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 第2429页

方 第2429页

  • 寻找经方医学的生长点(下)

    寻找经方医学的生长点(下)

      十八   中医师除了从自身广袤丰富的临床体会中,还能从别的什么地方获得有关诊治的经验呢?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不仅仅“是什么”,而是去“做什么”;“是什么”只是一种状态,而只有去“做什么”才能提供一种说服力。《伤寒论》那些是不言自明的方证,其中决定性的力量,并不是来自“不言自明”的条文,而是来自“我认为”。“我认为”它不是自以为是的自我言说...

  • 通经之结 行血之滞 外科名方多用酒

    通经之结 行血之滞 外科名方多用酒

      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神效托里散、透脓散、代刀散、托里透脓汤、中和汤、犀黄丸、醒消丸、蟾酥丸、小金丹、四神煎、七星剑等这些外科名方煎服法中都提到了酒,并且有些方后注中还明确写到了“热酒……取汗”、“被盖出汗为度”、“醉盖取汗”。酒、热、汗之间是有直接关系的。外科疾患从表解当为捷径,解表多以得汗为标志,热酒可助“通经之结,行血之滞”,这就是许多传世外科名方中用酒的意义。   五版方剂学教材...

  • 《内经》十三方

    《内经》十三方

      《内经》十三方,所用药物大约有三十来味,半夏是其中之一。仲景书中用半夏者共计42次,居第6位。除“出汗”外,凡《本经》述半夏主治,仲景皆有相对应的专方。如治“伤寒寒热”之大、小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治“胸胀咳逆”之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治“头眩”之小半夏加茯苓汤;治“咽喉肿痛”之苦酒汤、半夏散及汤;治“肠呜”之半夏泻心汤;“下气”之...

  • 须用经方理论解读《伤寒论》(上)

    须用经方理论解读《伤寒论》(上)

      “咽中干、烦躁,明明是阴虚生热,为何用甘草干姜汤治疗?”“治疗又用桂枝汤、又用甘草干姜汤、又用承气汤、又用四逆汤,这条到底是什么证?”不少医者常对《伤寒论》第29条提出质疑。笔者也曾对本条文理解不透,经反复学习反复思考,始悟胡希恕先生“不将仲景书始终理会先后合参,但随文敷衍故彼此矛盾黑白不辨”训戒中“始终理会”的深刻内涵,认识到读仲景书不但要前后参照解读,而且更要用经方理论来解读。   《伤寒论》六经不同于《内经》六...

  • 介绍淡菜食疗方四款

    介绍淡菜食疗方四款

    淡菜是贻贝科动物贻贝或厚壳贻贝等的肉。 中医认为,淡菜味甘咸性温,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助肾阳、消瘿瘤之功效,可治虚劳赢瘦、眩晕、盗汗、阳痿、腰痛、吐血、崩漏、带下、瘿瘤。对于消瘦、倦怠、头晕、健忘的人,常食淡菜有较好的食疗作用。现介绍淡菜食疗方四款。 一、参芪炖淡菜 材料:淡菜50克,雌鸡1只(约l 公斤),黄芪、党参各30克,蘑菇15 克,猪油、料酒、盐、葱、姜各适量。 做法:将淡菜用温开水浸泡,去心洗净,沥干水分备用;将鸡宰杀好,由脊背开膛后除去内脏、鸡头及鸡爪,放沸水中焯一下;黄芪、党参洗净,蘑菇洗净...

  • 腮腺炎的治疗药膳食疗方

    腮腺炎的治疗药膳食疗方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患者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患者后2—3 周发病。 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l一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 金银连翘饮 【配方】金银花、连翘各6克,白糖15克,水适量。 【制作】 1.将金银花、连翘洗净。...

  • 系统梳理中药方剂 分门别类记录药方

    系统梳理中药方剂 分门别类记录药方

    中医药可追溯至传说中的神农时代,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和医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对花叶根果、角茸骨甲药性的不断了解过程中,大家也加深了对自然、医学和人体的认知。宋代编辑成册的《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著作,对中医药发展影响很大。 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融合,内外交流,将中医药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剂局方》一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查阅现有史实,此书系惠民和剂局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初刊,最早名为《太医局方》,宋徽宗崇宁间(1102-1106)改名《和剂局方》。宋...

