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足跟痛

足跟痛

  • 益母丸治疗胎动不安,难产,产后血气痛,血晕,血崩虚脱,产后痰多,昏乱不知人事,月经先期或过期,赤白带下,血枯,肉淋,吐血,便血,虚损,阴虚潮热,骨痛,白浊,梦遗,足跟痛,心痛,血虚头痛,腰痛胁胀,气冲胸塞。益母丸秘方制作方法。

    益母丸治疗胎动不安,难产,产后血气痛,血晕,血崩虚脱,产后痰多,昏乱不知人事,月经先期或过期,赤白带下,血枯,肉淋,吐血,便血,虚损,阴虚潮热,骨痛,白浊,梦遗,足跟痛,心痛,血虚头痛,腰痛胁胀,气冲胸塞。益母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益母丸的秘方制作方法,益母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胎动不安,难产,产后血气痛,血晕,血崩虚脱,产后痰多,昏乱不知人事,月经先期或过期,赤白带下,血枯,肉淋,吐血,便血,虚损,阴虚潮热,骨痛,白浊,梦遗,足跟痛,心痛,血虚头痛,腰痛胁胀,气冲胸塞。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益母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胎动不安,难产,产后血气痛,血晕,血崩虚脱,产后痰多,昏乱不知人事,月经先期或过期,赤白带下,血枯,肉淋,吐血,便血,虚损,阴虚潮热,骨痛,白浊,梦遗,足跟痛,心痛,血...

  • 清热固经汤治疗虚热证兼肾阴虚,崩漏量多,色殷红,每日到黄昏更多,有时颧赤,身体瘦弱,皮肤干枯,头眩耳鸣或耳聋,咽喉干燥或干痛,口舌碎痛,牙齿动摇或牙龈痛,或午后潮热,或骨热酸痛,掌心灼热,心悸心烦,夜寐不安,腰膝酸软,足跟痛,夜有梦交,或兼白淫,大便干燥,小溲黄涩,舌质红有裂绞,舌苔花剥,脉象虚数,尺脉虚大。清热固经汤秘方制作方法。

    清热固经汤治疗虚热证兼肾阴虚,崩漏量多,色殷红,每日到黄昏更多,有时颧赤,身体瘦弱,皮肤干枯,头眩耳鸣或耳聋,咽喉干燥或干痛,口舌碎痛,牙齿动摇或牙龈痛,或午后潮热,或骨热酸痛,掌心灼热,心悸心烦,夜寐不安,腰膝酸软,足跟痛,夜有梦交,或兼白淫,大便干燥,小溲黄涩,舌质红有裂绞,舌苔花剥,脉象虚数,尺脉虚大。清热固经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清热固经汤的秘方制作方法,清热固经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虚热证兼肾阴虚,崩漏量多,色殷红,每日到黄昏更多,有时颧赤,身体瘦弱,皮肤干枯,头眩耳鸣或耳聋,咽喉干燥或干痛,口舌碎痛,牙齿动摇或牙龈痛,或午后潮热,或骨热酸痛,掌心灼热,心悸心烦,夜寐不安,腰膝酸软,足跟痛,夜有梦交,或兼白淫,大便干燥,小溲黄涩,舌质红有裂绞,舌苔花剥,脉象虚数,尺脉虚大。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清热固经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虚热证兼肾阴虚,崩漏量多,色殷红,每日到黄昏更多,有时颧...

  • 骨质增生丸治疗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关节间游离体,骨刺,足跟痛,以及筋骨受伤后未能很好修复,而致经常性痠痛者。骨质增生丸秘方制作方法。

    骨质增生丸治疗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关节间游离体,骨刺,足跟痛,以及筋骨受伤后未能很好修复,而致经常性痠痛者。骨质增生丸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骨质增生丸的秘方制作方法,骨质增生丸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关节间游离体,骨刺,足跟痛,以及筋骨受伤后未能很好修复,而致经常性痠痛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骨质增生丸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关节间游离体,骨刺,足跟痛,以及筋骨受伤后未能很好修复,而致经常性痠痛者。...

