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 第1913页

治 第1913页

  •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宣教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宣教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需求,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根据重点专科、学科、实验室、科研能力、高层次人才等平台基础和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心(治未病中心)、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康复医学科、职业医学、健康体检、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医院多学科交叉的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工作平台,针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青少年人群、康复病人、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开展中医预防保健,促进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了以中医为主、中...

  • 朱良春的治学精神及学术思想

    朱良春的治学精神及学术思想

      笔者于1977年~1986年随朱良春学医,9年中,先生的治学精神、医德医术及学术思想,影响了笔者一生。   每日必有一得   从南京中医药大学刚毕业,就随朱良春教授到门诊,老师教诲:对病人要有和蔼的态度,仔细耐心地望闻问切,准确地辨证施治。最终讲究卓越的治疗效果。他常讲: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除了看病,他都在研究、讲学,为的是使中医薪火相传。他说做一名合格的中医要“以德服人,以术服人”,并要求做一名好医生必须要...

  • 吕炳奎运用中医药治疗急症的自信与风范

    吕炳奎运用中医药治疗急症的自信与风范

      吕炳奎(1914-2003)是人们敬仰的中医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他一生勤奋,博览群书、兼采众长,精研医术,从未中辍临床。他临床擅中医内科病,如温热病,心病、痹证、小儿喘咳等,尤以肾病、肝病为先。   吕炳奎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脏腑至关重要。如肝炎,肝与肾同源,肝体阴用阳,肾阴久亏,肝热郁滞,脾胃湿热困遏,湿浊热毒炽盛,发为肝病。治宜用茵陈蒿汤,重用大黄斩关夺将、荡涤热毒,湿浊自去,肝血得和,疾病可愈。他不赞成滥用补法、用酸味药五味子之类以治肝病,而多用茵陈五苓散、柴胡疏肝散之类药物。   他治病...

  • 伤食可从郁治

    伤食可从郁治

      《丹溪心法》治“伤食”用“二陈汤加白术、山楂、川芎、苍术服之”。   该方与保和丸有相近之处,又与越鞠丸有相近之处。思之,越鞠丸为治郁之方,该方也为治郁之方。   朱丹溪说:“人身之病,多生于郁。”而伤食,必致中焦郁,治疗当治郁。   这样说来,我们对保和丸的解读,对保和丸的加减使用,都可联想到朱丹溪的治郁之法。   保和丸与越鞠丸合方,即为后世常用之越鞠保和丸方。...

  • 中医诊治疾病为什么要讲究辨证论治呢?

    中医诊治疾病为什么要讲究辨证论治呢?

    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讲究辨证论治,这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到底什么是辨证论治?中医诊治疾病为什么要讲究辨证论治呢?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 辨是辨别、辨认,证是证候,即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证”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这“四诊”所收集到资料、症状和体征,通...

  • 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别用分型治疗取代辨证论治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医专科、专病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然而笔者每观其专科、专病之治疗特色,多数以教科书分型分类施治,实在难以看出有特色彰显。天下一色,特色何有?中医之根在中医文化,中医之本在疗效,中医学博大精深,流派纷呈,各有特色。中医人应继承创新,不可本本主义,分型治疗之形式,难以脱离书本。中医人应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凸显中医特色,增强疗效,实为中医发展之必要。 中医特色,乃是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施治。中医是实践医学、经验医学。许多国医大师、中医名家,对疾病的治疗,一招一式,一方一药,一言一行,...

  • 李赛美:国内首倡纯中药治糖尿病

    李赛美:国内首倡纯中药治糖尿病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伤寒论教研室主任,经典临床研究所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方药量效关系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近年来,“中医西化”现象相当严峻,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却有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中医经典回归临床&rdqu...

  • 什么是三焦 三焦的作用 治疗三焦病

    什么是三焦 三焦的作用 治疗三焦病

    三焦,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有人认为“焦”应当解释为“膲”,膲为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有人认为“焦”字应当解释为火,为无形之气:有人认为“焦”字应当为“樵”,也就是人体的三个区域。“三焦”是中医学中的~个重要概念,但是对三焦的概念至今仍有许多争论。实际上,中医学中的脏腑器官并不是现代解剖学中的脏器概念,而是指一组运动系统。所以关于三焦概念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 虚实不明病证强调按经论治

    虚实不明病证强调按经论治

    《灵枢·经脉》篇云:“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历代对“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所释皆较牵强,如张介宾《类经》释曰:“言本无虚实之可据,而或有邪正之不调者,但求所在之经以取其病也。”现代则译为“不盛不虚的从本经取治”,“发病不由于邪气盛或正气虚,就于本经取穴调治”,“对虚实不明的病症,只须按经取穴治疗,而不必分补泻&...

