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212页

医 第212页

  • 张仲景医药文化节

    张仲景医药文化节

      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围绕“大中医、大健康、大民生、大产业”的主题,提出优先发展仲景健康服务业,以期引起更多名师大家共襄善举,传承医圣仲景文化,成就健康中国梦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南阳的贡献。   仲景文化——世界人文地标   随着我们逐步走近医圣仲景,大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研究、传承张仲景文化遗产,至少可以发现四大元素:   世界医圣。中国古代有16位圣人,但是真正放之世界人文领域,唯有文圣孔子和医圣仲景。张仲景的...

  • 中国古医发达 世界上最早的“病历”

    中国古医发达 世界上最早的“病历”

      病历是医疗部门记载病人病情,诊断和处理方法的记录。中国自古医学就极发达,从西汉时期起,中国就已经有了世界上最早的“病历”。   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病历”的首创者是中国西汉时期的淳于意。   淳于意,西汉初齐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此人年轻时做过管理粮仓的小官,故史称“仓公”。仓公目睹许多乡亲因无钱医病而离世,便产生了学医的念头。于是,工作之余,他便四处搜寻药方,拜求良医。史载,他曾拜公孙光、公乘阳庆为师,遍学《脉书》、《药论》...

  • 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纲要

    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纲要

      广东省政府出台《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纲要(2014-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纲要》)以来,省中医药局紧紧围绕《行动纲要》所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四有五抓一提升”为总体思路,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以“四有”为目标 全面提升中医医院服务能力   中医医疗与保健始终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中医医院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中医医疗与保健服务的平台和载体,以“四有”统领中医医院的发展,全面提升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   社...

  • 建设基层就业中医药人才

    建设基层就业中医药人才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中医药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工作。即使部分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到了基层工作,也因环境、条件和待遇较低而逐步流失。加上大部分青年中医师受西医观念影响较深,对中医理论信念动摇,不用中医思维看病,脱离辨证施治的根本原则,仅提供开中成药或按摩、理疗、拔罐等几种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远远不能满足民众对中医药治病的需求。建议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问题。   一是定向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建立免费定向培养和招聘中医药人才的制度和政府表彰与社会褒奖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

  • 坚持中医特色优势的实践与反思

    坚持中医特色优势的实践与反思

      最近,我们系统回顾了30年来河南中医事业发展历程,总结了各个历史阶段坚持中医特色的工作思路、措施和成效,愈加体会到衡阳会议精神的科学性、正确性,愈加感到正确的指导思想对保证中医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衡阳会议”精神推动了河南中医专科建设的实践,专科建设的实践也丰富了坚持中医发展方向的内涵   衡阳会议后,河南于1982年9月召开了全省中医医院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其后的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是坚持和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有效手段和切入点,并先后提出了...

  • 拜望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

    拜望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去年年逾古稀的广东省名中医李志铭教授听说恩师朱良春教授腰部受伤,身体欠佳,心急如焚,不顾自己患有高血压病,又有“恐高症”,要破例乘飞机去南通探望阔别20年之久的恩师,令我非常感动。   2013年圣诞节,李志铭教授带我冒着寒风,怀揣赤诚之心,专程前往江苏省南通市拜望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在朱良春子女的陪同下我们终于见到了倾慕已久的国医泰斗。朱、李二位是“忘年交”,相交有30余年,鸿雁传情,感情笃深。我是...

  • 中医用中医术语 用中医理论方法

    中医用中医术语 用中医理论方法

      有位慢性病患者专门到某中医院找老中医看病。老中医把脉、看舌象后,却用西医理论给患者解释病情。这位患者说,真不知道自己看的中医还是西医。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只有对证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疗效。而疾病的本质和属性,也往往通过“证”的形式表现。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发展趋势,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从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此外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根据同一疾病出现的不同证型,不同疾病出现同样证型,还会采取“同病...