  • 老中医分享根治中老年人足跟痛偏方

    老中医分享根治中老年人足跟痛偏方

      老中医分享根治中老年人足跟痛偏方:取川芎45克,将其研成细末,分成3份,分别装入小布袋内缝好,把药袋放入鞋里,直接与患足痛处接触,每次用1袋,3袋交替使用,换下的药袋晒干后可继续使用。10天为一个疗程。   本站之前更新过多篇治疗足根痛的偏方,读者反映还是不错的,但也收到一些读者的电话咨询,说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希望我能另外提供一些更简便有效的方法。这些读者的反馈并不奇怪,临床上对一个病其实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案,但具体到一位患者时,究竟哪个方案最为适合,得试过才能最终知道。下面我结合一个病例来多介绍几个方案。   ...

  • 五个小偏方治疗足跟痛有奇效

    五个小偏方治疗足跟痛有奇效

      足跟痛,是指足跟的一侧或者两侧发生疼痛。足跟痛一般不红不肿,但是会影响人的行走,对于工作需要长期站立或者是行走的人来说,很是不便。中医认为,足跟痛的病发主要是由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造成的。另外,外感风寒湿邪也会导致足跟痛。民间偏方大全网为您收集民间五个小偏方治疗足跟痛有奇效,如下:   牛膝透骨草方   【组成】牛膝、透骨草、大黄、黄柏、威灵仙、独活各30克,芒硝5克,陈醋250克。   【做法】将前六味药物用纱布包好,放入锅中,加入约3000毫升水,煎沸30分钟后,取出药包,把药液倒入盆内,加入芒硝、醋,搅拌...

  • 用蒸豆腐熏脚治好了足跟痛

    用蒸豆腐熏脚治好了足跟痛

      几年来我没什么大病,就连感冒也没得过。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我的脚突然不能走路了,一走路脚后跟就会钻心似的疼。养成锻炼习惯的我,怎么能耐着性子呆在家里呢?怎么办?去看医生。医生说,这种病是一种老年人的顽症,只能吃点药止痛,在家里走一走,但时间不要太长。天哪!怎么会得这种顽症呢?我非常苦恼,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正在这时,有一位朋友告诉我说,用蒸豆腐就能根治脚后跟痛。我按她说的办法,把老豆腐蒸透了,取出放在脚盆里,先将脚放在豆腐上方熏,等豆腐不太烫的时候,再把脚踩下去。豆腐凉了再热。如此反复做了5天,脚就不痛了。我用...

  • 用此偏方治足跟痛有较好疗效

    用此偏方治足跟痛有较好疗效

      配方及用法:取鲜仙人掌一片,两面的刺用刀刮去,然后剖成两半。将剖开的一面敷于脚疼痛处(冬天可将仙人掌剖开的一面放在热锅上烘3~4分钟后趁热敷),外面用胶布固定,经12小时后再换另半片敷,2~3周症状全部消失。晚上贴敷较好。   注意:治疗期间应穿布鞋;应适当活动,使气血经络疏通,利于病早愈。   荐方人:陕西西安医院大学 周熙平   引自: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老病号治病绝招》   来源:《秘验偏方大成》第3178条   百姓验证:江苏响水县建设局李猛,男,45岁,公务员。他来信说:“我县陈港镇新东居委会赵思英,...

  • 用热醋浸脚法治好了足跟痛

    用热醋浸脚法治好了足跟痛

      跟骨骨刺属骨性关节炎,即骨质增生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人。一般临床表现为明显的足跟痛,伴麻胀痛,疼痛以初立或初走时明显,尤以晨起下床开始站立或走动时疼痛剧烈,活动一阵后疼痛反而减轻,但久站久行后疼痛则又加重。疼痛一般在局部。   我患足跟痛多年,用醋(米醋也可)1000毫升适当加热,将脚浸在热醋中约50分钟,醋温下降后再适当加热,这样连续浸泡一个多月,我的足跟痛竟治好了,上街行走也不觉得痛了。另外,我还长期患脚气病,每到晚上时奇痒难忍,这次用热醋治足跟痛的同时,我意外发现多年的脚气病也治好了,至今没...