  • 中医大忌:一个药方吃到底

    中医大忌:一个药方吃到底

    在不少百姓看来,中药是“绿色、安全”的。很多人崇尚中药保健,到医院开方子调理身体,或是听从亲朋好友的推荐,甚至按照医书自己配药吃。 中医认为,这是一种盲目的行为。人的身体状况会随季节、环境、情志等变化。同样的方子对不同的人,效果各异;即使对同一个人,用久了可能无效不说,还会导致一些副作用。 因此,若需长期服用,最好定期复查,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方,决不能一个方子吃到底。 此外,在服中药时应观察自己舌苔的变化。在感冒、突然拉肚子等急性感染时,应停用补益类中药。...

  • 补气主方四君子汤

    补气主方四君子汤

      中医治病,在于以方治证。中医临床疗效的取得,在于方证对应。笔者早期临证,每遇难治病症,辄翻阅专科书籍,对专科专病每有新的认识,但对治疗用方,获益有限。   其后,认识和体会到了方证对应的重要性,转而开始读方,在读方中用方,在用方中读方。读方、用方多年,随着学识与年俱长,逐渐发现心中少了专科、专病的羁绊与学术门派的隔阂,临证不外乎随证立法,依法处方,以方治证。心中清明,笔下圆活,学医、临证,不期有如此轻松、享受。   方以载法,读方读到的是法,用方所用的也是法。笔者在读方中思考,思考立方之法;在用方中体会,体会立...

  • 薏苡仁可作防治癌症的辅助性食方

    薏苡仁可作防治癌症的辅助性食方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种仁,又名薏米、薏米仁、苡仁、珠珠米、回回米等。薏苡仁是一味食药两用的佳品,中医认为,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具有益胃健脾、利水消肿、除痹胜湿、清热排脓功效,也有解热、镇痛、抗炎、利关节、抗病毒、除脚气等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薏苡仁还有抗癌的作用,煮粥食用,可作防治癌症的辅助性食方。现将常用治疗验方介绍如下   急性咽喉炎 取生薏苡仁15~30克,水煎至发黏后,先饮液汁,再食薏苡仁,连用3~5天咽喉肿痛即可消失。   脚气 取红豆、薏苡仁各一把,放入适量水熬制成...

  • 药引与处方

    药引与处方

      《辞源》云:“中医开完处方,末尾加一两味药作为药引,又叫引子。”可见中医临证处方后每多涉及药引一事,药引者必与主方疗效一致,同气相求,可增加临床疗效,故尤在泾说:“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则不通病所。”   清代,张睿曾作《药引论》专篇,指出“古人用汤,必须置引”。可见药引在临床之常用,《串雅内编》指出:“外感葱白汤下,内伤米汤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水下,余可类推”,有者甚至一方数引,随证应用,其在处方中的作用实有...

  • 介绍三则粥疗药用价值方

    介绍三则粥疗药用价值方

      莼菜,与鲈鱼、茭白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自古就被视为珍贵食品。成语“莼羹鲈脍”、“莼鲈之思”都出自西晋文学家张翰为美食千里辞官回乡的典故。而成语千里莼羹,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意即千里湖里莼菜做的汤,味道鲜美,不必用盐豉做调味品。此三菜美味又有药用价值。   莼菜 又名水葵、丝莼、尊菜、马蹄草、水荷叶、湖菜,为睡连科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草...

  • 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体现在中医方面是一种生命

    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体现在中医方面是一种生命

    中国传统医学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和智慧,是经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理论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与黄老道家思想有颇深的渊源。中医的核心是整体观念、天人合一,与道家文化大道至简、顺应天地自然的认知是相合的。 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体现在中医方面是一种生命观。中医诊病讲究时空观念,这也是建立在顺应自然的生命观的基础上。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身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都深受自然的影响,自然的动态变化也必然影响人身体的变化,所以中医看病是有动态、时空观念的。比如,主要症...

