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278页
-
中西医并重分级诊疗制度 中医药大学应用型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体现中西医并重,形成科学有序就医格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意见》指出,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
-
王国强:加快促进民间中医药发展
解放思想,进一步提高对民间医药的认识。 我国民间医药源远流长,不仅是中医药学形成的重要来源,而且不断丰富着中医药学的内容。加强民间医药工作,做好民间医药挖掘整理和总结利用,对于丰富中医药诊疗技术,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将中医药原创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具重要意义。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中医药机构要把民间医药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中医药“六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推...
-
划时代进步——医学战胜巫术
李经纬,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中医史学泰斗。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在50年的医史研究与教学中,素以发掘古代中国医学史上的创造与发明等研究以及主持和主编中医大、中、小型工具书而著称。 中医发展相对于西方医学发展,在历史上有个很显明的特点,就是远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已公然与巫医决裂,而西方医学在公元十一二世纪,仍严重处于宗教桎梏下的黑暗时期。这或许由于神权的制约造成了医学家反叛而明显生成的创新精神,促成了西方医学发展史更多的革新。中医学远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已与巫分道,在其发展...
-
六位一体,探索中医药教育服务新模式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构建了由学工部、招就处、后勤处、保卫处、研工部、团委等六个部门组成的学生教育服务体系,并由一位分管校领导负责,形成了六位一体、高效联动的工作格局。这种教育服务管理模式在该校是首创,在国内各高校也较为鲜见。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翟双庆,为您展示该校在教育管理服务模式上的创新发展。 问:“六位一体”教育服务模式的设立初衷是什么?是基于怎样的现实需求决定设立的? 翟双庆:在以往的管理活动中,我们发现学校的每个部门都立足本职工作,分别从学生事...
-
推进中医药技能人才就业创业
12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在北京举办中医药特色健康服务技术培训项目发布会,双方将携手致力于中医药特色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该项目将积极组织引导行业团体、医疗科研、教育培训、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开展中医药特色健康服务技术的搜集评审、培训推广及就业创业指导等工作,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增强就业创业能力;结合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要求,逐步建立与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的培训模式、评价标准与职业分类体系。 项目针对安全有效、理论...
-
肖臻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肖臻以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为契机,不断探索中医药继承和创新的新机制,思考中医药特色发展的新思路和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医院管理新方法。 肖臻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海外中医药师注册论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考试与测评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医院协会中医医院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国中医高等院校国际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 其所在的上海中医药大...
-
刘清泉 北京中医医院
刘清泉对公立医院托管县级中医院模式以及中医医联体、医院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促进了北京中医医院品牌提升和顺义医院整体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为中医医院在医改中发挥作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刘清泉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中药研究所所长,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副院长等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及ICU学术带头人,中医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主要研究领域是中西医结合防治突发传染病、脓毒症、耐药菌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
-
我如何从赤脚医生到副主任医师
1966年,我小学毕业 之后文化大革命就开始 了,各类学校停课,我失去 上初中学习的机会,回家 在村上当了一名村卫生 员,当时我仅在公社(现在 叫镇)参加过几次培训班 学习,就开始在村里为患 者治疗小伤小病了。随后 村里成立了合作医疗所, 我就被选送到那里,成为 了一名赤脚医生,从此走 上了从医之路。那时医疗 所仅有3人,无房屋和设 备,仅大队给了一半间房 子,约60平方,我们就在 这里堆放药品给患者看 病、打针,除了给患者看病 外,有时还要背着药箱到 辖区的7个村子巡回医 疗,辖区最远的村子有5 公里,夜里不管哪...
-
杨骏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在管理上,杨骏坚持改革创新,通过管理手段引导医务人员服从服务于医院中心工作;他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一切以制度和规范为准则,坚持把医疗质量和安全作为医院管理的主线,狠抓中医特色优势建设,取得了医院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杨骏现任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安徽省学科学术带头人、安徽省名医、安徽省名中医。社会兼职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针灸学会理事长、安徽中医药...
-
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原国家卫生部调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慢性病发病率为53.9%,是调查人群平均水平的4.2倍,人均患有2~3种疾病。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数量已达2.1亿,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5.5%。庞大的慢性病老年群体,对医疗的依赖和养老的需求不断加大。而长期住院的慢性病老年群体的日益增加带来了大医院的人满为患——老年人慢性疾病康复时间长,有些病人治疗结束但护理康复未结束不愿回家,加之优质医疗条件有限,住院难的现象长期得不到缓解。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纷纷出现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甚至排...
-
为医当研读经典精于临床
这还是今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周日的清晨,我被手机的铃声叫醒,原来是朋友的父亲想在泸州找一个中医专家给他看看病,最近3周来他实在太痛苦了,希望我能帮老人家瞧瞧。 这位老人姓李,是四川达州市一名教师,今年68岁,退休后居住在成都双流县。既往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十余年,但经过药物治疗,都还比较平稳,一直没有大碍。3周前的一个中午,天气实在闷热,忍不住吹了一会儿空调,到了下午,突然感觉寒颤、高热,体温38.5度以上,伴有头身困重,口淡乏味,汗出不畅,家属急忙把他送到双流县省人民医院分院就诊,医生建议住院治疗。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