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281页

医 第281页

  • 夙所钦敬的国医大师朱良春

    夙所钦敬的国医大师朱良春

    国医大师朱良春(1917年~2015年)是前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章次公先生早期的入室弟子,堪称是章先生诸多弟子、门人中,在学验传承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医家。特别是治学、学术、诊疗等领域的传承与弘扬,影响遍及国内外。我和朱良春先生相知相识近60年,他长期在江苏南通市业医。我有一位师兄曹向平先生早年在上海的中国医学院毕业后,也长期在南通市从事诊疗、教学工作。曹师兄与朱良春先生有同窗之谊,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学术、临床。回忆上世纪60年代,曹师兄来京参加学术会议时,曾多次向我述及朱良春先生的诊疗特色和业绩,以及他如何受到广大患者...

  • 张珍玉中医理论的继承者 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开拓者

    张珍玉中医理论的继承者 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开拓者

    张珍玉先生不仅是一位中医理论的继承者,更是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开拓者。张珍玉先生一直关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有关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问题。关于中医现代化研究,张珍玉先生强调中医理论继承和发展必须坚持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两条腿走路。 1 继承创新,相辅相成 张珍玉先生认为,中国医药学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是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总结,是历代医家不懈努力,在不断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医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轨迹,说明中医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中医现代化不仅是中医学发展的需...

  • 黄元御“一代宗师”清代著名的医学家

    黄元御“一代宗师”清代著名的医学家

    黄元御(1705~1758年),清代著名的医学家,名玉路,字元御,昌邑市黄家新郭村人。黄元御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理论,为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他淋雨透疹为医界一趣闻。 黄元御由京返乡,名噪一时。其女远嫁,生一子,出痘,势甚危,抱归求治,黄一见即怒责道:“此症险恶,不过日晡,速行。”其女长跪乞怜,黄不顾,呼人急驾骡车送之返。这时烈日炎炎,驾车的人又因故而迟迟未能上路,在中途又遇到倾盆大雨,周身淋得透...

  • 吴塘字鞠通 清代医学家

    吴塘字鞠通 清代医学家

    吴塘(1758~ 1836年),字鞠通,江 苏淮阴县人,清代医 学家。他19岁时, 因父亲和侄子相继 病故,心中悲愤,于 是立志学医,发奋 读书。他曾在京师 检核《四库全书》, 得见吴又可的《温 疫论》,深感其论 述宏阔有力,极有 创见,又合于实情, 受到了很大的启 发。他对叶天士更 是推崇,在继承了 叶天土理论的基础 上参古博今,结合 临证经验,撰写了 《温病条辨》,对温 热病学说做了进 一步的发挥。吴 鞠通精究医术, 终成温病大家, 是温病学派的最高 成就。 乾隆五十八年 (1。793年)京师暴发 温疫,当时...

  • 弘扬中医药 做健康卫士 大医之术大医之德

    弘扬中医药 做健康卫士 大医之术大医之德

    王 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 获奖感言:得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及广安门医院集体工作的结果。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国家工委,全国总工会。我要把获奖作为动力,感恩国家,为党和人民做更多的贡献。 王阶自担任广安门医院院长一职以来,把现代医院管理经验和医院经营战略融入医院管理。经过10年奋斗,广安门医院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全国中医药工作的一面旗帜。医院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英国保柏集团“质量认可”,I...

  • 胡宝书为临床实践之大家 悟出胡氏之医理药理

    胡宝书为临床实践之大家 悟出胡氏之医理药理

    胡宝书(1869~1933年),为临床实践之大家,“绍派伤寒”之杰出代表,处方用药心悟颇深,自撰《药性探源》。我们在整理胡宝书学术经验中,认为《药性探源》源于药性,来于实践,有学术价值,实用性强,从中可悟出胡氏之医理、药理及“绍派伤寒”之遗风。现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学习参考。 香附:性温,味苦辛,略甘。善能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乃气中之血药。妇科调经必用,内科气痛当备。《良方集腋》之良附丸治寒凝气滞之胃冷痛;《韩氏医通》之青囊丸治一切气痛。胡宝书认为,香附之所以...

  • 中医人应当始终保持这样的自信

    中医人应当始终保持这样的自信

    浙江省奉化市中医院为服务人口并不多的县级市中医院,不但完成了年门急诊近百万人次的服务量,而且连续7年门急诊等各项数据均高于当地综合医院。他的发展足以让中医人挺直腰板,看到未来:中医医院在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事业中,完全能够挑起大梁,成为区域医疗的中心。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的基本卫生政策,但由于历史发展原因,西医长期以来始终扮演着医药卫生领域的“主角”,中医药这个守护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几千年的守护神却屈居次席,起到“补充”作用。这无疑大大...

