专家傅景华

    深念中医古籍专家傅景华

    他驾驭一匹枣红色骏马从内蒙古大草原奔来,高大俊逸,不染凡尘;他将一生都深耕于“中华真文”的探索与研究中,希冀向今人传播博大而厚重的远古文明;他深知在中华文化之源头埋藏着无穷无尽的生命智慧,而文字复兴便是文化复兴之根本途径;他相信那一片片甲骨上神秘而古老的符示标识,能够帮助他追根溯源去探究“静定虚空”与“大道自在”…… 他就是傅景华老师,他亦如那埋藏在殷墟的千年宝藏一般,默然沉寂,不谙世事,将对古文明的挖掘与...

  • 杨继洲 一针二灸三服药

    杨继洲 一针二灸三服药

    2016年10月27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继洲针灸”宣传片《针圣故里》主海报发布,这是浙江省衢州市政府为打造“针圣故里”所做的重要工作之一。该片不仅在日本召开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执委会会议中播出,还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欧洲电影节、日本东京电影节等国际平台上展示,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针灸文化。宣传片中的主角,就是明代针灸大家杨继洲。 撰著《针灸大成》 孟子曾言:“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他称赞孔子...

  • 猕猴桃不是桃

    猕猴桃不是桃

    说起以动物名字命名的水果,大家一定会想起猕猴桃。这个命名会让一些人以为,是由于它表面有毛,长得像猕猴,所以叫猕猴桃。但其实真相是,这个名字是源于猕猴喜食这种水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猕猴桃还有许多别名,如藤梨、阳桃、羊桃、白毛桃、毛梨子等。它在古代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叫猕猴桃,《诗经》《尔雅》中称其为苌楚,唐代诗人岑参所作《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一诗中可见“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之句,说明这个猕猴桃的名称很可...

  • 发挥中医药作用 应对重大传染病

    发挥中医药作用 应对重大传染病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是对我国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极大考验,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和明显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中医药在今后应对重大传染病中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值得认真总结和研究思考。 充分认识中医药应对重大传染病的地位和作用 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在思想认识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充分认识中医药在建设健康中国、防治重大传染病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切...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