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 第86页

手 第86页

  • 老人警惕手机致癌

    老人警惕手机致癌

    如今使用手机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但医学专家指出,使用手机有导致癌症的风险。 手机要实现通信功能就必须接收和发送强力无线电波,在使用手机过程中,信号最强的天线部恰恰离大脑最近,会对人脑有负面影响。2009年瑞典及多个欧洲国家的研究发现,使用手机10年以上,可能会增加患脑癌和口腔癌的风险。荷兰最新研究也显示,手机辐射还与失眠、老年痴呆症等有密切关系。英国的最新研究发现,手机的致癌性可能比香烟更强。 在机型的选择上,直板机的天线离头部最近,所以它的辐射最大,翻盖机的天线离头部最远,所以辐射较小,滑盖机则介于两者之间。袖珍型...

  • 劣质洗手液细菌多

    劣质洗手液细菌多

    洗手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但若洗手液使用和保存不当则会造成污染,甚至会使洗手液变成储菌库。一般来说,洗手液的除菌功能在于含有酒精含量,酒精含量若低于60%的洗手液很难将细菌杀死。目前,绝大部分的洗手液未标注酒精含量,而是以对氯间二甲苯酚、月桂纯醚硫酸钠、卡松柠檬酸等低毒性抗菌剂代替酒精含量。最常用的洗手液对氯间二甲苯酚、月桂纯醚硫酸钠、卡松柠檬酸的含量应该达到0.1%—0.4%之间,如果是对氨基苯甲酸及异丙醇等成分,则必须达到60%至95%才具杀菌消毒作用。因此,在选择洗手液时要看清其中的成分...

  • 骨质疏松杀手就在身边

    骨质疏松杀手就在身边

    1.吃得太甜或太咸 有些人口重,饮食中加入很多盐,盐摄入过多,多余的钠盐就必须排出体外,而人体在排钠的同时,往往把钙也一并排出,因此造成钙的丢失而导致骨密度下降。进食大量的甜食,糖类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中间产物丙酮酸、乳酸等,使机体早酸中毒状态。为维持人体酸碱平衡,体内的碱性物质钙、镁、钠就要参加中和作用,导致身体钙质流失。 2.缺牙 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食欲差,进食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如果平日不注重补充钙质,就会影响骨质形成。有些人吃素不吃肉,饮食中...

  • 老年人手术后的家庭护理

    老年人手术后的家庭护理

    饮食调理 手术后的家庭康复中,饮食调理是老人和家属十分关心的问题,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多选用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蛋白质等。这样既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又能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2.补充营养应由少到多、由精到粗、由软到硬、由稀到厚,循序进行。老人的饮食以清淡为宜,切忌油腻。 3.讲究烹调方法,增加老人食欲,采取少食多餐方法,以保持食欲。 4.手术后一周内逐步恢复到每日2500千卡能量摄人。 5.腹部手术的老人饮食从流食、半流食、软食到普通饮食逐步过渡。...

  • 全身动起来 防治“鼠标手”

    全身动起来 防治“鼠标手”

      经常用电脑的人,难免会有“鼠标手”。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邹国耀表示,要想防治“鼠标手”,最好全身都能动起来。   “鼠标手”在医学上又被称为腕管综合征。邹国耀解释,一般来说,手腕在正常情况下活动,不会妨碍正中神经。但在操作电脑时,由于键盘和鼠标有一定的高度,手腕必须弯曲成一定角度,这时腕部处于强迫体位,不能自然伸展。所以在长时间操作电脑后,人们容易出现“鼠标手”的症状,即食指和中指僵硬、疼痛、麻木,...

  • 手机伤害还是可以降至最低

    手机伤害还是可以降至最低

    手机,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的高科技通讯产品,已进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不过,手机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惹来不少麻烦。有关手机伤害健康的报道常常见于各种媒体,甚至美国有媒体给手机列了数宗罪,如医生手机病菌最多、调成震动更易患手机依赖症、手机也会导致过敏、老发短信导致拇指综合征等。对此,专家指出,如果能正确使用手机,手机所能造成的伤害还是可以降至最低的。 ——编者 手机“强光”很伤眼 在光线较暗的酒吧、餐吧、电影院里,或是上床熄灯后还拿着手机在枕边玩儿...

