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 第1921页

治 第1921页

  • 虚火证治案小汇

    虚火证治案小汇

    阴虚火旺李某,女,3l岁,村 民。2年来反复出现下午低热,体温 常达37.8℃~38.8℃,夜间更甚,手足 心热,心烦,盗汗,失眠多梦,口干咽 燥,大便秘结,尿少色黄,精神萎靡 不振,经医院多方检查,原因未明, 投药罔效,经人介绍,延余诊治。切 ,其脉细而稍数,左关微弦,舌无苔略 红,此乃阴虚火旺之象。拟大剂量六 味地黄汤加五味子、麦冬、人参、阿 胶,以滋阴退热。预后予归脾丸交替 使用,一月后诸症霍然而告愈。 阴盛逼阳黄某,女,38岁,幼儿 教师。一天因大声歌唱,翌日即咳嗽,痰中带 血丝、逐渐增多,内心发热,烦躁...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 常见燥证论治

    常见燥证论治

    燥为秋天的主气。燥 邪致病的特点主要是燥 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 伤肺,灼伤肺津。因而临 床上多引发咳嗽、咳血、 衄血、消渴、痿病诸证,辨 证施治可获良效。 肺燥咳嗽燥邪犯肺者,咳呛气逆,痰少而 黏。或带血丝,口干,唇鼻 干躁,咽痒干痛,或兼身 热、鼻塞等表证,舌淡,苔 薄白或黄,质干,边尖红, 脉弦细数或浮数。阴耗热 灼者,干咳少痰,或痰中 带血,声音嘶哑,午后颧 红,潮热盗汗,形体消瘦, 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 清肺润燥或滋阴润肺。方 用百合固金汤或清燥救 肺汤加减,兼表证选桑杏 汤。常用中药:生地、麦 冬、...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常见
  • “治未病”思想在疾病预防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治未病”思想在疾病预防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治未病” 思想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 是非常具有中医特色的疾病预防理论 。“治未病” 思想的萌芽始见于 《周易》 , 首次明确提出于《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 , 即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 治已乱治未乱” 。后经历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逐 步形成了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 的中 医 “治未病” 理论体...

  • 巧用鲜药治顽疾

    巧用鲜药治顽疾

    夏秋季是多数中草药蓬勃与采收的 季节,随手采些鲜中药来防治疾病,简便 易行,且疗效确切。 防治暑热:鲜荷叶、鲜竹叶、鲜芦根、 鲜藿香、鲜佩兰、鲜薄荷、青蒿等,任选一 种,取20-60克,煎水或泡水代茶频饮, 日1剂。或取鲜西瓜皮、鲜金银花、鲜丝 瓜皮、鲜竹叶心、鲜扁豆花各6克,煎水 代茶饮,日1剂。 防治感冒:用鲜薄荷叶适量,揉烂成 团,在双侧迎香、合谷穴揉擦半分钟,日 3次。 治疗肠炎、痢疾:鲜马齿苋100克,或鲜车前草100克,或鲜马鞭草60克,鲜土牛膝15克,水煎取汁400毫升,分 3-4次服,日1剂。...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含乌梅 治口干

    含乌梅 治口干

    许多老人都有半夜渴醒的经历。由于半夜口干口渴,但是又不敢多喝水,怕夜尿增多影响睡眠,真是非常苦恼。有个小偏方可供一试。 遇到这种情况,不妨采用晚饭后含乌梅的方法。可去中药店购买乌梅(通常10克起售),用时取1颗放杯中,开水烫一下后含入口中,— 般10~20分钟后吐出即可。此法可有效缓解半夜口干口渴的不适。 乌梅味道酸涩,具有生津止渴之功效。其有效成分主要含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齐墩果酸等多种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可以直接刺激口腔黏膜以及唾液腺分泌唾液,迅速湿润口腔,有利于缓解口干症状。另外,乌梅的有效...

  • 李观荣:治疗疑难病宜少针多灸

    李观荣:治疗疑难病宜少针多灸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观荣教授通过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结合中医经典理论总结出“少针多灸”的思想,在疑难病治疗中发挥了作用。   灸法在医学专著中首次记载于《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系统的理论见于《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王冰注:“火艾烧灼,谓之灸焫。”《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rdquo...

