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283页

医 第283页

  • 张宁 带教社区乡村中医师

    张宁 带教社区乡村中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张宁,每隔两周就会带团队到高碑店社区进行带教活动。他一方面在那里出诊,一方面带教社区乡村中医师。 这是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健康乡村试点建设工作“中医专家进社区”的一部分。 笔者认为,健康乡村的核心在于提高广大村民健康水平,解决威胁村民健康的主要问题,采用适宜技术,加强对影响村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卫生问题的有效干预。而其中,中医药参与健康乡村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笔者调查,目前相当一部分乡村医生只懂西医,不懂...

  • 记甘肃省名中医、庆阳市中医医院院长谢君国

    记甘肃省名中医、庆阳市中医医院院长谢君国

    谢君国 中医主任医师,甘肃省名中医,甘肃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1979年12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先后任庆阳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庆阳地区中医医院(现庆阳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现任全国中医药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甘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甘肃省医院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谢君国从医40余载,每年诊治病人4000人次以上。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使他能理解农民看病的不容易,诊治病人格外仔...

  •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值得推广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值得推广

    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礼,中医药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中医药蕴含着博大精深的理论,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医药工作者拿出持之以恒的精神去挖掘。要挖掘中医宝藏,首先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那就是好好学习中医经典理论。当下,部分中医药大学参照四、六级测试思路,设立中医经典知识的等级考试,测试内容涉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可取的方法,也是值得中医院校借鉴的好方法。 作为中医人,必须要熟记中医经典知识,这是从事中医工作的“金刚钻”。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有些人认为中...

  • 李济仁传承中医的事迹

    李济仁传承中医的事迹

    看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李济仁家族传承中医的事迹后,在感动之余,又让我想起镜头背后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李济仁为何成为“上门女婿”? 李济仁是国家首批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之一,也是有460多年传承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的传承人。学医后的李济仁拜在新安名医张根桂门下,后来李济仁娶了张根桂女儿张舜华为妻,做了“上门女婿”,才成为“张一帖”第14代传承人。前后用了60多年时间,从一...

  • 古代医生仁心厚德治病救人故事

    古代医生仁心厚德治病救人故事

    古人倡导“悬壶济世”和“医者仁心”的从医理念,很多医生不计个人得失,救死扶伤,一心为人民医病。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大医精诚”,指出凡是优秀的医生治病,一定是神志专一,心平气和,不可有其他杂念。要有一颗慈悲同情之心,决心解救人民的疾苦。如果患者前来求医,不要看他的地位高低、贫富以及老少美丑,是仇人还是亲人,是一般关系还是密切的朋友,都应一样看待,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替他们着想;也不能顾虑重重、犹豫不决,考虑自身的利弊,...

  • 医德与医林故事

    医德与医林故事

    对医学家的道德修养,历来有着严格的要求,是我国医学发展的优良传统之一。从扁鹊、淳于意,到张仲景、华佗,从王叔和、葛洪,到孙思邈等历代医学家,凡在医疗技术上有所贡献者,几乎无不在医疗道德上达到很高的修养。他们不但身教甚严,而且多有言传论述,为后学者立有规范。明代医学家在前代基础上,对医疗道德也提出了许多必须遵循的标准。 李梴 字健斋,江西南丰县人,一代名医,精医尤重考求医经奥义,以儒家思想注释医理,强调医疗道德修养。立志编撰医学门径书,乃究心古今方论,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以《医经小学》为蓝本,编著《医学...

  • 马有度:传承创新型“钢杆”中医

    马有度:传承创新型“钢杆”中医

    人物简介:马有度,著名中医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重庆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他“一手抓学术,一手抓市场;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科普”,独著、主编中医著作20余部,荣获多项科技进步奖及优秀著作奖。业绩入选《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中医成功之路》等。 “钢杆中医马教授,赤胆忠心献中医;同仁学习好榜样,当今杏林一名人”。这是重庆市中医管理局原局长吴昌培在“马有度感悟中医60年交流会”上的感叹!重庆市原副...

  • 医者之路须勇往直前

    医者之路须勇往直前

    我从小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自幼体弱多病,一下地干活,手上出现湿疹,后来没办法,父母不让我下地干活。 父亲笑着对我说:读书才是你唯一的出路。这件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种子。我想虽然读书辛苦,但也要坚持,这是我唯一的选择。 1988年,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年。那一年高考,我意外地被湖南中医学院录取。 我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开学那天,我带着无数的嘱托和憧憬,第一次走出偏僻的小山村,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个好医生,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入学后学校进行入学教育,对自己的专业有...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党员朱瑜琪

    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党员朱瑜琪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骨科副主任朱瑜琪总是随身携带“三件宝”:叩诊锤、联系卡和银行卡。叩诊锤诊病,联系卡随时给患者留手机号,银行卡则是供患者诊费不足时急用。 “一定要让病人及时接受治疗。”朱瑜琪说,自己当年在基层出诊时就习惯随身多带些现金,“只要患者有困难,能帮就尽力帮。” “有事就找朱大夫” “能帮就尽力帮”,朱瑜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眼科医院周围社区...

