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足跟痛 第2页

足跟痛 第2页

  • 治疗足跟痛 三方操作简单

    治疗足跟痛 三方操作简单

    足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足跟处不红不肿,但行走时疼痛难忍。中医认为,该病多与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素有关,以下三类方法对治疗足跟痛疗效明显,且操作简单,患者不妨一试。 【外敷】 1、取仙人掌适量,刮净两面的毛刺,切成两片,先将一片剖面敷于足跟疼痛部位,外用纱布绷带固定好,12小时后换另一片,连用1-2个月。 2、取没食子40克,皂角20克,共研细末,加米醋调成糊状,分成5份,每次取1份贴敷患处,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重者可连续用2-3剂。 3、...

  • 跌打丸贴敷灸治足跟痛

    跌打丸贴敷灸治足跟痛

      足跟痛症又称为足底痛症,多见于老年人或肥胖者。除常见的跟骨脂肪垫萎缩、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等原因外,与跖腱膜经常牵拉其跟骨附着处,致使局部充血、粘连,跟骨内压力增高和跟骨内静脉瘀滞等因素有关。跌打丸具有驱风活血、舒筋活络、散瘀止痛等功效,且外用贴敷于患处,使药力由表及里,更借助艾灸之力,使药效迅速持久,加之局部软组织受热后毛细血管扩张,使药物有效成分能更好地渗透吸收。   具体方法如下:取一小瓷碗,盛取高浓度白酒约50毫升,将其点燃,放入跌打丸,嘱患者俯卧,保持膝、踝关节90度,约10分钟后灭火,用残余热酒...

  • 治足跟痛 我有妙方

    治足跟痛 我有妙方

    我足跟痛多年,服用止痛药只能治标。后来一位中医师告诉我:中医认为,足跟痛多因寒凝、痰结、气滞血淤所致,中医外治法是治疗此症常用而有效方法之一。这位医生告诉还告诉我一个方子,治足跟痛特别好: 白芷、白术、防风各10 克,用布包好,放水中浸20分钟。取砖一块,一面砍出坑窝,将砖烧红,去火后向砖窝内倒食醋100毫升,再把药袋放在热砖上,患者足底踏在药袋上,持续20 分钟。每日1剂。我照着此方用了一段时间,足跟痛症状果然大为改善。 为何此方效果如此神奇,我专门请教了这位中医师。医生告诉我:白芷有散结、止痛除湿功效。有明显的...

  • 足跟痛症足浴方 当归木瓜黄豆根汤

    足跟痛症足浴方 当归木瓜黄豆根汤

      足跟痛症包括跟下脂肪垫炎、跟下骨膜炎、跟骨骨刺等疾患,是中老年人较常见病症。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多因肝肾阴虚,精髓不足所致。当以养阴益肾,填精生髓,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为治则。下面介绍2则足浴方,有明显效果,患者不妨一试。   当归木瓜汤   当归30克,木瓜40克,皂角20克,血余炭10克。将上药泽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度适宜时足浴20~30分钟,拭干后搓双足心200~300次,以热为度,每日1次;早晚用手搓足跟部。可活血...

  • 三味猪蹄止足跟痛

    三味猪蹄止足跟痛

    薏苡仁有健脾利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的作用。其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舒筋除痹而不伤阴。笔者多年来用薏苡仁与黄芪、怀牛膝配伍,炖猪蹄治疗足跟痛数百例,均取得良效。现介绍如下。 薏苡仁30克、黄芪25克、怀牛膝20克、猪蹄1只。将猪蹄洗净,用纱布将黄芪、怀牛膝包好,与薏苡仁一起放在沙锅里炖烂,去药包,吃薏苡仁、猪蹄,喝汤。 足跟痛多由于气血痹阻不能达四肢末端,气血不通则痛。《神农本草经》云:“薏苡仁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 方中薏苡仁舒筋除痹止痛为主药...

  • 全足浸泡治足跟痛

    全足浸泡治足跟痛

    方药组成:透骨草、威灵仙、皂角剌、苦参、香附、当归尾、红花各30克。 用法:加水3500毫升,煎取3000毫升,加入陈醋50毫升,盛于盆内。患者足跟伸向盆内,用湿毛巾覆盖盆口,先用蒸气熏蒸,待温度适宜后将全足浸泡,约30分钟。每天1剂,早晚各1次,治疗期间患足尽量少负重。...

