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 第1914页

治 第1914页

  • 口腔“上火”中药防治方

    口腔“上火”中药防治方

      当你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流鼻血以及口干舌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及舌尖糜烂、烂嘴角等症状时,很显然你“上火”了。   “火”分“虚实”,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实火可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火最旺为“肝火”和“心火”。因此,防“上火”,除了要保持好情绪,...

  • 能调治亚健康的保健茶

    能调治亚健康的保健茶

    一、三花清凉茶 组成:金银花、枸杞子各2 克,甘草1克,黄菊花2朵,白菊花1朵。 用法:沸水冲泡、泡淡为止。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作用。适用 于压力大而情绪容易激动,面部烘热,口燥咽干的 人群。 二、双花洋参饮 组成:西洋参、金银花、甘草各2克,白菊花2朵,麦冬3克。 用法:沸水冲泡,泡淡为止。 功效:具有清热、益气、养阴的作用,适用于易疲劳,易上火人士。 三、佛豆玫瑰茶 组成:佛手3克,白豆蔻、玫瑰花、甘草各1克。 用法:沸水冲泡、泡淡为止。...

  • 岳美中诊治各种老年病

    岳美中诊治各种老年病

      慢性支气管炎   岳美中指出,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很多,治疗时不宜只顾虚弱,过多地应用补剂。尤其是急性发作时,过于发散,不先事疏解,或只补虚不去邪,都可能使外邪久驻,病情加剧。   岳美中临证多用保元汤合生脉散加麻黄、附子、枸杞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有效,并指出,此方标本兼顾,肺肾同治,还可酌加葶苈、大枣。本方对老年肺气肿,肾虚作喘及心气虚作喘均可用。如岳美中曾治疗一例老年妇女,患常年咳喘,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感冒或劳累后即发作,夜间常不能平卧,平卧时即咳嗽气喘,曾用延年半夏汤,略有好转,用玉屏风散合...

  • 春季面部“是非多”中药调治有把握

    春季面部“是非多”中药调治有把握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本应心花怒放,怎奈皮肤过敏瘙痒,美好心情已然不在。中医理论认为,春季阳气升发,容易上火。如果饮食再没有节制,常吃辛辣油腻高热量的食品,加之护肤品、化妆品使用不当,面部就容易因“上火”而出现过敏。这在女性较为常见。针对春季人们脸上频发的“事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李志鸿提醒,面部出现“小毛病”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乱用药,别让你的脸再受到伤害。 及早治疗勿让小病引大病 由于北方春季干...

  • 推广医药治病与传授医药知识

    推广医药治病与传授医药知识

      中国古代也曾有一些开明的政治家,主张提倡朴素的唯物主义。当他们看到百姓普遍信巫不信医的陋习时,便积极开展破除迷信,与旧俗作斗争,大力推广医药治病与传授医药知识的活动。仅录两例,以飨读者诸君。   据宋《圣惠选方》载:“闽俗左医右巫,疾家依巫作崇,而过医之门十才二三。……余治州(蔡襄,宋代政治家和著名书法家,曾知福州、泉州及杭州)之明年,议录旧所赐书(《圣惠方》)……酌基其便于民用者,誊载于板,列牙门之左右。所以道圣主无穷之泽,沦究于下,...

  • “神医葛”奇术治臌

    “神医葛”奇术治臌

    清朝康熙年间,句容的茅山脚下,出了一位名医葛承祖。他是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葛洪的后裔,深谙祖传医术,医德很高,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被人们称为“神医葛”。 一次,葛承祖骑着小黑驴,走村串户,行医施药,来到汪庄村。听说有个叫汪大力的人生命垂危,作为医生,葛承祖迅速来到病人家门前。此时汪家门外摆着三张芦席,已准备给汪大力办后事当棺材用。汪大力此刻躺在堂前一块门板上,肚子鼓得像一口锅,两眼紧闭,只有一口游气了。葛承祖听汪大力妻子说明病因,认为汪大力的病是暴食“冷蒸”...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治胸痛 益气养阴热解痛除