  • 手麻无力是什么病?

    手麻无力是什么病?

    特约专家、南京军区总医院副主任医师 徐栋华 瓦工王师傅一向特别勤快,虽然年龄还不到30岁,活儿却干得很好。近日手里的活儿特别多,忙得不亦乐乎。这两三天来主要是粉墙,只见王师傅左手提料,右手开刷,就象双向打印机的打印头一样,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一刻也不停。终于赶在晚饭之前,将本来需要三天干完的活两天就完成了。第二天王师傅醒来,感到右手有些不听使唤。试试将手握拳还很有力,可是将手腕背伸却没有一点劲。再摸摸,右手背部拇指那半边皮肤麻木,用指甲掐也不太痛。王师傅暗吃一惊,心想这手莫非从此瘫痪,要不就是“中风&...

  • 预防“粉笔手”的方法

    预防“粉笔手”的方法

      北京的小薛老师是一位中学数学教师,每天需要在黑板上书写大量的板书,因此粉笔是她每天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可时间长了,她接触粉笔的手指皮肤部分慢慢变得粗糙、干燥,指尖甚至出现皲裂、流血、疼痛等症状,给她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医生说,薛老师得了俗称的“粉笔手”。   “粉笔手”的危害   粉笔是由石膏制成,化学成分为硫酸钙。由于硫酸钙难溶于水,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如果暑天遇汗水解,产生碱性物质,对皮肤的刺激就更大,粉笔粉尘使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并伴...

  • 丹青高手用画还治好肠胃病

    丹青高手用画还治好肠胃病

      唐朝王维,不仅是著名诗人,而且是丹青高手,他的画还治好了一个人的肠胃病呢。   据宋朝文学家秦观在他的《淮海集》中记载:有一年,他在河南汝阳县得了较为严重的肠胃病,而且久治不愈,所以心中烦恼。一天,有个姓高的朋友拿着一幅王维的山水画“辋川图”给他看,并说:“看了这幅画,你的病就会好,我曾用它治好过几个病人哩!”《辋川图》是王维晚年隐居在辋川时所作的一幅名画。画面群山环抱,树林掩映,亭台楼榭,古朴端庄。处处呈现出超凡脱俗的意境。该画作给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

  • 包金山:妙手去骨疾 巧技解沉疴

    包金山:妙手去骨疾 巧技解沉疴

    包金山,1939年出生,中共党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医药蒙医正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享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蒙医正骨医院副院长,现受聘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他将“蒙医骨伤科学”写进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高等院校蒙医药统编教材》之中,创建中国蒙医骨伤科学理论。 20世纪90年代,首届中国中医骨伤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深圳举行。在研讨会的经验交流环节,一位中等身材、面容清瘦、眉毛浓黑、目光冷峻的蒙古族汉子走上舞台。他所展示的是&ldq...

  • 练习书画防脑痴呆 防“手抖”

    练习书画防脑痴呆 防“手抖”

    古人云:“诗书悦心,山楼逸兴,可以延年。”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长寿者甚多,比如活到85岁的陆游,比如活到88岁的“柳体”创造者、大书法家柳公权,再比如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畬齐名的张大千大师,亦是长寿老人,享年85岁。不胜枚举的佐例证明:书法诗画养生乃最诗意的长寿之道。 内心宁静方能长寿 国学大师南怀瑾一直强调内心的宁静,他用道家老子的话解释养身之道:“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意思就是把自己身体活动的功能宁静下来,完全恢复到婴儿的状态...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痴呆练习
  • “低头族”遍布 手机的伤害

    “低头族”遍布 手机的伤害

    如今“低头族”遍布,手机、Pad里的应用程序越来越丰富,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趣味和便利的同时也引人欲罢不能,如果不能克制,利也会变成弊,您知道手机十伤吗?请看—— 1.伤神 中医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每天看手机,时时关注微信、QQ,信息量大,刺激心神,使人不安,缺乏内心安静的快乐。 2.伤气 身体的气息运动对维持身体状态非常重要,呼吸吐纳的过程升清降浊,可以排除病气,保持健康,整天盯着手机,时而紧张,气息上提,时而懈怠,打乱了气息运行的基本规律身体怎么能好?...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春天老人养生 缓解手脚冰凉