  • 《黄帝内经》方位五行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发展与应用

    《黄帝内经》方位五行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发展与应用

    《内经》 里论述的五行理论体系有如下两种, 即 方位五行理论和生克五行理论。生克五行理论中, 五行各自地位是相同的, 配属四时的关系为木春、 火 夏、 土长夏、 金秋、 水冬。而方位五行理论认为中为 尚, 中央控四方, 四方对应四时。方位五行理论以上 古殷商以前的五方时空观为萌芽, 经河图五行生成 数成形, 经 《管子》 《吕氏春秋》 的发展完善, 之后经 《淮南子》 提出医学五行五脏配属, 最终被引入到 《内经》 中。河图中体现的四时、 方位五行观念, 再 结合五脏配属后, 也就形成中- 土- 脾- 中央- 每季...

  • 跟医圣张仲景学习毒性药物的煎煮方法

    跟医圣张仲景学习毒性药物的煎煮方法

    《伤寒论》是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学经典著作,书中张仲景对于毒性药物的运用颇为广泛: 全书用药 84 种,其中16 味中药为毒性药物,毒性药物占用药总数的 19% 。 全书共载方剂 113 首,含毒性药物的方剂60 首,占方剂总数的 53%。 在含有毒性药物的方剂中,张仲景所应用的特殊煎煮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先煎: 先煎是指入汤剂的中药需在未入其他药时先行煎煮。先煎或为更好地煎出药力,或为缓和药性,或为降低毒性。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当“先煎蜀漆,减二升&...

  • 酸辣麻肉 制作方法

    酸辣麻肉 制作方法

      我在城里上班,一个多月没回家了,乘休假回家里,媳妇做上了她最拿手的菜“酸辣麻肉”。   麻肉,类似于小酥肉,吃法类似于山东吃的小酥肉水席。   成品,类似于胡辣汤加小酥肉,里边还加有豆腐、蘑菇、木耳、白菜等,既可以单吃,也可以泡馍吃。   这“酸辣麻肉”做法其实很简单:   先挑选五花肉一块,放入冷水锅中,掺入大料、花椒、辣酱等调料,把肉煮熟。放入盐水中一小时入味。然后把肉切成小块,再把鸡蛋打入碗中,倒上粉面,和好。把肉块倒入搅拌一下。然后,把豆腐炸至八成熟,切成...

  • 经方现代拓展应用的原则与方法

    经方现代拓展应用的原则与方法

    21 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古老 的经方不但没有随时代变迁而远去,反而在新时代 愈发展现出卓越的功效与深刻的内涵。现代研究成 果不仅进一步验证了经方的疗效,而且初步揭示了 其取得疗效的作用机制,发现了部分药效的物质基 础。这些研究成果为经方的现代应用提供了有力的 支撑。张仲景确立的 “以病为纲,以证相辅”的 病证结合的辨证模式,是中医整体恒动观的生动体 现。抓住拓展运用经方的原则和途径,对提高临床 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 经方现代应用需遵循的原则 1. 1 熟谙经旨,打牢基础...

  • 果皮农药残留 祛除方法

    果皮农药残留 祛除方法

    苹果和梨子的果皮中含有较多的营养,因此营养学专家们提倡吃苹果或者梨子的时候连皮一起吃。如果你担心果皮上有农药残留物,那你可采取这个简便方法来除去: 将苹果或者梨子先用清水洗一遍,然后在果皮上涂抹少许牙膏后进行仔细地清洗果皮。清洗结束后,先用清水洗去牙膏,然后再用开水烫一遍,这样就能很有效地除去果皮上的农药残留物了。此方法同样适用于黄瓜、西红柿和胡萝卜等菜皮可吃的蔬菜。...