  • 治脚垫 足跟痛 鸡眼足癣方

    治脚垫 足跟痛 鸡眼足癣方

    治鸡眼方 处方:生石灰30克,糯米20克。用法:生石灰加冷水100毫升冲泡,1天后滤出石灰水。将 20克糯米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即可使用,可供数次使用。用时将浸泡过石灰水的糯米2~6 粒敷在鸡眼上,用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1次,直至鸡眼除尽。一般在7日内可显效。功效:解毒蚀腐,收敛止血。主治鸡眼。 梁世贤 葱内膜除鸡眼 先将脚放在热水里泡15-20分钟,然后用剪刀将鸡眼周围的坏死白皮剪掉,再用带浆的葱皮擦鸡眼口周围,最后将葱内膜贴到鸡眼口上。为防止葱掉下来,可用橡皮膏将其固定住。隔一天重复一次。 治脚垫...

  • 石灰石醋治足跟痛症

    石灰石醋治足跟痛症

    取食醋1500毫升,石灰石中心部分1000克,制法: 将石灰石碎成小块放盆中,加食醋,使石块完全浸于食醋中,煮沸。将患足悬于盆上熏蒸20分钟,待药液冷却变温后,用药液浸洗患足20~30分钟,浸洗过程中可随时加温,使药液保持一定温度,药液无变质时可重复使用3~5天。每天2次,5天为1个疗程。 轻者可用2~3天,重者用2~3个疗程。...

  • 足跟痛 简便无痛疗法

    足跟痛 简便无痛疗法

      1.取川芎15克,生草乌5克。研成极细末,装入同足跟大小的袋内,厚度约0.3~0.5厘米,将药袋垫在患足鞋跟,洒上少许酒精保持湿度,药粉可5~7天更换一次。疼痛消失后,在巩固治疗一周。   2.白芷1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取棉布一块,将上药包起,方清水浸泡10分钟,另取砖头一块,在砖头平面上出一凹窝,放炉火中烧红,离开火源后向砖的凹窝内倒食醋二两,在把药袋放在醋砖上,随即将患侧足底部踏在药袋上约20分钟即可。每日一剂,连用3~5剂,疼痛即除。此法疗程短,快效,无痛,简便易行。...

  • 足跟痛 药物鞋垫法

    足跟痛 药物鞋垫法

      跟痛症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由于跖腱膜的跟骨结节附着处发生慢性劳损,或骨质增生,致使局部无菌性炎症刺激引起疼痛,表现为晨起后站立或久坐起身站立时足跟部疼痛剧烈,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或站立过久疼痛又加重。可以选用下列方法治疗。   药物鞋垫法花椒、吴茱萸、五味子各等分,研末,按鞋子大小缝制布袋,将药末装入布袋内,封口,放入鞋内,每五天更换袋内药末一次。   药物外敷法威灵仙150克,急性子150克,生乳香100克,罂粟壳50克,共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摊在敷料上5毫米厚,外敷患处,用胶...

  • 中药迅速消除足跟痛

    中药迅速消除足跟痛

      足跟痛多见于中老年人,属中医骨痹范畴。病因多与年老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以足跟肿胀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中药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及时缓解疼痛,迅速消除症状。   内服法以活血补肾、通络定痛为法。药用熟地、鸡血藤各30克,当归、牛膝、地龙、丹参(后入)各15克,透骨草、威灵仙、木瓜各12克,皂角刺、穿山甲(先煎)、三七末(冲服)各9克。每天1剂,水煎3次,兑酒少许,分3次服。15天为1疗程,直至局部体征及伴随症状消失。治疗期间,应加强足部防寒保暖,减少活动,避免负重。妇女月经期及孕妇禁...

