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位 第18页

位 第18页

  • 409个穴位名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409个穴位名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目前国家标准经穴显示:人体周身409个穴位名,830个穴位,有60个单穴,770个多穴。这409个穴位名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比如说百会穴,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会元针灸学》曾记载:“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故名百会”。“百”,形容多;“会”,交会,意指多条经脉会聚。其别名为“三阳五会”,因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位居巅顶正中,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三阳经...

  • 足底穴位不可随意按 按摩力度要适当

    足底穴位不可随意按 按摩力度要适当

    走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养生按摩馆,如今按摩养生逐渐成为大家治病防病的方法。不过,按摩养生误区有很多,稍不注意会导致我们的肌肤、软组织受损,严重时还会伤及神经、骨骼,甚至会让人瘫痪或死亡的。所以,在按摩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按摩养生误区。 按摩力度要适当 按摩过程中出现痛感,结束后可以让身体感觉舒适轻松是最适合的力度。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一定要有疼痛感,才能达到效果,有些患者还会挑选手劲大的按摩师,即便出现刺痛或疼痛难忍了,也觉得是正常的。这就是按摩养生的一大误区了,按摩养生不是越重越好,力度...

  • 穴位是经络之气聚集之地 原气的来源及作用

    穴位是经络之气聚集之地 原气的来源及作用

    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 全身365个穴位,肘关节和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中,究竟哪些穴位是原穴呢?岐伯说:“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

  • 灸疗热敏穴位

    灸疗热敏穴位

    在江西热敏灸医院的病房里,我们会看到医生拿着燃起的艾条,在患者的治疗穴位处慢慢移动的同时,不停地询问患者的灸感,“是皮肤表面热,还是内部热?还是其他部位热?”然后根据患者“指挥”,调整艾条的位置,找到热敏穴位,使之“气至病所”。 这与《三国志》中记载华佗行针治病时的情景相似,“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华佗说针刺感应延伸到某处,如到了,告之。当病人说“已经到了...

  • 中医手法复位精准 引患者“朋友圈”点赞

    中医手法复位精准 引患者“朋友圈”点赞

    “今天,泸州市中医院郑医生换药给我绑得巴巴适适,片子拍来还稳定,心情顿时好多了,欧耶,感谢大家关心!”这是一名经过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三科郑磊副主任中医师诊治患者在其微信“朋友圈”所发帖子,“还要给泸州市中医院点120个赞!是自己三次亲身经历的感受,医术精、医生好、价格便宜,‘伤筋动骨’就去泸州市中医院,不是广告,看疗效。” 这名患者在春节过后,不慎被自行车撞伤导致左上肢活动受限,前往该院骨伤三科诊疗,值班...

  • 自我按摩穴位缓解几种疾病

    自我按摩穴位缓解几种疾病

    气喘揉膻中:如果感觉 胸闷、憋气,最容易产生反应 的叫膻中穴。膻中属于任脉 穴,位于胸前正中线上,两乳 头连线的中点,平第四肋间。 如果有上述症状,膻中穴的 痛感会非常强。此时可以用 拇指指腹按揉,按揉后能够 产生疼痛感,疼痛的刺激再 加上穴位行气的作用,可以 达到宽胸理气的效果,缓解 胸闷、哮喘等症状。 经常与膻中穴一起搭配 按摩的是内关穴,内关穴属 于心包经,心包经能够宽胸、 理气、强心,和膻中穴搭配有 事半功倍的效果。内关穴位 于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连 线上在腕横纹上2寸,桡侧 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仰...

  • 记穴位练扎针赵仓焕:针灸治疗痛症

    记穴位练扎针赵仓焕:针灸治疗痛症

      赵仓焕[个人档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针灸科主任、针灸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理事长。   擅长各种痛症、瘫痪以及失眠症、乳腺增生病、突发性耳聋、神经症、呃逆、语言及吞咽障碍、便秘、遗尿、肥胖症、痤疮等病症的针灸治疗。曾从事针灸治疗乳腺疾病、针灸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

  • 王富春擅长针药并用 创新针灸穴位给药重视补泻

    王富春擅长针药并用 创新针灸穴位给药重视补泻

    王富春,1961生,男,汉族,籍贯辽宁新民,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160余部,培养博硕研究生200余名。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富春教授从事针灸...

  • 四位国宝级针灸先生的绝活儿

    四位国宝级针灸先生的绝活儿

    针灸已传承至少5000年,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20余万的针灸师。而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医针灸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确定的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全世界仅有四位:程莘农、贺普仁、郭诚杰和张缙。 他们都有哪些绝活?他们能治哪些疾病?经常成为人们打探的焦点问题。 1郭诚杰 一枚软软的皮内针,嵌入相应穴位的浅表皮肤里,不痛不痒,活动自如,而之前疼痛的乳房肿块,被刺入的针与相配的药联合强攻,仿佛风干的杏儿,逐渐缩减直...