    治胸痛 益气养阴热解痛除

      段某,女39岁,2011年10月20日初诊。   主诉:五日前,因劳动时不慎,跌伤右胸,时日又感风寒,发热恶寒,体温达39℃,胸痛阵作,口干口苦,食纳不佳。今日胸痛时有加重,呼吸引痛,寒热互作,二便尚可,肢体不爽。刻诊:体温38.5℃,舌红苔白,脉弦数。   此乃外邪郁于少阳,瘀血阻滞脉络。治当和解枢机,散瘀通络止痛。处以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丹参15克,桃仁9克,红花6克,乳香6克,没药6克,枳壳6克,桔梗6克,甘草5克,生姜6克,红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

  • 治痛证经验和医案

    治痛证经验和医案

      江苏省已故名医章次公先生临床运用附子甚为广泛,本篇择其治痛证经验和医案,以示一斑。   头痛   或配伍养血祛风通络化瘀之品,取附子大辛大热,祛表里之沉寒,通络脉之瘀滞,并能止痛之用。或配伍养阴补血之药,用附子升清阳,并且静中有动,始能生化不息。   案例   王女。头痛达十年之久,作辍无常,痛剧则呕吐频作,彻夜不寐,痛苦不可名状。治风当先治血,古有名训,但追风通络之品,仍不可少。   处方:炮附块30克,全当归30克,大川芎18克,甘枸杞18克,明天麻18克,藁本18克,大蜈蚣10条,...

  • 挖掘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

    挖掘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

      广东省中医院是拥有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集团,2012年门诊量达680万人次,是全国门诊量最大的医院。作为全国中医医院规模最大的急诊科,已经建成了包括急诊门诊、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区、急诊病房、急诊ICU全套体系;全科开放床位90张,其中抢救床位2张、临观床位15张、留观病床39张,综合病区床位26张、EICU8张,形成了以院前急救和院内急危重症救治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中心。   广东省中医院不仅重视人才培养和中西医医疗技术的提高,更重视医院的文化建设,塑造具有高尚医德的医疗技术人才。在医院文化的感召...

  • 中药泡脚家庭治病四招

    中药泡脚家庭治病四招

    人们经常说:“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意思就是,寒邪容易从脚侵袭人体,从而引起多种病症。这是很有医学道理的。 中医认为,脚是人体之 “根”,分布有6条经脉以及大约60个穴位,通过这些经脉和穴位,脚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至全身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人的双脚远离心脏,供血相对较少,同时脚的皮下脂肪层又薄,保温性能差,在一般情况下,脚的皮肤温度较低。在寒冷的冬季,寒邪极易通过脚侵袭人体,损伤阳气而致病,或使旧病复发、病情加重,甚至恶化。老年人由于脏器老化,功能衰退,对寒冷...

  • 保护食管应早治泛酸

    保护食管应早治泛酸

    泛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人人都可能发生过。像饮食过饱,或者甜食、辣食吃多了,都会出现泛酸的症状。专家认为只要持续时间不超过5分钟,就不必太在意。 对于患有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症、食管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而言,长期泛酸则需要及时进行抑酸、制酸的治疗。从胃反流的反流物中含有大量胃酸,胃酸具有腐蚀性,若是泛酸日久,则可能引起食管溃疡、食管狭窄,进而透发发食癌;再者,泛酸不仪在消化道产生许多疾病,还可导致咽喉炎、声带炎;反流至气管,还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哮喘等,夜间泛酸还将引起严重的睡眠障碍。...

  • 温阳化气治口渴

    温阳化气治口渴

      口渴一症,临床多见。究其病因,可分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引起者,如风热感冒、阳明证及温病等。一般病程较短,总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脉浮等症可寻。内伤引起者,一般病程较长,多由阴虚引起,然由阳虚引起者也不少见。   如治某患,男,60岁,主因口渴引饮3个月,于2010年11月10日初诊。半年前大热天吃凉香焦1只,当时即感腹部憋胀,继之脘腹痞满隐痛,胃纳减少,旬日不解。后用单方焙香蕉研面水冲服而瘥。3个月前觉口渴,渴而引饮,但喝而愈渴,尽管喝得腹胀仍觉口渴。仅晚饭后至就寝前即饮水约1200mL。小便自利。几...

