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280页

医 第280页

  • 国医大师唐祖宣 临床辨析 分型组方

    国医大师唐祖宣 临床辨析 分型组方

    国医大师 唐祖宣 我学医的过程,就是苦读、多问、勤读和善思,也成了我读书的座右铭。多读书、勤读书是我的主要学习经验。再就是多写,眼看千遍,不如手作一遍,我经常做笔记、摘要、心得体会,要写好病历,每有想法都记在书上。 师从名医 刻苦钻研 我的老师周连三对张仲景善医病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是温阳法,我继承了老师的学术经验。周连三经常以“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古训教育我,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就要下功夫熟读仲景《伤寒》《金匮》等。我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勤奋苦读,背会了...

  • 吴登清:用双拐撑起乡间行医路

    吴登清:用双拐撑起乡间行医路

    拄着双拐的吴登清在给病人检查病情 吴登清,男,1962年生,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全国自强模范、全国第五次残代会代表。江苏省盐城市第六届、七届人大代表。 吴登清扎根乡村行医20余载,1985年至1989年,去江苏省盐城市卫校学习光明中医函授大学课程。2012年,入围中央电视台“最美乡村医生”。2014年,在全国自强模范表彰大会上,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6年3月16日,拜国医大师唐祖宣为师。 2010年11月底,来自江西省的...

    养生秘方 2024-03-06 11 0
  • 周岱翰教授 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

    周岱翰教授 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岱翰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和教育家,从事中医肿瘤医疗、教学、科研50年,多次出国讲学,弘扬岐黄医术、拓展中医治癌特色,是振兴、发展、传承岭南肿瘤学术流派的领军人物,是中医肿瘤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代表人物。作为中医教授,登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和海外高等学府讲学,被澳洲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系聘为博士生导师,足迹遍及欧、美、亚、澳等20余国,每年有大量的外宾、华侨前来求诊,饮誉东南亚、港澳台等地。 用中医疗效结缘“洋”病人 周岱翰教授作为中医教授...

  • 卜弥格 将中医药传到 西方的第一人

    卜弥格 将中医药传到 西方的第一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6年6月对波兰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出访前夕,习主席在波兰《共和国报》发表了题为《推动中波友谊航船全速前进》的署名文章。文章中写到,“中波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彼此交往源远流长。”他提到了一位叫“卜弥格”的17世纪波兰来华传教士,誉他为“波兰的马可·波罗”。 历史上中医中药在世界上的传播,尤其是早期将其较详细地介绍到欧洲,卜弥格的重要作用不可磨灭。 卜弥格(Michal Boym,16...

  • 读马有度《感悟中医》

    读马有度《感悟中医》

    中医,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发明,有的在当代继续应用,有的被新的科学形态自然替代,都没有发生重大争执。唯有中医,存亡之说,兴废之争,旷日持久。令人义愤填膺,也令人魂牵梦绕。根本原因,是传统文化遇到了现代科学。是文明冲突论,是文化融合论,还是文化多元论,这要靠学术环境的宽容和包容,更要靠体制和政策来支持与调整。在这中间,中医人自身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养生自信、疗效自信,至关重要。近日读马有度先生的《感悟中医》一书,被他的临床经验和学习精神所折服,也被他娓娓动听的高论宏议深...

  • 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理论:中医全科医师

    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理论:中医全科医师

    中医全科医师: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理论,从事社区人群常见病与慢性病诊断、治疗、康复、预防和健康管理等中医药服务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任务包括:运用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诊断社区人群常见病与慢性病,并提供中医药及刮痧、拔罐、针灸、推拿、按摩等适宜技术治疗;进行急危重症急救或转诊;进行疾病预防性筛查、咨询,提供中医药防病服务;对社区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提供体质辨识、小儿捏脊等中医药特色服务;进行居家医疗照顾;建立社区人群健康管理档案;进行中医养生保健和健康教育。 清晨6点,家住北京水碓子东...

  • 他是我遇到的最好的医生

    他是我遇到的最好的医生

    一天上午,一阵清脆的鞭炮声在甘肃省庆阳市中医院老门诊前的空地上响起,炮声打破了城市的宁静,唤起了人们的注意。 庆城县一位足部残疾农民,把一面上书“医德高尚”的锦旗送到了医院办公室,并对领导们说:“拜大夫是位好医生,赠锦旗是为表达我的敬意,但他不接受,所以我只好交给你们了。” 原来,这位农民的母亲已经80多岁了,患肺心病心衰,病情危重,自己又是个残疾人,伺候老人十分不便。拜大夫便在老人床边守候了一夜,为她吸痰、擦背翻身、送化验标本、取药,亲自监护,使...

