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位 第6页

位 第6页

  • 治位置性眩晕经验

    治位置性眩晕经验

    经验方:党参、熟地各24克,白术、白芍、一当归、川芎、茯苓、陈皮、半夏各9克,巴戟天、肉苁蓉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39例,痊愈30例,显效5例,好转1 例,无效3例。...

  • 降压有个好穴位——涌泉

    降压有个好穴位——涌泉

    很多人都是因为肝肾阴虚,不能制约肝阳,肝阳上亢带动血液运行过速,而引起血压升高。 由于这种类型的血压升高,是肝肾阴虚而造成的,所以通过按摩涌泉穴来降血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使肾的阴精得到培补。阴阳平衡,肝阳不亢,血压自然就回归正常了。 涌泉穴的位置在足底部,蜷脚趾时足前部,凹陷处,大约在足底二三足趾缝纹头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按摩方法:用掌心按摩,先将两手搓热,分别对着脚心按摩,同时还可以用点穴器点按,持续3~5分钟。一天可以做三组。点按强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度。 王华跃...

  • 慢性肝病 辨经腑之位 审虚实之性 宗和法之治

    慢性肝病 辨经腑之位 审虚实之性 宗和法之治

    慢性肝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等,临床表现多样,从现代医学系统归纳,有食少、腹胀、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有情志改变、睡眠障碍、体乏等神经系统及精神障碍症状;还有胁肋不适或疼痛、胸颈部蛛丝赤缕及黄疸等肝病特有表现。从中医学理论认识,慢性肝病是相互联系的脏腑经络功能失调及实质脏器损伤,病位在少阳。 辨经腑之位 确定病位是辨证中首要的环节,临床上患者所苦之处往往是病所指向。慢性肝病的症状与《伤寒论》中“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及96条所述...

  • 按穴位治胃痛

    按穴位治胃痛

      胃痛的时候,尽量把皮带松开,这样可以让腹部舒服一点。平常尽量穿舒适宽松的衣服,以避免腹部受压。还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疼痛。   一、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二、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揉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三、揉按腹部:两手交叉,男右手在...

  • 穴位按摩达到温胃养胃

    穴位按摩达到温胃养胃

      清朝养生书籍《老老恒言》中记载:“胃喜暖,暖则散,冷则凝,凝则胃先受伤,脾即不运”,指出胃具有喜暖恶寒的生理特性,胃部受凉后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等病症出现。可见,胃寒是引起胃病的重要原因。因此,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有一定道理。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医师罗淑娟指出,中医治疗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因此,对胃部的保健要从平时做起。平时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一组穴位按摩达到温胃养胃的疗效:   1、点按中脘穴。中脘穴在人...

  • 穴位按摩治胃痛

    穴位按摩治胃痛

    日常生活中,因饮食、药物、疾病或感受风寒等原因,都可能引发胃部不适,症见胃痛、恶心、呕吐等,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如果能结合穴位按摩,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部不适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因此,将其归纳总结为以下“治胃组合”。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不同的靶位,又将此组合分为四组。 第一组 穴位内关、劳宫、足三里、胃反射区(双脚脚掌第一跖趾关节后方)。 适应症凡外感、内伤、药物不良反应,醉酒、饮食、炎症刺激引起胃脘痛、恶心呕吐者。本组合可同时作用于心胃神经元,故又称“心胃组合&...

  • 深受失眠困扰 睡前进行穴位按摩

    深受失眠困扰 睡前进行穴位按摩

      在社区工作的这些年,我见到了很多深受失眠困扰的患者。长期睡眠不足给这些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引发了身体的各种不适并导致免疫力降低,脾气和性格也逐渐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了患者社交人际关系。有的失眠情况严重者,每日需服用一种或多种镇静类药物,形成药物依赖的同时也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失眠,中医称“不寐”。长期失眠多与心理因素相关。或工作生活压力大,急躁易怒;或情志不畅,忧虑过多;或惊恐过度,心神不宁等。另外,不良的睡眠习惯及脾胃疾病也是造成失眠的一大原因。因此,治疗失...