  • 医术精服务更好 记浙江宁波北仑区医生丁明波

    医术精服务更好 记浙江宁波北仑区医生丁明波

    丁明波,男,1972年生,浙江宁波市北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丁氏中医”代表性传承人。1991年高中毕业后跟随祖父、当地名中医丁良翰习医5年,学徒期满后到县医院进修1年并拜宁波两位名中医为师,获函授中医药大专学历,2007年取得执业中医师资格。 日前,记者前往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春晓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时值中午近12时,只见该中心“丁氏中医”门诊仍门庭若市。 来自周边奉化市松岙镇湖头渡村的46岁村民施某告诉记者,多年来,他患季节性过敏性皮炎,每...

  • 把走街串巷的游医称为郎中

    把走街串巷的游医称为郎中

    现在我们把医生也称作大夫,而把走街串巷的游医称为郎中。 那么,大夫、郎中的称呼是怎样来的?其实,最早的时候大夫、郎中不是指医生,而是官名。上古时候,天子分封诸侯设大夫,官位在卿的下面,士的上面,分上、中、下三级。郎中,在周代是近卫侍臣的通称,秦朝开始为官名,管理车、骑、门户,内充侍卫,外出从战。直到宋朝以前,大夫和郎中都是职位较高的官。 我国从古代很早就设有医官。秦朝有太医令、丞等,延续到唐代,除太医令外,还设医学博士、医监、医正等官职。五代设翰林医官使,宋代设翰林医官院,医官分七级二十二种,最...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称为
  • 岐伯是上古时期杰出的医学家

    岐伯是上古时期杰出的医学家

    •庆阳有许多关于岐伯的人文传说和祭祀岐伯的古建筑;庆阳的地方志及历史资料皆记载岐伯是北地人,据考证,古代的北地就是现在的庆阳。 •据记载,“黄帝针灸”是我国最古老的医学流派,亦即医学始祖,而这一学派的创始人和传播者就是当时的名医岐伯。《黄帝内经》多以黄帝、岐伯的问答形式出现,可见岐伯为黄帝之师,岐伯为此派的核心人物。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经典论著,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因而历代医家尊《黄帝内经》为“...

  • 临床带教活动对于中医临床带教建议

    临床带教活动对于中医临床带教建议

    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举行中医临床特聘专家聘任仪式,正式确定聘任48位专家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批中医临床特聘专家。学校将为每位受聘专家建立名医工作室,并开展相应的临床带教活动。对于中医临床带教提出以下建议。 特聘专家的价值应主要体现在带教传道上,而不仅局限于诊病方面。此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的专家中,不乏在当地享誉一方的全国名医,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某些病症的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国医堂中医门诊部应该进一步沟通,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学员、实习医师和年轻老...

  • 回忆国医大师徐景藩二三事

    回忆国医大师徐景藩二三事

    我早在青年时代,就常拜读徐景藩的文章,大多数从《中医杂志》《江苏中医》等刊物中汲取经验。他的文章文笔流畅,说理透彻,使我仰慕不已,获益匪浅。 终于有一天我见到了徐景藩教授,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77年7月1日,当时南京新医学院附院(现为江苏省中医院)来仪征县朴席公社巡回医疗。医疗队由穆科长任队长,徐景藩任副队长,成员有盛灿若、周福贻、蒯正举、孙久娟、王道友、邓新达等同志。徐景藩教授和我们相处6个月,他医德高尚、精湛技术,待人和蔼。至今虽过去38年,我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下乡巡回医疗...

  • 人之有恒成良医

    人之有恒成良医

    民国时期,沪上名医余伯陶(1868~1922年)在大庆里行医,诊务一向很好,病人很多。他忽然心血来潮,到浙江青田县去当了5个月的县长,过了一下当官的瘾,博得一个虚衔。归来之后重操旧业,结果诊务从此一蹶不振。余伯陶原非等闲之辈,民国元年(1912年),他曾任神州医药总会会长,那是全国医学组织的头儿,还曾创办《神州医药学报》,学识也当不错。就因为当了几个月的县太爷,过一下官瘾,诊务竟一蹶不振,实在发人深省。 经云:医学“至道在微 ,变化难极”。即使穷毕生精力都未必能登堂探奥,如若见异思...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 社区也有好中医 记中医师姜真

    社区也有好中医 记中医师姜真

    姜真,男,今年78岁,出生于1938年,安徽省人。出生于皖北一个耕读人家,自幼爱好读书。因身体孱弱,自小励志要当一名中医。后拜河南省正阳县人民医院名医刘旨正门下,走上了学习中医的道路,1963年开始了行医生涯。1990年经过了中级、高级职称考试,最终获得了中医副主任医师职称。2000年,受聘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中医门诊,2007年受聘于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至今。 在这里,不管是医院领导、同事还是患者,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姜老”。这个称呼不仅仅代表了对他的尊敬之情,...