  • 药茶的独特优势 药茶防治疾病的作用

    药茶的独特优势 药茶防治疾病的作用

    茶文化是我国5000年传统文化中的绿色瑰宝。茶文化与中医药,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茶原本不称茶,而称荼、槚,是神农尝百草而得之,故先为药用。广义的茶不仅包括茶叶一味,还包括服用方法如茶的含茶、不含茶的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茶与药茶在我国人民的生活和医疗保健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药茶又称茶剂,即将茶叶或以中草药(单味或复方)经过冲泡、煎煮,然后象日常喝茶一样饮用,用以防治疾病。在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中药茶饮因其植根于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方便服用,积微累渐发挥其治疗保健作用而日益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药茶这一...

  • 中医要运用本体思维 中医治疗六方面的治疗大法

    中医要运用本体思维 中医治疗六方面的治疗大法

    在临床中,中医要运用本体思维,就要掌握中医治疗的“顾护脾胃资化源、气机升降六腑运、温固阳气生机显、养血通脉五脏安、祛邪扶正标本兼、博采验方疗效验”等六方面的治疗大法。 顾护脾胃资化源 包括“疏肝平胃,通降顺胃,温阳化胃,解郁清胃,消导安胃,健脾益胃”六大治胃法则。 气机升降六腑运 肝脾肾主升,心肺胃胆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均主降。气机的升降有序维持着人体脏腑的协调与平衡及正常功能的运行。气机失调有升降不及,升降太过,升降反作。脾胃升降...

  • 脚底治病强身养生法

    脚底治病强身养生法

    泡脚加点小“作料” 腰酸加红花:取5克红花用纱布包好放在水里烧开,然后加一勺盐,先熏脚后泡脚,可治腰酸痛、腿静脉曲张和女性痛经。 咳嗽加艾叶:取艾叶10克用纱布包好放到锅里用水烧开,先熏脚,等水温40到50摄氏度时再把双脚放入水中泡脚,对风寒引起的咳嗽有好处。 脚臭加花椒:抓一把花椒用纱布包好放到锅里用水烧开后,先熏双脚,等水温能下脚的时候就开始泡脚。   敲击脚底: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使内脏功能得以增强。正确的敲击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向四周放射进行,以...

  • 顺时养生 “治未病”之根本

    顺时养生 “治未病”之根本

    8月19日到21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16国医国药国乐国际医学论坛暨中医药预防医学分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论坛以“中医药传承务实发展”为主题,旨在分享科研与临床研究成果,搭建中医药预防医学国际学术平台。与会专家纷纷认为,要让中医药预防医学积极参与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中来,成为实现全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动力。 追本溯源 道法自然除病魔 万物皆有源,中医的根源是什么?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

  • 治老人手脚冰凉三法

    治老人手脚冰凉三法

    在寒冷的冬季,许:多老人手脚冰凉,即使在温暖的室内或者加衣物仍然不能缓解,尤其是巾老年女性更为多见。中医将这种情况称为“四末不温”。 在中医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素体虚寒,体内阳气:不足。人体阳气具有温煦的作用,血也靠阳气的推动,才可以运行全身,濡养四肢百骸。——旦体内阳气不足,则无力推动血液,不能温煦四肢,故而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这类人除了有手脚冰凉的症状外,同时还可伴见畏寒怕冷、面色萎黄或苍白、经常拉肚子、夜尿多等症状。 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应如何...

