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208页

医 第208页

  • 罗元恺开启了高等中医研究生教育新篇章

    罗元恺开启了高等中医研究生教育新篇章

      广州中医学院创办于1956年,1978年首次正式招收中医研究生,开启了高等中医研究生教育新篇章。   1979~1982年,罗元恺任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当时,我们对如何办中医研究生教育根本没有经验,不知道从何做起。广州中医学院在中医本科教学方面虽有较好的基础,但对更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的中医研究生教育是没有概念的。幸亏有他的指引,才逐步打开中医研究生教育局面。   罗元恺副院长兼任广州中医学院首届学位委员会主席。他以学者的智慧,专家的敬业,教育管理者的气魄,首先设立...

  • 中医药 提供双重安全保障

    中医药 提供双重安全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发展历史、改革开放政策及效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及企业中长期战略管理。2004年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医典籍研究及英译工程”秘书长,触及中医药领域。2008年开始任中医药国情调研组执行组长。   ●“安全”的要义,重在对危害的预测和预防,而不在事后处置。中医药主张“上工治未病”、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预防医学领域从创发年代到体系完整程度等多个方面遥...

  • “神医”扁鹊在治病救人“六不治”

    “神医”扁鹊在治病救人“六不治”

      据史书记载,有“神医”之称的扁鹊在治病救人时提出“六不治”,哪“六不治”呢?   一是“骄恣不论于理”者,意思是骄横放纵不讲道理的人;二是“轻身重财”者,就是指那些太看重钱财而不重视自己身体的人;三是“衣食不能适”者,意思是穿衣吃饭不听医生调适安排的人;四是“阴阳并,脏气不定”者,是指那些气血逆乱,五脏六腑功能出现严重失常者;五是&ldq...

  • 法国余博士的中医缘

    法国余博士的中医缘

      2013年10月3日,我收到法国余博士的一封邮件,他告诉我,已将拙著《我是铁杆中医》上卷理论篇,全部译成了法文,准备以之为蓝本,适当裁剪之后,采用学生讲述老师学术观点的方式,介绍给法国读者。目前正在联系出版事宜,书名暂定为《中西医的思考与展望》。这很可能将成为法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中医的著作,希望我为之写一篇简短的序言。   接到邮件,我不由得一愣。余博士去年6月份刚从我校博士毕业,从我们交往起,直到依依惜别的那一天,无论是在张仲景的塑像下合影留念,流连忘返,还是在他们“小两口”请我...

  • 罗元恺 有远见的中医教育家

    罗元恺 有远见的中医教育家

      我在1958年考入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1964年毕业留校工作,进入中医妇科学教研室工作。在学校,罗元恺是我们的老师,在工作中他是我们的领导和引路人。   有远见的中医教育家   罗元恺创建了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妇科学学科和专科。他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有先见之明,有教育家的战略眼光,在他的教育思想指引下,中医妇科学发展壮大,从一个教研室发展到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专科、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这都是罗老的远见卓识教育思想的现实体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能有今天的成就,都与...

  • 地震灾区救治中医医疗专家组

    地震灾区救治中医医疗专家组

      4月21日上午9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专家组一行9人,飞赴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救治工作一线。   专家组成员包括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朱立国、张兴平、赵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吴承东、黄明华、柳根哲,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朱建平、王广,均为中医骨科、外科知名专家,由朱立国任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杨龙会领队。   “专家组的任务是救治危重伤员,帮助当地制订灾后常见病防治预案,还要了解灾区实际情况,了解灾区需求,及时反馈信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   2010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称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是对中医药学的一个全新评价,使我们对中医的理解跃升到一个更高更新的层面。   不是中华民族所有瑰宝都可担当“钥匙”的重任。中医是中华文明精华的浓缩,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其理论构建借助了传统文化的阴阳观、五行观...

  • 传统中医药大有可为

    传统中医药大有可为

      广西玉林的正骨水摆上泰国曼谷的街头;同仁堂在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地开设连锁店;扬子江药业的中药品种打入印尼市场;广药的华佗再造丸、板蓝根和夏桑菊颗粒等品种出口东盟。中医药在东盟受欢迎,原因在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具有亲缘的地理、民族和文化关系,形成了相近的用药习惯,中医药在东盟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市场潜力。2012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仅中医药进出口额就达到4.1亿美元。   推动东盟中药材贸易的因素有很多,最大的利好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部分中药材实行了零关税,大大促进了中药材贸易...

