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 第10页
-
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 1.当前为什么要出台《意见》,发展健康服务业和正在推进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什么关系?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健康服务业围绕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提供服务,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人向往和追求健康、美好生活的愿望愈加强烈,健康服务需求快速释放,且呈现出多...
-
薏米消肿养颜 初秋进补素三宝
养颜消斑粥 薏苡仁加水煮粥,早晚各食1小碗。此粥可改善皮肤的粗糙、干黑,使皮肤变得光滑细腻,还有降糖降脂作用。每日食用60克薏苡仁粥,2~3周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均会有所下降。 薏米祛痘粥 薏米、鱼腥草(蒲公英)鲜品各30克(或干品15克),水800毫升。将前2味洗净,一同放入锅内,加水后用大火烧开,再转用小火熬煮20分钟,过滤其汤汁,每日分3次饮用。此粥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饮用3个月,可使青春痘脓疱消散。 二仁消肿饭 薏苡仁 150克,郁李仁20克。郁李仁煎汤,用其汤与薏苡仁共煮成...
-
调理脾胃进补的养生粥
秋季的确非常有必要进补,因为经过一个漫长酷暑的煎熬,人体内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及脂肪等营养都耗损了不少。而且,秋天适时进补可以恢复体力,为接下来的严冬打好基础。但是,如果什么都不懂,盲目进补,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保护好脾胃功能,防止脾胃的损伤,使脾胃功能健康运转,是补养身体的关键所在。若能调理好脾胃的功能,使脾胃充分发挥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人体也就会随之健康。所以,进补的过程可以说是调理脾胃的过程。 粥类食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不伤脾胃,因此秋季多进粥食是补养身体、健脾...
-
冬日进补几款牡蛎药膳
牡蛎,又名蚝或海蛎子, 是我国著名的贝类。牡蛎壳 是一味中药,性微寒,味成,入 肝、肾经,能平肝潜阳、散结软 坚、收敛固涩。冬季,生蚝正 积极储肥过冬,产生大量的 葡萄糖,令其肉质特别肥美, 所以每逢冬季,正是我们品 尝肥美生蚝的最佳时候。这里介绍几款牡蛎药膳: 黑豆牡蛎粥取牡蛎20 个,葱半根,黑豆、白米各适 量,食盐、麻油少许。将牡蛎、 葱洗净;黑豆洗净,泡水一夜: 白米洗净,泡水30分钟备用。 将黑豆、白米放入锅中,加入 适量水煮成粥,再加入牡蛎、 盐煮熟,最后撒葱末、淋麻油 即可食用。黑豆牡蛎粥的美 容功...
-
中医亚健康医师发展如何推进
中医亚健康学迎来了学科发展的新契机,新职业将推动中医亚健康本科专业的建立及人才培养。如何在这样的有利环境下,做好学科发展的规划,是决定中医亚健康学未来发展的重要前提。 新职业背景开启新机遇 目前,中医本科教育仍然是当今中医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对于稳定中医队伍,持续开展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起到重要作用。中医亚健康医师的设立将会带动中医药高等院校对中医亚健康本科专业的设立,从而培养大批中医亚健康学的本科人才。专业人才队伍的壮大也是衡量中医亚健康学学科建设成果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新职业延...
-
重视经典,推进中医基石学科发展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课程是构建现代中医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是中医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们与《医古文》《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等课程为主体构成了中医基础课程体系,涵盖了中医发展脉络、基本理论框架及辨证论治精华,决定了这些课程的基础性质及课程所在学科的基石地位。近年来,河南中医学院认识到中医基石学科建设对于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在深入分析目前中医基石学科发展的严峻形势和主要原因基础上,进行了中医基石学科建设综合模式...
-
壮瑶特色促进广西中医药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将其纳入医改的特色重点工作总体部署,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等地方法规和重要文件,2012年5月召开了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大会。另外,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卫生部签订《兴边固疆卫生惠民工程协议》、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订《广西药用植物园升级改造工程协议》。 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城乡中医药...
-
如何推进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创新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意味着对中医基本科学规律的潜心探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的创新成果,是中医整体的科研实力的体现,蕴藏着驱动未来中医药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新步伐。科研课题数量、计划部署质量、科技资源投入、创新基地重点科室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等,都呈现了跨越式发展的态势;更值得关注的是,有一批重大原创性课题和拔尖人才,正有待政策催生、措施落实,以融入中医新科技革命的洪流。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