  • 白啸山 三世儒医师承家学

    白啸山 三世儒医师承家学

    白山药配红枸杞, 啸傲经方补肾脾。 山深学问海阔胸, 水火相克又相生。 一根本为先后天, 般若阳气与阴精。 上日蒸发气为云, 善达饱和降甘霖。 白啸山(1907~1984年),河北正定人。三世儒医,师承家学。拜“京城四大名医”之一萧龙友为师,其学术主张为:人体两大根本为“先天”“后天”。著有《白啸山医案医话集》。(彭俐)...

  • 苏东坡行医趣事

    苏东坡行医趣事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坛巨擘,文章、诗词、书法等无所不精,造诣高深。他在医学领域也颇有建树,史载:“轼杂著时言医理,于是事亦颇究心”。在他的著述中,多有医学秘方、偏方以及自我“行医”之记载。 苏东坡深谙“医乃仁术”之理,常存恻隐慈爱之心,乐于与人分享医理医技。经自己服用验证或眼见耳闻的有效方剂或药物,都毫不保留地告知于人。 东林广惠禅师患臂痛之症,苏东坡得知后,便向他推荐使用“虎骨散”及&ldquo...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刘渝松 精研医术孜孜以求创佳绩

    刘渝松 精研医术孜孜以求创佳绩

    刘渝松,是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三病区主任,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中心副主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郭剑华学术经验继承人,重庆市第二批中医高级人才培养对象。2015年荣获“全国医德标兵”称号,同时荣获“重庆市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称号。2016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工作十多年来,刘渝松一直从事中医筋伤疾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工作。应该说,在以经验为主导的中医领域,这样的从业经历很不起眼,在普遍信奉老中医的氛围中,刘渝松能够脱颖...

  • 何梦瑶坐堂行医

    何梦瑶坐堂行医

    何梦瑶(1693年-1763年),字报之,号西池,晚年自号研农,广东南海人,清代岭南名医。自幼聪颖,熟读经书,旁通百家,才华出众,尤以诗名,被他的老师、广东督学惠士奇所赏识,有“南海明珠”之誉及“惠门八子”之称。28岁时考中进士,为官近20年,先后在广西义宁、阳朔、思恩等地为县令。十几年后,迁任奉天辽阳(今沈阳)州牧,以善于政事闻名。作为名医他在沈阳留下足迹的正是这一段。 何梦瑶一直对医学感兴趣,素有研究。“其在思恩也,疠疫流行,西池(何梦瑶)广...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何梦瑶
  • 打造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浙江模式”

    打造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浙江模式”

    浙江拥有国家、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共99个,其数量居全国前列。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的“国医名师大讲堂暨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经验交流会议”上,浙江省介绍“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经验”的主旨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那么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中,浙江究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取得卓越成果 浙江现有85位名老中医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有25位名老中医和4个中医学术流派列入国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目前,浙...

  • 老人心意医者亦感激

    老人心意医者亦感激

    4月8日,又一个忙碌的工作日。下午,我在医务室埋头整理病历,门口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汪主任,您在呀。” 我疲乏地抬起头,循声望去,一个蓝色身影映入眼帘,是我的一位安排今天出院的病人。 “老徐,是你呀!”我微笑着起身,才发现老徐的手里攥着一卷红色的锦旗。 “感谢你们……”老徐的嘴角蠕动着,不再有其他言语,默默地打开锦旗,上面印着“医术精湛、服务精心”八个字。...

  • 龙江医派:植根于黑土地上的医学流派

    龙江医派:植根于黑土地上的医学流派

    姜德友: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全国第五批老中医专家经验继承人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金匮要略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中医临床基础梯队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金匮要略》负责人,全国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主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首任会长,中华中医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副主任委员、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学术流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医药文化分会副主任委...

  • 五一劳动奖章献大医

    五一劳动奖章献大医

    今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公布, 其中依然有不少来自中医药、 民族医药行业的身影。他们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用中医、民族医药救治百姓,他们践行“大医精诚”的诺言,全身心爱护患者,展现了劳动者的风采,他们是中医药、名族医药的守护者、传承者、挖掘者,也是时代的榜样。 记者连线部分获奖代表, 讲述他们的事迹、分享他们的感言,在此也向中医药行业的所有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车念聪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 获奖感言:这个奖不仅属于我个人,...

  • 针灸科的“80后”医生曹然

    针灸科的“80后”医生曹然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传统诊疗中心,患者盈门。针灸科的“80后”医生曹然,每天最少有50多名患者在排队,有时达近百人。 一位从曹然那看病回来的患者说,别看这个小中医挺年轻的,还真是一号难求啊。 每学期义诊用针八千包 经常在临床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中医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了,却往往不会看病,进不了临床,让学校和教师汗颜。可是曹然不这样,大学期间,他就开始义诊看病,很多同学都以他为榜样。 2006年,曹然考进长春中医药大学针推专业,那时他就想,没有临床经验,毕业了不会治病,那多...