  • 让中医科普姓“普”

    让中医科普姓“普”

      近日读《名老中医马有度趣谈养生保健》,职业病发作,眼睛盯的不是书中知识,却研究怎样写科普才能得到读者认可。《名老中医马有度趣谈养生保健》无疑是一本受读者认可的书,听说即将第3次重印。   中医科普面向的是普通群众,一定要先姓“普”,可惜很多中医作品首先姓了“医”。姓“医”当然不错,而且应该是作品的根基,但不能是表现形式。不然,辨证论治一绕,“之乎者也”一引,就把很多姓“普”的读者吓跑了...

  • 创立中医院职业管理培训示范项目

    创立中医院职业管理培训示范项目

      编者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承办的“第一期中医医院职业化管理高级研修班”今年1月结业。这个研修班集聚了行业内外医院管理、财务管理、政策法规、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优势资源,旨在增强中医医院院长的能力素质,加强中医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医药的社会服务能力。办好研修班,对于提高中医医院的职业化管理水平,推进实施中医药参与医改各项工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月12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承办的“第一期中医医院职...

  • 唐代医学文献大师:王焘

    唐代医学文献大师:王焘

    王焘(约670~755年),唐代眉B县(今陕西眉县)人。 王焘出身于世代官僚家庭,祖父是唐朝宰相,自己亦是官僚,曾做过徐州司马。王焘性至孝,其母患病,经年不解带,亲自调理汤药;自己亦因“幼多疾病”,故对医学饶有兴趣,常喜欢与高明的医生探讨医学理论和治病技术,从中受到许多教益。约于公元8世纪初,曾管理国家图书中心弘文馆,在此期间,他夜以继日地沉醉于数千卷医药文献的阅读。凡所参考之书,均经他逐条地鉴别摘录,去粗芜,采精华;凡经摘录者,都注明出自某书某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在紧张的阅读、鉴赏、...

  • 中医人才生存的基本条件

    中医人才生存的基本条件

    困境1:经济条件   经济基础是中医人才生存的基本条件,没有物质保障,留住中医人才就成了一句空话。一些中医医院院长叹息的中医院留不住人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收入低。一些刚刚培养出来的临床骨干不甘于每月仅领取微薄的薪水,纷纷投向了医药公司、药厂。因此,社会上流传:能折腾的都去公司挣大钱了,有路子的都出国闯荡了,剩下的只有在医院里熬年头了。   在中医诊疗中,本来被当作中医优势的“廉价”服务却成了阻碍中医生存的桎梏。例如同样为腕上骨折,采用中医正骨疗法只需500元左右,而采...

  •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纪实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纪实

      2013年10月,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冯兴奎带队,率领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组一行19位专家来到永川区中医医院,根据《国家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要求,对其进行了细致而认真的检查。经过紧张有序的评审,区中医医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评审,标志着该院达到国家最高医院等级,圆梦甲子之巅。从1952年建院到1996年评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再到2010年被重庆市政府确定为三甲医院创建单位,永川区中医医院在打造出的一个个升级版中,一次次刷新出渝西中医的峰值。   举全区之力 打造顶层设计...

  • 对中医活档案工作的建议

    对中医活档案工作的建议

      所谓“活档案”是指相对于一般意义“体制内档案”的“体制外档案”,形式多样,名目繁多,广泛存在于民间,中医活档案为其中一类。“活档案”在文献上尚无确切的定义,至今也无涉及中医活档案的相关研究报道。   浙江省由桐庐县中医院副院长、副研究馆员陈玉平领衔的课题组,率先提出“中医活档案”这一概念,围绕中医活档案的开发应用,开展“对中医活档案的认识与探索研究”,从宏观角度...

  • 中医药学的独立自主

    中医药学的独立自主

      习近平主席曾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作为一个中医药学的研究者,我对这段话深有感触。   与西医不同,中医有着自己的医学体系,是独立于西医之外的医学科学。但一直以来,很多人用西医的观念与方法去“改造”中医,用西医的评价标准去“修正”中医,违背了中医与西医各自的科学原理。...