  • 中医支招治足跟痛

    中医支招治足跟痛

    最近一段时间,王老先生双脚跟一直持续地疼,开始没当回事,谁知越来越严重,无奈之下,来到河南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病区找到邓素玲主任医师。 足跟痛的原因 邓素玲说,足跟痛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长期站立工作的人易患此病。中医学认为,“肾主腰脚”,足跟痛多与肝肾阴虚、局部血脉不通有关。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又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具体分析,造成足跟痛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个: 跟骨骨刺:老年人足跟痛多和骨刺有关,跟骨结节处会有大小...

  • 理筋按摩 针灸治疗足跟痛

    理筋按摩 针灸治疗足跟痛

    有些人在生活中常会出现足跟疼痛的症状,这多半是患了跟痛症。跟痛症是指跟骨跖面疼痛的慢性骨内科疾患,该病的治疗如下: 1、注意休息。跟骨骨刺及滑囊炎所致者,应减少站立及行走,少承重。一般卧床休息后,症状会随之缓解。 2、理筋按摩。可在痛点及其周围做按摩推揉,以减轻患部疼痛。 3、针灸治疗。针刺昆仑、太溪、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取补法,隔日1次;药艾外灸(或隔姜灸),取阿是穴,每次灸20-30分钟,每日2次。据临床报道,约80%患者经灸后疼痛明显减轻。一般2-3周为1疗程。 4、封闭...

  • 治疗足跟痛民间快速疗法

    治疗足跟痛民间快速疗法

    特约专家、香港国际医学院客座教授、医学博士 郭振东 一、米醋足浴法:取米醋1公斤,适 当加热,每日浸脚数次,每次1小时,2日 1剂,连续30-60天。 二、醋药浸泡法:皂角刺80克,陈醋 1公斤,共置盆中,煎沸后熏洗足跟部,待 药液变温,再泡患处20分钟,每日2次, 每剂2天,15天为1疗程,连续1—2疗 程。 三、药泡按摩法:取制川乌、制草乌、木瓜、红花各30克,水煎取汁,浸洗患处,洗毕用拇指或掌根沿跟骨内外侧进行按摩,然后按摩足跟底部,手法由轻到重,每次30分钟,每日2次,连续1-2 周。...

  • 足跟痛动动脚趾

    足跟痛动动脚趾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患之一。引起足跟痛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跟骨下脂肪垫变性,筋膜损伤及骨刺形成等。且病程一久就会刺激跟骨骨膜,造成骨质增生,形成骨刺,使症状加重。建议患者到医院治疗的同时,可用下列方法辅助防治。 足趾移物 将一条毛巾平铺在地上,在一头压上约2500克的重物,端坐椅子上脱去鞋袜,用足趾抓住毛巾的一角,慢慢将重物拉至脚下,反复移物10-20次。 足趾取物 端坐椅上,腰背伸直,然后用脚趾夹取放在地上的钢笔或铅笔,提起脚与膝部成一直线再放下,如此两脚交替各重复做10~20次。 趾根悬物 端坐椅上,在脚...

  • 养护关节 防“骨松”运动消足跟痛

    养护关节 防“骨松”运动消足跟痛

    常盘腿坐养护关节 老年人不适合那些激烈的运动锻炼方 式,这时候可以用一些小动作来保健。据专 家研究发现,老年人盘腿坐可以帮助养肺, 同时保护关节。 初次练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 在尾骨下垫个10厘米厚的垫子,可以让两 条大腿尽量与地面平行,减轻髋关节大腿 肌肉的压力,可以让您坐得更直、更稳、更 舒服。还有,盘坐必须循序渐进。可先从每 次10分钟开始,每周增加5~10分钟。可 从散盘开始,待髋关节、大腿肌、脚踝都放 松后,再试试莲花盘。 老年人在平时多盘腿坐可以帮助养肺 护关节,当然,这样坐也有一个缺点,...

  • 治足跟痛方

    治足跟痛方

    新鲜苍耳叶适量,择净后捣烂,以小片塑料薄膜垫敷患处,干后换药,每日2次,连敷10—15天。适用于足跟痛。...