  • 手法拍打经络穴位 改善睡眠

    手法拍打经络穴位 改善睡眠

      失眠困扰着很多人,轻者入睡困难,或睡得不香、易醒、醒后再难入睡,重者彻夜不寐。究其原因,多由思虑劳倦、情志不调、体虚久病、饮食不节导致。患者通过以下手法拍打相应的经络及穴位,可改善睡眠状况,可选其中2~3种,或依次进行。   1.拍击头顶,舒缓情志。患者端坐或仰卧,双眼微微眯起,精神放松,用单手手掌在头顶有节律地拍击,约10次左右。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   2.拿五经,安神宁志。“拿”就是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五指拿头顶正中督脉和两...

  • 失眠拍打相应的经络及穴位

    失眠拍打相应的经络及穴位

    失眠困扰着很多人,轻者入睡困难,或睡得不香,重者彻夜不寐。由于睡眠不足,失眠者白天经常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究其原因,多由思虑劳倦、情志不调、体虚久病、饮食不节等导致,使心、肝、脾、肾功能失调,阴血不足,影响心神而致病。根据经络学说,患者通过以下手法拍打相应的经络及穴位,可以宁心安神、消除焦虑及紧张情绪,改善睡眠状况。患者可根据自身病情选其中2—3种,或依次进行。 1.拍击头顶,舒缓情志。患者端坐或仰卧,双眼微微眯起,精神放松,用单手手掌在头顶有节律地拍击,约10次左右。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

  • 坐骨神经痛 中药穴位外敷法

    坐骨神经痛 中药穴位外敷法

    坐骨神经痛的主要症状是: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剧烈疼痛,由臀部、髋部向下扩散到小腿外侧和足背,遇寒冷加剧,冬重夏轻,夜重昼轻,走路姿势前倾。余在临床遇此症,常用中药外敷法治疗,屡用屡验。 药用生川乌、生草乌、麻黄、肉桂、吴茱芋各等份为末,白酒适量调合成面团状(每剂用量约30~40克)装入缝好的布袋中,敷于腰部,殷门穴各一贴,用橡皮膏固定。一贴用7天,连用三贴,每贴中间相隔3天。 注意事项:本品对皮肤有烧灼感,起药后都有表皮脱落现象,有皮肤病、对橡皮膏过敏的患者应慎用。...

  • 穴位疗法辅助治疗高血压

    穴位疗法辅助治疗高血压

    居家辅助治疗高血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摩,用手指或者按摩棒、笔帽等分别按压上述穴位,不拘泥于时间和次数,方便的时候就多揉揉,能够缓解高血压引起的诸多症状。 也可以用穴位贴敷的方法辅助治疗高血压。取吴茱萸15~30克,研成细末后用食醋调整糊状药泥,然后将药泥涂抹在双脚的涌泉上,再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晚上睡觉前贴敷上,每天换药1次。这个方法能够比较快速地降压止晕,对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尤其好。涌泉在脚底(去掉脚指头)前1/3凹陷处。 用穴位辅助治疗高血压,有5个穴位效果很好,它们是:百会穴、曲池穴、合谷穴、太冲穴、三阴交穴...

  • 脑萎缩病位在脑 真武汤和阳和汤合治

    脑萎缩病位在脑 真武汤和阳和汤合治

      脑萎缩近年来发病较多,这一病症是德国医生阿伦斯发现的。在65岁以上人群中有5%的人患此病,在中医属于脑病的一种。中医治疗以益气补髓、活血化瘀为大法,在实践中以贯通脑海和血海为主,调理心、肝、脾、肺、肾和调控阴阳为原则,可使脑萎缩发生的症状迎刃而解。   李某,男,62岁,2002年8月因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定向障碍来我院求诊,患者曾于1998年表现有健忘,有时买报纸忘给人付钱,进而发展到定向力越来越差,在山西省临汾市医院做头颅CT显示脑梗死,近半年来头晕目眩。脑鸣健忘、性格烦躁、沉默寡言、精神萎靡、...