  • 偏见中医又用中医治病的“文化大咖”
  • 在治法的指导下组成符合病情需要的方剂

    在治法的指导下组成符合病情需要的方剂

    •《伤寒论》全书的灵魂,可用仲景本人的两句话来概括:一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只要有一个症状和体征能够反映出方剂的主治病机,便可径直应用;二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详辨脉症,探明病机,拟定治法,并在治法的指导下组成符合病情需要的方剂。 •病机不是发病机理、发病机制,而是同“弩机”,是使弓箭适时射出的重要控制机关一样,指的是“疾...

  • 越来越多外国患者到甘肃求治中医

    越来越多外国患者到甘肃求治中医

    俄罗斯人菲达罗乌娜两年前患上支气管哮喘,在本国接受了一年西医治疗,却未见疗效。在一位俄罗斯医生的建议下,她坐了10个小时的飞机来到中国甘肃,希望借助这里的中国传统医术消除疾病的困扰。 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1岁的菲达罗乌娜仰卧在床,接受拔火罐治疗。医院为菲达罗乌娜配备了4名骨干中医组成的诊治团队。在为期12天的治疗时间内,这4位医生分别为菲达罗乌娜进行刮痧、拔罐、耳穴贴压、针刺、刺络放血、埋线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等多种中医传统特色治疗。 菲达罗乌娜的主管医师范娥说...

  • 厥阴病的治案 当归四逆汤的应用

    厥阴病的治案 当归四逆汤的应用

      很多医案类著作,读一遍足矣。而能吸引读者反复阅读、揣摩的医案类著作不算太多。   清代医家郑重光所著《素圃医案》一书,可谓医案类著作中之上品。尤其卷一“伤寒治效”部分,笔者每读一遍,皆有一遍之感悟。其中最让笔者称叹者,是书中对厥阴病的治案、对当归四逆汤的应用,可谓“迥出诸家之上”。   书中载:巴绣天主政,隆冬檐际脱裘,易近体之衣,觉受寒,尚不为困。本夜又梦遗,次日即寒战头疼,发热腰痛,脉反细紧,病属阳证阴脉。幸脉但细而不沉,犹有头痛身热,乃厥阴表证。...

  • 用络病理论指导难治性疾病防治研究

    用络病理论指导难治性疾病防治研究

      与时俱进的学术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学科保持蓬勃生机的内在动力,只有重大学术理论创新才能带来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革命性变化。络病学学科的建立发展过程,为在21世纪生命科学时代中医自身学科发展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即“理论+临床+新药”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理论、基础与临床的相互转化。   纵观两千年的形成发展历程,中医药始终遵循“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治疗方药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的中医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以史为鉴不难发现,从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奠定中...

  • 中医缓解肿瘤 胃肠病从脾论治

    中医缓解肿瘤 胃肠病从脾论治

    中医特色疗法缓解肿瘤不良反应   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于近日成立了中医康复治疗中心,并在头颈外科、乳腺科、放疗科、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和中西医结合科5个临床科室建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   除开展针灸、拔罐、药物敷脐、中药包热敷等常规传统自然疗法,治疗偏头痛、面瘫、鼻炎、颈椎病等常见病症外,该中心主要结合肿瘤专科医院特点,重点开展特色疗法,如针刺疗法治疗放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疲乏、口干等不良反应;中药敷脐疗法改善放化疗后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便秘、肠梗阻等;中药包热敷疗法治疗肿瘤术后肢体水肿、疼痛、功能障...