  • 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

    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全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精神,振兴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产业和文化,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广东省发展中医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粤发〔2006〕3号)等要求,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始终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服务民生贯穿于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及对外交流各项工作中。坚持传承普及、...

  • 发展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

    发展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

      ●21世纪中国国力的强盛为中华文化的崛起奠定了现实基础。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的复兴为中医药腾飞创造了条件。   ●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应该与国情结合,发挥中国特色与优势。中国特色与优势就包含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   ●发挥好中医特色与优势,有两重意思。一是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要得到充分发挥。二是要发挥好中医药这支队伍的作用,特别是民间中医的作用。   ●建议要贯彻落实好宪法规定的“中西医并重”原则,重视中医药的传承、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

  • 姚僧垣 医术高超 精于药性

    姚僧垣 医术高超 精于药性

      姚僧垣是南北朝时期梁代名医,曾在宫中任太医令。他医术高超,精于药性,尤其他熟识大黄之功过而治愈两任皇帝之事,成了千古佳话。   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梁武帝萧衍因病发热,寝食不安。朝中群臣竞相献方,皇帝却听信一御医诊断,欲服大黄以泻热。姚诊察后,却断然否定,认为“至尊年事已高,脏腑皆虚,虽有积热,亦不可轻用峻泻之药,恐伤正气”。武帝自恃也略懂医理,颇不为然。姚力谏曰:“皇上岂不闻当朝名医陶弘景之言,‘大黄,将军之号,当取其峻快也。’依臣之...

  • 失传的祛疾除患“夏家中医”

    失传的祛疾除患“夏家中医”

      2009年5月,河南省原阳县四世家传老中医、副主任中医师夏庆恺去世,享年91岁。曾为这里百姓祛疾除患百余年的“夏家中医”自此失传。   夏家四世祖传中医是典型的民间中医,擅长脉诊,以治疗肝病肝腹水和杂症著称,日均门诊70余人次,草药处方率90%以上,草药每剂3~5.8元,治愈好转率86%以上。出殡时,当地万人空巷为他送行。   据了解,“夏家中医”失传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上世纪“文革”时期夏家祖传中医书著被焚烧;二是缺乏后继人...

  • 脑病针灸部与传统中医

    脑病针灸部与传统中医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针灸部在多年从事脑血管病治疗过程中,通过中西医专家的优势互补,成功地将现代医学先进的诊断、急救、药物治疗与几代中医专家的经验加以总结,在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该院针灸部始建于1964年,其间先后有多位天津市名中医专家在此工作,后与脑内、外科强强联合形成中医特色诊疗为主、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的专科脑病针灸部。   科室始终坚持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重视发展学科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不断提高临床能力与实践技能,经过几代中医脑血管病专家不断开拓进取,现已...

  • 认识和把握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势”

    认识和把握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势”

      ●中医药发展“大势”:中医药发展正处在能力提升推进期、健康服务拓展期、深化医改攻坚期、政策机制完善期。   ●中医药发展“大事”:不断扩大中医药服务覆盖面、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紧紧围绕医改总体目标,努力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   ●全面深化改革: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中医药改革。   ●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机制:宏观上,着力建立健全中医药...

  • 挖掘名医“验方”  让中药恒久飘香

    挖掘名医“验方” 让中药恒久飘香

      在国内制药行业同质化竞争越演越烈的背景下,谁能在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率先掌握自主创新的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引领地位。这一方面,以“创新、高质、惠民、奋进”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扬子江药业集团显然已完成从“扬子江制造”到“扬子江创造”的华丽转身,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09年至2012年,扬子江药业连续四年跻身全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前三甲,独家产品香芍颗粒填补了国内治疗妇女经前期综合征的市场空白,其组方工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国...

  • 怀念一代名医王伯岳

    怀念一代名医王伯岳

      一代名医王伯岳,是当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中医理论家,临床家与教育家,精于儿科,誉为“小儿王”,生前是全国政协委员,兼任全国政协医药卫生工作组副组长。一生学术成就辉煌,为我国中医事业,特别是中医儿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倡办“中医少年班”   王伯岳是全国政协委员,担任全国政协医卫工作组副组长,积极为中医事业建言献策,奔走呼号,在他的大力倡议和推动下,终于由时任山东中医学院(今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的张奇文教授付诸实施,创办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省祖研)发展纪实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省祖研)发展纪实

      2014年5月30日,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正式挂牌,龙江人心目中57载的金字招牌“祖研”,迎来了又一次华丽转身。   从“祖国医药研究所”“中医研究院”到“中医药科学院”,不仅是名称的变化,是功能与地位的完善与提升,更是对中医药科学性的诏示与认可,是对这个机构多年来在中医药科学研究上取得的贡献的肯定。   纵观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科研的历史,是科研与临床、科研和生产相互依托又相互促进发...