  • 要给医生更多“冒险”的机会

    要给医生更多“冒险”的机会

    4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给医生一个冒险的理由》的文章,讲述一位援疆医生所见的故事:一个是一名遭遇车祸、肝脏破裂的病人,在抢救后去世,家属不仅仅没有责怪医生,反而向医生道谢。另一位是一位农民带着肾脏肿瘤的女儿求医,被多家医院拒收。一位泌尿外科医生,明知手术异常凶险,却动了恻隐之心。他告诉孩子的父亲,做好最坏的打算:人走了,正常;救活了,是意外。手术中,肿瘤被完整切除,但在止血缝合中,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死亡。死者父亲把怨恨发泄到医生身上,纠缠不止、要求赔偿,最终这位医生再也无法集中精力做手术,患上抑郁症跳楼自杀...

  • 李可的大医情怀

    李可的大医情怀

    在广州市南方医院李可学术传承基地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已故名老中医李可写的书法:“立大志,受大苦,成大业,中医复兴,舍我其谁;人民儿女,菩萨心肠,英雄肝胆,霹雳手段。”这既是勉励弟子的座右铭,也是李可的夫子自道,道出他的大医胸怀和中医情结。 “复兴中医,舍我其谁”,一个民间中医说出此等豪言壮语,实在令人钦佩。 铁杆中医,担当精神 李可虽系“山野村夫”,却以中医兴亡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弘扬中医的事业中,他说:&ld...

    养生秘方 2024-03-06 11 0 李可
  • 顾敏:瞄准“再障”显中西医优势

    顾敏:瞄准“再障”显中西医优势

    她,作为一名医生,明知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一种世界性疑难病症,可却偏偏瞄准这一治疗难题,勇于攻关,并且靠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成功挽救了该病患者的生命。 她,作为一名中年女性,同样有一颗孝敬父母之心,有关爱子女之情,可是面对一位位重症患者的求救,她心里那爱的天平却总是不由得偏向患者一边。 她,作为杏林之人,不仅自己孜孜以求地深挖祖国医学宝库,还在百忙之中热心中医传承。 她,就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医师顾敏。...

  • 跟师徐经世:中医漫道求索远

    跟师徐经世:中医漫道求索远

    •国家多年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重视老中医经验的继承和整理,因其关系到人民健康生活水平,更关系到祖国医学这门国粹的生存和发展。 •当前医学界在现有的教育目标的设定上,特别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却没有把培养学生的人格作为最主要的目标。 •针对中医现在弱小的队伍,如不尽心尽力去做承前启后的工作,那么“振兴中医”必将成为一句空喊的口号。 拜师徐经世老中医门下,一晃17年过去了。徐老的大家风范、治学严谨的圣严师德、诚恳待人和与人为善的国学精神...

  • 做到不忘初心 我身边的中医人

    做到不忘初心 我身边的中医人

    前不久,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有10次强调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8个字。作为中医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做到不忘初心?我身边的中医人用行动交出的答卷。 大学室友马科,自幼喜欢钻研中医。2008年我们本科毕业时,正好遇到汶川大地震,而当时我们就在位于震中的绵阳实习,所幸无人受伤。大学毕业后,马科报考了中医男科学方面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按他的条件去市级的中医院就业应该难度不大。但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却选择了四川什邡市的一个乡镇卫生院工作...

  • 医家为了体会药性 以身试药

    医家为了体会药性 以身试药

    民国年间,名医王季寅先生作“同是泻药”一文,介绍自己服用泻药的亲身体会,被《经方实验录》转载:1929年4月某日,狂风大作,余因事外出,当时冒风腹中暴疼。余夙有腹疼病,每遇发作,一吸阿芙蓉其疼立止。不料竟不见效,服当归芍药汤加生军一剂,亦不应。时已初更,疼忽加剧,至午夜疼如刀绞,转侧床头,号痛欲绝。黎明家人延医至,针中脘以及各穴,凡七针。行针历五小时,痛始止。据该医云,腹部坚硬如石,针虽止疼一时,而破坚开结非药不克奏功。余坚辞曰:余腹坚硬如石,决非顺气化痰所能奏效,惟大承气或可见功,因自拟生...

  • 翟惟凯:身老难阻医者心

    翟惟凯:身老难阻医者心

    天刚蒙蒙亮,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的门诊大厅挂号窗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对于7点钟开始正式挂号的收费处来说,他们似乎早来了很多,上前打听才知道,原来他们早来都是想早点挂到医院老院长、江苏省名中医翟惟凯的号。 翟惟凯,1968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翟惟凯提出“以泄浊法治疗尿毒症及疏泄三焦法治疗慢性肾炎”,并自行研制的中药制剂“护肾1、2、3号”“二黄益肾...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