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第2429页
-
介绍淡菜食疗方四款
淡菜是贻贝科动物贻贝或厚壳贻贝等的肉。 中医认为,淡菜味甘咸性温,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助肾阳、消瘿瘤之功效,可治虚劳赢瘦、眩晕、盗汗、阳痿、腰痛、吐血、崩漏、带下、瘿瘤。对于消瘦、倦怠、头晕、健忘的人,常食淡菜有较好的食疗作用。现介绍淡菜食疗方四款。 一、参芪炖淡菜 材料:淡菜50克,雌鸡1只(约l 公斤),黄芪、党参各30克,蘑菇15 克,猪油、料酒、盐、葱、姜各适量。 做法:将淡菜用温开水浸泡,去心洗净,沥干水分备用;将鸡宰杀好,由脊背开膛后除去内脏、鸡头及鸡爪,放沸水中焯一下;黄芪、党参洗净,蘑菇洗净...
-
系统梳理中药方剂 分门别类记录药方
中医药可追溯至传说中的神农时代,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和医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对花叶根果、角茸骨甲药性的不断了解过程中,大家也加深了对自然、医学和人体的认知。宋代编辑成册的《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著作,对中医药发展影响很大。 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融合,内外交流,将中医药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剂局方》一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查阅现有史实,此书系惠民和剂局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初刊,最早名为《太医局方》,宋徽宗崇宁间(1102-1106)改名《和剂局方》。宋...
-
补气主方四君子汤
中医治病,在于以方治证。中医临床疗效的取得,在于方证对应。笔者早期临证,每遇难治病症,辄翻阅专科书籍,对专科专病每有新的认识,但对治疗用方,获益有限。 其后,认识和体会到了方证对应的重要性,转而开始读方,在读方中用方,在用方中读方。读方、用方多年,随着学识与年俱长,逐渐发现心中少了专科、专病的羁绊与学术门派的隔阂,临证不外乎随证立法,依法处方,以方治证。心中清明,笔下圆活,学医、临证,不期有如此轻松、享受。 方以载法,读方读到的是法,用方所用的也是法。笔者在读方中思考,思考立方之法;在用方中体会,体会立...
-
薏苡仁可作防治癌症的辅助性食方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种仁,又名薏米、薏米仁、苡仁、珠珠米、回回米等。薏苡仁是一味食药两用的佳品,中医认为,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具有益胃健脾、利水消肿、除痹胜湿、清热排脓功效,也有解热、镇痛、抗炎、利关节、抗病毒、除脚气等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薏苡仁还有抗癌的作用,煮粥食用,可作防治癌症的辅助性食方。现将常用治疗验方介绍如下 急性咽喉炎 取生薏苡仁15~30克,水煎至发黏后,先饮液汁,再食薏苡仁,连用3~5天咽喉肿痛即可消失。 脚气 取红豆、薏苡仁各一把,放入适量水熬制成...
-
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体现在中医方面是一种生命
中国传统医学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和智慧,是经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理论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与黄老道家思想有颇深的渊源。中医的核心是整体观念、天人合一,与道家文化大道至简、顺应天地自然的认知是相合的。 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体现在中医方面是一种生命观。中医诊病讲究时空观念,这也是建立在顺应自然的生命观的基础上。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身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都深受自然的影响,自然的动态变化也必然影响人身体的变化,所以中医看病是有动态、时空观念的。比如,主要症...
-
《黄帝内经》方位五行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发展与应用
《内经》 里论述的五行理论体系有如下两种, 即 方位五行理论和生克五行理论。生克五行理论中, 五行各自地位是相同的, 配属四时的关系为木春、 火 夏、 土长夏、 金秋、 水冬。而方位五行理论认为中为 尚, 中央控四方, 四方对应四时。方位五行理论以上 古殷商以前的五方时空观为萌芽, 经河图五行生成 数成形, 经 《管子》 《吕氏春秋》 的发展完善, 之后经 《淮南子》 提出医学五行五脏配属, 最终被引入到 《内经》 中。河图中体现的四时、 方位五行观念, 再 结合五脏配属后, 也就形成中- 土- 脾- 中央- 每季...
-
跟医圣张仲景学习毒性药物的煎煮方法
《伤寒论》是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学经典著作,书中张仲景对于毒性药物的运用颇为广泛: 全书用药 84 种,其中16 味中药为毒性药物,毒性药物占用药总数的 19% 。 全书共载方剂 113 首,含毒性药物的方剂60 首,占方剂总数的 53%。 在含有毒性药物的方剂中,张仲景所应用的特殊煎煮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先煎: 先煎是指入汤剂的中药需在未入其他药时先行煎煮。先煎或为更好地煎出药力,或为缓和药性,或为降低毒性。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当“先煎蜀漆,减二升&...
-
经方现代拓展应用的原则与方法
21 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古老 的经方不但没有随时代变迁而远去,反而在新时代 愈发展现出卓越的功效与深刻的内涵。现代研究成 果不仅进一步验证了经方的疗效,而且初步揭示了 其取得疗效的作用机制,发现了部分药效的物质基 础。这些研究成果为经方的现代应用提供了有力的 支撑。张仲景确立的 “以病为纲,以证相辅”的 病证结合的辨证模式,是中医整体恒动观的生动体 现。抓住拓展运用经方的原则和途径,对提高临床 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 经方现代应用需遵循的原则 1. 1 熟谙经旨,打牢基础...
-
中药方剂的方解 发现一则兵法方解
提起中药方剂的方解,大家均不陌生,不外乎功效、主治,何药为君,有何作用,然后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地分析作罢。今读《傅青主男女科》,发现一则兵法方解,以飨读者。 此方在伤寒门之假热证中,原书记载:“黄连、当归、白芍、半夏各三钱,茯苓、柴胡、栀子各二钱,枳壳一钱,菖蒲三分,水煎服,此方妙在用黄连入心宫,佐以栀子提刀直入,无邪不散,柴胡、白芍又塞敌运粮之道,半夏、枳壳斩杀余党,中原既定,四隅不战而归,然火势居中,非用之得法,则贼势弥张,依然复入,又加菖蒲之辛热,乘热饮之,则热喜热,不致相反而更相济...
-
《千金方》对符咒的运用及其心理学内涵
在我国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黄帝内 经》 ( 以下简称《内经》 ) ,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多有 运用和阐发, 隋唐时代的孙思邈即是其中的关键人 物。他的 《备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以下如无特 别注明, 以 《千金方》 代替以上两书名) 互为羽翼, 承 前启后, 兼收并蓄, 书中对心理的调摄及治疗散在各 篇, 其中对 “符咒” 运用很有特色, 以下简述之。 1 符咒的含义 符咒是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巫术, 经过道教的吸 收和加工, 改造为道教法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 。...
-
中医复方配伍与药物精简应用
临床疾病多虚实夹杂、寒热不清,病情较复 杂,有时单用一方难以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而我 们使用复方治疗疾病,同时采用精简药物应用方法 组方,常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复方适应复杂病证 复方属于七方之一 , 《伤寒明理论》曰 : “制 方之 用,大、小、缓、急、奇、偶、复 七 方 是 也” 。复方是指二方或数方相互重叠组成的方剂。 此外,原方加味,或方中各药用量相等者也称复 方 [1 ] 。复方多用来治疗慢性病、疑难病、危重病 以及并发症等病情较为复杂的疾病,具体适应病证 主要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