  • 细说穴名之秘 探寻穴位之根

    细说穴名之秘 探寻穴位之根

    针灸穴位犹如漫天繁星,分布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其源难测,其名神秘,往往令人茫然不知。张载义编著的《针灸穴名寻根:细说500个针灸穴名》,对人体全身穴位予以详细叙述,问世之后深受欢迎。本书有着鲜明的特点,即坚守学术,引经据典,其中不乏灼见,通过“细说”,达到“寻根”之目的。 张载义精通中医经典文献,国学修养深厚,才思敏捷,对穴名有着深入研究。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为“概说”,首先阐述了孔穴从无名、代名,到固定名称的发展过程,以及一穴数名和同...

  • 吞咽困难穴位按摩治疗针刺艾灸

    吞咽困难穴位按摩治疗针刺艾灸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 在脑卒中人群中 发生率 40% ~ 50%, 而脑干卒中人群发生率约 67%。 吞咽障碍易影响患者的摄食和营养吸收, 易误吸引起 吸入性肺炎, 增加致残率影响患者心理健康。近年来, 各医家应用中西医治疗本病进展迅速, 通过对大量临 床病例的观察, 临床疗效已获肯定, 各种疗法也各有所 长, 中医外治法在其中颇有比例。笔者就近年来中医 外治法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历史沿革 中医外治法是运用非口服药物的方法, 通过刺激 经络、 穴位、 皮肤、 黏膜、 肌肉、 筋骨等...

  • 热敏灸与穴位灸量学研究概况

    热敏灸与穴位灸量学研究概况

    热敏灸是指使用普通的艾条,点燃后在选取的 热敏化穴位上针对性施灸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热敏 灸过程中会出现浅表局部或深层远部的传热、透热 等现象,一般以热敏现象消失为度 [1 ] 。穴位的热 敏化则指在病理状态下,相关穴位产生一个局部渗 透的或远部深入的传导热感,甚至非热感,这种状 态的穴位则称热敏化穴位,即穴位的热敏 [2 ] 。穴 位热敏可由艾热的刺激引发并产生灸性感传甚或气 至病所,如 《灵枢》 所言 “刺之要,气至而有 效 ” , “刺”指针刺或艾灸的刺激。灸法具...

  • 刮痧后背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

    刮痧后背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

    深秋时节,尤其要警惕身体出现“热闭气郁”的症状。这主要是指自然界中的“热象”还未完全消退,但天气转凉,人们已经穿上厚衣服,容易让热邪入侵,里热炽盛所致产生热闭,导致气郁(症状表现为精神差、失眠、咽喉中有异物感、惊恐等)。面对这种病症,不妨经常刮刮后背调理。 后背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在此处刮痧具有祛风寒、湿热等外邪,活血解毒、祛瘀的作用。足太阳膀胱经位置相对好找,它在后背的分支有两条,分别在脊柱旁开1.5寸处和脊柱旁开3寸处。具体操作方法:自大椎穴(低头...

  • 春困秋乏 穴位按摩提神醒脑

    春困秋乏 穴位按摩提神醒脑

    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季,天高气爽,应该是人们感到最舒服的季节,但是这个季节很多人却常感觉有容易疲劳、困倦、提不起精神等“秋乏”现象。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王祥生解释说,“秋乏”其实也是阴阳失衡的表现,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秋季天气干燥,人体阴液常不足,导致机体阳盛阴虚,人就会觉得乏力、没有精神。“秋乏”虽不是病,但为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还是必要的。王祥生建议大家做好以下四点,可有效缓解秋乏。...

  • 秋季穴位按摩 解忧化郁稳定情绪

    秋季穴位按摩 解忧化郁稳定情绪

    秋季气温骤降,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因而心神失养,产生悲忧等情绪。其实,中医在解忧化郁、稳定情绪方面有方法,比如穴位按摩,这里推荐两个“解忧穴”——内关、足三里。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主要穴位。因心主神,与情志相关,按摩此穴能通心血生心神、舒缓情绪。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忧郁的根本病机是气血逆乱,刺激本穴能调节中焦脾胃,枢转气机、运化气血,气顺血畅,则精神可安。 具体方法:左手拇指点按右手内关,适度下按半分钟,再顺逆时针各按揉100次...

  • 重温石家庄乙脑疫情 定位中医治疫新角色

    重温石家庄乙脑疫情 定位中医治疫新角色

    •195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暴发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死亡率很高。老中医郭可明和其所在的七人小组,在中医温病学理论指导下用中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卫生部派遣调查组三下石家庄,确认了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显著疗效,并做出决定:凡是有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生的地区的卫生部门及医院必须学习和推行这种疗法。 •重温20世纪50年代抗击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的历史,对我们重新理解中西医协作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并为正确认识中医在疫情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打开另一扇窗子。...

