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第31页
-
夏季热伤风巧用中成药
热伤风即风热感冒,是一种夏天的普通病毒性感冒。治疗热伤风常用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种: 1.藿香正气水(软胶囊):祛暑常用药。祛暑散寒、健胃和中。临床以发热、发冷,汗出而热不解,头痛、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胸闷、关节酸痛,腹胀腹泻等为主要表现。 2.风热感冒冲剂:辛凉解表药。清温解毒,宣肺利咽。主治感冒身热,鼻塞,头痛,咳嗽,多痰。 3.桑菊感冒片:辛凉解表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多用于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初起病情尚轻之症。 4.银柴颗粒:清热解毒药。清热,解表,止咳。主治风热感冒...
-
东晋魏咏之唇裂术后成功臣
唇裂是一种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不仅影响面部美观,而且影响咀嚼和发音功能,常常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负担。1600多年前,东晋一个叫魏咏之的唇裂患者通过唇裂修补手术治好唇裂,并因此踏入仕途,建功立业,终成国之大器,演绎了一个励志故事。 魏咏之获殷仲堪赏识 魏咏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更为不幸的是,他还是一位唇裂患者。当时对唇裂有一个歧视性的名称——兔缺。魏咏之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在躬耕之余还刻苦学习。然而,魏咏之因为唇裂产生了自卑心理,“残丑如此,用活何为...
-
中国药膳研究会成立藏餐药膳学组
10月21日,中国药膳研究会民族药膳专业委员会藏餐药膳学组在京成立,并举办首届学术研讨会。中医专家、藏族名医、藏餐名厨等专家学者在北京藏医院研讨藏餐药膳研究开发、烹饪技艺和藏医的饮食疗法,北京藏医院介绍开展藏餐药膳工作的经验。 藏餐药膳学组成员由来自北京、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藏学研究机构、藏医院、藏族餐饮企业等,由中医药、藏医药专家和餐饮文化大师、藏餐名厨等组成。为进一步推动藏餐药膳理论研究和技术交流,充分发挥藏餐药膳的食疗养生作用,指导和配合藏餐药膳学组工作,中国药膳研究会还成立藏餐药膳专家委员会。...
-
读《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有感
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等主编的《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全书183万字,历经8年之久,终于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王庆其老师渊博的学识、深邃的科研目光、老骥伏枥的雄心壮志,以及团队精诚合作、深入钻研的治学精神,都值得我辈学习。今将读后感加以梳理,以供同道商榷。 •《内经》研究成果梳理的集大成之作 《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顾名思义,是对近百年(1911~2011年)来《黄帝内经》研究状况的系统、全面梳理,全书分《内经》文化研究、《内经》学术理论研究、《内经》语言文字及文献研究...
-
论中医心质学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 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 人们对于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治疗方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然而现有的有关心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始终难以摆脱西方心理学的桎梏, 为此, 李良松教授提出中医心质学的理论, 并将心理、道德、品格、心质、灵性、民族、宗教纳入中医心质学说体系。中医心质学说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学, 根植于中华千年丰厚的文化宝库。这一概念的提出完善了现代心理学和中医心理学的缺漏, 也意味着对心质现象的解说将不再是西方理论的舶来品。 中医心质学概念的确立 1.中医心质学的概念中医心质学是...
-
浊毒理论形成的社会自然因素
浊毒理论是现在中医学术界活跃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学说之一,它是以我国著名脾胃病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在总结前人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数万例临床病例的实践,而逐步创立完善起来的。在李佃贵国医大师浊毒理论的指导下,该理论已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并且均取得了明显疗效。笔者试图从社会自然因素方面探讨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任何一种学术思想的形成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自然因素。如刘河间行医时,正值火症大疫流行之际,提出“五运六气有所更,世态居民有所变,天以常火,人以常动,内外皆扰...
-
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除了母乳能完全满足0~6月龄婴儿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 坚持谷类为主食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也是最经济的能源食物。随着生活的改善,人们变得更倾向于食用动物性食物和油脂。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经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但是这类食物提拱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而膳食纤维过低...
-
三部六病学派的形成 三部六病学说的思想渊源
三部六病学说是刘绍武先生(1907~2004)多年研习《伤寒论》提出的新学说,至今已有70多年。该学说吸纳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和现代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形成了一套独立的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完整体系。经过后世弟子的不断发展与传承,现已成为特色鲜明的学术流派。 三部六病学派的形成 刘绍武早年受《皇汉医学》启发逐渐放弃时方而专攻经方。1944~1945年,三部六病学说初步成形,张辅轩根据刘绍武的讲课笔记整理成《仲景学术观》《仲景证治观》《仲景药能观》三本书,后不幸在战火中轶失。1962年,由刘绍武讲述,李子魁...
-
初夏樱桃成熟的季节 增强体质健脑益智
初夏,是樱桃成熟的季节。中医认为,樱桃性微温,味甘微酸,对于产后体虚气弱、气短心悸、倦怠食少、咽干口渴及风湿性腰腿疼痛、四肢麻木、关节屈伸不利、冻疮等病症有辅助的治疗作用。 有资料显示,在水果中樱桃含铁量丰富,每百克野生樱桃含铁11.4毫克。常食樱桃可补充铁元素,促进血红蛋白再生,既可防治缺铁性贫血,又可增强体质,健脑益智。 《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樱桃可多食,令人好颜色,美志性。”意思就是说,常吃樱桃能起到养颜驻容的作用。妇女以阴血为本,樱桃对孕妇、乳母贫血、月经过多、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