  • 拔火罐 拔除脓血的“利器”防病治病强壮身体

    拔火罐 拔除脓血的“利器”防病治病强壮身体

    拔罐属于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俗称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拔除脓血的“利器” 拔罐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被称为“角法”,“角”指兽角。这个称谓最早记载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医学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其中记载:“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

  • 配制一方适合自己的膏方 治病养生

    配制一方适合自己的膏方 治病养生

    随着寒露的过去,秋意渐浓,冬日也离我们不远了。俗语有言:“冬季进补,来年打虎”。根据中医理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寒冷干燥,正是滋阴养血的好时候。膏方是中药的一种剂型,既是保健的良方,又是治疗和预防慢性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每年立冬到翌年的立春,是配制膏方调养治病的最佳时期。45岁以上亚健康的中年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及患有慢性疾病者、患有妇科疾病的女性,不妨配制一方适合自己的膏方,定期服用,治病养生,会有很好的效果。 ■ 综 述 膏方据说源于华佗曹操 相传三国时期,一代枭雄...

  • “治未病”是中医学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

    “治未病”是中医学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 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之中,葛洪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学说,将“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贯穿于《肘后备急方》全书的始终。 “治未病”的思想在葛洪养生理论中已形成较完整的学术体系,其中包括有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传,未变防变,已变防逆,初瘥防复等。“治未病”的涵义,可以分为“治未病”、“治欲病...

  • 中医治病温阳发散的药物 熬点姜汤

    中医治病温阳发散的药物 熬点姜汤

    秋天了,有些人受寒了,觉得应该让自己的身体暖一下,就想晚上熬点姜汤。然而,一些懂点中医的朋友开始劝说:“晚吃姜,赛砒霜。”“中医认为,秋天是不能吃姜的!” “晚吃姜,赛砒霜”不是绝对的 这种说法的根源,是认为人体的气机,在一天里面,是有所变化的,早晨阳气上升,晚上阳气收敛潜藏,吃的东西要有所对应,比如,早晨吃一点温阳的食物,晚上尽量使得气机收敛,所以不适合吃一些温热发散的食物。这种说法是对的,我们大体上可以根据这个原则来指导...

  • 中医“治未病”是养生防病保健的主导思想

    中医“治未病”是养生防病保健的主导思想

    •中医“治未病”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整理、继承和创新,重新审视其特色与优势,推进中医药持续健康发展,使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实践顺应时代的召唤,重新焕发出更璀璨的光辉。 •中医“治未病”是将疾病“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卫生保健服务。我们应对疾病的调控定位在防,做到法以阴阳,顺应天时;形神修养,自我调节;居住适宜,环境...

  • 立冬调理虚劳治精神不振

    立冬调理虚劳治精神不振

    立冬 “立,建始也”,我国历来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所以立冬又有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节气时, 每天凌晨1 点至5 点,正坐或盘坐, 上身保持正直, 慢慢用力转动颈项至一侧, 同时两手臂向前平伸, 立掌。 吸气, 用力转头至极致时, 两手臂用力向前伸直, 两手掌向前用力推出, 稍停片刻, 然后呼气放松, 转头至正中还原。...

  • 风湿病“冬病夏治”事半功倍

    风湿病“冬病夏治”事半功倍

    风湿病多因风、寒、湿 三气阻滞经脉所致,夏天阳 热之气对其有一定缓解作用。 因此,在夏季症状减轻时加 强治疗,往往可以收以事半 功倍的效果。 老寒腿川乌50克,艾 叶、透骨草各9克。上药研 为细末,先用滤布包再用纱 布包裹,做成鞋垫,垫在鞋 内。从初伏开始使用,至二 伏换药1次,三伏再换1次。 若两条腿都患病,可两边同 时用药。 风湿性关节炎肉桂、干 姜各80克,白胡椒、细辛各 100克,公丁香50克。上药共 研成细末,再将200克蜂蜜熬 成膏,将药末纳入蜜膏内拌 匀,摊在白布上,在初伏第10 日开始贴患处,到...

  • 中华传统养生观及养生流派 通络治久病

    中华传统养生观及养生流派 通络治久病

    络病理论在指导 “通络治久病” “通络治新 病”取得显著进展的基础上,以 “通络治未病” 理论指导健康服务产业发展,采撷医家、道家、佛 家、儒家不同领域传统养生精华,挖掘提炼养生流 派的代表性观点,提出通络养生八字经 — — — “通 络- 养精- 动形- 静神” ,为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提供 理论指导,并促进健康养生服务产业的发展。 1 中华传统养生观及养生流派 “养生...

