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 第1919页

治 第1919页

  • 芝麻油治鼻炎 麻油水治便秘

    芝麻油治鼻炎 麻油水治便秘

      芝麻油治鼻炎天气干燥、睡眠不好、过度劳累等,均可引起鼻腔干燥、充血、头疼等慢性鼻炎症状。此时可用消毒棉球蘸芝麻油涂在鼻腔患内,一般一次即可见效,两次症状全消。   麻油水治便秘取蜂蜜50毫升、麻油50毫升、温开水约1000毫升;将蜂蜜放入碗中搅拌起泡后,再将麻油慢慢掺入其中,拌匀;最后倒入温开水搅匀,即可饮用。此法对治疗肠燥引起的便秘效果显著。(翟爱华)...

  • 骨质疏松食疗药膳七款调治

    骨质疏松食疗药膳七款调治

    一、猪血瘦肉豆腐汤猪血250 克,猪瘦肉、豆腐、胡萝卜、山药各 100克,调料适量。将猪瘦肉洗净、切丝,猪血、豆腐切块,胡萝卜及山药切片。加清水适量煮沸后,调入姜末、食盐等,待熟后调入葱花、味精、油适量,稍煮即成。可健脾补肾、益气养血。 二、黄豆核桃鸡鸡肉0.75公斤,黄豆、核桃各50克,调料适量。将鸡肉洗净、切块,黄豆泡软,核桃取仁。同放气锅中,加葱白、姜末、食盐、料酒等,后加水至八成满,文火蒸约2小时取出,加胡椒粉适量服食。可补肾益精。 三、芝麻核桃粉取黑芝麻、核桃仁各250克,白砂糖50克,先将黑芝麻、核...

  • “时-人-病-症”的辨治思维框架

    “时-人-病-症”的辨治思维框架

      笔者曾提出“时-人-病-症”的辨治思维框架,在随后的实践中,笔者发现,遵此框架既尊重了中医理法为先的传统,又兼顾了方症经验的应用。于是不揣浅陋,介绍于下,以期能对中医同道临床疗效的提高有所裨益。   时   有很多的疾病是“与时俱发”的,比如冬季型银屑病和每年阳历10月发作的鼻炎。对于这类疾病,不考虑“时”的规律性,无疑是对中医“人与天地相参”理论的漠视。   冬主“封藏”,暴...

  • 阴虚水肿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阴虚水肿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现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对于水肿一病证治分型中并无阴虚水肿一证,临床中却不乏此种证型的患者,现对其相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临床应用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   病因病机   阴虚水肿的成因大致有三:   一是患者本身属阴虚体质,水液运化失常而停聚。阴虚导致水肿的形成从脏腑功能看,津液代谢需要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正常,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能使脏腑机能减退,不能正常发挥其效能,即阴虚可以使脏腑机能减退而导致水肿,此符合中医整体观;从阴阳...

  • 全方位中医药精神卫生防治体系

    全方位中医药精神卫生防治体系

      “目前,精神卫生疾病已上升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中医药可望在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中发挥出独特的优势与魅力。”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神志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主任委员赵永厚指出,针对当前的神志病发展状况,有必要构筑清晰、完备的中医神志病学理论思维,利用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进一步制定相关防治措施,以期早日编织成“预防-治疗-康复”与“医-教-研-产”相结合的全方位中医药精神卫生...

  • 中医一贯重视整体治疗

    中医一贯重视整体治疗

      中医一贯重视整体治疗,但在临床上局部治疗的重要性同样不能忽视。   笔者的患者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不需要吃药的,给他们开的实质上是“生活处方”,如果做到位,就可以“不药而愈”;有的需要综合治疗——即能想到的方法,如口服、外用、无感温度药浴、木针疗法、圆桌治疗等等,尽量都用上,使这些治疗手段有序地、有机地配合;还有一类,的确只是局部病,无关整体,这类疾病只需要局部治疗。本文讨论的就是最后这类,即只需要局部治疗的情况。   上海中医...