  • 记湖州市中医院杨氏外科和潘氏外科

    记湖州市中医院杨氏外科和潘氏外科

    潘氏外科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 【杨氏外科】 杨氏外科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医是湖州市四大名医之一——杨詠仙,其后有第二代传人杨泰生(湖州市名中医)和第三代传人程祖耀(省级名中医)。 杨詠仙(1897~1979年),杨氏外科始祖...

  • 周祖贻谈中医治慢性病

    周祖贻谈中医治慢性病

    “周医生,请帮帮我,我胃难受,看了好几家医院都没效果。”去年7月,57岁的严先生来到湖南大夫堂国医国药馆,找到周祖贻教授。严先生因不思饮食腹部饱胀、喜温喜按又隐隐作痛,以为是一般受凉引起的消化不良,一直服用助消化药健胃消食片,总是经久不愈。周祖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为脾胃虚寒证,治疗药方用黄芪建中汤、理中丸等为基础进行加减,此方温脾散寒、缓急止痛。服用一疗程后病情显著好转,后又根据患者身体虚弱的情况,加用健脾胃的参苓白术散,几个疗程后,严先生痊愈康复。 在肠胃病的治疗上,周...

  • 国医大师吕景山:书写中国医生的神奇

    国医大师吕景山:书写中国医生的神奇

    吕景山的著作 吕景山(1934—),祖籍河南偃师,第二届国医大师,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956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1962年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山西省中医院)工作,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针灸科主任。1991年调到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工作,任所长、主任医师。历任中国针灸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常务理事、山西省针灸学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施今墨对药》(荣获1982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吕景山对穴》等...

  • 杜甫种药是十分在行的 久病成良医

    杜甫种药是十分在行的 久病成良医

    杜甫,诗圣也。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翻开他的诗集,你会发现,他的诗除了对人间疾苦的描绘,忧国忧民的叹息外,还有绕不开的中医药情怀。 杜甫的身体不好。正如《登高》里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疾病中的杜甫写了很多此类的诗。比如,他的《寄薛三郎中》道:“峡中一卧病,疾疠终冬春,春复加肺气,此病盖有因。”《病后过王琦饮赠歌》曰:“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沉年苦无健。王生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h...

  • 深切缅怀王明方对中医药事业的辛勤付出

    深切缅怀王明方对中医药事业的辛勤付出

    上个月突然接到王明方去世的消息,无比震惊,无比悲伤!我和王明方7月份还在北戴河一起给全国政协干部培训班讲课,当时我们天南海北地聊天,他说起当年受命天津巡视组组长时,怎么和“大老虎”武长顺斗智斗勇最后将其绳之以法的故事,整个过程惊心动魄,远胜警探小说。当然更多是聊起中医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还相约今年秋冬之际去老家徽州定潭看看“张一帖新安国医博物馆”。没想到,他突然间就这么走了,走得这么匆忙,让人如何承受…… 作为一位正部级干部...

  • 文学与医药学的双栖人士

    文学与医药学的双栖人士

    古人称医生为“儒医”,儒者,读书人也。所以历代文人与中医药关系密切,如白居易、柳宗元、辛弃疾、苏轼、曹雪芹等,不仅博通经史,才学出众,而且精通医药,是文学与医药学的双栖人士。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写的诗歌涉及多方面,仅涉及祖国中医中药学内容就达100多首。他曾多种疾病缠身,自己探索医治痊愈,活到74岁(在那时74岁可算得上长寿之人了)。当时盛行服丹药以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变神成仙的风气,可白居易列举了许多著名人士服丹药中毒的事件,用诗的形式抨击了丹药之罪,宣传丹药对...

  • 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先生不幸辞世

    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先生不幸辞世

    公元二零零八年六月十四日(农历五月十一),我国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先生不幸辞世,山海含悲,亲朋垂泪,杏林痛失柱梁。追念前贤,迄今八周年,浩浩伟功业,浓缩于眼前。2016年6月15日,焦树德教授的外孙女、树德堂国医馆馆长陈咏梅女士,亲率后学于铜像前,缅怀前辈,谨以此文敬上。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 星汉灿烂,绝学薪传。 医道肇始,黄帝歧伯。 伊尹卢扁,皆为圣贤。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忧系家国,寿世济难。 厚德重生,抱楚为痛。 广布医泽,远播...

  • 让“西学中”培育更多中西医结合人才

    让“西学中”培育更多中西医结合人才

    今年两会,关于中医药发展和中医人才的培养成了热门话题。在这次两会上,温建民委员和唐农代表都针对开展“西学中”提出建议,将中西医结合纳入“十三五”规划。笔者对两位代表和委员的意见非常赞同。 为什么在这次两会期间,我一个普通基层医生的建议能够与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不谋而合呢?我想,这大概是中医界都普遍认识了这个问题。中医人才的匮乏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多方面途径培育中医人才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目前培养中医人才还是以中医院校为主,但“西学中”也...