  • 李良材:九旬高龄行医不辍 精湛医术赢得口碑

    李良材:九旬高龄行医不辍 精湛医术赢得口碑

    李良材,男,1927年6月生,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人士。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跟随祖父、父亲(浙江省首批名老中医)习医。他1948年毕业于私立上海中医学院后回乡。新中国成立初,祖孙三代人组织联合诊所,后在卫生院工作。1962年3月被调任慈溪市观海卫镇淹浦乡卫生院任院长25年,使该卫生院于1989年获“浙江省文明卫生院”称号。1987年获副主任中医师职称。扎根农村基层行医近70年。曾连续三届被选为慈溪市人大代表及宁波地区八届人大代表。曾获慈溪市先进工作者、慈溪市医德医风先进个人。 90...

  • 医家应有四品格

    医家应有四品格

    沪上名医王仲奇善治热病和杂病,求诊者甚多,连英、美、法国的使领馆官员也来求治。这样一个大牌名医却没有架子,对待病人非常和蔼,让人如沐春风,有病家赞曰:“入门先减三分病,接座平添一段春。”借此讲一讲医家应该具备的品格修养。 医疗过程是一种医患双边交流的活动,一般而论,病人处于痛苦、弱势、求助的地位,不仅要求帮其解除痛苦,更希望医家关心他,善待他,帮助他,这就要求医生要有良好的品格,善于与病人交流。“士先器识而后文章,医先品德而后学问。”(名医冉雪峰撰联) 强调...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医家
  • 孟河医派

    孟河医派

    【孟河医派】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源自江苏常州的一大地域性医学流派,以费、马、巢、丁四大家为主要代表,清末民初在全国影响很大,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勇于创造革新中医教育的精神,为中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医界享有“吴中医学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美誉。 【蒋熙德】1958年出生于德国,大学毕业后开始研习中医,并在英国开办中医针灸诊所,曾先后在美国和中国的数所大学学习中文和中医理论,并多次到中国拜访名师。蒋熙德的中医药研究卓有成效,发表了多篇中医药方面的论文和多部中...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孟河医派
  • 名医李台春对待金钱轶事

    名医李台春对待金钱轶事

    李台春,明代湖南邵阳人。世精医理,胸无城府,志书载:“贫民日填户”——贫苦病民每日挤满其诊所,可知病号不少。“与人药不问其值”——送药,不问值多少钱。“至于缓急,阿堵无所计”——紧急关头,钱财绝不计较。由于他“乐善鲜积”——乐善好施,很少积攒家财,故其80余岁故去时竟无积蓄,只能“遗其子以贫”&mdas...

  • 近代两大中医正骨帼国名家

    近代两大中医正骨帼国名家

    在我国近代有两位中医正骨巾帼名家,她们同是中医正骨世家,同是世家五代传人,同是正骨帼国名将,都任正骨医院院长,都受国家领导接见,都献家传秘方于世。 西郭家,东罗家,是中原大地两大中医正骨世家。西郭家,就是豫西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郭氏正骨;东罗家,是指豫东商丘市夏邑县罗楼罗氏正骨。两家都是赫赫有名的骨科世家,都有二百多年家族传承历史,都有独特的正骨绝技,都是医德高尚的骨伤病高手,都受邀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看过病,都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都发展成全国知名的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 郭氏正骨—&mda...

  • 李茂如 中医学家中医文献目录学家

    李茂如 中医学家中医文献目录学家

    我的案头一直摆放着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文献目录学家李茂如先生的两部著作,令我时时回忆起跟他实习的那些难忘的岁月,享受着追求学术进取和深研学术过程中的乐趣。 李茂如是我最敬重的老师,他严谨的治学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不断探索前进。其《历代史志书目著录医籍汇考》《医籍叙录集》二书,堪称践行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经典著作。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李茂如资料暨学术成果研究室。 李茂如是我所接触的老一辈知识分子中,既读书广博而深入,又思考睿智而独立的...