  • 朱良春对急性热病的治疗

    朱良春对急性热病的治疗

      朱良春先生经典理论深厚,他好学多思,遍览群书,博采众家,善于汲取他人的经验和理论,为我所用。   博采诸家之长   朱良春首先深研经典,然后博通诸家。强调继承和创新,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发展。朱良春认为不熟读经典,深入钻研,精思敏悟,通过实践,融会贯通,是不可能得其精髓而有所造诣的。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辨证的客观方法,集中体现在四大经典著作中,朱良春对四大经典及部分医学著作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研究。朱良春经典理论基础扎实,有些经典中的条文至今仍能背诵如流。   朱良春对经典著作的学习分为四步,强调对于经...

  • 中医治病的“下法”

    中医治病的“下法”

      当人们出现消化不良、便秘、血液循环不畅等症状时,往往会觉得憋得难受。这时就可以采用通大便的方式将宿食、宿便、瘀血等病理物质排出去。这样的方法便是中医治病的“下法”,此法与汗法、吐法一起并称为“祛邪三法”。      五种病可用下法   当外界邪气侵入人体脏腑,干扰脏腑功能,从而导致痰、湿、脓以及燥屎等有形的病理物质时;当体内蓄积或人体自身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畅,导致肠中糟粕停留或产生瘀血、水湿、痰浊等有形的病理物质时,就会形成积滞,出现&ldq...

  • 国医大师徐经世“从中调治”学术思想内涵

    国医大师徐经世“从中调治”学术思想内涵

    •“从中调治”是国医大师徐经世治疗内科杂症的主要学术思想,是其独特中州学术理论体系在临床实践中的集中体现。先生提出“杂病论治,重在中州”“从脾论治,调肝为主”。 •“中州”即肝、胆、脾、胃,四者同居中焦,治疗杂病强调“中气”,昔人有云“人身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中气者乃脾胃二经中间之气也,人身之十二经气升降变化皆以中气为核心...

  • 解决抗血小板治疗新的思路

    解决抗血小板治疗新的思路

      近日,在天津举办的“中西医结合抗血小板治疗新策略主题巡讲会”上,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陈慧主任就“脑心通胶囊在优化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作用”做了专题报告。此项研究结果的发布引发了广大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与会专家表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附加脑心通的治疗方法为解决抗血小板治疗抵抗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介绍,2012年3~9月,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办、步长制药承办的“中西医结合抗血小板治疗新策略主题巡讲会”已在...

  • 喝中药为什么能治好病

    喝中药为什么能治好病

    “中医药现代化需要‘拿来主义’,我们要把所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全面地拿来发展中医药学”,这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沈朝斌在2008年对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考。 当时谈到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他首先提到了基因组学。时隔7年,沈朝斌课题组真的让基因组学与中药作用机理研究“牵起手来”,近日他们公布了一项发现:玉屏风散方中药物的煎煮液经过干燥、高温和微波处理后,仍然有大量的微小基因保留活性,它们的存在可能对解释...

  • 阴火发热 治以甘温除热为法

    阴火发热 治以甘温除热为法

      崔某某,男,27岁,工人,1995年3月15日初诊。   患者于1月1日因娱乐过度而夜发高烧,体温39℃,微恶寒,身痛肢痠,无汗。自服银翘解毒片、速效感冒胶囊,未见缓解。遂住院治疗,各项理化检查正常,使用青霉素钠、螺旋霉素、先锋霉素Ⅳ号等多种抗生素和辛凉清热解毒中药,治疗15天,收效甚微。体温持续在38℃~39℃。   患者现体温39℃,神情痛苦,神疲乏力,身热面赤,微恶寒,面色少华,心慌气短,不思饮食,二便通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辨证为阴火发热,治以甘温除热为法。   药用:黄...