  • 膏方进补时 针对性调理治疗

    膏方进补时 针对性调理治疗

    又到了膏方进补时。因食用方便,口感好、集调理治病于一体,近两三年来膏方越来越受到岭南朋友的欢迎。在很多人看来,只要连吃膏方三个月,来年便能“打虎”了。其实膏方不是“一吃了之”,你还要做好膏外“功课”,吃膏方前要有“开路方”,吃的同时要做运动、心情舒畅膏方吸收才好。另外超市里售卖的膏方药材含量很少,简单的膏方可以自己DIY,有针对性调理治疗的还是要到医院去。 吃膏方前要吃“开路方” 陈...

  • 生姜治关节疼痛 常喝胖大海血压低

    生姜治关节疼痛 常喝胖大海血压低

    生姜在缓解疼痛、辅助治疗关节炎上的效果显著。风湿病专家对250名骨关节炎患者进行过一项实验。在6周的疗程中,一组患者每天两次服用含有生姜成分的药物255毫克,另一组患者则服用不含生姜成分的药物。2/3服用了含有生姜成分药物的患者反映,他们疼痛感减轻,其效果远远高于另一组的患者。 胖大海性凉,长期过量会引起气血两虚,导致出现腹泻、饮食减少、胸闷、身体消瘦、低血压等症状。胖大海一般水煎服或开水泡服,一次可泡3~5枚,服用两三天即可,连续服用以不超过7天为宜。...

  • 山楂丸 促进消化 防治食积

    山楂丸 促进消化 防治食积

    如果经常在外面吃饭,不妨备上一盒大山楂丸,促进消化,防治食积。 在开胃消食的中成药里,大山楂丸算得上是“最刮油”的一个,它虽然只含三味药,却个个“身怀绝技”。山楂含有多种脂肪酶,能促进肉类等油腻食物的消化,消除饮食积滞;神曲是面粉和一些中药混合发酵而成的,含有酵母菌及多种消化酶和B族维生素,能消食健脾;麦芽富含淀粉酶,擅长促进米、面、薯、芋等淀粉类主食的消化。这三味药组成的大山楂丸,对各种饮食积滞都具有很好的促消化作用。同时,它还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

  • 防治冬季上火

    防治冬季上火

      冬天来了,天气寒冷,天天火锅渐成众人的习惯,烧烤、啤酒、辣椒等驱寒食物也更备受市民青睐。但是专家表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天养生尤其应注意补阴,预防上火。   上火的表现不仅仅是嘴角发红、发炎、嘴唇干裂。南宁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谭凯文介绍,冬季人体阳气收敛,因过于辛热的饮食以及干燥暖和的室内环境更易导致人体器官上火。谭凯文表示,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可能上火,但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防治冬季上火。   如果你口舌生疮……   可能胃上火了   紧急指数:...

  • 妇科病药膳调治方集

    妇科病药膳调治方集

    1、带下病:薏仁60克、茯苓粉15克。加水适量,煮粥食之。适用于带下清稀如水或色白如涕,量多无臭,腰部酸痛、神疲乏力的虚寒性白带。如色黄、质地稠黏、有气味的湿热下注性白带,则用萆藓、银花各30克、绿豆50克。先将前二味洗净煎汤,取汁和绿豆共煮汤,加白糖适量调味,每日1剂,连服5~7日。 2、白带过少:乌骨鸡一只、黄芪50克、首乌、党参、女贞子、枸杞子、麦冬、菟丝子各10克。先将乌骨鸡去肠杂洗净,然后将上药塞入鸡腹内,加水适量,隔水蒸烂,加食盐少许,吃鸡肉喝汤。每日1剂,连服1周。 3、功能性子宫出血:荠菜花30克、...

  • 中医分型食疗辅治白内障

    中医分型食疗辅治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是眼球晶状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部分或全部混浊而引起的视力障碍。中医学.因其病变阶段、程度不同,有“冰翳”、“枣花翳”、“黄心翳”之分。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与全身衰老和生理功能减退有密切关系,如肝肾亏损、精血亏虚、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以致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匮乏、眼目失养而致病,发病初期可按以下证型辨证用膳,补肝益肾,健脾养血,以期控制病情发展。 一、肝肾亏损型:表现为视物模糊、眼前有显影飞舞、不能久视、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淋漓不尽...