  • 三位呼吸操缓解老哮喘

    三位呼吸操缓解老哮喘

    哮喘患者应注意日常自我保健,保持良好的睡眠,并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这样对减少哮喘的发作和缓解病情十分有利。 哮喘患者勤做呼吸操有助于减缓哮喘症状。 立位:两手叉腰,深吸气,延长呼气阶段,呼气时间比吸气时间长一倍左右,即吸与呼的时间比例是 1:2。吸气用鼻,呼气用口,口唇缩起作吹口哨状,把气从齿缝或唇问呼出。 坐位:舣手抱颈,左右扭转腰部,以保持和增强胸肋和腹部的灵活柔韧性,从而有助于呼吸的深长。动作要缓慢平稳,扭转幅度不可过大,尤其遇到头晕时,更应减缓扭转速度。 卧位:平卧,全身放松,双手轻轻置...

  • 刺激穴位 抗衰老降血压

    刺激穴位 抗衰老降血压

    人的脚脖(踝部)处有昆仑、申脉、金门、丘墟、解溪、中封、商丘、太溪等穴位,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抗衰老、降血压。 因此,老年人经常反复转动脚脖,可以降压健身。 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盘腿坐在椅子上,用手抓住脚尖,缓缓地转动脚脖;一种是坐在椅子上,身体稍靠前,将双膝抬起,足尖着地转动脚脖,每次左右脚各做20~40次,早晚各做一次,洗澡后进行效果更好。(韦桂琼)...

  • 中医治失眠证 针灸穴位

    中医治失眠证 针灸穴位

    中医认为,“心主神志”,“脑为元神之府”,故失眠的病位在脑与心,临床也发现,失眠大多与气血虚弱、心肾不交、脏腑失调等有关。中医根据失眠证型的不同,通过针灸不同的穴位,有较好的效果。 心脾两虚表现为入睡难或睡后容易醒。取穴心俞、脾俞、神门、三阴交,如果有多梦加上魄户穴。 阴虚火旺表现为稍睡就醒、手足心热、惊悸等。取穴太溪、大棱、神门、太冲,如果伴有眩晕加上风池穴,伴有耳鸣则加听宫穴。 脾胃不和表现为睡眠不实、胸膈满闷、脘腹胀满等。取穴中脘、丰隆、历兑、隐...

  • 治疗失眠的小方法 两个穴位

    治疗失眠的小方法 两个穴位

    神经衰弱、心烦失眠,甚至头痛眩晕时,可抽出少许时间刮刮眉、握握拳。这两个小动作可以按摩到攒竹与劳宫这两个穴位,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烦躁情绪。 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眉头处,临床上通过按摩此穴位可以治疗头痛、眉棱骨痛、目赤肿痛、目视不明、眼睛疲劳等常见疾病。学生眼保健操中有一节就是指压按摩攒竹穴。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按摩劳宫穴有助于清心火、安心神,临床上用于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 采用揉擦方式按压,每穴按压5分钟,每天2~3次。位于手掌心的劳宫穴,也可借助笔帽等钝性...

  • 保护心脏的穴位
  • 常按四穴位 助你好睡眠

    常按四穴位 助你好睡眠

      有的人认为“睡不着”并非大问题,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压力、思虑过度等都会使他们的入睡变得非常困难,从而给健康带来大烦恼。   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循经推拿科,医生刘源林对记者讲述了一个特别案例:一位失眠患者一次性服用20片安眠药来帮助入睡。      特别案例   一次性服用20片安眠药   43岁的罗芳,是南宁市某单位的水电工程师,她没想到自己也会被失眠困扰。就在今年上半年,因为女儿参加高考,作为母亲的她终日为女儿操心。思虑过度,她开始失眠了。曾有整整3个月,她晚晚失眠,而...

  • 特定穴位组合针灸治眩晕

    特定穴位组合针灸治眩晕

      舒某,女,37岁,教师,2月22日初诊。主诉眩晕4天,患者长期失眠,曾在我科针治颈椎病,近日天阴多雾,诱发眩晕,虽经药物治疗,略见减轻。现神疲困倦,头晕眼花,泛泛欲吐,头不得举,目不得视。笔者穴取特定穴位组合针灸,一次晕止,头目清利,诸苦皆去。   笔者根据临床经验,摸索出一组治疗眩晕的特定穴位,包括四神针、太阳、印堂、合谷。嘱患者仰卧,穴取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0.25×40毫米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四神针: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四针均向外平刺。   太阳穴:眉梢与目外...