  • 谈《金匮要略》论治虚劳

    谈《金匮要略》论治虚劳

    虚劳致病因素很广,由多种原因引起,《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金匮要略》对虚劳的论治。 脉象与病机 阴血亏虚 烦劳过度,易损伤心肾,使心失所养,肾气亏虚,阴血亏虚,日久而成虚劳。心主血,心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则面白;心失所养则心悸;肾气不足则喘;阴血不足虚阳外浮,则脉浮大无力;阴血虚,津液不足,则口渴。正如张仲景所说“男子面色薄者……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此“脉浮...

  • 中医学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

    中医学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

      中医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就是辨证论治,这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实质上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   辨是辨别、辨认,证是证候,即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例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证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这“四诊”所收集到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

  • 叶天士巧用蚊子治天花

    叶天士巧用蚊子治天花

    一天,叶天士正在替一个病人诊脉,门外突然进来一个年轻妇女,怀抱婴儿,眼带泪痕,神色慌张。 这位妇女说,她的孩子刚满一周岁,得了天花,但痘闭不出,忙问:“还有救吗?”天士见孩子呼吸短促,浑身烧得像一团火,连摇摇头说:“太晚啦!” 妇女一听孩子没有救了,从药箱上抓起一把剪刀就要自刎,叶天士连忙拉住妇女的手说:“不要急嘛,让我想想。” 叶天士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把那孩子的衣服全部脱去,光着身子关进一间阴暗潮湿的空屋中,上好锁,便出门去了。空...

  • 叶嗣高治好慈禧病得官位

    叶嗣高治好慈禧病得官位

    新编文史丛书之《海岱寻踪》一书中,记载了一位名医给慈禧治病的故事。这个故事主人公叫叶嗣高,是山东聊城人,他自幼习医,精于妇科内科,后来由于家道中落,到太原谋生,正巧他的一个亲戚当时充任太原令幕宾,竟然为他谋得了一个“候补佐杂”的低位,可是没有实缺。叶嗣高只有赋闲,没有收入,很凄凉。 正巧,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拳变,两宫西狩来到了太原。结果,慈禧生了毛病,命地方召医生诊治。太原府一时急着找不到人,听说叶嗣高精通医术,就把他给推荐了上去。当时规定,七品以下末秩,没有觐见资格。...

  • 中药治结石切忌盲目

    中药治结石切忌盲目

      近年来,随着结石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加之中医在结石的治疗上疗效确切,经验丰富,求助于中医治疗结石的患者越来越多,但是运用中药治疗结石切忌盲目。   排石、溶石疗法是中医治疗结石的重要方法,但具体应用时要掌握好应用指征。一般来说,现代医学把直径小于0.8cm的结石列为非手术适应症之中,因为输尿管、尿道、胆总管的直径多在0.8cm之内,对于较大者应先在体外冲击碎石之后服用中药排石。如果对于超过管道直径的结石仍盲目服用中药排石、溶石,非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增加对机体的损害。如对于超过输尿管直径的结石,会增加输尿管管腔...

  • 谈辨证论治的规范性和精准性

    谈辨证论治的规范性和精准性

    自《伤寒杂病论》创立病证结合诊断、病证结合治疗及辨证论治方法(论)以来,历代医家均高度评价其学术和临床实用价值,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的理论精髓”,甚至说辨证论治“奥妙无穷”。其实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就是中医学临床为了“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而“审查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创造的针对病因病机防治疾病的独特方法之一。也就是说,《黄帝内经》时代即认识到只有...

  • 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

    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

    已是下午一点,吴力群还没吃午饭,当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主任这些年,吴力群早就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刚打开饭盒,她指导的研究生递上来一篇论文,她又认真批改起来,门外还有患儿等着诊疗。 “收入低””工作压力大””发展前景渺茫”……这些词不仅在网络流传,在业界也被默认为儿科医生的现状,不论综合医院,还是中医院,儿科医生短缺是不争的事实:1998年,教育部和卫生部以“专业划分过细,范围过窄&rdquo...

