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98页
-
读《<八十一难经吕杨注>辑校与研究》有感
《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是中医学中继《黄帝内经》之后以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编撰而成的又一部经典医集。其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后世医家常把《内经》《难经》并称,并将《难经》与《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并列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难经》之注,莫先于吕、杨 《难经》成书既早,年久日深而辗转相传,原书今已不存,原貌今亦不可复睹。历代仅以校勘、注释流传。远在三国时,吴太医令吕广,便是注《难经》的第一人,也是古典医籍中注疏最早的,所注名曰《黄帝众难经》。但吕...
-
夏天煎药最好只“一煎”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若中药材和药液的煎制、储存不当,就容易霉变,这样的药非但不能治病,还有可能影响药效甚至危及患者健康。 我们自行煎药时,一副药一般煎2次,即早上煎一次,药渣到晚上加水再煎一次。然而到了夏季就不能再这样煎药,而是应当煎出一次后,马上加水再煎一次,然后将第二次煎出的药汁及时放入冰箱低温保存,至晚上服用。饮用前应先加热,自己煎煮的中药汤剂一般不建议隔夜服用。 若我们采用的是医院或者药店代煎的中药,因为它们是采用真空密封包装,保存时间相对比较长,但由于夏季气温高,保存时间也不宜超过7天,如果药液袋鼓起或者...
-
余霖《疫疹一得》治疫大法拾萃
余霖, 字师愚 (公元1723年-1795年) , 安徽桐城 人。 余氏于中医学疫病之研究造诣颇深, 明确提出 前人 “执伤寒之法以治疫” 以致 “举世同揆, 万人一 法” [1]13 , 岂不误人无数? 其提出疫疹之病因为瘟毒 火邪的重要观点, 据此而创立透疹外出的 “凉润之 法” , 代表方剂——清瘟败毒饮惠泽世人至今, 启迪 后世临床辨治疫疹贡献卓著。 精研《黄帝内经》运气理论,疫疹临证之为用 余氏于疫疹发病方面阐...
-
基于逻辑回归的“但见一证便是”探讨
“但见一证便是” 语出《伤寒论》 101条云: “伤 寒中风, 有柴胡证, 但见一证便是, 不必悉具” 。 从古 至今, 对于此句的阐释颇多, 虽然各家理解不尽相 同, 但皆试图推究张仲景原意, 且在自己对于此条认 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其指导临床。 众多医家不仅 将其视为小柴胡汤应用的指导原则, 且进一步引申 到其他方证中去, 认为许多方剂都可以通过 “但见 一证便是” 这一法则进行应用, 且多或良效。 由此可 见, 这句话在理论及临床中都具有...
-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开发和利用的几个问题(一)
记者:为什么说中医学和民族医药是两个伟大的医药宝库? 诸国本: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惟其历史悠久,传统医药的资源特别丰富;惟其长期统一,主流文化的优势显然突出;惟其民族众多,“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自然形成。民族不分大小,每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传统医药,这是由生存的需要来决定的,也是由当时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来决定的,而不是哪一个皇帝敕封的,也不是哪一个官员或权威承认不承认所能决定的。在中国历史上,中医学是以汉文化为背景并吸收了众多少数民族的医药经验创造的传统医学,仅1...
-
五行观念 五行即五时十月历将一年分五季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登本 五行观念源于十月太阳历一年分为五季,作为哲学概念则形成于春秋战国至秦汉,在五行理论形成及盛行之际,也正是《内经》医学理论构建并形成时期。 五行概念的形成源于古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对人类生命活动影响最大而又最为直接的五季观念。随着人们对五行观念认识的延伸,其表时节气候运行变化的意义被方法论的作用取而代之,演化为认识物质世界的理论和思维方法。自五行特性被抽象以后,五行就被用作分析、归纳、标记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属性特征,以此作为研究各类事物内部联系的依据。此...
-
建设一支中国特色的民族医药专家队伍
中国民族医药近3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集中体现在造就了一支较高水平的民族医药专家队伍。不仅藏、蒙、维、傣医药有不少著名专家,而且壮、苗、瑶、彝、土家、侗、朝、回医药等在发掘整理过程中也涌现出一批出色的专家。他们掌握的知识体系与中医西医不同,因而也就非中西医药专家之可比和可及。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独领风骚。其中许多人相继成为各民族医药的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在民族医药的医疗、教学、科研、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和医药文化建设等方面担负了领导工作。除此之外,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中医药院校以及某些著名高等院校,...
-
玉林医药传奇(一)
为了弘扬中医药文化,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到中医药深广的内涵和科学价值,让更多的人与千古中医相对.息息相通,特别是玉林的古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延伸,编者阅览了一些有关中医药诸书和报刊及自己的见闻.编成《玉林医药传奇》,供关心玉林中医药事业的读者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苏东坡医事 北宋时期的苏东坡,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还是位中医药家、实践家。他懂医理,通医学、养生之道,广读祖国医学专著并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文学著作的同时,他还撰写了医学专著《苏学士方》一书。后来,人们把《苏学士方》与医学家沈括的《良方》合编...
-
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我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是宋代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成书于公元1247年,是世界上第一部有系统的司法检验书,比公元1602年意大利人福寞乃·法特里所写的法医专著要早355年。后来传到海外,有英、法、荷、德、朝鲜、日本、俄文等译本。 我国的法医学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执行法医检验。汉代蔡邕解释礼记月令中认为,其损害在皮肤部分的叫伤,在血肉部分的叫创,在筋骨部分的叫折。可是在宋以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医专著。宋慈出身于福建建阳的一个官僚家庭,曾四次担任高级刑法官。据史料记载,他为官期间办事公道,能听讼清明,扶弱除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