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 第4页
-
缓解痛经 穴位按摩超管用
女人痛经常会危害女人健康,运用有效的治女人痛经方法才能尽快摆脱疼痛折磨。中医告你治女人痛经方法4穴位按摩超管用。 三阴交穴: 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阴交1分钟。 按揉三阴交功效:具有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 太冲穴: 穴位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揉太冲功效:具有...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 (简称内异症) 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 (腺体和间质) 在子宫以外的部位引起的一种于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 发病率为10%~15%[1], 其中, 36%~87%异位内膜存在于卵巢[2], 不孕率高达40%[3]。内异症的病因病机至今尚未阐明, 治疗上目前主要采用激素类药物改善内异症症状, 但不良反应较多, 前景较差, 停药后易复发[4,5], 手术切除卵巢的根治性治疗, 又会给育龄期患者带来精神痛苦。中医药治疗内异症有其独特的优势[6,7], 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而且能改善卵巢...
-
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关元穴、中极穴、子宫穴、温溜穴、次髎穴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并且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形成结节和包块,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妇科疾病,根据病变累及部位,分为腹膜型、卵巢型以及阴道直肠隔型,其中卵巢型最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包括经行腹痛渐进性加重、慢性盆腔疼痛、月经不调甚至不孕不育、排便改变、性交痛等,甚至累及其他盆腔邻近器官出现错综复杂的相应临床症状,如便血、尿血等。其中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且疼痛形式多样,定位不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87.7%会出现痛经症状,71.3%会有非经期下腹部疼痛症...
-
异位妊娠中医辨治
孕卵在宫腔以外的部位种植、 发育称为异位妊娠.又称宫外孕。是 常见的妇产科急症之一。异位妊娠 可发生于输卯管、卵巢、宫颈、腹腔 等部位,而以输卵管妊娠最多见.约 占异位妊娠的90%。 中医学认为.异位妊娠的病因 病理与少腹宿有瘀滞、冲任不畅.或 先天肾气不足等有关。由于孕卯未 能移行至胞宫,在输卵管内发育.以 致胀破脉络、阴血内溢于少腹。发生 血瘀、血虚、厥脱等一系列病理机制 而出现气血虚脱、气虚瘀阻、瘀阻包 块等证候。 1.气血虚脱:证见输卯管妊娠 破裂大出血,面色苍白、四肢厥 冷、冷汗淋漓、腹痛拒按、恶心呕...
-
手法治疗陈旧性肘关节脱位
叶希贤提出应注意患者肢体功能,通过肢体功能障碍的表现,印证其为伤筋还是骨折以及损伤的严重程度。他根据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归纳出:屈而不伸病在筋,伸而不屈病在骨。 骨伤疾病早期以疏导气血为主,手法轻松多用揉、捏、拿等法以舒松筋络;中期存在功能障碍或畸形,多先用顺筋归位,挤、按、端、提、搬等校正手法;后期症状基本消失,为加速恢复多以调理气血、畅通经络,用推、揉、抖、滚等法。 叶希贤(1904~1978),字楚樵,男,是天津著名的中医骨伤学家,擅长伤科疾患。他自幼好学,习武,崇尚医术。先后师从屈...
-
旋转复位治腰椎小关节紊乱
腰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属于急性腰扭伤的范畴,常发病在一侧,腰部活动受限,无神经压迫痛,但可牵连附近的肌肉、筋膜、韧带损伤。旋转复位法能瞬间减轻患者疼痛,对小关节紊乱的治疗效果较好。 治疗方法 嘱患者两脚分开坐稳于方凳上,以右侧腰痛为例,助手站于患者前方,用双腿夹住患者左下肢,并用两手压住其大腿根部,以牢稳固定患者骨盆。医者站于病人右后方,用左手拇指顶住有压痛或偏歪的棘突,右手沿患者右腋下伸过去,勾住颈左后部。然后手压颈部使患者腰部向前屈90度,接着再向右旋转至最大幅度,最后向右伸直腰部,...
-
老人便秘穴位按摩法
老年人便秘,除器质性病变(如肿瘤)所致外,大多数是功能性的。主要原因是老人胃肠蠕动功能降低,直肠张力减退,粪便在肠腔停留过久,水分被过量吸收,造成粪质坚硬不易排出。因此采取上述按摩方法多能取得显著效果。 用中间三指肚平排按摩关元(位于脐下3寸处)、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天枢(位于肚脐中旁开2寸处)、大横(位于脐中旁3.5寸处)等穴位按摩。每天早中晚躺着或正坐着进行按摩,每次至穴位有微热感即可。按摩上述穴位,可使热量渗透腹部,促进消化腺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功能和直肠张力,使粪便在肠腔停留时间缩短,加快粪便排出...
-
清洗肝胆穴位操
要想预防脂肪肝、胆囊炎等肝胆疾病,就要经常帮助肝胆清除代谢废物,清洗肝胆。 1.用拇指指端用重力按揉阳陵泉穴(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每隔20 秒钟放松1次,反复按揉3-5分钟,直至局部出现明显酸胀感为止。 2.用拇指指腹放在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中指指腹放在该穴的背面,两指用重力捏按,每隔10秒钟放松1次,反复捏按,直至局部出现强烈酸胀且不可忍耐为止。 3.拇指指腹轻轻揉按肝俞穴 (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俞穴(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连续揉按3-5分钟...
-
尿失禁穴位按摩艾灸治疗
尿失禁,系指患者尿液不由自主的从尿道流出,可发于任何季节,但以秋冬季节表现严重。尿失禁是任何年龄及性别人士都可能患的疾病,但以老人和女性为多。中医专家推荐五个按摩的穴位,可以缓解尿失禁。 点按利尿穴 用两手大拇指按压利尿穴(神厥穴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压力逐渐加大,持续5~15分钟,每日1~2次。 点按阿是穴 用右手大拇指在下腹部寻找2~3个阿是穴,用指尖抵住穴位,微力揉按5分钟,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宜,每日1~2次。 点按中极穴 仰卧平躺床上,以右手拇指抵住中极(位于脐下4寸),微用力揉按5分钟,以穴位有酸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