  • 建议按摩手脚位置上的穴位治失眠

    建议按摩手脚位置上的穴位治失眠

      中医学认为以“天人合一”理论来认识人体“入夜则寐,入昼则寤”的睡眠与觉醒现象,是人体适应昼夜节律的一种自我调节的生理功能表现。这个规律顺之则生,逆之则害。中医认为,失眠是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和心神失养所致;或因惊恐、房劳伤肾,以致神志不宁;或因体质虚弱、心虚胆怯;或因情志不畅、肝阳扰动;还有因饮食不洁、脾胃不和而引起的。中医讲求辨证施治,对待失眠夜一样,首先要通过症状辨别其原因,才能对症采取治疗方法。人体有许多穴位和经络,找准穴位适当按摩对失眠也...

  • 头晕 不能左侧卧位 请问这是什么病?

    头晕 不能左侧卧位 请问这是什么病?

      山东读者蒋先生:我妻子今年67岁,近两年来常感头晕,不能左侧卧位,只能朝右侧躺,否则头晕得厉害。近1周症状加重,还伴有天旋地转的感觉。请问这是什么病?   答:根据目前提供的症状描述,患者有可能是耳石症。   人的内耳中有一层耳石膜,上面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我们称其为“耳石”。外伤、老年性退行性变、耳部疾病(如中耳炎、病毒性迷路炎)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耳石脱落。脱落的耳石随头位变化会牵引内耳的淋巴,错误的平衡信息传递到大脑,就会引起眩晕。耳石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单纯性的眩晕,持续...

  • 失眠 穴位埋线治疗

    失眠 穴位埋线治疗

    “这两天晚上终于睡得香了,一觉醒来早上七点了。”六十岁的朱阿姨兴奋地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准备接受下一次的穴位埋线治疗。 朱阿姨去年刚做了奶奶,自从宝宝生下来后,劳心的她不仅白天帮着带宝宝,晚上听到孩子的哭声,她也要爬起来好几次起来照看。时间一长,她睡眠就成了问题,现在宝宝能一觉睡到天亮了,但是她却睡不踏实了,晚上要不就是失眠,要不就是半夜醒来再难入睡。 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的楚佳梅博士说,失眠是一种人群高发疾病,尤其是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和中老年人,很多都受到失眠的困扰。根据全球睡...

  • 一位“老胃病”的自疗经验

    一位“老胃病”的自疗经验

    我是在十年前患上胃病的。那时我还在单位上班,吃饭稍微快一点,胃里就会往外冒酸水,有时候酸水涌到喉咙口,酸辣辣的感觉很是难受,可是那时我忙得根本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又过了两年多,我才感觉到它不可小觑。早上起床的时候,我会感到腹部胀痛,那感觉,像是吃下了水泥一样,胀得满满的。 后来单位体检,医生说我已经有了胃溃疡,再不治疗会很麻烦。这时,我才放下手中的工作,开始在家调养。我的肝肾功能不太好,西药不太适合服用,于是我选择了中医治疗。几年来,我将我寻来的药方、食疗方和调理方法都记录了下来。经过我的悉心调养,如今我的胃溃疡症...

  • 头痛分证型部位能辨病

    头痛分证型部位能辨病

    外感、内伤、虚证、实证,均可导致头痛,而头痛的部位也可以反映疾病所影响的脏腑。 专家介绍,虚证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为隐痛、昏痛、空痛,劳累后加重,伴精神困倦、心慌、心悸、耳鸣耳聋,多见于素体虚弱者。因气血阴阳虚损程度不同,还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头痛。实证头痛发病较急,病程较短,性质多为胀痛、灼痛、跳痛、走窜痛,主要为痰浊、血瘀、寒凝、气滞、风邪致病。 气虚头痛多呈阵发性,时而发作,时而停止,过度劳累就会头痛加重,伴有乏力、气短、易出汗、胃口欠佳等;血虚头痛时痛时止,多伴有头晕、心慌、面色苍白等;阴...