  • 君火精明,相火守位:德全不危,病安从来

    君火精明,相火守位:德全不危,病安从来

    基于“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理论探析相火离位之因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首见于《素问·天元纪大论》,历代医家对其有不同认识,但大多认为君、相二火,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司其职,君火明于上职司神明,相火位于下专司运用,相火禀命于君,共同参与维持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君火精明,相火守位于肾,则德全不危,无病而来;若君火不明,则相火奉命离位助君抗击外侵之邪、处理繁重内务、铲除内生之邪(叛乱)。 君火精明,相火守位——德全...

  • 穴位贴敷法治疗甲状腺结节

    穴位贴敷法治疗甲状腺结节

    穴位贴敷给药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其通过在特定穴位给药,起到疏通经络气血,调理脏腑阴阳,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结构上不可分离,功能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并以五脏为中心,依靠经络之间的密切联络而实现。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疗及预后等各方面。《灵枢·海论》篇云: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枝)节。”穴位贴敷疗法以此为基本指导,通过相关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达到治疗作用。穴位贴敷的双重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刺激特定...

  • 太阳病明辨六经 人迎气口定位

    太阳病明辨六经 人迎气口定位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整本《伤寒论》都是以这种体例书写,沿着文意读下来便是:如果一个人得了太阳病,同时又表现出“头痛发热, 汗出恶风”,则这个人的处方就是桂枝汤,思路简洁易懂。但问题是张仲景并没有告诉我们怎么知道这个人病在太阳,虽然太阳病有提纲证,但是很多太阳病人没有提纲证的表现,通过提纲证无法辨别六经病。那如何准确知道病在哪一经便是六经辨证的首要问题。幸运的是《内经》中提到的人迎气口脉法详细记录了如何明确辨明六经病,或许是因为《内经》里已经详...

  • 蓄血证病机病位探析

    蓄血证病机病位探析

    蓄血证首见于《伤寒论》,明清温病学家在继承和发扬《伤寒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蓄血证相关理论及临床实践,但历代医家对蓄血部位及相关证候认识并不一致[1]。成无己认为,蓄血证病位在下焦;方有执认为,血蓄膀胱;柯韵伯认为,病在肝经冲任;陈修园、唐容川、张锡纯等均以“血蓄胞宫”为论;源元凯认为,病在膜原。尽管各位医家观点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理论观点及临床经验均验之有效。之所以如此,皆因蓄血证病在气血,热瘀搏结,病情急重而多变。各位医家皆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从不同角度阐释蓄血证的真谛。基于此,...

  • 干燥综合征 津亏致燥是主要病机 肝胃是主要病位

    干燥综合征 津亏致燥是主要病机 肝胃是主要病位

    全国名中医张之文系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尤其是唾液腺及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口干、眼干为其常见症状。笔者跟随张之文学习期间,深得教导,受益匪浅,现将其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加以归纳总结,以飨读者。 津亏致燥是主要病机 根据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中医学多将其归属于“燥证”“燥痹”范畴,机体阴液虚损,津亏致燥是本病的基本病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目前干燥综合征中医...

  • 座位上伸展活动 有效消除疲劳

    座位上伸展活动 有效消除疲劳

      暑假将至,不少老人都会趁着难得的假期与儿孙们一起外出旅游,享受夏日带来的美好时光。但无论是选择飞机、火车还是旅游大巴等交通工具,都少不免要坐上数小时才能抵达目的地。那么,长途旅行所带来的疲劳,又有什么方法能够缓解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骨科主任医师魏合伟指出,老年人在座位上适当做伸展活动,能够减少长期保持坐姿所带来的不适,并有效消除疲劳。   指导专家   魏合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骨科主任医师   第一节:反掌托举   动作要领:十指交扣,置于胸前,...

  • 面神经麻痹,面瘫,穴位点揉法

    面神经麻痹,面瘫,穴位点揉法

    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通常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面瘫好发于疲劳、焦虑、工作强度大者,中老年人,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史的人群。 根据损伤的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由脑血管病等引起,还可以伴有语言障碍、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大概占面瘫70%以上,可能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周围...