  • 醉蛋制作方法

    醉蛋制作方法

    将鲜蛋(鸭蛋、鸡蛋、鹌鹑蛋皆可)洗净,入冷水锅里煮开,5分钟后捞出,此时蛋黄黄心呈粉状;将开水倒入缸里,放适量盐,搅匀,加入少许花椒,八角茴香,待水冷透后,倒入一些大曲酒,使卤有香味即可,然后将煮熟冷透的蛋外壳敲裂,放入罐内浸没,加盖密封,一周后取出剥壳食用。碎蛋切开后红白相间,酒香扑鼻,风味独特。...

  • 中医理论的构成方法论“气”和“气化”

    中医理论的构成方法论“气”和“气化”

    探讨“联系—关系”“虚拟”如何演绎构成中医基础理论,从理论构成方法上深入揭示中西医差异。“气”是中医理论虚拟出来的无形的实体,但它不是一对一因果链含义上的实体,而是在各种时段、部位发生的“联系”或“关系”的“中介”,“气”实质上是一个虚拟结构的沟通工具。“气化”代表一切变化、运动、联系的过程,变“无形&...

  • 望诊指运用视觉 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诊指运用视觉 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诊指运用视觉,对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诊断疾病的方法。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诗人对医论方药、摄生防病有一定造诣,他们吟医论药,在涉及医史、医学理论、方剂药物、养生保健等内容的同时,也吟咏了不少医文并茂,脍炙人口能体现“望诊”的诗篇,兹选录一二。 肥胖症 ——陆游 肥僧大腰腹, 呀喘趋迎官。 走疾不待语, 坐立汗未干。 这是陆游在“化成院”留下的一首...

  • 煮鱼美食方

    煮鱼美食方

      何志雄对美食十分有研究,是南宁市的大厨之一,哪一些做法能使鱼的味道更鲜美,更能保证鱼的营养价值?何志雄介绍,不管是煮鱼,煎鱼还是焖鱼,做关于鱼的菜都应该在杀好鱼之后,放进冰箱冰冻半个小时左右,如此可以使鱼排酸,再做鱼时,鱼的味道和营养能更好的释放出来,而且在做鱼汤时应该一次性放水,不宜中途加水,且应在准备起锅的时候放盐。   鲫鱼豆腐汤   原料:大蒜、姜、葱,豆腐150克、鲫鱼500g   做法:先用大蒜、姜、葱煎,直到鲫鱼被煎成金黄色,然后一次性放水,500g的鱼放750g的水,一次性放足水,放150克豆腐...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美食
  • 中药方剂的方解 发现一则兵法方解

    中药方剂的方解 发现一则兵法方解

    提起中药方剂的方解,大家均不陌生,不外乎功效、主治,何药为君,有何作用,然后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地分析作罢。今读《傅青主男女科》,发现一则兵法方解,以飨读者。   此方在伤寒门之假热证中,原书记载:“黄连、当归、白芍、半夏各三钱,茯苓、柴胡、栀子各二钱,枳壳一钱,菖蒲三分,水煎服,此方妙在用黄连入心宫,佐以栀子提刀直入,无邪不散,柴胡、白芍又塞敌运粮之道,半夏、枳壳斩杀余党,中原既定,四隅不战而归,然火势居中,非用之得法,则贼势弥张,依然复入,又加菖蒲之辛热,乘热饮之,则热喜热,不致相反而更相济...

  • 中医治病核心 方证的基本概念

    中医治病核心 方证的基本概念

    “方证关系”是近年来用以研究和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及其临床用药规律的重要命题之一。有学者强调:“对‘方证相对’法则及其证治规律性研究的忽略,造成了当前中医临床辨证陷入了相当普遍西化——‘对号入座’式的思维怪圈,其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中医疗效的滑坡,还使许多中药新药和新制剂的开发走进了无需中医药理论指导的‘死胡同’。”随着现代多学科研究方法介入中医药研究领域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阐...