  • 腹泻灸疗特定穴位

    腹泻灸疗特定穴位

      灸疗就是用艾炷、艾条等材料置于人体的一定部位,借助高温对特定穴位产生影响,用以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保健方法。它来自于民间,取材简便,一般不需要辅助器械,容易操作,价格低廉。   灸疗虽不如针刺普及,但它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效果确定,尤其对腹泻、水肿、痛经等功能性疾病,效果较好。   ◆灸法1   取穴:腹泻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   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2~3次,治愈为止。   ◆灸法2   取穴:...

  • 小儿哮喘试试穴位敷贴

    小儿哮喘试试穴位敷贴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夏令三伏,机体各种机能通达,经络通畅之时,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通过中药外治穴位贴敷、针推按摩、中药内服、中药熏蒸、中药药浴、饮食药膳等扶助正气,可以使患者阳气充实,正气旺盛。   哮喘反复发作,中医认为主要是人体肺脾肾三个脏腑的不足,“痰”滞体内,中医称为“伏痰”,在治疗时注重从补肺、健脾、益肾、化痰等方面入手,通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进行全身整体的调节,能改善全身免疫缺陷,这无疑可以弥补单一西医气道局部抗炎治疗的不足。...

  • 哮喘偏方 木萸散贴穴位

    哮喘偏方 木萸散贴穴位

    哮喘偏方: 木鳖子(去壳)、桃仁、杏仁各10克,吴茱萸、白胡椒各5克,冰片3克,鸡蛋1枚。 将以上中药研为极细末,后下冰片,与鸡蛋清调匀成糊状,以不流出为度(太干可加2个鸡蛋清)。摊于塑料薄膜上直接贴双脚涌泉穴,外用绷带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连用7天为1疗程。哮喘严重者还可贴双肺俞穴、定喘穴。 此方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喘息性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外用穴位治疗方,有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止咳定喘、化痰祛风、通宣理肺的功能,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无副作用,为冬病夏治的有效方。...

  • 穴位按摩增强体质 治“老慢支”

    穴位按摩增强体质 治“老慢支”

    “老慢支”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简称,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50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病率为15%-30%。主要症状为咳嗽、咯痰,或伴有气短、喘息等,严重者可并发肺气肿、肺心病等。冬季气候干燥而寒冷,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导致老慢支复发。穴位按摩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增强体质。 捏脊患者俯卧在床上,家人用拇指桡侧缘顶住脊柱皮肤,食指、中指两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捏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双指同时用力捏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沿着脊柱从尾椎到颈椎,每提捏6遍为...

  • 治哮喘穴位针灸疗法

    治哮喘穴位针灸疗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的肺部过敏性疾病。是在支气管高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广泛的气道狭窄疾病。其临床特征是发作性胸闷、咳嗽,大多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好发于冬季,夏季缓解,任何年龄均可起病,以12岁以前始发为多,儿科患者则多以3岁前起病为多。本病反复发作,病情严重者,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或气胸。支气管哮喘俗称“气喘病”或“吼病”。   按其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学“喘证”、&ldqu...

  • 止牙痛的八个穴位

    止牙痛的八个穴位

    牙痛是最常见的疾病。中医认为,牙痛多由风火、风寒、胃热、虚火等原因所致。点按一些具有通经活络、解痉活血的穴位,可以起到治疗作用。点按穴位的时候,患者取坐位或站位,全身放松,双眼平视前方或微闭,将呼吸调匀,静息1—2分钟,然后进行点按。可在牙痛发作期按压,也可在间歇期按压。 掐按合谷穴 用左手的拇指稍稍用力地掐按右手的合谷穴(虎口处),可连续掐按 1分钟左右。然后照此方法用右手掐按左手的合谷穴。按摩此穴具有疏风解表、活络镇痛的功效。 按揉下关穴 将双手中指或食指的指腹放在同侧面部的下关穴(耳屏前一横指...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