  • 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张其成忆国医大师王玉川

    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张其成忆国医大师王玉川

    国医大师王玉川教授驾鹤西去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教授郭霞珍怀着对恩师的感恩与怀念,向笔者讲述了她记忆中的王玉川。 治学严谨 言传身教 郭霞珍回忆,王玉川几乎每天都泡在办公室或图书馆里,就连寒暑假也都用来查阅文献,研读中西医药的各类相关书籍,抑或备课抑或写作之中,留下了几十本读书笔记。在郭霞珍为笔者展示的王玉川手写笔记中,可以看到,泛黄的本子上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备注明确,该句出于何处,由何人所写,写于何年何月,一目了然。很难想象在没有便捷的电子信息检索系统的时代,查阅如此丰富且细致的资料需...

  • 国医大师郭诚杰 针药并用 疏通补调

    国医大师郭诚杰 针药并用 疏通补调

    •从“疏、通、补、调”出发,郭诚杰认为乳腺病的病机以气血痰湿火瘀阻为多,在以调肝为先的基础上,配合脏腑辨证和气血辨证处方用药、选穴,或疏肝理气,或化瘀散结,或祛痰清热,或健脾利湿,通经活络。 •对于内伤杂病者,郭诚杰在辨证基础上,以“疏、调”为先,先以方药疏调肝气,人体气机枢纽之肝气调顺,则其他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才可有序进行。对内伤杂病,不论病症归属何经,常配以肝经原穴太冲和募穴期门,以理肝气、平肝风、调肝血。 国医大师郭诚杰教...

  • 孟如:50余载明理精诚成大医

    孟如:50余载明理精诚成大医

    孟如教授是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云南省名中医。她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3年,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金匮要略选读》主编。孟如教授对中西医结合诊治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重症肌无力等疑难病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疗效也有一定知名度。 机缘巧合 体育尖子“误闯”中医路 孟如193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书香门第,她的母亲是一位毕业于南京金陵女中的开明女性,孟如中学时代就读于华美女中,...

  • 访中医馆连锁模式探路人 圣爱中医馆掌门人刘琼

    访中医馆连锁模式探路人 圣爱中医馆掌门人刘琼

    十年前,圣爱中医馆创始人刘琼提出“打造中医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服务中医,让更多的人享受中医的服务,把中医药事业进行到底”的中医梦。 筑巢引凤,用仁者之心仁者之术创造健康世界。 为圆梦,刘琼把一家普通的中医门诊部提升到进行现代化、企业化的高度来进行经营管理和运行,而今已形成年服务人数超130万人22家中医馆的庞大规模。 为圆梦,刘琼把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中医治病、中医养生、中医教育、中医研发以及对外交流合作融合起来,创立出了一套——“...

  • 林毅教授 冥冥之中结缘中医

    林毅教授 冥冥之中结缘中医

    林毅小传 她被乳腺癌患者称为“靠山”“活菩萨”; 她从医五十余年,凭着一颗“仁心”和精湛的医术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疾苦; 她被誉为“永不停息的骏马”,年近古稀,工作起来仍像个不知疲倦的青年; …… 林毅,著名中医乳腺病专家,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防治协作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

  • 北京中医药学会派 中医应急医疗队

    北京中医药学会派 中医应急医疗队

    2015年11月,北京中医药学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室日前在四川什邡市揭牌,未来3年,北京中医药学会以什邡市中医医院为服务基地,每月定期派专家指导,全面提升什邡市中医药服务水平。 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赵静表示,通过建立急诊、呼吸、心血管、脾胃、肿瘤专业委员会工作室的形式,定期将北京中医药优势资源派往什邡,以技术培训、查房指导、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为支撑,制定可行的专业协作计划,助力什邡市中医医院发挥区域范围内中医药服务指导、培训中心,发挥区域性带动作用。 2008年“5·...

  • 如何成为一名纯正的好中医

    如何成为一名纯正的好中医

    •要想真正发展中医,首先要传承,传承中医相关的哲学体系及思维模式,不要被西化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多学科研究,并从宏观和微观上对中医理论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的研究,弥补中医理论在微观研究的不足 •用西医的评价标准去“修正”中医,违背了中医与西医各自的科学原理。将中医作为西医“附属品”的做法,若长期下去,很不利于中医的发展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炎...

  • 拜谒仲景 重走医圣伏牛山采药之路

    拜谒仲景 重走医圣伏牛山采药之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其《画旨》一文中,传授作画六法时,写到的第一法。细思之,唯有知行合一,方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窃以为对于中医人来说,赴医圣故里南阳拜谒,是读万卷书之外,此生必行之路。我的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傅延龄深谙拜祭仲圣对后学的意义,故精心策划,于今岁霜降之后,率我等同门诸生踏上南阳祭拜之旅。 在南下的火车上,巧遇应是朝枚之年的老者,身着军装,胸前佩戴数十枚军功章,步履蹒跚却精神抖擞,令人肃然敬起。大师姐见此情景...