  • 腻苔不化用“从治”

    腻苔不化用“从治”

    《中医诊断学》认为,舌苔为胃气所生,常人舌苔多薄白均匀,干湿适中,厚腻苔因于痰湿、食积所致。故化湿、运脾、和胃为治疗大法,用药以温燥、淡渗、疏利为主,药后多病减苔退。然临床部分患者舌苔厚腻,运用常法久治不退,病情不减,医患双方均感苦恼疑惑。 病房曾收治一老年男性患者,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翻身则气急憋闷,伴咳嗽,痰多黄白黏稠,纳差,大便不干但无力解出,舌暗红瘀斑,苔白厚腻罩黄,脉弦细数。西医曾以抗生素、化痰药、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中医治以运脾和胃、清热化痰为主,病情不减,苔厚腻依旧。治法方药当属对路,...

    养生秘方 2024-03-06 7 0
  • 别坏了中医“治未病”的名声

    别坏了中医“治未病”的名声

    “科班培养的治未病专业人士比例很小,社会上有很多‘半路出家’的人。”3月26日,首届国际中医治未病学术大会在南京举办,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涤平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如今治未病的人才不规范,相关专业人才匮乏。(中国新闻网3月29日) 时下,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变化,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致使不少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罹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亟需中医“治未病”服务。 针对这一情况,各地相当一部分中医院、综合性医院、...

  • 辨证施治终结两年梦魇

    辨证施治终结两年梦魇

    一胆管结石患者在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脾胃病科进行综合治疗调理后获得康复 因疼痛而烦躁不安、难以入眠,而失眠使得人更加烦躁,疼痛加剧……整整两年,姚女士每一天都是在这么一个恶性循环中度过。直到两个多月前,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中医)做了综合调理后,她才得以结束这段长达七百多天的梦魇。 “一直以为只要把结石清除干净,日子就能回到正轨。”姚女士是南宁市的一名老师,两年多前,她因右上腹疼痛被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在一家医院做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乳头...

  • “遍身微汗”广汗法的治疗目标

    “遍身微汗”广汗法的治疗目标

      “遍身微汗”是笔者首倡的广汗法的治疗目标。对于“微汗”的原则质疑不多,但是对于“遍身”,一些医者和患者却因为自身某些部位不会出汗而产生了怀疑,诸如:下半身会出汗吗?小腿前面也会有汗吗?手背上也能汗出吗?头顶也会有汗出吗?……   为了给大家一个更明确的答案,笔者翻阅了《现在皮肤病学基础》(2010年第2版),以下是此书中一些内容的汇总,希望大家从中能找出汗出可“遍身”的答案。...

  • 治疗灰指甲 不要信偏方

    治疗灰指甲 不要信偏方

      在桂林市的大街小巷,常常能看到治疗灰指甲的小广告,这些广告吹嘘偏方治疗灰指甲的效果明显,但实际上,这些药方可能不但治不好灰指甲,还会导致其它疾病。      治灰指甲治成了药物肝   本来是得了灰指甲,结果却因为相信了治疗灰指甲的偏方,导致患上了药物肝。桂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苏艺群告诉记者,近日,他收治了一位药物肝患者,病因就是服用了治疗灰指甲的偏方药物。   “其实并不是所有服用灰指甲偏方药物的人都会得药物肝,这其中有个体差异性,就好像有些食物,有的人吃了没事,有的人...