  • 老年人足跟痛的诊治和预防

    老年人足跟痛的诊治和预防

    老年人常有足跟痛症状,大部分发生在单侧足跟,也有的人两足同时或先后发病,这是因足跟部软组织损伤所致的常见足病。 足跟痛一般表现为刚开始走动时疼痛较重,走一会儿疼痛反而减轻。长途步行后或足部着地过猛也易引起剧烈疼痛,拍 X光片显示跟骨有骨赘形成。 足跟痛的常见病因是: 1.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足跟部皮下脂肪纤维垫变薄,足跟滑囊行走时易受外伤、挤压引起滑囊炎。当鞋不合适时易引起局部肿胀压痛。 2老年人跖筋膜劳损、增厚、水肿而引起慢性膜炎及骨质增生,行走时引起疼痛。 3.足部血管硬化,供血不良,当外界不良刺激时...

  • 顿足熏洗治足跟痛疗效好

    顿足熏洗治足跟痛疗效好

    跟痛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足跟部疼痛,不能久行、久立,严重者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本病发病原因复杂,治疗方法较多,常规治疗多主张减少局部压迫刺激来缓解症状。临床采用民间顿足疗法辅以中药熏洗治疗本病6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治疗64例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39岁-64岁,平均48.3岁,50岁左右发病人数最多,计36例;单侧跟骨痛53例,双侧痛11例;病程2个月—3年。治疗前均经x线摄片检查,排除骨结核、骨肿瘤、骨髓炎等疾病。跟骨X线摄片显示:有跟骨骨刺24例...

  • 产后足跟痛的简易疗法

    产后足跟痛的简易疗法

      产后足跟痛是产后常见的一种病症,多因产后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关节筋腱,阻滞气血运行所致,主要表现为足跟处酸痛、麻木,并伴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状。笔者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简易疗法,患者不妨一试。   按摩法:按揉足跟部20~30次,活动踝关节20~30次,接着用拇指按揉足跟痛点和手腕部的痛点各一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也可以用食指、大拇指反复按压痛处或太溪、三阴交、阴陵泉等穴,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   疏通法:患者平坐于地,直膝,双脚及脚趾慢慢用力,向脚背钩弯,至最大限度并保持30秒钟,然后慢慢...

  • 足跟痛的外治疗法

    足跟痛的外治疗法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以足跟部疼痛为特点的常见病证,多由肾虚、气滞血淤、经络受阻或足跟底部骨质退变、增生引起。采用中药外治可获良效,以下验方可供患者选用。 1.米醋1000克,适当加热后浸泡患足,每次1小时,每日1次,15~20次为1疗程。 2.透骨草、寻骨风、老鹳草各30克,黄花蒿20克,独活15克,乳香、没药、血竭各10克。水煎,趁热洗足,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7~10天为1疗程。 3.当归20克,川芎、乳香、栀子各15克。共研细末,撒入棉纱布间,缝制成合适的鞋垫数只,每日1只鞋垫,交替使用,1个月为1疗程。...

  • 治跖管综合征 骨刺型足跟痛方

    治跖管综合征 骨刺型足跟痛方

    治跖管综合征方 内服方:稀莶草、海桐皮、松节各 12克,海风藤、’忍冬藤、威灵仙、秦艽、防己、当归、姜黄各9 克.黑豆24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洗方:伸筋草 50克,透骨草、卷柏各40克。当归、木瓜、乳香、生地、熟地各30克.没药20 克,川乌、草乌各15 克,食醋500毫升(后下)。加水3000毫升.煎至2000毫升后.将食醋倒入同煎.煎数分钟后.把药液滤入盆内.先将患足放盆上热熏.待药液稍凉不至烫伤皮肤时.即可把足放在盆内浸洗.每次熏洗时间约 40分钟.每日熏洗 2~3次.每剂药熏洗 2天。...

  • 中药浴足方治“足跟痛”

    中药浴足方治“足跟痛”

    足跟痛常由足跟脂肪垫炎、跟腱炎、跟骨骨刺等引起。中医认为,足跟痛是因肝肾阴虚导致筋骨失养,或者寒湿侵入引起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有关。中药外治是治疗足跟痛常用而有效方法之一。 方法:血余炭、当归、木瓜、皂角各等量。加清水浸泡10分钟,水煎取汁,待温度适当时足浴20—30分钟,拭干后搓双足心200—300次,以发热为度。早、晚搓足跟部1次。 方中血余炭为“人发烧焦”而成(中药店有售),其性味苦涩,微温,人心、肝、肾经,有止血消瘀,利尿生肌功效,李时珍谓其“消瘀血...