  • 身体不适 自我调治

    身体不适 自我调治

    1.情绪激动:清做10次深呼吸,,吸气要短,呼气要长,即1次吸人,分3-4次呼出,可迅速平复激动的心情。 2.头胀:身体坐直,把头尽量向后仰,坚持8-10秒钟,然后将头垂在胸前,保持这种姿势10-15秒,重复做4-8次。 3,两眼发胀发酸:请闭上XXIt艮5秒钟,然后睁㈠视鼻梁,重复做3-5次。 4.困乏打盹:坐正,双肩后伸,下颌微收,双臂下垂,下颌微收,双臂下垂,放在身体两侧,于心向后,然后使劲拉动背部、臀部与颈部的肌肉,做10-12秒钟,最后做全身放松运动10-15秒,重复做4-6 次。 5.两手酸累:可将两手...

  • 冬病夏治之所以受欢迎

    冬病夏治之所以受欢迎

      每年夏天三伏,各地中医医院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人们在感受冬病夏治带来的疗效同时,也逐渐认识中医,进而相信中医。冬病夏治之所以受欢迎,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冬病夏治历史悠久。在人体的穴位上贴药是中医防治疾病颇有代表性的方法。如天灸疗法已经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天灸主要由细辛、延胡索、干姜、白芥子、肉桂等中药制成,使用时敷在特定的穴位上,保留一定时间,通过药物对皮肤的刺激,疏通背部穴位,一气贯通,从而系统地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二是冬病夏治方法独特。冬病夏治疗法包括多种治法,除...

  • 巧用螃蟹治好漆疮症的故事

    巧用螃蟹治好漆疮症的故事

    叶天士是清代的名医,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和典故有很多。本文介绍的是他巧用螃蟹治好漆疮症的故事。 话说清朝年间,有位小伙子在新婚前几天得了一种怪病,往日清秀的脸肿得变了形,明亮的眼睛也被极度浮肿的眼睑遮盖,头大如斗。家人只得赶紧去请名医叶天士。 叶天士为小伙子诊脉后发现其六脉平和,只是略有一点虚弱。不知不觉,时已近晌午,家人为他盛上饭菜,只见小伙大口大口地吃得十分香甜。叶天士见后越发觉得奇怪,觉得这病有点蹊跷,便仔细沉思起来。 沉思良久,叶天士扫视了一下房间。忽然,他发现屋内的床、衣柜、桌子、椅子是全新的...

  • 养心胜于治病

    养心胜于治病

      只要宁静处世,不为世俗名利所动,身心处于淡泊宁静的良好状态之中,必然有利健康。对症下“药”,自然能“药”到病除。   唐代著名禅师无际大师,91岁无疾而终,生前曾为世人开列十味奇药:“慈悲心一片,好肚肠一条,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药用宽心锅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盆内研碎;三思为末,六波罗蜜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瘥。...

  • “治癌神医”王学贵的“神话”面临破灭

    “治癌神医”王学贵的“神话”面临破灭

      “气功大师”王林刚被拉下神坛,“治癌神医”王学贵的“神话”又面临破灭:这个号称“用中草药治好了2000多名重症甚至绝症患者,早中期的癌症不在话下,晚期癌症的治愈率高达95%”的“神医”,经调查发现,不仅他本人吹嘘的所谓的神奇医术根本无从考证,而且又是一个非法行医的典型案例。   “治癌神医”   患者只要电话告知病情就可以开药   在云南昆明市开馆举办&...

  • 清热化痰养血治痉病

    清热化痰养血治痉病

      彭某某,男,64岁。2010年4月17日初诊。诉头部摇动2年余。2年前即头部摇动,难以控制,且伴有后项不适。偶有痰涎溢流,尚有轻度脂肪肝。诊见脉濡,舌质红,舌尖尤甚,苔白。证属痰热上扰,血虚生风。治宜清热化痰,养血祛风。方投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黄连6g,制胆星6g,竹茹10g,枳实10g,陈皮15g,法半夏10g,茯苓15g,甘草8g,生姜3片g,桃仁10g,红花10g,熟地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地龙10g,钩藤10g,生地15g,焦山楂30g,黄芪20g,羌活10g。15剂,...

  • 御医是如何治病的呢?

    御医是如何治病的呢?