  •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

      北京一位中学老师近来头昏脑涨,站都站不起来。她去几家大医院做了一大堆检查,神经科的医生都说她没病。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敬为她刮了痧、拔了罐,感觉马上好多了,原因是排出了体内的湿热。   西医看的是病,中医看的是人。在西医临床诊断上,只有符合病理指标,才能诊断为某种疾病。如果只是感觉不舒服,在临床上还不能诊断为“病”。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根据患者症状辨证施治。等到体内出现明显病变,病象彻底显露,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夫病...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治未病
  • 中医辨证治老年“嗜睡"

    中医辨证治老年“嗜睡"

    中医认为,嗜睡主要与脾虚湿 盛、中气不足有关,老年人常因阳气 不足、脾气虚弱,出现困倦无力、昏 昏欲睡。中医辨证治疗嗜睡症效果 不错,副作用小。 一、脾气虚弱型症见精神倦 怠,嗜睡,饭后尤甚,四肢困乏,食少 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沉弱 无力等。治宜益气健脾,方用香砂六 君子汤加减。 处方:党参、茯苓、石菖蒲、山。 药、泽泻各12克,白术、陈皮、半夏、 砂仁、远志各10克。煎分3次服, 日l剂,连服7剂。 二、痰湿内困型症见困倦欲 睡,伴头重如裹,四肢困重,纳食减 少,胸闷欲呕,口粘不渴,咳吐白痰, 舌苔...

  • 中医综合治疗符合瑞士临床需求

    中医综合治疗符合瑞士临床需求

    小小的瑞士分为三个语言区域,德语区、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因此,3种语言都是官方语言,其中德语区的人口最多,占70%左右,这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医诊所的密度也高于其他地区。 针灸在瑞士概指所有中医治疗 针灸,德文叫Akupunktur(读音为阿库庞克吐),意大利文是Agopuntura,法文跟英文一样Acupuncture,读音都差不多,因为都出自拉丁文,指的是针刺疗法。这就出现了一个我们国内也存在的误解,即把针灸中的灸法忽略了。在临床上,这种误解走得更远,因为老外们提及针灸时,既是指针刺...

  • 治未病的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的中医预防保健

      对于本单位急需的专业人才,参加供需见面活动,现场却鲜有人问津,甚至空手而归。这是日前在上海市2013年中医住院医师供需见面会上,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历的尴尬。   据介绍,目前上海治未病的中医预防保健模式已在社区广泛推行,社区机构十分期待中医师以及针推、康复等专科医师的投身加盟,而专业人才似乎并不领会这份期待,在其他城市这种情况可能同样存在。鉴于此,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花大气力,探索建立以城市社区和基层农村为重点的中医专业人才流动机制,通过采取提高基层待遇,提供发展平台,创造适宜环境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

  • 中医说不清治病机理?如何才能让中医解释自己?

    中医说不清治病机理?如何才能让中医解释自己?

    中医要说清楚治病机理,有效的途径与出路可能是回归中医原有话语系统——让中医自己解释中医,把“西化&rdqu...

  • 徐经世:中医“治未病”理念溯源与再思考

    徐经世:中医“治未病”理念溯源与再思考

    “治未病”始见于《黄帝内经》,其源于医疗,又不限于医疗,是具有中医原创性的健康认知体系,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已成为中华民族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 今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因“嗜欲劳目,淫邪惑心”而出现“欲而不达,郁久成疾”的状况在临床上屡见不鲜,更需要通过调节精神情志,使全身气机出入升降通畅...

  • 深究三阴三阳论治银屑病

    深究三阴三阳论治银屑病

      开篇语:《内经》说:“诊病不问其始……卒持寸口,何病能中?”(见于《素问·征四失论》)《伤寒论》说:“不知病源,为治乃误。”(见于《伤寒例》)这些都强调了审症求因、见病知源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学中医不仅要识方,更要识病、识症。   中医正道是什么?笔者以为是理法为先,然后是理、法、方、药、量、用六个方面的丝丝入扣。这与当下强调方症对应、将方作为学习中医核心的误解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中医,想要用中医药治疗疑难病、系统病...

  • 运用哲学思维谈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

    运用哲学思维谈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

    陈宝贵教授强调中医、西医都是人类文明长期实践的结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人类本身可持续发展进步的宝贵财富。我们决不能排斥西医,并主张中西医并重;我们同时提倡中西医要认真地互相了解、配合。中西医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地发展,真正的中西医结合也可能是产生新的医学理念和医学体系的有效途径。从哲学理念上说,中医是从整体出发到局部,进而有效地认识局部,通过调理整体来医治局部。而西医往往是从局部出发而不问整体,通过医治局部来改善整体。因此,总的来说,中西医的理念各有各的优长。从整体上说,西医检测的定性和量化等可能比中医直观、先进...