  • 不做医匠愿做大医的“最美医生”

    不做医匠愿做大医的“最美医生”

    面容清瘦的王茂泓不善言谈,平时话语不多,但他传授给学生的“医者”之义却令人振聋发聩——若仅是以医谋生,此为“医匠”,不足以言大医;若以医济世,无私奉献,则为苍生大医。 正是在这样的为医信条指引下,王茂泓多年的临床教学之路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2015年,他获得江西省“最美医生”称号。 王茂泓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对象,曾获省卫生系统&l...

  • 林乾良“国学达人”中医印迷

    林乾良“国学达人”中医印迷

    杏林印艺,虽渺小,却颇有一点卓然独立之意,用来形容谦卑的林乾良教授也很恰当。林乾良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西泠印社资深社员,并被誉为现代“西泠五老”之一。其医学专著如《中药》《养生寿老集》《简易效方》《中国古今名医处方真迹》等36种,著作等身实不虚矣!为“文革”后首批入社者,那时“同年”(语出陈巨来),如陆俨少、朱屺瞻、顾廷龙、朱复戡等皆一时胜流,而赵朴初与启功,还先后任社长。林乾良生于寿山石之产地福州,19岁千里负笈浙江中医药大学。一生与印有缘...

  • 韩明向:60载医教研路从未停息

    韩明向:60载医教研路从未停息

    他身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待病患谦谦有礼,对学生不耻下问,极重视跟学生的交流,倾囊相授,帮助每一位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升临床技巧。 他常告诉学生,不要见病治病。有一次遇到一位多源性室性早搏的患者,他没有见心病就局限于治心。临床辨证见患者舌苔厚腻而黄,脉濡滑,心细胆大的他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之,效甚,且再无复发。 他热爱科研,认为科研能为学术发展和临床进步提供不竭动力。他拥有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2项,研制国家三类新中药2种,获得科研类奖项7项,曾是安徽第一个中医学重点学科——安徽中医药...

  • 国医大师贺普仁钟爱针灸文物和古籍

    国医大师贺普仁钟爱针灸文物和古籍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是我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时的评审专家,那时因为感到自己与贺普仁教授之间差距太大,还没有足够的自信前去拜访。直到毕业10年后才揣着已经出版的两本与贺普仁有关的小书,怀着几分惴惴不安的心情去见贺普仁。当我如约走进琉璃厂附近的一个四合院内,贺普仁正在给人看病,后来我才得知,贺普仁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为来自各方的病人义诊,我见到的只是无数次义诊中的一幕而已。待病人离去,我趁着贺普仁针还在手,就提出想体验一下针感,贺普仁为我扎了内关穴,进针轻灵无痛,针刺到位后似乎也没有更多的术式便静以留针,不一会儿针感出现并渐...

  • 中医急救学 瑰宝何其多

    中医急救学 瑰宝何其多

    急危重症如休克、心跳骤停、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的抢救,中西医院基本上都按照西医规程进行,但有时效果并不太理想。如休克采用多巴胺、间羟胺联合升压,往往停用升压药后血压回落。湖南大夫堂国医国药馆专家黄志远教授数十年致力于疑难重症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法探索,且用大量的实践证明,中西结合治疗效果更突出。 时间回到1997年,53岁的工人陈某,因“胃痛”于凌晨1点转来中医院就诊,随后突发心跳呼吸骤停。黄志远得知后即刻赶到急救现场参与抢救。从徒手人工心肺复苏,到药物和器械除颤,...

  • 2015“最美医生”:高鑫

    2015“最美医生”:高鑫

    “不能辜负了患者的信任,这是医生最基本的原则。” 3月14日中午12时38分,记者打通高鑫的电话,他告诉记者正忙着给病人看病,“等等,10分钟后回您……”直到13时56分,他才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刚刚才稍微闲些了,正准备吃午饭,“有啥具体问题可以回复您……” 当记者表明想知道他对这次荣获“2015最美医生”有何感受时,他还是用他常说的话回答:&ld...

  • 不忘初衷 坚守中医

    不忘初衷 坚守中医

    相信每一位踏进中医学府的学子,都曾经怀揣着一个中医梦,然而,离开校园,能够真正踏上中医岗位并一路坚守的为数并不多。 我1997年毕业的时候,班上共有42位同学,时至今日,真正还在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大概一半都不到,我想,做中医,可能最难的,是“坚守”二字。 很幸运,从踏上工作岗位第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青浦区香花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工作,至今18年,没有离开过一天中医临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看病的有男女老少,年龄参差不齐,我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是内外妇儿,什么病都有。在...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中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