  • 钦安卢氏医学系

    钦安卢氏医学系

      钦安卢氏医学系由郑钦安创立,经卢氏三代完善并传承的医学体系,当今医界称其为扶阳学派。   郑钦安,名寿全,生于嘉庆九年(1804),卒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享年97岁。他是四川邛崃县人(祖籍安徽),幼即勤读经史,于嘉庆末年中秀才,因慕刘沅学问,乃弃举(子)业而从师。刘沅,字止唐,号川西夫子,时称三通教主,于儒释道医皆有所精。郑钦安投其门下,虽于诸般学问都获教授,然于《内经》、《周易》、《伤寒》之学受教最深。他沉潜于斯数十载,遂明得人身阴阳合一之道,仲景立方垂法之美。乃知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之五...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医学
  • 贾谦 中医战略专家

    贾谦 中医战略专家

      贾谦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去年1月9日之时他匆匆离去,迄今想起仍觉得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贾谦老师是从1993年开始专门从事中医药领域的战略研究,曾任科技部国家软科学项目“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10多年完成了许多重大课题。如促进中医药出口创汇的战略与政策研究、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医战略地位研究、遵循自身发展规律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政策研究、中国药用濒危野生物种保护战略研究、虎保护战略研究等等,因此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医战略专家”。15年来...

  • 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对医药方式

    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对医药方式

      “人文社会科学”指“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两者的结合,即对社会中的人和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从各个层面、方向的研究的总合,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民俗学、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   哲学观念不同是对不同医药方式存在偏好的主要根源中西医药都是人类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但从哲学基点、方法论到直接目标和手段都存在重大区别。无论是有意识、无意识还是下意识,不同的患者受不同的自然观、生命观的影...

  • 深圳市中医院

    深圳市中医院

      深圳市中医院始建于1975年,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是广东省中医名院,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卫生文化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2012年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是广东省和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水平齐头并进,连续多年在深圳市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中名列前茅,被誉为“特区国医之窗”,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该市基本医疗服务中...

  • 县级中医院战略管理的成效

    县级中医院战略管理的成效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改变了医院运行机制,随着药品零差价的实行,使县级中医院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应用战略管理方法,每年年初制定战略目标,通过三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医院于2010年整体搬迁,2011年通过浙江省三级乙等中医医院评审,2012年通过国家级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的评审,取得了服务数量不断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攀升、职工收入逐年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扩大的良好成绩。结合医院的发展,现对县级中医院战略管理的成效进行初步探索如下。   确定医院发展的战略目标   明确的战略目标,可使医院管理层...

  • 中医药服务走上荧屏

    中医药服务走上荧屏

      “千年开州,人杰地灵,岐黄飘香万木春,中医传国粹,悬壶济苍生,一剂良方呵护着百姓的安宁……”重庆市开县中医院院歌《大爱无疆》动人旋律中蕴含着浓郁的中医味儿,悠悠的中医情。“大爱无疆”,简简单单四个字,既准确诠释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与仁爱济民,也深刻体现了开县中医院弘扬与发展中医药的责任与担当。医院作为该县中医药工作龙头单位,一直秉承“扬中医、传国粹、造福一方百姓”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致力于...

  • 湖北广东省 中医药强省发展

    湖北广东省 中医药强省发展

      湖北省将建设中医药“三堂一室”作为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主要载体和创新品牌。其中要求,通过3年时间在全省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国医堂”,所有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建立“名医堂”、“中医养生堂”和“知名中医工作室”;且建设“国医堂”至少要设立2个以上中医诊室,集中配备相应数量的中医药人员和中医诊疗设备,并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服务区。   为此,武...

  • 中医药广告兴起颇早

    中医药广告兴起颇早

      招牌广告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医药广告兴起颇早,北宋末年时便已成为普遍现象。   市招市招即大型路牌广告。如《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赵太丞家,门前就竖起了高出屋檐的布制市招,介绍各种中药丸散膏丹治病的神奇作用。南宋御医王继先,祖上传一灵验丹方,名为“黑虎”。于是他便以“黑虎王家”作为市招,闻名遐迩。汴京城中有一专售疝气药的李家药肆,因为病人少,便请名匠刻制了一头木牛作为市招,结果求药者络绎不绝。   名人效应如南宋临安的严某,坐堂行医兼开小药铺,专...

  • 设置中医解剖学有其重大意义

    设置中医解剖学有其重大意义

      解剖学是支撑医学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是每一个医学生必修的课程。任何一种医学都需要解剖学作为支撑,中医学也不例外。中医解剖学源远流长,如《灵枢·大惑论》中对眼睛的解剖就进行了详细描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为瞳子……为黑睛……为白眼……为约束……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后世医家如王清任等也不断地进行...