  • 手足冰冷药膳调治

    手足冰冷药膳调治

    有些女性每到冬天就感到手足冰冷,其常见原因有三种。一种是身体虚弱,如产后、大病初愈、贫血、大出血后,或者罹患慢性疾病、长期卧床等,使气血虚弱,运行不畅,以致手足冰冷。第二种原因是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就比男士少,氧气和营养成分也就少了,加之女性的新陈代谢率也比男性低,多数女性喜静少动,这样产热量就少,于是在外界气温低的冬季就容易手足冰冷。第三种原因是阳气虚弱,阳虚则寒。 当归生姜羊肉汤:由气血虚弱引起手足冰冷者,可服用当归生姜羊肉汤。用羊肉500克,当归10克,生姜2片,葱白2根,白酒一匙,食盐少许。...

  • 三七药膳调治肿瘤

    三七药膳调治肿瘤

    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另有山漆、金不换、血参、参三七、田三七、田七等别称。主产于云南、广西。民间有以三七滋补的习惯。研究表明,三七能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加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增强体质。三七功效为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既能止血,又能散瘀,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特点,诚为血证良药。 我国历来就有“药食同源”之说,药中有食,食中有药,根据三七具有抗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将其制成药膳,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于放、化疗肿瘤病人,以及术后的辅助治疗,抑制其复发、扩散,一举两得。可以根据病...

  • 小儿鼻窦炎食疗可调治

    小儿鼻窦炎食疗可调治

    鼻窦炎是鼻窦部发生化脓性炎症的一种疾病。学龄期儿童可散见本病。现代医学认为,由于鼻窦解剖学的特点,很容易因狭窄、阻塞而影响窦腔的引流,从而产生炎性变化。另外,当鼻黏膜发生炎症时,也会影响到鼻窦。鼻窦中因上颌窦的窦腔最大,窦口高,故上颌窦炎发病率最高。临床上把鼻窦炎分为急、慢性两类。常见症状为,鼻流浊涕而量多,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内黏膜红赤或淡红、肿胀,在两眉间或颧部有压痛等。 小儿鼻窦炎患者在治疗用药的同时,配合饮食疗法,有相得益彰之功。 一、肺气虚寒型:鼻塞、多黏脓性涕、嗅觉减退,遇风寒等刺激,鼻塞及流...

  • 白露食粥治过敏性鼻炎

    白露食粥治过敏性鼻炎

    白露(9月8日)时节天气转冷,过敏性鼻炎高发,进食“神仙粥”可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常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子眼睛发痒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风寒外束、营卫不调的表现, 治疗应祛风散寒、调和营卫。“神仙粥”来自清代《太医院经验神方》,将糯米50克加水900毫升煮熟后,加入带须葱白7根、生姜7片,再煮5分钟,加入米醋50毫升,趁热服用。每日1剂,连用7天。 葱姜祛风散寒;糯米益气和中;米醋酸收,使其发散有度而不伤正气,尤其适合中老年过敏性鼻炎患者。...

  • 羊杂也治病

    羊杂也治病

    羊心:味甘,性温,具有温补心阳的功效。患有由心阳虚引起的心胸不舒、惊悸、失眠等症状的人可以多吃羊心。 羊肝:味苦,性凉,具有养肝明目的作用。羊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因此可以补肝、明目,常吃则可以防治雀盲(夜盲症) 肝阳上亢所致的目赤疼痛等。 羊肚:味甘,性温,具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可以促进胃的消化吸收,特别适合慢性胃病患者食用。 羊肺:味甘,性温,具有补肺气、止咳嗽、祛风邪、调水道的功效。咳嗽、哮喘的人可多食,也可用于小便频数者食疗。 羊肾:味甘,性温,具有补肾益气、壮阳益胄、填补精髓的功效,可防治虚...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