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第181页
-
养生的“道”与“术”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 形神兼养:在养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 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
-
养生顺时而养 按摩养生穴位
清明节气,天气变暖,此时也是肝脏运行最旺时期,肝气旺盛而生发,人的精神也跟着焕发,但是如果肝气生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容易损伤肝脏,导致夏季发生寒性病变,因此此时养生要注意顺时而养,不妨常按摩下面这六大养生穴位。 阳陵泉 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此穴治疗胆腑病症,在临床上常被用来作为脂肪肝治疗的要穴。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此穴作用非常广泛,长期按摩可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预防血管硬化等等。所以经常按摩此穴对脂肪肝的防治有很大的益处,方法每天每侧按揉30~5...
-
寒冷冬季养生保健“要暖”
冬季气候寒冷,阴气旺盛,人体关注避寒保暖,对养生保健至为重要。老年人脏器生理功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与耐寒能力均下降,更要重视各方面保暖,方能安度寒冬笑迎春天。 头暖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人体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有资料表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子的人,在环境温度为1℃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量的1/3,4℃时为1/2,-15℃时高达3/4。可见,为了减少体热的散失,寒冬戴一顶合适的帽子很有必要,特别在外出时更需要。正如俗话所说:“冬天戴棉帽,如同穿...
-
自制保健养生茶
养肤茶:取柿叶10克,薏苡仁15克,紫草10克,放入陶瓷器皿中,加水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滤渣取汁,加入冰糖,即成养肤茶。功效:养肤茶甘平清香,微有苦涩味,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润肤等功效,常喝可以增加血管弹性,减少面部皱纹。 降脂茶:取山楂30克,槐花6克,茯苓10克。山楂去核捣烂后,与茯苓同放沙锅中,煮沸10分钟,滤渣取汁,用此汁泡槐花,加入冰糖,即成降脂茶。功效:此茶酸甜可口,有开胃助消化、降低胆固醇、舒张血管、预防中风的作用。 降糖茶:把淮山、天花粉各9克研碎,连同枸杞子10克一起放人陶瓷器皿中...
-
《内经》中的养生保健观
《黄帝内经》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上所说四时阴阳.是万物生长收藏之根本。所以提出这个规律养生,春天夏天保养阳气,秋天冬天保养阴精。 《内经》提出的四时养生的观点,历代注家对此认识尚不一致。 马莳、高士宗等认为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则要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 王冰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故宜食寒凉以制其元阳,秋冬阴盛,故宜食温食,以制其盛阴。 张景岳认为春夏属阳,秋冬属阴,阳与阴互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