    春天老人养生 缓解手脚冰凉

      春季,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老人养生的大好时节。早春时节养生,对于老人来讲,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专家称,在春天,老人养生应要注意“五少”。   少湿以避风邪   “湿邪”是“六淫”之一,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弱时,“湿邪”就会侵犯人体,引起疾病。春季雨水增多,风气重,这个季节,风湿及关节炎极易发作。因此,春天应注意控制室内湿度,勤晒被褥,不要在早晚等湿气大的时候到户外运动,运动时如果出汗,要及时擦干。...

  • 搓手可防止生冻疮还防感冒

    搓手可防止生冻疮还防感冒

    搓手活动,其实可以很好地帮助人们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避免感冒疾病的危害。冬季天气寒冷,经常搓擦双手好处有二。 搓手可防止生冻疮。有些妇女儿童的血液循环欠佳,一旦气温在10℃以下而又缺乏运动或有效的保暖措施时,就容易在手指、手背、足部、耳廓、面颊等处出现冻疮。经常搓搓手,一方面可以借助磨擦生热来增加局部的温度,另一方面还能加速血液循环,从而从根本上预防冻伤和冻疮。 防治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搓脸一样可以加强人体的血液循环,可以增加脸部神经系统的护理,搓脸不但能舒展面神经和表情肌,更重要...

  • 自创的绝招:手指操

    自创的绝招:手指操

      几年前我记忆力出了问题,总是丢三落四的还记不清事儿,见到熟悉的人想不起名字,又常提笔忘字,情绪波动大,爱发火或爱感伤。如今我能保持灵巧双手和敏锐思维,原来我有一个自创的绝招——手指操。   我总是利用各种机会活动手指,晚上散步时带上MP3播发器,也是操不离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舞动的手指时而紧扣,时而翻滚,辅以广播体操的节拍双手手指不停的变换伸缩。指尖是人体最灵敏的部位,手指操让十指指尖接触,常做能让手指更加灵活,也可以锻炼大脑。中老年人经常活动手指关节、刺激手掌,有助于预防脑退...

  • 王晓峰:单手把脉守护乡亲健康

    王晓峰:单手把脉守护乡亲健康

    命运和王晓峰开了一个黑色的玩笑。 3岁那年,一次意外,王晓峰的右臂、右手被严重烧伤。成年后,右臂只有一尺多长,一切日常全靠左手。 从3岁起,王晓峰就成了有别于常人的人,可他一直不愿意看到同情怜悯的目光,更希望被信任、被尊重。所以,他一直在跟自己、跟生活较劲,不放弃,不屈服。 1994年7月,王晓峰考取了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五年的大学生活,他认真向各位师长学习“大医精诚”的中医理念,学习精深的岐黄医技,尽情地吸收着中医学的精华,他决心做一名医德高尚、服务一方百...

  • 学用国医大师王世民《实用中医方药手册》50年

    学用国医大师王世民《实用中医方药手册》50年

    国医大师王世民于1968年一手写成的《中医方药手册》,最初是内部印行五千册。由于不能满足各地的需要,王世民又作了修改,于1970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量达62万册。到201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已是第4版。从1984年版开始,每版发行之后,王世民老师都会亲笔题签赠阅于我。50年来,该书已成为一部以典示范、执简解难、合宜适用的案头枕边书。 我初学中医那年,就买到这本《中医方药手册》,那是第1版,书名没有“实用”二字,收集方剂646首,中药447味,制作64开本,红塑料皮,携带方...