  • 清代名医叶天士扶贫

    清代名医叶天士扶贫

    清代叶天士因为医术精湛,门前求诊的病人是络绎不绝,众人都说凡是什么疑难杂症到了他那里都会手到病除。 有一天,叶天士坐轿出诊,没走多远便看见一个农民守候在路边,一见他便将轿子拦住,请求他给自己看病。叶天士下轿一看,只见这农民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于是便让他伸出手来给他把脉,可等把完脉后却觉得他六脉均调和,似乎不像有什么病,于是便问此人道:“你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农民说道:“我听说您是名医,不论什么病只要您一看没有看不出来的。实话告诉您,小人所患之病颇为奇怪,是贫穷病,此病不...

  • 行医把病看好 基层看中医

    行医把病看好 基层看中医

    “医生,最要紧的是踏踏实实把病看好,比医术更重要的是医德。” 4月26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肛肠病安氏疗法中心诊室内正在进行一场简单朴素的拜师仪式,中心主任安阿玥开门见山为三位徒弟立下了“行医规矩”。 赵剑峰、孙伟鹏、吴俊三位医生恭敬地向师傅呈拜师贴、行礼敬茶,他们扎根在内蒙古包头、吉林松原、安徽芜湖的基层医院,无论公立医院科班出身,还是民营专科医院摸爬滚打,他们有着同样的心愿:把师傅精湛高尚的医德医术带回到自己的家乡。 “我们的落...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中医
  • 葛洪字稚川 自号抱朴子 晋代著名的医学家

    葛洪字稚川 自号抱朴子 晋代著名的医学家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代著名的医学家。有《肘后备急方》和《抱朴子内外篇》等著作传世。在《抱朴子内篇·道意》里,无情地揭露马氏诈称“神医”行骗的劣迹。此类事例很能发人深省,至今仍能给人们提供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兴古郡(今贵州普安西)有个姓马的太守,他不但是一个到处搜刮民财的贪官,而且是一个招摇撞骗的大骗子。马氏有个亲友前来求他救济和帮助,马氏故意不让亲友留宿太守府,却将他安排在府外一个处所,并且不让他与任何人接触。几天以后,马氏诈称他那位亲友是“神医道...

  • 说故事 忆恩师 缅怀国医大师干祖望

    说故事 忆恩师 缅怀国医大师干祖望

    2015年7月2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的恩师,国医大师干祖望(1912-2015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这近一年的日子里,我时常梦到恩师,梦到与他探讨遣方用药的场景,似乎恩师还活着。这份对恩师深切的思念勾起了我无限的回忆。 聪明与调皮 恩师幼年聪颖过人,读书学习特别好。五岁时就读姚石子家塾,熟读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离骚》《史记》、唐宋八大家及六朝的骈体文等书,并理解至深,常常得到家塾老师的赞誉。 恩师也有一个调皮的童年,在他七岁时,家中新屋落成,准备请客十多桌以示庆...

  • 中医人 当自信自尊自强

    中医人 当自信自尊自强

    中医药要突围,再续辉煌,必须树立自信心。没有自信,中医药只能成为西方医学思想的奴隶,永远无法发挥中医药的潜能;没有自信,就会导致对中医药评价的失误,导致现代化道路选择的无奈;没有自信,就缺少自主承担精神,就会陷入西方思维范式的漩涡不能自拔。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我们要树立对中医药学继承和发扬的自信心,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应主动承担应有的责任。 中医的不自信,其实源于文化的不自信。20世纪以来,学界在相当大程度上将“西学”与“国学”相互对立看待。...

  • 中医师学中药 中药师学中医

    中医师学中药 中药师学中医

    从长远的角度和中医发展自身规律出发,建议有关部门能建立医药结合的双料人才培养机制,并打通行医资格,让药师拥有医师证,让医师拥有药师证,或者合用一证,做到能医者能药,能药者能医,培养双料型的医师、药师和高级人才。 过去学中医都要认药,所有医生都是医药学专家,而现在很多青年中医会开方却不认药,中药师又只懂药而不懂中医理论,这是当今十分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国家实行医师制度和药师制度之后,中医临床与药物管理使用处在了两个平行线上,临床专业医生的培养与药学人才的培养形成了不一样的风格。 医药分离的模式借鉴的...