  • 辨证方法择宜而用明辨病位取穴施术

    辨证方法择宜而用明辨病位取穴施术

    针灸业内已高度关注应如何立足于针灸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特色,构建指导临床的针灸诊疗体系。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内、外、妇、儿、骨、五官等科的诸多疾病病情特点不同,所相关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不同,其辨治方法的理论依据理应不同;另外,随着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学科交叉逐渐增多,对某些疾病的诊疗思路,学科间就有了相互影响、相互佐证。因此,针灸临床的诊疗思维,总体上是以脏腑经络辨证方法为主,但其他辨证方法也有各自适合使用的病证。 诸多辨证法临床择宜而用 各种辨证方法均适于针灸临床,经络辨证辨病位兼辨病性;脏腑辨证确定...

  • 重要的三角区 脏器、血管、神经、穴位的集合地

    重要的三角区 脏器、血管、神经、穴位的集合地

    你知道吗?我们人体存在诸多三角区,其中有十个非常重要的三角区,它们是脏器、血管、神经、穴位的集合地,是人体重要的功能区域,这些部位一定要保护好。 5个致病三角区 01 颈部三角区 怕受寒 颈部三角区在后脖子的枕骨下,包括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此区域是众多神经和血管必经之路,颈椎相关疾病常是这里出了问题,严重起来可导致耳聋、瘫痪、中风等症。 保养建议: 1. 常前、后、左、右活动脖子,同一个姿势维持1个小时左右,要做些头和上肢的前屈后伸、旋转运动等; 2. 睡觉时...

  • 女性保健 自由体位分娩

    女性保健 自由体位分娩

    长沙的王女士怀孕8个月了,追求时尚的她是一个个性鲜明的潮孕妈,在孕妇学校她认识了一个朋友小张。前几日小张已经顺利分娩了一个大胖小子,她去医院看望小张时,小张告诉她,她生孩子时是采取自由体位分娩的,生产时什么姿势舒服就选什么姿势分娩,很人性化,建议她到时也这样。她这一说,王女士很想知道自由体位分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自由体位分娩是产妇用最舒适的姿势、最适合的体位分娩,最大程度舒缓疼痛、缩短产程、身心舒适,更合乎自然分娩。 自由体位分娩在待产过程中,允许产妇自由走动;进入第二产程后,允许产妇选择自己最喜...

  • 中风,面肌抽动,不寐 空位疗法刺手法用补法

    中风,面肌抽动,不寐 空位疗法刺手法用补法

    程莘农是闻名中外的针灸学专家,善治各类疑难重症,园机活法,屡起沉病。笔者有幸拜承为师,深受教益。兹摘录国医大师程莘农验案3则,介绍如下。 中风 马某某,男,72岁,1992年6月26日初诊。患者右侧半身不遂9年,病初曾于北京某医院经CT检查诊断为脑血栓,虽多方医治无效。现患肢屈伸不利,指趾麻木,手握力差,步履艰难,沉重如坠,面赤眩晕,两目昏花,少寐,恶心纳减,舌质红,少苔,中有裂纹,脉象沉细弦尺弱。 证属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治拟滋补肝肾,平肝息风。处方:百会、风池、太阳、四白、肩髃、曲...

  • “程氏三才针法”内涵 穴位不同 三才有异

    “程氏三才针法”内涵 穴位不同 三才有异

    国医大师程莘农60多年来致力于针灸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对针灸学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在长期的医疗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易学、易教、痛苦小的“程氏三才针法”,笔者作为程氏针灸第4代传承弟子,经过学习有所收益,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程氏三才针法”内涵 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是整体观念。《灵枢·岁露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程氏针灸之“理、法、方、穴、术”五步均贯穿天地...

  • 针灸辨部位 疼痛辨虚实 辨寒热辨气血

    针灸辨部位 疼痛辨虚实 辨寒热辨气血

    国医大师程莘农从医70余年,辨治思路缜密,诊治痛症颇有特色。疼痛有寒热虚实之分,临床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将程莘农痛症诊治要点分述如下。 辨部位 对于疼痛,程莘农按照“诊病之处即是治病之处”的规律,常常采用压痛选穴法,以压痛点作为针刺的治疗点,分穴位压痛选穴和非穴位压痛选穴,前者常用的有募穴、背俞穴以及四肢的穴位;后者又称阿是穴压痛选穴,广泛用于扭伤、痹症、落枕等病。 患者,女,48岁,2002年12月17日初诊。诉心...

  • 刮痧工具及方法 感冒刮痧主要部位

    刮痧工具及方法 感冒刮痧主要部位

    感冒是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提到感冒,大家可能想到服用药物以抗病毒或杀灭细菌,事实上针灸、推拿、刮痧等非药物疗法防治感冒的效果也很好。这里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刮痧,一种简便有效的防治感冒方法,可自行在家请家人帮忙操作。 西医认为感冒是由病毒或者细菌引起,但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能只看到疾病的一面,而忽略人体本身的“正气”,即抗病能力。《黄帝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所以易感冒,是因为身体抵抗力弱了。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