  • 煲鸡汤的方法

    煲鸡汤的方法

      近几年全国各地遍地开起了养生菜馆,其中以炖鸡馆生意最红火,鸡汤“补虚”的功效为人们所知晓。鸡汤还可以起到缓解感冒症状、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所以炖鸡馆开得都很红火。丽娜前几日去了哈尔滨一家有名的炖鸡馆,晚饭时间要排队等号,很多老客说这家炖鸡馆的鸡汤非常好喝,当我坐定,喝了口鸡汤,却感觉味道不对,那种鲜味明显是方便汤料勾兑的味道,并不是慢火炖鸡的原汁原味,这也难怪,在家煲鸡汤,起码要个把小时,炖鸡馆哪有那个闲工夫慢火熬汤呢?多数都是把鸡放到高压锅,一次压熟,然后加水、少许鸡汤、很多调味料...

  • 抓主症是方证辨证的重要方法

    抓主症是方证辨证的重要方法

    《伤寒论》 是疾病总论, 由其所产生的经方医学是 “研求患病机体的普遍反应规律, 并在其基础上, 讲求 疾病的通治方法” ( 胡希恕) 。而临床诊治的具体方法 即方证相对应的随证治之。这一诊治方法和疾病分论 的 “治病必先议病, 识病然后施药” ( 喻嘉言《寓意草· 先议病后用药》 ) 之法截然不同。其不同点在于“抓主 症” 的目标对象不一样。前者所抓主症是方证中的特 异性症状, 如桂枝汤证的主症恶风、 汗出、 脉浮缓; 后者 抓...

  • 《千金方》对符咒的运用及其心理学内涵

    《千金方》对符咒的运用及其心理学内涵

    在我国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黄帝内 经》 ( 以下简称《内经》 ) ,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多有 运用和阐发, 隋唐时代的孙思邈即是其中的关键人 物。他的 《备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以下如无特 别注明, 以 《千金方》 代替以上两书名) 互为羽翼, 承 前启后, 兼收并蓄, 书中对心理的调摄及治疗散在各 篇, 其中对 “符咒” 运用很有特色, 以下简述之。 1 符咒的含义 符咒是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巫术, 经过道教的吸 收和加工, 改造为道教法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 。...

  • 中医用药 临证时多是依证遣方依证遣药

    中医用药 临证时多是依证遣方依证遣药

    中药方剂讲究临证配伍,讲君臣佐使,如同战场上调兵遣将。学习方剂是为了应用,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组方规律,遇上复杂的证,能够依证组方。 关于方剂学的学习心得,从临床角度看,最为实用的还是“重点掌握方剂核心药物配伍规律”。 我们临证时多是依证遣方,依证遣药。学习一首方剂,关键是掌握如何针对证进行遣药配伍的。将这种具有针对性的药物配伍规律抽提出来,我称之为“药证配伍”。一首方剂中针对主证的就是核心药证配伍。也就是前述的核心药物配伍规律。 我们将这样的...

  • 中医经方的内涵与外延

    中医经方的内涵与外延

    “经方”是中医学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 , “经 方”一词的出现已有 2000 余年,人们对经方有多 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在现代中医科学研究这一 框架下,经方作为中医学术语具有更多的内涵与 外延。 1 经方溯源 “经方”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刘歆所著 《七略》 ,原书已佚,内容被录入 《汉书·艺文志》 而得以保存。从古至今,研究经方、使用经方者 众多,但对于经方的概念至今无统一的认识,但 有以下数种说法。① 《中医名词术语选释 》...

  • 中医复方配伍与药物精简应用

    中医复方配伍与药物精简应用

    临床疾病多虚实夹杂、寒热不清,病情较复 杂,有时单用一方难以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而我 们使用复方治疗疾病,同时采用精简药物应用方法 组方,常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复方适应复杂病证 复方属于七方之一 , 《伤寒明理论》曰 : “制 方之 用,大、小、缓、急、奇、偶、复 七 方 是 也” 。复方是指二方或数方相互重叠组成的方剂。 此外,原方加味,或方中各药用量相等者也称复 方 [1 ] 。复方多用来治疗慢性病、疑难病、危重病 以及并发症等病情较为复杂的疾病,具体适应病证 主要从以...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