  • 足跟痛食醋泡足可治

    足跟痛食醋泡足可治

    足跟痛是人们常见的病症,采用食醋浸脚疗法,效果甚佳。 方法是:用食醋约1000克加热到脚足可浸入,倒在脚盆内每日浸脚半小时到一小时。 如食醋温度下降,应再加热,一般浸10天到半个月后,足跟痛开始逐渐减轻,可连续烫1~2个月,足跟痛即消失。...

  • 姜醋威灵仙治疗足跟痛症

    姜醋威灵仙治疗足跟痛症

    治疗方法:姜、醋适量,威灵仙50克。将威灵仙及鲜姜捣碎,研成细末,以少量醋调成糊状。外敷于足跟痛处,用纱布或胶布包扎固定(注意要包紧,以使药糊充分接触患处),每日换药1次,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点评:足跟痛症是指多种慢性疾病所致跟骨跖面疼痛,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男性肥胖者,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痛。病因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常见病因有跟骨骨刺、足跟脂肪垫炎、跟骨高压症等。且此类患者多合并内科疾病,西药多有禁忌。本方有宣通经络、祛风散寒的功效,且用法简单,效果显著。...

  • 足跟痛的治疗方法 中草药熏洗

    足跟痛的治疗方法 中草药熏洗

    跟痛症是足部疼痛的一个综合征,即是跟部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如跟骨骨刺、跟腱膜炎、跖管综合征、跟骨骨骺炎等病,都可引起足跟部疼痛。多与足跟局部的损伤;劳损、感染病灶有关,也有一部分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局部表现。在临床中可见跟痛症之有无、轻重与跟骨骨刺之有无、大小不成比例。 治疗方法:经确诊后,停止临床所有治疗方法,单独接受本疗法。药物组成:透骨萆25克,伸筋草25克,防风15克,五加皮15克,红花15克,牛膝15克,乳香10克,没药15克,川断10克,川芎10克,片姜黄10克,独活10克,元胡10克,羌活10克,木瓜10...

  • 顿足熏洗治足跟痛症

    顿足熏洗治足跟痛症

    跟痛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足跟部疼痛,不能久行、久立,严重者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本病发病原因复杂,治疗方法较多,常规治疗多主张减少局部压迫刺激来缓解症状。笔者采用民间顿足疗法辅以中药熏洗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顿足法:每日坚持用患病足跟顿地,力量由轻到重,频率由慢而快,以患者能忍受疼痛为度。循序渐进,随时随地进行治疗。条件允许时,最好采用坐位。 中药熏洗方:川乌、草乌各20克,生南星、生半夏、细辛各10克,生乳香、生没药各15克,木瓜、白芍各30克,威灵仙25克。上药加水2500毫升...

  • 民间方治足跟痛 肩周炎方

    民间方治足跟痛 肩周炎方

    民间方治足跟痛 白芷,白术,防风各10克,用布包好,放水中浸10分钟;取砖一块.而砍出坑窝,将砖烧红,去火后向窝内倒食醋100毫升,再把药放在醋中患者足底踏在药袋上持续20分钟。每日1 剂,连用3—5剂疼痛即可消失。(郭旭光) 治肩周炎方 当归、丹参、透骨苹、生地、生黄芪各30 克,桂枝、羌活、白芍、桑枝各1S克,木瓜、生姜各10克,大枣5 枚。水煎服,每日1 剂。一般服药4-5剂即可好转,10余剂症状消失。若配合功能活动,则效果更好。 (郭光)...

  • 简便易行的足跟痛外治法

    简便易行的足跟痛外治法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引起足跟痛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劳损,即劳累过度无意损伤等;二是外伤,即走路时不小心,脚踩在石子等硬物上,引起急性跟下脂肪垫炎、跖腱炎或滑囊炎等;三是跟骨疏松症,多见于久病卧床的中老年人。 具体方法是:取白术、白芷、防风各10克,共研为细末,装入布袋内。使用前将药袋放入清水中浸泡15分钟。另找一块砖,在砖的中间凿一个能放下药袋的凹坑,然后将砖放在炉火中烧,待砖烧热后取出放在地上,往砖的凹坑里倒入食醋(倒多半下),把药袋放在凹坑里,将脚跟慢慢地放在布袋上熏20分钟。一般患者熏2~3次可明显见...