  • “创新型”中医专家胡一莉

    “创新型”中医专家胡一莉

    胡一莉是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中医院的主任中医师,凭借多年来坚持践行中医药医术创新、学术创新和工作创新,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她还是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浙江省湖州市名中医、湖州市“新世纪1112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创新型”中医药专家。 脾胃病诊疗独树一帜 胡一莉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功底和精湛医术,尤其对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肠易激综合征等脾胃病的诊疗...

  • 从小就希望成为一名中医大夫的小婷

    从小就希望成为一名中医大夫的小婷

    编者按:按照《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要求,2020年时,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基本建立,凝聚一批学术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人才;2030年时,我国将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国医大师、万名中医名师、百万中医师、千万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随着《战略规划》发布实施,中医小婷的学习、工作将如何受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战略规划》链接 ①加强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名校和学科。 建立健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

  • 王永江:不幕良相慕良医

    王永江:不幕良相慕良医

    民国年间,辽宁有一位声名显赫的省长,原是一位中医。虽然他自诩“不慕良相慕良医”,却走上一条从良医到良相的人生之路,他就是王永江。 王永江,字岷源,号铁龛,大连金州人。生于1872年,卒于1927年,终年56岁。祖籍山东登州府蓬莱县,世代以商为业。上溯六代,时值山东灾荒,赤地千里,饿殍盈野。王家生意不振,始祖移居关外谋生,道光年间定居辽宁金州。其父王克谦在城内南街开“永庆和”杂货店。由于经营有方,生意兴隆,遂为本城商业名流。 王永江为家中长子,与其弟...

  • 优环境重保障留住中医药人才

    优环境重保障留住中医药人才

    湖南省临澧县位于湘西北,随着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该县创新中医药人才培育机制,使全县中医药人才总量不断增长,人才结构渐趋优化。目前,全县中医药人才322名,老中青比例为2:4:4,全县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中医药人才92人,占队伍总人数的29%。 优化环境引来优秀人才 在中医药大需求、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下,临澧县卫生计生局求贤若渴。在人才引进上,临澧县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努力建设良好的薪酬、发展空间,重点是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筑“巢”引凤;另一方面前移人才...

  • 师承教育应成为基层中医成才大道

    师承教育应成为基层中医成才大道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笔者看了这份文件,尤其是对重点任务中的第三条“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很感兴趣,因为这条是对中医人才培育的重要指引。 师承教育是中医传统的教育模式,也是被认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古代以及近代不少中医名家均有师承经历。中医的各门各派都有师承的悠久历史,而今,师承教育被国务院的文件明文提出,这让有志于师承中医教育的医生看到了希望。 作为一名在基层坚持中医药工作十几年的基层医生,通过与全国各地基层中医...

  • 名医巧罚失礼人

    名医巧罚失礼人

    明朝初年,江南碛澳有个名医叫庄伯和,性情开朗,也喜欢舞文弄墨,极善戏谑。 一天,他的朋友,当地著名文士李庸,派家僮给他送来一封信。这个家僮比较粗野,在呈上书信时,不小心叫出了庄伯和的姓名。这在当时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严重失礼。对此,当时的文人都是很注重的,庄伯和自然也极为不满,但他是一个豁达的人,不愿意直接训斥来人一顿。可是也不能便宜了这个冒失鬼,眉头一皱,立即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惩罚办法。 他一本正经地戏哄李家家僮说:“原来你家老爷想借我的药磨用一用,叫你背回去。”说罢便...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名医
  • 清代名医喻嘉言一针救二命

    清代名医喻嘉言一针救二命

    清代高士奇《牧斋遗事》记载:清初名医喻嘉言一针救二命的故事。一天,喻嘉言路过城北的一些破旧房子时,这里往往是居民临时停放棺材的地方。他突然看到一口好像是新停放的棺材底缝流出了鲜血。他吃惊地问邻居,邻人说:“刚才一家人的妻子死了,才把棺材放到这里。” 喻嘉言便急忙找到死者的丈夫,告诉他说:“你的妻子没有死。凡是人死了血色是黑暗的,活人的血色是鲜红的。我看见你妻子的棺材底流出的血是鲜红色的,快快开棺救治吧!”原来这位妇人因难产失血过多,昏迷了一天一夜,她的丈夫认...

  • 中医药发展需要工匠精神

    中医药发展需要工匠精神

    2016年的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热议。但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还是围绕中国的企业发展,比如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 作为一名中医传承者,我却感到“工匠...

  • 中医能治大病重病 血液科刘松山

    中医能治大病重病 血液科刘松山

    刘松山,四川省中医院血液科负责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拔尖中医师(四川省名中医)。任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委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委会骨髓增殖性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学专委会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常委,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第十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成都市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成都市医保局第三方评审专家。中国慈善总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援助...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