  • 中医梦 医德颂

    中医梦 医德颂

      车须有道,人必有德。道德同理,如蹈一辙。道直车安稳,德厚人高洁。千尺苍柏赖根本,万仞险壁固浩波。为官之德,表率楷模;从师之德,传道授业;经商之德,宁舍勿缺;演艺之德,四海放歌;执法之德,问道天责。   行医之德,斩杀病魔。大德也。高山仰止,海纳百川。道生万物,德养千年。至若上善之水,利万物而不争,处卑下而淡然。春风化雨,泽润桑田。乐人之吉,悯人之难。为人者乐人之成,悯人之苦,济人之危,成人之美;为政者则天、希天、求天、同天。医者无德不可为也。责重如山,所系性命;医德塑魂,大医精诚。人命攸关,望闻问切。五...

  • 天津名医陆观虎

    天津名医陆观虎

      提起天津名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作为首任天津市中医门诊部主任和天津市中医医院院长的一代名医陆观虎。在天津,人们一提起济世救人的陆观虎大夫,无不肃然起敬。陆观虎是津门解放前名医,他在全国名列八大名医之中,在天津名列四大名医之首。其医德之高,医术之妙,不但为津门父老所敬佩,亦为海内外同行所折服。   与冯玉祥的交情   上世纪20年代,陆观虎因医术精湛,名声远播。当时城里名门贵族、满清遗老、民国政客,皆慕名请其诊病。一年,冯玉祥将军患病,派人接陆观虎前去诊治,冯病愈后问陆观虎,愿否从政(暗示做高级医官),...

  • 中医药事业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春雨

    中医药事业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春雨

      绵阳市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五年多来、我们把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与灾后重建的成果转化提升相结合,“五措”并举、成效初现:全市9个县市区已有8个建成全国农村或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县,与俄罗斯、巴西、泰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学术交流;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既服务于545万城乡群众健康需求,又成为我市对外开放合作的平台&ldq...

  • 中医院人用励精图治

    中医院人用励精图治

      巴陵大地,古城岳阳。洞庭湖之滨,岳阳楼之侧,枫桥湖路269号,耸立着一座现代建筑群,这就是岳阳市中医院。   建于1958年的岳阳市中医院,历经50余年的风雨兼程,医院业务用房从4000平方米增至46000平方米;病床由100张增至1000张;专技人员由263人增至1182人;年门诊人次由不足5万增至42万;年出院人次由1500人增至26000人。医院由全省地市级中医院倒数第二跃居为全省先进行列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国家重点中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实现了从“...

  • 不吃止痛药 中医也见效

    不吃止痛药 中医也见效

      疼痛是人们身体不适的基本反应之一。要解除疼痛感,除了将疾病本身治愈外,还可有针对性地对疼痛感做相应的治疗。   10月17日~21日是中国镇痛周。在此期间,记者采访了相关医生,不少医生表示,越来越多的市民将内服止痛药作为首选。不过,西药止痛药虽然见效快和方便性强,却有副作用,还易造成依赖性。而在中国,中医对镇痛其实也有着各种独到的方法,如针、灸、拔罐、热敷等。      观点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   西医认为疼痛通常由导致组织损伤的伤害性刺激引起。而中医认为,不通则痛。疼痛可以是组...

  • 国家中医(肝病)临床研究基地

    国家中医(肝病)临床研究基地

      国家中医(肝病)临床研究基地   2008年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16家国家中医临床基地建设单位,由国家编制专项规划并给予大力支持。项目的实施在中医药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我院经过初审、复审和终审,遴选为重点研究肝病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5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病种研究、人才队伍培养和相关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达到项目建设要求。现将基地重点病种研究及相关业务建设的初步经验与体会,与同道分享,以期对基地建设有所裨益。   把握基地建设的内涵   2008年12月30日卫生...

  • 访江苏省中医院院长方祝元

    访江苏省中医院院长方祝元

      方祝元,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院长。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医疗、教学、科研及医院管理工作,中医理论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在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与实践方面颇有建树。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多部中医专著,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级、省级、厅局级科研课题。   问: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医...