      历史上各朝各代御医职责分工也各不相同,从最初的医巫共侍皇上,到后来的太医院,为皇宫贵族提供医疗服务的人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跟我们今天的一个综合医院差不多。   御医职掌主要八项:侍直、进御、扈从、奉差、储药、祭先医、诊视狱囚、施药等。其侍直,各以专科,分班轮值,在宫中称宫直,在外廷称六直。宫直在御药房及各宫外班房值班,六直在外直房(如畅春园、圆明园)值班。扈从,皇帝出巡,御医或奉旨点用,或按班轮值,都给夫马、车辆装载药材,还给账房需用等物。此外,王府、公主府、文武大臣等,太医奉旨前往。还给监狱囚...

  • 中医情志疗法 治厌食

    中医情志疗法 治厌食

    中医情志疗法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多诊疗奇闻佳话,大有“喜怒哀乐”皆是药之感,中医对一些疑难怪病具有独特的情志疗法,神奇的疗效蕴藏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传说古代名医张子和,善治疑难怪病,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信。一天,一个名叫项关令的人来求诊,说他夫人得了一种怪病,只知道腹中饥饿,却不想饮食饭菜,整天大喊大叫,怒骂无常,吃了许多药,都无济于事。张子和听后,认为此病服药难以奏效,告诉病人家属,找来两名妇女,装扮成演戏的丑角,故作姿态,扭扭捏捏地做出许多滑稽动作,果然令病人心情愉悦。...

  • 中医除顽疾 辨证施治

    中医除顽疾 辨证施治

    ——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广中医)消化内科治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凸显 38岁的张某来自平南县大瑶山区,由于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时常出现腹泻和便秘,有时大便中还有红色粘液。为了治病,两年多来,张某成了南宁的常客,在区内好几家有规模的医院几乎都住院治疗过,疗效微乎其微,医药费却花了不少,这让原本家境就不宽裕的张某痛苦不堪。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报上看到有关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广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报道后,就打来电话咨询,该院消化内科李桂贤主任在倾听他讲述症状后大致作了一些分析,然后建议他过来...

  • 中医肛肠科常见病治疗指南

    中医肛肠科常见病治疗指南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了几千年,进入现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疗技术手段不断的被引进与开展,规范化的现代医疗模式更多地被人们所接受。中医因为理论体系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因,规范化的程度一直不高,还不能为国际性的生命科学体系所完全接受,中医的科学研究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还不能发挥最大作用。因此,中医药的标准化就成为目前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和突破口。中医肛肠学同样迫切需要在继承传统经验、吸收现代研究成果、应用现代科研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和制定具有中医药...

  • 化痰治病 青筋与疾病

    化痰治病 青筋与疾病

    化痰能治很多病 痰是人体津液代 谢异常产生的病理产 物,也是很多病的致 病因素。 中医常说的痰包 括经咳嗽、呕吐排出 体外的有形之痰,也 包括不可见的、弥散 于全身各经络脏腑组 织的无形之痰。“百病 皆因痰作祟”,这句话 意味着,祛痰能防治 很多疾病。 肺病通过咳嗽 排出的痰,主要分热 痰、寒痰、湿痰等。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是热痰, 一般有痰质黄稠、舌苔 黄腻的症状,这类人群 多有肺病,比如肺炎、 哮喘等。治疗多采用 “清”法,用具有清热化 痰、润肺止咳功效的 药...

  • 捏捏腋窝治胸胁胀痛

    捏捏腋窝治胸胁胀痛

    有一次坐门诊时,我碰到一个30多岁的病人,他说自己曾经是搞装修的,但是近半年来已经不做了,原因是自己经常感到胸部发胀,两边肋骨疼,胳膊也抬不高,平时要做个水电改造、贴墙砖什么的,都没法干。看过医生,吃过药,但效果总是不理想。于是,我就让他多捏捏腋窝,再配和渊腋、肩贞两穴,没出1个月,他就完全能干活了。 腋窝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除了洗澡,很少会有人刻意去碰这个地方了。但是,从防病治病的角度来讲,经常捏一捏腋窝,好处可是多得很。 中医常讲“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而腋窝正是&ldquo...