  • 王立新:妙手捻银针 仁心播大爱

    王立新:妙手捻银针 仁心播大爱

    前不久“盐城好人”榜发布,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王立新榜上有名。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工作20多年,门诊接待量从最初日均20多例增加到现在160多例,王立新始终以一个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来对待每一位患者,悉心为他们排忧解难,受到患者的普遍赞誉。2014年,他荣获盐城市“医德之星”称号,又被评选为“东台好人”。 东台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墙上,一块牌匾格外显眼,上面写着“九针不古”,下方注解为:亦针亦灸乃中华民...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 手指操防手抖

    手指操防手抖

    许多人认为“人老了,手发抖,这是正常现象”。从医学角度来看,老年人手发抖可能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如颈椎病,由于局部的神经受到压迫,往往出现手指发麻、发抖的症状;甲亢病,一般表现为食欲亢进而形体消瘦,两眼微凸状而“炯炯有神”,少数人只表现为两上肢平伸时抖动;手发抖还可能是脑中风的先兆。手发抖还常见一于帕金森病,此病曾称为“震颤麻痹”,肢体抖动很规则,每秒钟约抖4~8次,往往在不活动时抖得厉害。最常见的要算老年性震颤,患者的手脚会发抖,连头部、面部、...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手指
  • 霍延鹏:巧手护佑小儿健康

    霍延鹏:巧手护佑小儿健康

    今年35岁的霍延鹏,是河北馆陶县中医院儿科非药物治疗中心的一名医生。13年来,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同事的好评。 服从安排做奉献 2006年霍延鹏在儿科工作时,当时中医院的儿科是一个大科室,包括新生儿和儿科两个分科室。霍延鹏每天跟主任查房、写病历。2007年成立医院小儿康复科后,由于霍延鹏在曾学习过专业的小儿康复专业,院领导就把她调到了小儿康复科。当时,医院的小儿康复科刚成立,各项工作刚刚起步,霍延鹏每天自己一个人在科室忙忙碌碌,推拿、功能训练、电疗...

  • 神针妙手包烨华

    神针妙手包烨华

    押手、刺入、捻转、提插、得气……小小一枚银针在手中,行云流水、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这一气呵成出神入化的动作,让人看得不由痴迷,这是金庸笔下的“神仙姐姐”吗?不,这是2019年杭州市最美医师获得者、杭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包烨华。 与那枚银针结缘还要从包烨华儿时说起。“我读小学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家人发现我看东西的时候,眼睛眯缝了起来。”当时对付近视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于是家人就带包烨华去医院针灸科扎针治疗。扎了几次,包烨华眼前竟豁...

  • 两代中医人 携手抗疫情

    两代中医人 携手抗疫情

    3月13日中午,李艳结束半天的坐诊,匆匆吃了两口饭,从医院赶往父亲李济仁家中。父女俩约定,下午要改改论文,还要根据抗疫一线发来的病患照片研究如何用药。 李济仁:国医大师心系武汉 李济仁是2009年国家首批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的传承人。疫情暴发时,恰逢年关。李济仁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搜集新闻信息,了解疫情发展。他还第一时间联系上自己的学生——带队奔赴武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一边仔细研究疫情特点,一边为当地因...

  • “诊脉神手”蔡鸿彦

    “诊脉神手”蔡鸿彦

    近日,刚刚当选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的蔡鸿彦回到了她的诊室,除了墙上挂满了的一面面锦旗,就是众多等待她的患者。作为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肺病科主任,蔡鸿彦面对“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等诸多荣誉,她更倾向的是把手搭在患者的脉搏上。 初心不变 为患者健康护航 33年的从医生涯,初心未变,用蔡鸿彦自己的话形容就是“命中注定”。上世纪60年代初期,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受父母耳濡目染熏陶,从小喜欢看中国古典文学。恢复...

  • 一个治疗鼠标手的妙招

    一个治疗鼠标手的妙招

      随着现代办公自动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每天长时间使用电脑,这些上网族多数每天重复着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导致腕部肌肉或关节麻痹、肿胀、疼痛、痉挛,有人将这种症状称为“鼠标手”。   对于鼠标手,我是有切身体会的。由于工作需要,我在办公室里长时间使用电脑,右手使用鼠标时,总是反复集中机械地活动一两个手指,同时,手腕背伸一定角度,掌侧与桌面接触积压,使腕管处压力增大,长期反复的挤压摩擦,使通过的神经和血管受损伤,产生相应的症状。日积月累下来,我得了“鼠标手”...