  • 熏洗治疗足跟痛

    熏洗治疗足跟痛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症,其主要表现为足跟或脚底有酸胀感,有时呈针刺样痛,影响走路,发病多与慢性劳损有关。用"五川灵仙汤"熏洗治疗足跟痛一般在2周左右即可治愈。现将该方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玄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毫升。 用法:将前12味药物放砂锅内,加冷水3000毫升左右,浸泡1一2小时,煎沸30一40分钟,倒入盆内,加入芒硝、食醋,搅匀。先用热气熏...

  • 治疗足跟痛几个有效的方法

    治疗足跟痛几个有效的方法

      俗话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人的双脚离心脏位置最远,加上重力作用,脚部血液回流心脏相对较难,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机体逐渐退化,从而导致足部经络瘀滞、气血不通,引起足跟痛。以下是对治疗足跟痛几个有效的方法。   药浸法: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尿渍法:取较大的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临床常用芒硝...

  • 喝药粥缓解足跟痛

    喝药粥缓解足跟痛

    足跟痛常见于中老年人。中医认为,此病与素体亏虚以及感受外邪有关。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骨不健,跟骨疼痛,也可由于外邪侵袭导致局部疼痛发作,当以补益肝肾,强健筋骨,防止外邪侵袭为治。治疗可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不同的药粥治疗。 风邪侵袭型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畏风、舌淡苔薄白等。治疗应祛风通络,可选用生姜萝卜粥:大米50克、生姜3 片、萝卜50克(切小块)、蜂蜜 30毫升。大米先熬粥,快熟时加入萝卜块,待熟时加入生姜片,再煮一二沸,关火后加入蜂蜜调匀即可。分2次当...

  • 足跟痛患者鞋里放包川芎粉

    足跟痛患者鞋里放包川芎粉

      足跟痛患者可取川芎45克,将其研成细末,分成3份,分别装入小布袋内缝好,把药袋放入鞋里,直接与患足痛处接触,每次用1袋,3袋交替使用,换下的药袋晒干后可继续使用。山东济南张正修   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魏睦新点评:   中医认为,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善于行走到人体周身,发挥活血、消淤、止痛的作用。川芎外用不仅有效,还很安全,可以试用。   另外,每天用温水泡足3次,每次15~20分钟,并进行足跟部自我按摩,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具有活血通络、消炎止痛的功效。穿有弹性的软底鞋或在鞋底部放置海绵足跟垫,可减少局...

  • 中药外洗治“足跟痛”

    中药外洗治“足跟痛”

    很多老年人经常感觉脚后跟痛,特别是走路较多时,足跟部位总是隐隐作痛,十分难受。足跟痛,医学上称“跟痛症”,常见于跖筋膜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足跟滑膜炎、跟骨骨刺等病症,与劳损和退变有密切关系。 祖国医学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足跟痛多由于中老年人肝肾亏损,筋骨失养,再加上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而发病,用中药外洗有一定疗效。 肝肾亏虚型足跟疼痛,伴有腰膝酸软、头目眩晕、失眠、耳鸣、肢体乏力等症。治法宜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给以补肾壮骨汤:熟地、枸杞、山药各20克,茯苓、泽泻、木瓜、威灵仙各15克...

  • 治足跟痛偏方 木灸疗法

    治足跟痛偏方 木灸疗法

    木灸材料木条数根,电炉一个,牛皮纸若干张。取长约15-20厘米,直径2-5厘米的树枝或树干,贮藏备用。 治疗方法患者坐位,暴露足部,医者取2~3根木条树枝放到炉火上点燃,熄灭明火。用两三层牛皮纸包裹暗火,以足跟部寻找压痛最明显处作为治疗点,直接熨灸。如此反复操作,约15分钟左右,一般灸至足跟表皮发红为度。每天1次,5天为1个疗程。 一般治疗1个疗程。治疗期间宜穿宽松舒适的软底鞋,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防止足跟部受凉,注意避免患肢负重,以减轻压力,达到肌肉松弛、解除无菌性炎症的目的。 典型病例 患者,男,40岁...