  • 承古纳今 做好中医外治大文章

    承古纳今 做好中医外治大文章

    吉林省松原市中医院康复科成立于2004年,是松原地区最早成立的以中枢神经损伤、软伤康复为主的科室。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患者量逐年上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目标明确,执着坚持 康复科成立之初经历了长时间的惨淡,患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人把科室主要使用的Bobath手法认为是按摩,后经过一部分患者的治疗,其实际效果博得患者的认可。在执着的坚持下,这个不吃药不打针的科室逐渐壮大起来。以“外治法”为主要发展方向是该科成立之初即确立的目标,“是药三...

  • 中医走近白领 自闭症中医康复 提升中医治理

    中医走近白领 自闭症中医康复 提升中医治理

    “借助合作共建,加快完成由医院向学院的转变,由科室向学科的转变,由医生向学者的转变”,近日,在山东省滨州医学院临沂中医临床学院揭牌仪式上,临沂市中医院院长李凤鸣如是说。 李凤鸣认为,滨州医学院临沂中医临床学院的命名揭牌,既是滨州医学院与临沂市中医医院双方紧密合作的新的起点,也是双方共同发展的新机遇,更是对医院医、教、研综合能力的极大认可。他表示,医院一定全力改善和提供更好的管理、教学和生活条件,实现教学相长,努力建设研究型医院。 (朱卫红 李云亮) 近日,安徽省阜阳市中医...

  • “三明治”与张仲景的六病体系

    “三明治”与张仲景的六病体系

      大道至简!   如果还没简单到多数老百姓都能听懂,笔者认为便是道还不够通、不够“大”。于是,让中医的道理尽量简单而不失正确便成了笔者的理想之一,经常会努力用一些通俗的、流行的、甚至是时髦的语言来表述中医的道。   三明治又叫三文治,发源于西方各国的一种快餐食品,现在也流行于我国。这种“面包夹调料再夹肉”的形象,正可以直观地传达笔者对很多患者病理状态的认识。   患者最里面一层是凉,体现为很多人脏器的“寒”;中间一层是代谢物质...

  •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当人们翻开世界预防医学历史画卷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在其扉页上,无不题写着“治未病”这句古语。的确,在中国古医籍《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醒世名言,开创了世界预防医学的先河。现代西方医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级预防策略,即病因学预防、发病学预防、临床预防,并将其贯穿在医学实践的始终。   近年来,国内有人创新性地提出了西医“治未病”的学说,其实,二者比较起来如出一辙。西医的第一级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对环境...

  • 治疗食积用下法

    治疗食积用下法

      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中有“伤食诗”:“嗳腐吞酸腹不舒,食伤平胃可消除,若还拒按宜承气,慎勿因循反致虚。”并谓:“徒用山楂、麦芽之类,则所伤之物,未能自下,聚于胃中,如酿酒一般,则胃气日见败伤。”这里提到了治疗食积用下法。   《金匮要略》中就有治疗食积(宿食)用吐、下两法。《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第21~24条:“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濇,尺中亦微而濇,故知有...

  • “方证对应”体现辨证施治实质

    “方证对应”体现辨证施治实质

    既然经方辨证体系引入“方证对应”来阐述经方的辨证施治实质,那么我们首先必须厘清“证”与“方”在《伤寒论》中的定义及其内涵和外延,及其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才能明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方证对应”。 “证”的概念 中医学中的“证”实际上概括了整个病机以及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各方面内容,揭示了人体内部正邪相争的本质。古代经方医家通过长期的应用总结,其所赋予...

  • 医疗气功治病规定

    医疗气功治病规定

      “气功大师”王林正在一步步走下神坛,7月30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的在线访谈中,该委综合监督局局长薛晓林回应了“气功大师”王林“气功治病”事件。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责成江西省进行调查王林是否涉及“气功治病”。针对使用医疗气功治疗疾病,原卫生部对此早有规定。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可开展医疗气功   自2000年7月10日起,卫生部正式实施《医疗气功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指出,除...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