  •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中独树一帜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中独树一帜

    皖南古郡,山奇水秀,人杰地灵,“天下独绝”的新安江蜿蜒穿行其间,古往今来,文风昌盛,名贤辈出。根植于徽文化沃土的新安医学,承载着无数个百转千回的杏林故事,宛若镶嵌在新安江畔的一颗颗璀璨明珠,散发着被时光浸润过的暗香,以其独特的区域特色、浓厚的流派色彩、突出的学术成就、深远的历史影响,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中独树一帜。   新安医学始于宋,鼎盛于明清而流传至今,上下800余年间,出名医800余位,著医书800余部。名医名著,名派名说,名药名方,博大精深,璀璨夺目。新安医学在继承与创新、学派...

  • 对中医特色问题的几点认识

    对中医特色问题的几点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观照中医的发展,同样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中医的发展首先是中医特色的发展,没有特色的发展,就不可能带来中医的根本发展。同样中医发展也要以人为本,即以人类的社会需求作为中医发展的根本目标。当下在对中医特色的发展上,总体方向基本正确,但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还需要讨论,需要准确把握和统一。以下是自己对中医特色问题的几点认识,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   模糊笼统不是中医特色   中医的整体观和系统论思维,既是区别于西医的根本特征,也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特色。由于文...

  • 传统中医中药如何造福百姓健康

    传统中医中药如何造福百姓健康

      人物背景: 16岁下乡当知青,在内蒙古建设兵团,他是身穿白大褂的卫生员;20岁在北京中医学院负笈求学,他的梦想是做为民祛病的好中医;走出学校大门虽没有号脉问诊,但坚守医疗卫生不曾远离;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管理者,他牢记百姓生命大于天,制定每项政策慎之又慎。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   神奇疗效坚定学中医信心   主持人:王主任专门学过中医,您是怎么走上学习中医道路的呢?   王国强:我16岁上山下乡到内蒙古担任过赤脚医生,中医和西医都学。在下乡期...

  • 中医儿科随着中医学的发展

    中医儿科随着中医学的发展

      数千年来,中医儿科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小儿保育、预防和医疗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并以其显著的疗效、独特的诊疗方法、费用比较低廉的特色优势,得到了老百姓的肯定。   中医中药在儿童呼吸和消化领域的治疗优势和特色明显,尤其是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小儿多动症等领域,中医儿科用药有着显著的治疗学优势。尤其是近年来,上海龙华医院在小儿肺炎之后,采用内服开水冲泡的中药剂型,秋冬进补膏方以及外治法穴位贴敷、耳穴治疗等获得了显著疗效。避免了...

  • 中医养生贵在保养元气

    中医养生贵在保养元气

      对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衰老与长寿,专家认为,保养元气至关重要。元气来源于先天父母,靠后天水谷精微滋养,以调节、维持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全过程,元气盛,人之轻病可不药而愈,重病可配合药物或疗法战胜疾病。如元气衰败,虽有效治疗,亦难免死亡。中医养生学的核心就是保养元气,免生疾病,尽早康复。它属于中医上工治未病的范畴。如何保养元气,专家认为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天人合一调于四时   中医认为,人要适应自然气候的变化,否则就会生病,甚至死亡。中医学叫“天人合一”,也叫&ldquo...

  • 兵法和中医

    兵法和中医

      很多人认为,兵法和中医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要说中医与文学、哲学这些文气嗖嗖的“文”字攀上关系挂上钩,还说得过去,要说中医与“武”味十足的兵法有瓜葛,没有几个人能够相信。但事实上,无论兵家还是中医,都让兵法与中医扯上了关系。我在清代医家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中,就读到了这样的文字。   徐大椿认为医家应该汲取兵家的理性和智慧,用兵法的哲理和思维方式去指导医家用药,以期减少患者的痛苦,让患者早日痊愈。他的《医学源流论·用药如用兵论》中明确指出...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中医
  • 岚县中医药学会

    岚县中医药学会

      山西省岚县中医院始建于1984年,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等历史原因,医院曾一度举步维艰,而今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年年攀升,不但本县的病患前来治病,周边县市、乡镇的患者也慕名而来。2011年12月被山西省卫生厅评为二级甲等中医院。2013年1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二级甲等中医院。2013年,该院门诊急诊人次突破4万人,出院人数1617人,年业务收入达到880万元。   “岚县中医院如今丑小鸭变成金凤凰了”。岚县百姓这样评价这家医院。6年多时间,医院如何从濒临倒闭的困境中突...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