  • 湿病辨治心法

    湿病辨治心法

    湿病总括 内湿、外湿辨别 湿邪为病,亦有外湿、内湿之分。治外湿,但加强排湿而已,重在清利,六一散加金银花。治内湿,当分在肾在脾。在肾,渗湿(如茯苓)、利湿(如泽泻);在脾,化湿(如佩兰)、燥湿(如苍术)。 从舌苔辨治湿、痰、浊心法 细腻为湿腐为浊,腐腻之间辨为痰。湿用化燥淡渗利,腐用消食保和丸,阴盛为饮苔白腻,阳盛为痰从热辨。兰苍曲蚕化浊饮,脂浊大黄生山楂。细腻化湿腐化浊,腐腻为痰二陈夸。 注:①细腻为湿腐为浊:舌苔细腻辨为湿,舌苔腐腻辨为浊。②兰苍曲蚕:佩兰、苍术...

  • 中医“治未病”越来越被重视

    中医“治未病”越来越被重视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医“治未病”越来越被重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2700多年前,《黄帝内经》首次提出了“治未病”概念,并从养生、延年、益寿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理论论述。唐代医家孙思邈进一步发展了“治未病”理论,将疾病明确划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类。医圣张仲景运用五行乘侮规律开展“治...

  • 从奇经八脉论治脑髓病

    从奇经八脉论治脑髓病

    奇经八脉对全身气血的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难经》将奇经比作“深湖”,把十二正经比喻为“沟渠”。脑为多气多血之脏,奇经八脉对气血的调控作用是保障脑功能发挥的基础。脑为元神之府,主神明。脑散动觉之气,感知脏腑经脉之功能状态,调控脏腑之功能。脑之经脉为督脉,统帅诸阳。督脉通贯脑髓,脑通过督脉连输五脏,调控五脏六腑之功能,平衡阴阳,协调气血津液运行。通过调节奇经八脉治疗中风病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以颅脑水瘀证为例,这也是张学文教授讲的很重要的一个证,体现了颅脑...

  • 督脉病证治辨析

    督脉病证治辨析

    □ 刘绪银 湖南省邵阳正骨医院 督脉病证是常见的经络病证,早在《内经》中就有认识,尔后除秦越人、李时珍、叶天士等极少数医家有所发挥外,大多弃而勿论,期整理提高而计,笔者兹作探析。 风邪犯督证 督脉总摄一身之阳气,行于肌腠之间,布散元气,抗拒外邪。《奇经八脉考·督脉为病》引张元素语云:“督脉为病,主外感风寒之邪。”《素问悬解》卷五日:“邪气客于头项,循膂而下者,恰当督脉之风府。”风邪犯督多以项背头部症状为主,表现为头痛无定处,项背强直,...

  • 赏《二王全帖》探索“二王”疾患与治方

    赏《二王全帖》探索“二王”疾患与治方

    《二王全帖》为近人杨璐主编,以“全”为特点,集王羲之、王献之帖约350帖,是供习书之法帖,我们用之探讨东晋二王与士大夫的养生、疾病、治方及其病谱。 王羲之、王献之传略 王羲之(321年~379年或303年~361年),《晋书卷八十》有传。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费县东)人,字逸少。永和九年(353年)与谢安等会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之兰亭,作《兰亭序》,其书法早期从卫夫人学(卫夫人(272年~349年)名铄,字茂漪,江州刺史李矩之妻,卫恒从妹,工书法,隶书尤精,尝授羲之书法...

  • 论“火郁”辨治

    论“火郁”辨治

    火郁总括 火郁非实又非虚,体热散发出问题。 舌不真红肤不热,皮似火燎痒疮起。 炎上咽喉甲七窍,反复出现久不愈。 气遏外周开鬼门,枢纽因除自奋蹄。 注:火郁之火,阳气也,机体代谢产生之热能也。阳气,随脾胃气机升降,向外发散。若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则可导致火郁之病。火郁既非实火也非虚火,故舌不红、肤不热(自觉皮肤灼热但扪之不热)。火郁在表,则皮似火燎、瘙痒或疮疡;火郁在上,则或为咽炎、唇炎、舌炎、口腔炎,或为鼻炎、耳炎、结膜炎,或为甲状腺炎、淋巴结炎等。火郁的特点常是...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辨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