  • 三味中药治愈足跟痛

    三味中药治愈足跟痛

    跟痛症俗称足跟痛,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疼痛,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多发生于中老生人。外用三味中药治疗足跟痛48例,方法简单,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治疗48例,年龄42~81岁,平均 62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36例;左足18例,右足20例,双足10例;有明显外伤史者21例。 治疗方法 处方:吴茱萸、五味子、花椒各10 克(此为单足跟痛的药量,如双足跟痛的药量需加一倍)。 用法:上药共捣成粗粉,平摊于洗净的鞋垫之足跟部位,以致密布料覆盖,周边缝严。将鞋垫置于质地柔软的鞋内,穿着行走。...

  • 治足跟痛内服外洗方

    治足跟痛内服外洗方

    内服方 当归30克,白芍60克,生地60克,熟地60克,山药60克,丹皮30克,枸杞子30克,五味子30克,女贞子30克,菟丝子30克,车前子30克,怀牛膝30克,黄芪6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 外洗方 透骨草12克,红花、白芷、伸筋草各6克,五加皮、川芎、海桐皮、鸡血藤、赤芍各9克。加水煮沸,取药液先熏后洗。待药液温度适宜时泡洗足跟部。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7~10天为1个疗程。(郭旭光)...

  • 足跟痛几则外治法

    足跟痛几则外治法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多因肾虚、气滞血淤、经络受阻或足跟底部骨质退变、增生引起。临床采用中药外治法效果较佳,下面介绍几则验方,供选用。   1.米醋1000毫升,适当加热后浸泡患足,每次1小时,每日1次,15~20天为1个疗程。   2.透骨草、寻骨风、老鹳草各30克,黄花蒿20克,独活15克,乳香、没药、血竭各10克。水煎,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7~10天为1个疗程。   3.当归20克,川芎、乳香、栀子各15克。共研细末,撒入棉纱布间,缝制成合适的鞋垫数只,交替使用,1个月为...

  • 足跟痛 熏洗中药穴位按摩

    足跟痛 熏洗中药穴位按摩

      足跟痛在骨伤科门诊常见,是一种由于足跟部筋骨失养,遭受长期压力刺激而引起脂肪垫发炎的慢性疼痛性病证,有些患者因足跟部骨质退变增生形成“骨刺”,亦可引起此病。   中医认为,人到中年后,肝血肾精渐亏,肾阳不足,致使筋骨失养,若经常站立工作或过度跑跳运动、行走健身,则跟骨结节部跖筋膜遭受慢性牵拉刺激,致使气血受阻,或兼风寒湿邪内侵而引起疼痛。局部检查不红不肿,在足底内侧的跟骨结节处有压痛。笔者在临床上,对不愿服药的患者,采用自拟活血舒筋汤外用熏洗,此方具有养血舒筋、温经止痛之作用,配...

  • 中药熏洗治足跟痛

    中药熏洗治足跟痛

    足跟痛是老年人的多发病,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该病的常见病因包括患者患有跟骨骨刺、跖筋膜及跟腱慢性创伤性炎症或跟骨劳损等。此外,跟骨皮下的滑囊炎和脂肪垫变性也可能引起足跟痛。下面就介绍一则治疗足跟痛的中药熏洗方: 方药:当归、牛膝、淫羊藿、红花各10克,川芎、威灵仙、木瓜各15克,透骨草20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一起放入沙锅中加2000毫升的清水浸泡2个小时,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半个小时,去渣取汁。将此药汁倒入水盆中,将患足置于水盆上方,用热气熏蒸数分钟。待水温能够耐受时,将患足放人药汁中浸泡约20分...

  • 足跟痛中医药饼治方

    足跟痛中医药饼治方

    足跟痛病源肾虚,肾虚则骨失所养,骨髓空虚,骨质疏松,为风湿瘀血所侵,风湿瘀血阻滞,逐渐形成骨刺。方中川芎、鸡血藤、桃仁、红花、乳香、没药活血祛瘀行滞;炮穿山甲、地龙善走窜,通达经络;川芎、威灵仙祛风湿,止痹痛;食醋软坚散结化瘀;白酒辛温发散,引药直达病所,热敷能促进药物吸收。诸药合用,共奏活血散瘀,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效。本品刺激性较大,局部皮肤有破损者禁用。此法简便,药效明显,不影响工作,便于家庭操作,且有良效。 取川芎、桃仁、红花、威灵仙、地龙、炮穿山甲、乳香、没药各10克,川乌6克,鸡血藤15克。将上药共研为...