  • 帕金森氏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曹淑芬

    帕金森氏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曹淑芬

    帕金森氏症在传统中医很早就有记载。中医把周围性颜面神经麻痹症称为“面瘫”或“口眼歪邪”,属于“中风中络证”,认为致病因素为患者体质气血亏虚,以致让外风乘虚人络所造成,病程大约可区分为早期阶段、中期阶段和晚期阶段三期,如果病程超过60天则属于面瘫后遗症期。 帕金森氏症所出现的震颤麻痹情形,多由单侧上肢的手指头开始,初期可能出现在安静不活动时,当用力持重物时却反而停止,如果是拿杯子喝水、拿碗筷吃饭或是写字等小动作又会出现颤抖的情形,日久逐渐连下肢...

  • 扶正祛邪治百病

    扶正祛邪治百病

    编者按:找名老中医看病,不一定要去大医院挤破头,随着“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实施,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诊所和国医馆如雨后春笋,就医变得更轻松。湖南大夫堂国医国药馆是目前省内最大的一家国医国药馆,汇聚了免疫学教授赵武能、骨科专家孙达武、儿科专家张涤等数十名知名中医专家。从本期起,本版特联合湖南大夫堂国医国药馆推出《名老中医经验谈》栏目,帮助大家认识和了解这些专家的临床经验和技术特长,最大限度地帮您有针对性地就医,敬请关注。 强直性脊柱炎、肺纤维化、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炎&hellip...

  • 强身治病 民间推拿按摩

    强身治病 民间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源远流长,相传上古时代,人们某处不适,用手按揉几下,很快就感到轻松一些。人们感受风寒湿邪,或某处慢性劳损,以致酸胀疼痛,活动不便,只要用手推捏揉摩一会儿,酸胀疼痛就可减轻,活动不便也随之好转。人们从这些偶然的发现,逐步发展到有意识的运用,强身治病的推拿按摩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随后,医生也逐渐采用推拿按摩防病治病,甚至用来救治危急重症。《史记》就记载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在抢救虢太子的尸厥症时,配合使用推拿按摩,收到“起死回生”的卓越效果。   魏、晋、隋、唐时期,推...

  • 推拿能治腰疼 还能“推走”子宫肌瘤

    推拿能治腰疼 还能“推走”子宫肌瘤

      推拿对于痛证的治疗效果得到很多人的认可,有时候治疗腰疼的同时,还能把子宫肌瘤也“推”走。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属于郁结,循经推拿可以消除内科郁结,是因为手法让经络通畅,消瘀散结,这样,子宫肌瘤就有可能被消除了。      推拿治好了腰痛   46岁的张女士在两年前因连续8个月没有来例假,到医院检查后发现长了3个子宫肌瘤,其中最大的有40mmx38mm,像鸭蛋大小;最小的也有10mmx8mm,医院曾建议她注射黄体酮或进行手术治疗。由于担心有副作用,她并未接受这些治疗方案。...

  • 治未病是中医最高境界

    治未病是中医最高境界

    治未病,应该是古往今来医家最大的追求和梦想,和现代医学相比,中医治未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医圣张仲景的《金贵要略》开篇第一句即是:“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圣人穿越时空一一句“开场白”,传达给人们的思想是,治未病至关重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治未病的具体内容,我认为无非就是未病先防,已病防传,从而不使疾病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可是,真正实施起来,却很难做到,从而导致患者小病治大,大病致残、致死的悲剧上演。现代社会,人们都知道,像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

  • 古代中医治病“医药不分家”

    古代中医治病“医药不分家”

      众所周知,古代中医治病“医药不分家”,中医不仅坐堂问诊开方,中药炮制、调剂、配制膏丹丸散也是样样精通。近代许多名医也是先从小药工做起,逐步熟悉中药,最后成为一代名医。   如今医药分成两家,大学开设中医、中药两个专业,中医专业的毕业生考取执业中医师坐诊看病,中药专业的毕业生考取中药师专司炮制调剂制药。在实际工作中,几乎没有医师愿意干药师的活,而却有相当一部分中药师在大学学习了中医药基础部分临床课程后,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学习摸索,又掌握了一定的诊疗技能,衷心热爱中医事业,希望转行...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