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 第9页
-
秋季易感冒 常按三个穴位
秋季易感冒,常按摩风池、列缺、迎香这三个穴位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 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下,两条大筋外缘凹陷中,约与耳垂齐平。用力旋转按揉,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日1-2次,每次100下,有祛风解表之功。 列缺穴 列缺穴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可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处即为列缺。一手拇指按于另一手的列缺穴,轻轻摩擦,以发热为度。每日2-3次。 迎香穴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屈拇指,用拇指的指间关节按压穴位,以有酸胀感为宜,如产...
-
感冒初期按摩几个穴位缓解
春季气候多变,很多人容易感冒,这段时期,除了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感冒外,感冒初期也可按摩几个穴位缓解感冒症状。 如果想达到预防感冒的目的,可以每天用手指按摩迎香(鼻翼旁的鼻唇沟凹陷处)、合谷(手背虎口处,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处)、足三里(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2-3次,每穴3-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皮肤微红为度,也可以每天用艾条灸足三里5-10分钟。 如果已出现感冒症状,如咽部不适、喷嚏、鼻塞流涕、呼吸不畅、咳嗽、轻度畏寒和头痛,但是尚没有发热时,可以配合按摩以下六个穴位:上...
-
穴位推拿“驱除”感冒
感冒是常见疾病,虽不可怕,但它会引发或加重体内原有的慢性疾病,因此应积极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穴位推拿有效防治感冒。 1.取紫皮大蒜1瓣,将其切成片状,在百会穴(头顶正中央处)、太阳穴(位于眉目外凹陷处)、风池穴(头后颈部两侧凹陷处)、迎香穴(鼻翼两侧凹陷处)、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偏食指一侧)按摩5分钟,然后在涌泉穴(在人体足心,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按摩15分钟,可治感冒初起。 2.出现鼻塞时,可用拇指和食指夹住鼻根两侧用力向下按摩50~60...
-
穴位按摩对感冒有较好的疗效
感冒是四季最为常见的外感病,以冬春季较多见,尤其气候骤变时为多。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虚抗病力减弱,在气候异常、冷热失调、人体卫气不固之时,风邪乘虚而入,或由一种滤过性病毒所致。其症状是:头痛、四肢酸楚、咽痒咳嗽、口渴、鼻流清涕、打喷嚏、恶寒发热(或不发热)、无汗、咽红肿、胸部发闷、气短、胃脘部胀满、心烦意乱、恶心呕吐、头晕等。 穴位按摩对感冒有较好的疗效。按摩相应穴位不但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使机体发挥其自身的抗病能力,抵抗病毒和细菌的感染,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是单纯药物疗...
-
李素荷穴位埋线分期论治过敏性鼻炎经验
过敏性鼻炎是由变应原介导的一系列复杂的黏膜 炎症过程, 包括炎性细胞之间的恶性循环, 多种炎性调 节因子参与, 如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 导致感觉神经活 化, 细胞浆流出, 静脉窦堵塞 [1 ] 。中医学中称之为鼻 鼽、 鼽嚏, 临床主要表现为鼻痒、 鼻塞、 打喷嚏、 流清涕 等症状突然和反复发作 [2 ] 。流行病学显示该病近年来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 23% , 中 国 中 心 城 市 的 自 报 患 病 率 为 8. 7% ~ 24. 1% [3 ] 。过敏性鼻炎在有遗传史的家族发病率...
-
面瘫 穴位按摩 避免受凉合理膳食
近日,23岁的市民李先生运动完骑车回家,发现左边脸僵硬,喝水时嘴角漏水,看了医生才知道患了面瘫。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乐荣说,面瘫在临床上称为面神经炎或面部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常见症状为口歪眼斜,大部分患者连抬眉、闭眼、鼓嘴等基本动作都无法完成。外界的寒冷刺激是面瘫的主要病因之一,面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为受到风寒而发生痉挛,引起神经组织水肿、受压迫、缺血,进而导致面瘫,所以秋冬季是面瘫的高发季。时下气温下降明显,秋风瑟瑟,冷风袭面,该如何预防面瘫呢?王乐荣提出以下几点建...
-
臌胀,腹部胀大如鼓,中医病因病机病位
陈士铎辨治臌胀学术思想探究 臌胀在临床上表现为腹部胀大如鼓, 腹壁静脉曲张, 多伴黄疸、双下肢水肿或咳喘不得卧, 无尿等症状。西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心力衰竭、结核性腹膜炎以及腹腔肿瘤等疾病都会出现腹水的临床体征。其发生发展存在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变化较快等特点, 西医治疗时主要以利尿、支持营养、补充蛋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 存在一定的不足。臌胀病机复杂, 往往气血水三者互相牵连为患, 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仅是主次之分, 而非单独为病[1]。清代医家陈士铎在治疗臌胀方面继承总结前代的思想并挖掘了一些关...
-
胎位异常(秘方数:10)
在产科中除枕前位为正常胎位外,其作胎位均为异常胎位,常往往是造成难产的原因。常见的胎位异常不臀位、横位(肩先露)、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面先露(颜面位)、额先露、胎头高直位、复合先露等,其中以臀位为最常见,约占足月分娩总数的2一4%。臀位是以臀部或下肢为先露部,临床上以经产妇居多。分娩时,因胎儿最大的部分为胎头,胎臀小于胎头,且后出胎头无明显变形,又是最后娩出,尤其当产道扩张不充分,产力不佳,胎头俯屈不良,或胎臀上举时,分娩发生困难,对母儿均有一定的危害性,使胎儿死亡率比枕前位高3一8倍。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不十分...
-
异位妊娠(秘方数:4)
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一个部位着床发育则称为异位妊娠,也称为宫外孕。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占异位妊娠的95%。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后,可引起腹腔内大量出血,发病急,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是最常见的妇产科急腹症之一。引起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的原因是输卵管炎。此外,当输卵管发育不良,如输卵管过于细长或术后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底部肌瘤等引起的输卵管压迫粘连,均可阻碍孕卵的正常运行而引起输卵管妊娠。由于输卵管壁薄,缺乏完整的蜕膜,孕卵植入管壁肌层,破坏血管引起出血而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输卵管妊娠破裂、陈旧性输卵管妊娠。输卵...
-
脱位(秘方数:1)
脱位,古称脱骱,又名脱臼,即关节失去了正常的连接。关节组成,由骨端形成关节面,面上覆盖关节软骨,周围包裹关节囊,中间形成关节腔,腔内含有少量滑液。《素问·五脏生成篇》有“诸筋者,皆属于节”的论述,即指骨关节由关节囊、韧带等诸筋连结而成,作为肢体活动的枢纽。《素问·刺禁论》曰:“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说明关节内存在关节液,起润滑、营养的作用,若关节液丧失,则关节屈伸活动受到限制。凡可动关节在遭受外来暴力时,都可发生关节脱位。唐代蔺道人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首先描述了肩关节和髋关节脱位,名曰“出臼”,并详细记叙了...
-
体位疗法 巧祛疾病
体位疗法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运动系统常见病效果较好,也可作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常见病的辅助疗法。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患病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病姿势,每天练习2次,练习前还应做些简单的热身,动作难度要循序渐进。 腰椎间盘突出:站立推腰。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握空拳,轻推后腰部,同时向前挺胸,双腿绷直,臀后翘,头后仰,保持此姿势2分钟后放松,连做5~7 遍,每天1次。 心功能差:斜向扭臂。站在门前,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分别抓住门框上lO点和4点的位置。身体微微向前倾、双脚不动。做伸展、扩胸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