  • 自制中药鞋垫治足跟痛

    自制中药鞋垫治足跟痛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由足跟脂肪垫炎、足跟劳损、跟骨骨刺等引起,体重增加、过度劳累时疼痛加剧。用中药自制鞋垫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取花椒10克、吴茱萸6克、肉桂10克,烘干碾面混匀。在棉布鞋垫上铺少许棉花,撒上药末,上面再覆盖一层棉布,然后用线纵横缝纫鞋垫,使得药物固定即可。做好后将其垫于鞋内,一般7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换药。 鞋垫中的吴茱萸、花椒、肉桂可温中散寒、除湿止痛,并含有芳香挥发油,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抑菌杀菌消除炎症的作用,坚持使用能有效祛除足跟痛症状。 (中医硕士 刘云丽)...

  • 黄归膏去足跟痛(跟痛症)

    黄归膏去足跟痛(跟痛症)

    所谓跟痛症就是脚后跟疼痛,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多与劳累过度、肾气亏虚有关,一旦外感风寒湿邪,闭阻经脉,便诱发疼痛。 黄归膏中有大毒温经的藤黄,配以温经散寒的丁香,佐以活血化瘀的当归、血竭;冰片,故能消骨刺、通经络、散郁结、止痹痛。取藤黄、当归各 100克,丁香20克,血竭10克,冰片30克。 将上药粉碎后用麻油调成膏状待用。患者俯卧在床上,屈膝90度,家属一手握住患足固定,用另一手小鱼际处揉跟腱周围滑囊7-8次,然后把适量的药膏涂于患处并用胶布固定在跟腱周围,3-4天更换1次。如果是以跟下痛为主的,采用牛角按压足跟...

  • 足跟痛的治疗方法

    足跟痛的治疗方法

    三七粉10克,川芎粉15克,鲜姜20克,鲜芦荟叶20~30克,米醋适量。先将鲜姜和鲜芦荟叶捣碎如泥,加三七粉和川芎粉搅拌均匀后,再加米醋适量调成稀粥状,涂抹于白布上,于每晚睡前,洗净双脚后敷在脚跟处,外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包好,穿上袜子即可,一般1次可敷10~12小时。 如果脚跟皮肤能承受可适当延长时间;如果皮肤有发白及肿胀等现象应停止敷用;敷后应马上用温热的淡碱水洗净双脚后擦干。 每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一般2~3次可显效,1~2个疗程可治愈。山东省沂南中医院主治医师李祥农...

  • 胡静芬治足跟痛方

    胡静芬治足跟痛方

    处方:威灵仙150克,防风、荆芥、白芷、大黄、山栀子、黄柏各50克。 用法:上诸药打成粉末,放人煎药盆中加适量白醋加热至适当温度,把患足放人盆中浸泡1-2小时(药液至踝部),若药液变凉须重复加热,药液减少重复加醋。疗程:每天治疗2次,7天为1个疗程,连用1—4个疗程。 主治:足跟痛。疗效:治疗100例。临床治愈(局部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88例,有效(局部症状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2例,总有效率为100%。...

  • 足跟痛外用药方

    足跟痛外用药方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 药物组成: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元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方解:方中川乌、川椒、威灵仙、透骨草、鸡血藤祛风散寒,通经活络;元胡、川芎、乳香、没药活血散瘀,行气舒筋;木瓜、川断、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芒硝软...

  • 爬山后足跟痛 六味丸加龟板肉桂

    爬山后足跟痛 六味丸加龟板肉桂

      春天时节,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爬山锻炼身体的习惯,但是有很多人在爬山后会出现足跟疼痛,行走困难等不适,这可能是足底筋膜炎的表现,那么在中医方面有没有在这方面的外洗或者内服用方能够缓解疼痛等不适的方药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显微创伤手足骨科专家叶国强副主任医师表示,老年人爬山后足跟痛多由足底跖筋膜劳损所致,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成几个类型,然后进行辨证论治,内服外浴中药,结合膏药贴附,效果显著。   指导专家   叶国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显微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   专家开方...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