  • 中药药饼治足跟痛

    中药药饼治足跟痛

    取川芎、桃仁、红花、威灵仙、地龙、炮穿山甲、乳香、没药各10克,川乌6克,鸡血藤15克。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用前以食醋及50度白酒各半,调药粉至干湿适中(手握成形、不淌流),摊纱布上约厚3毫米,稍压成饼即可。 晚上临睡前,将药饼置纱布上,外敷患足跟部,以胶布固定,再以热水袋热敷患处30分钟。每晚1次,30天为1疗程。 本法适用于足跟痛单侧或双侧,晨起下床或久坐起身后行走疼痛或负重后更甚,经X线摄片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骨刺)者。 点评:足跟痛病源肾虚,肾虚则骨失所养,骨髓空虚,骨质疏松,为风湿瘀血...

  • 外洗治老人足跟痛

    外洗治老人足跟痛

    方药 伸筋草、透骨草各15克,制乳香、制没药、川芎、川牛膝各10克。 制法及用法 将上药加水1500~2000毫升浸泡30分钟,煎沸后改小火煎约15—20分钟,将药液滤入盆内,先熏后洗。待药液温度适宜时,浸泡足跟,并用纱布浸药液不断敷揉,每次浸泡30分钟,若药液变凉可稍加温后再洗。每天2-4次,每剂药液可加温后重复用2次,3天为1疗程。 说明 中医认为,足跟痛是足跟部气血瘀滞、经络不通所致。多因长期牵拉、负重、磨损发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西医认为,主要由于足跟部软组织、韧带、骨质等的粘连、痉挛...

  • 最简单的方法治足跟痛

    最简单的方法治足跟痛

    有些老年人在早晨起床下地时,足跟部会出现剧痛,但活动几分钟后即可缓解,再次站立后疼痛又出现,以致不能长时间站立行走。这主要是由跟骨骨刺、肥胖、足部受寒、过度疲劳等引起的足跟痛。 缓解足跟疼痛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在与足跟疼痛对应部位的鞋垫上开一个孔,使足跟着地时呈悬空状态,不再受压,就可以减轻疼痛,避免继续受到摩擦与损伤,外贴伤湿止痛膏或用正红花油、伤科灵等外搽患处,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在每天睡前用艾绒煮水泡脚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此外,平时还应该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

  • 治足跟痛 中药鞋垫制方

    治足跟痛 中药鞋垫制方

    具体方法:取吴茱萸、五味子、花椒各10克(此为单足跟痛的药量,如双足跟痛的药量需加倍),共捣成粗末,平摊于洗净的鞋垫之足跟部位,以致密布料覆盖,周边缝严。将鞋垫置于质地柔软的鞋内,穿着行走。7天更换鞋垫1次。一般1次见效,2-3次即可痊愈。 点评: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性热,味辛、苦。有散寒止痛、镇痛、升高体温的功效。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实。性温,酸、甘。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固精止泻的功效。花椒:为芸香科植物。性味辛、温,果含挥发油、淄醇、不饱和有机酸,有温暖强壮作用。花椒香气浓,味麻辣而持久,气味芳香...

  • 产后足跟痛  简易中医疗法

    产后足跟痛 简易中医疗法

    产后足跟痛足产;后常见的—种病症,多闲产后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关节筋腱,阻滞气血运行所政,主要表现为足跟处酸痛、麻木,并伴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状。现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简易疗法,患者不妨一试。 按摩法:按揉足跟部20-30次,活动踝关节20-30次,接着用拇指按揉足跟痛点和手腕部的痛点各1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以用食指、大拇指反复按压痛处或太溪、三阴交、阴陵泉等穴,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 疏通法:患者平坐于地,直膝,双脚及脚趾慢慢用力,向脚背钩弯,至最大限度并保持3...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