  • 古代的神奇手术

    古代的神奇手术

    近日有报道说: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赛吉尔·卡纳维罗今年4月份宣布实施的世界首例人类头颅移植手术,各项准备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中国医生任晓平率领的团队准备与卡纳维罗携手,乐观估计,该项手术将于2017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进行。 其实,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实施过换头手术,但是其他神奇的手术,还是很多的,就是今天看来也是叹为观止。 唇裂手术:据《晋书.魏咏之传》记载:南北朝宋时,曾任建威将军及荆州刺史的魏咏之,患先天性唇裂,后经手术,消除了有碍面部美观的唇裂畸形,说话和进食恢复如...

  • 养生 手指画画练书法

    养生 手指画画练书法

    用笔写写画画,不算啥新鲜事,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位老人,他独辟蹊径用手指画画、练书法,不仅把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同时也把自己的身体练得越来越好。这位以手指为笔的老人叫王纪良,是河南洛阳市振动机械厂的退休工人。算起来,73岁的王纪良老人练习“指书”至今已有10余年了。 “许多人不了解指书,说放着毛笔不用,偏要挥拳戳指、标奇立异……这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知的表现。”一提起指书,多数人的误读让王纪良摇头。 据介绍,指书亦称&...

  • 打呼噜 健康隐形杀手 小孩打呼噜

    打呼噜 健康隐形杀手 小孩打呼噜

    打呼噜,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件很正常的现象,有些人会认为打呼噜是睡得香、睡得好的表现,其实打呼噜是健康的一个隐形杀手,是威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打呼噜期间伴有反复的呼吸停止,会造成大脑皮层的反复觉醒,引起血液内氧含量降低,造成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慢性缺氧,这时候打呼噜就不是正常现象了,被称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长期的慢性缺氧,可诱发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绞痛的发作,更严重的夜间呼吸停止时间过长,可发生猝死。已证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高血压的独立发病因素之一。此类打呼噜又被称为&ld...

  • 健身手杖操 百病之源五脏为根

    健身手杖操 百病之源五脏为根

    邻居老李年轻时在工厂干的是体力活,退休后落下一身的病痛,不但肠胃功能不好,腿脚也不太灵活。加之还要伺候卧病在床的老母,要料理家务,老李显得非常憔悴,才70岁的他就用上了拐杖。 一天早上,我出门去买菜,意外地发现老李拿着拐杖在楼下的空地上乱舞,看他一会儿将拐杖在身前身后挥舞,一会儿又低头弯腰将拐杖摇来摆去。看上去既不像在玩武术套路,又不像是在玩耍。见我站在原地发愣,老李告诉我,他在练习手杖健身操。 老李介绍说,手杖健身操由搓杖、举杖、摇杖、翘杖、绕杖、转杖、摆杖等动作组成,它不同于常见的拳术、球类等运...

  • 睡眠成为健康生活的一个杀手

    睡眠成为健康生活的一个杀手

    一些现代的生活方式对人的睡眠产生了负面影响,让人的一部分睡眠成了“垃圾”,“垃圾”睡眠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千万别让“垃圾” 睡眠成为健康生活的一个杀手。 “垃圾”睡眠并非指的是不睡觉.而是形容没睡好,主要指睡眠时间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每天都有一段“垃圾”睡眠,让人在白天总感到疲倦。“垃圾”睡眠会影响人的情绪,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可能导致抑郁症;“垃...

  • 保持人类健康的“好帮手”

    保持人类健康的“好帮手”

    新陈代谢是身体消化、吸收、排出废物的能力,是保持人类健康的“好帮手”,能够维持身体器官的有序运行。医学上对新陈代谢快好,还是慢好没有准确的界定标准,不过英国阿伯丁大学的研究却发现,排除疾病因素,新陈代谢较快的人更健康。 现实中,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慢。研究发现,过了30岁,新陈代谢每10年就降低5%,由此带来衰老、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健康问题。虽然我们不能与时间对抗,但远离下面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就能让新陈代谢运转得更合理。 久坐不动。意大利一项居民健康状况报...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