  • 民间中医药有了用武之地

    民间中医药有了用武之地

      如今的山西省运城市中医肿瘤医院和稷山骨髓炎医院都由原先的乡村诊所发展而来,都是今年山西省民间医药特色技术和方药筛选评价中心筛选出的主要项目之一。   发扬民间医药疗效优势   中医药治疗肿瘤从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这些年来,山西运城的崔扣狮顶着社会种种质疑与压力,通过长期临床检验,研究出中医药治疗肿瘤技术,以实际疗效赢得了政府、肿瘤患者的认可。   一位江苏患者告诉记者,两年前他被检查出患有肝癌,在上海一家医院手术后,住院15天,花费6万余元,病情没有明显起色,治疗费却难以负担。后来偶然听说...

  • 湖北省公安县中医院

    湖北省公安县中医院

      湖北省公安县中医医院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科室合理,技术雄厚,服务领先,是一所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全国示范中医医院、湖北省知名中医医院,是湖北省中医药文化教育、传承与分享的理想之地。   该院初建于1958年,1980年恢复重建。自2008年以来,公安县中医医院创新管理,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努力传承中医药文化,从提升医院核心价值观,规范员工诊疗行为,改善人文环境、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等诸多方面提升医院中医药文化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医文化品牌,做出了诸多努力,医院综合实力也得到...

  • 第二届国家中医药改革发展上海论坛

    第二届国家中医药改革发展上海论坛

      编者按:11月30日,第二届国家中医药改革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这是一次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推动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专题会议。与会十几位专家围绕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目标与策略选择、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保障措施等三大主题进行了研讨,就中医药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分析形势、明确目标、提出举措。现将部分发言摘编如下。   基本内涵:包括中医医疗服务、预防保健服务、养生保健文化传播以及相关服务,涉及与...

  • 名医华佗用芍药

    名医华佗用芍药

    相传,三国时期名医华佗为了方便研究草药,在他家的房前屋后种满了各种草药,而每一种草药他都要仔细品尝,在弄清它的药性后才用于病人身上。一天,有人送他一株芍药,并告诉他:“这也是味良药,你是名医,送给你应该有用。” 华佗照样将这株芍药种在屋前。第二年,芍药开花了,华佗尝遍了它的叶、茎、花,但觉得它并没有什么药性,故没把它当回事。有一天,华佗向妻子说起了这件事,妻子望着窗外的花木药草说:“这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药,救活了无数人的性命,这株芍药真的没有药用价值吗?&rd...

  • 反思新中医时代的批判匮乏

    反思新中医时代的批判匮乏

      中国学者在创新、改进的过程中始终把传承放在首位。正是因为这种“带有敬意的批判”,我们才在学科不断进步的同时也使中国医学的精髓得以发扬和传承,使学科的原创特色没有被割裂和丢弃。   批判是独立精神和自我意识的一种体现。当一个学科内部批判的声音逐渐细弱蚊蝇,也就意味着这个学科的大部分人逐渐地人云亦云、逐渐地失去自我,而使学科陷入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境地并最终独自凋零。   批判还应当包含缜密的逻辑推理以及实践验证,疑问、推理和验证三者共同构成了严谨、科学的批判思维过程。据此,面对...

  • 中医药特色的医改 “治未病”保健体系

    中医药特色的医改 “治未病”保健体系

      2011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协议。之后,甘肃结合省情,积极探索,以基层为重点,切实突出中医药在医改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健全服务体系,逐步走出了一条政府支付得起、群众承受得了、财政可持续、具有甘肃特色的医改之路,推动示范省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立足省情突出中医药在基层医改中地位   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自然条件差、地域发展不平衡、财政支付能力有限。省卫生厅提出,要在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财政保障能力有限的前提下,用3年时间...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