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282页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黄建银
5月26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黄建银,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50岁。 2015年11月,在巴塞罗那的世界中医药大会上,黄建银正式接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大会发言时,他那略带紧张而又踌躇满志的表情还历历在目。在我的心目中,黄秘书长是那么和蔼可亲。8年前,我初到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求职,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时任办公室主任的他。他热情地带着我们几十个准备参加笔试的求职者参观了各部门,和气地说:“先带你们看看,这样你们填报职位申请的时候也好心里有数,大家是双向选择。”这样...
-
名医蒲辅周用6克茶叶救命的故事
已故名医蒲辅周教授倾心中医 事业70余年,是我国杰出的中医学 家,曾任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 的保健医生。他善于运用辨证论治 的理论原则指导临床实践,形成了 “辨证准、立法慎,选方精、用药稳” 的独特医疗风格。 一位患者热病后生疮,长期服 药,热象稍减,但烦躁,失眠,不思 食,大便7天未解,接着呕吐不止, 吃什么吐什么。病者高龄,病程缠绵 日久,子女觉得已无生望。蒲辅周详 细了解病情,特意问病者想吃什么, 得知病者只想喝茶,即取龙井茶6 克,嘱待水沸后两分钟放茶叶,煮两 沸,即少少与病者饮...
-
全炳烈 师古而不泥古发愤图强继承朝医药
全炳烈出生于1936 年12月,从医55年来,朝鲜族的全炳烈坚持用朝鲜民族医学理论指导临床,以擅长治疗内科疑难病症而闻名。他曾任吉林省延边中医医院(延吉市中医医院)院长,吉林省中医学会理事等职务,至今,80高龄的全炳烈仍在延边中医医院出诊,主持该院全炳烈名老中医(朝医)传承工作室的日常工作。 不久前,在全炳烈诊室门口,记者见到来自龙井市三合镇的居民金一哲。4年前,他患上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发作时疼痛难忍,四处寻医问药花费上万元,未见好转。全炳烈为其辨象辨证为少阳人胃痛,采用朝医的荆防地黄汤加羌活、牡丹皮...
-
黄耀燊:风雅名士 百姓良医
黄耀燊教授,曾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是闻名遐迩的中医名家。然而,在我的记忆里,他是一位风趣幽默的长者,风流倜傥的名士,慈悲为怀的好医生。 在上世纪60年代,黄耀燊和我父亲罗元恺既是同事,也是好友。当年我们两家都住在广州西关的宝华路,黄耀燊教授住的房子是西关大屋,有厚重的木门、趟栊和角门,地上铺大红方砖,典型的岭南民居。他和我父亲白天骑着自行车到三元里上班,授课、诊病,忙得不亦乐乎。晚上经常串门聊天。黄耀燊兴趣广泛,喜欢粤剧,跟当时的粤剧名伶颇有交情,红线女、林小群、罗品超、文觉...
-
悼念国医大师王玉川教授 心如璞玉身若大川
2016年4月1日,国医大师,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玉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离世震颤着每一个中医人的心。谨以此文,怀念我们心中敬爱的王玉川老师。 建《内经》现代教育体系 1957年,王玉川调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后,创建内经教研室。建校初期,没有教材,选用《内经知要》作为教材,当务之急是用现代语言准确表达《内经》博大精深的内涵。在没有现代文翻译可借鉴的情况下,他率领教研室同事夜以继日的研究、整理和翻译,完成集前人大成的《内经讲义》,建立了现代《内经》的教育理论体系,打开...
-
在医学之路上不停求索 国医大师阮士怡教授百岁华诞
【人物简介】 阮士怡教授,1917年2月生,河北省丰南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1946年6月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名中医,荣获天津市卫生系统“伯乐奖”。 阮士怡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70余年,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拓者,推动了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分化与发展,创建了天津中...
-
一位80后骨科医生的中医坚守
提到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需要做手术。但是,家住江苏省南京市的秦先生却不这么认为,他右腕关节粉碎性骨折之后,不但没有做手术,而且康复的速度比做手术的患者快,还节省了至少2万元的手术治疗费和住院费。 原来,秦先生采用的是中医手法复位,为他施展这一中医绝技的竟然是一位80后的西医骨科医生顾军。 骑车摔碎腕关节 手术需住院至少一个月 今年春节,家住南京市卫岗的市民秦先生骑车不慎摔伤了右手腕,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整个手腕都不能活动。秦先生的夫人为了保险起见,立即把他送至附近的...
-
游医治牛皮癣“神药”揭秘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皮肤病,难治愈易反复,这也是众多牛皮癣患者苦不堪言的所在。尤其是长在外面的部位,更令人难堪,所以牛皮癣患者都有急于求成的心情,想早日治愈,摆脱牛皮癣带来的痛苦。往往这种心情很容易被江湖上的骗子所利用而导致上当受骗。江湖游医治牛皮癣的常用骗局有以下两种。 骗术一:雪花膏加激素、加黄柏、土槿皮等中药材外用。江湖医生说是纯中药,实际是以骗钱为目的。这种治疗法对牛皮癣等皮肤病有一定疗效,它主要依赖激素起治疗作用,危害较大。骗术二:口服药中加少量激素或加部分抗癌药,近期疗效显著,但后果不堪设想。以...
-
陈可冀:不能没有中西医结合这条路
陈可冀,男,汉族,1930年10月出生于福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内科、心脑血管科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4年7月毕业于福建医学院,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 陈可冀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的研究,在活血化瘀及芳香温通方药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及疗效研究方面,在补益脾肾方药延缓衰老理论及临床研究方面,在清代宫廷医疗经验的继承研究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在著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整理方面,在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培...
-
王庆其:培养多元化中医药人才
年轻中医药学子的成长关系着中医药事业的未来,而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则是人才成长的保障。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庆其,结合自身经历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王庆其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全国首届研究生班,当年为班上同学授课的全国各地知名中医专家有47位之多,在众多中医大家中,有几位老师对王庆其日后从事中医药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王庆其看来,中医教育中师承的作用非常重要,要以传统文化为先导,临床疗效为目标,实现继承与创新、理论与临床的协调共进,这是促进中医...
-
引进、培养、留住基层中医药人才
我们常说中医药的根在农村、在基层,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尤其适合基层,但基层却最缺人。人才问题是基层中医药发展最大的阻碍。 中医药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几千年漫长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医学科学。中医药具有广泛的群众需求,尤其在基层更受欢迎。但在培养中医学科人才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在基层,中医药从业者严重不足,绝大多数村卫生室没有中医药人员,多数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亦十分缺乏。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基层医改的一大难题。 据笔者对陕西省岚皋县级医院、部分乡镇卫生院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