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气养生 第2页

节气养生 第2页

  • 中医重视节气养生 对照老祖宗的经验来养生健体

    中医重视节气养生 对照老祖宗的经验来养生健体

    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批准中国申报的24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24节气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几千年来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重视天人相应的中医也很重视节气养生,如何对照老祖宗的养生经验和时间节点来养生健体?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春季篇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其中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 立春 微风渐暖意渐困, 劝君常把懒腰伸。...

  • 寒露节气养生调护 推荐几个茶饮

    寒露节气养生调护 推荐几个茶饮

    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是二十四节气中寒露节气,历史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说明此时天气已经开始趋于寒冷,所以民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谚语,指出寒露时的气温比白露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一般来说,寒露时节随着从西北的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气候变化极快,遇到寒潮侵袭,会突然变冷,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有些地方开始出现霜冻,而在江南一带寒潮前锋一过,也会骤然降温,而且昼夜温差会加大...

  • 雨水节气养生

    雨水节气养生

    2月1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东风解冻散为雨润,早春的雨清洁朴素,心无旁骛,她最早唤醒春机,播种春情——春燕在等待回家,春牛在等待犁铧,一切都已迫不及待。 雨 水 节选自《四季小品·雨水》/ 朱伟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润。春属木,木需要水才能生,这春雨,便是春木召唤而来。早春的雨由此是赋予生机的精灵,它们清洁朴素,心无旁骛,因朴素而静谧,因静谧而透明。 透明而静谧的雨帘之中,最美还在江南田园中的粉墙黑瓦,那瓦上有炊烟...

  • 清明节气养生 顺时食疗以祛病

    清明节气养生 顺时食疗以祛病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再过几天又到一年清明时。清明既是一个节日又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中医养生注重“天人相应”,如《黄帝内经》所载:“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强调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时节序、五运六气的变化,调摄情志、调整起居饮食,以达到“治未病”目的。 从中医五运六气角度来说,2017年为丁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中见少角木运,岁木不及”,上半年容易出现燥热...

  • 节气养生 适时是大道

    节气养生 适时是大道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 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所谓大道至简,这首朗朗上口的节气歌,浓缩了我们先人千百年来的智慧与经验,指导了世世代代的桑田农耕。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大自然以其节律有条不紊...

  • 节气针灸 节气养生

    节气针灸 节气养生

    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可以有效地反映出自然界气象、物候的变化,而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季节、气象、物候与人体生命活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句俗话说:“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可见,在三伏天这个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应用针灸防病、治病在民间是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自然界以及人体的阳气在夏季时是一年中最旺盛的,所以这时尤其适宜治疗虚损、寒凝类的疾病。 除了广为人知的“三伏贴”贴敷...

  • 春分节气养生防病上要重视哪些方面

    春分节气养生防病上要重视哪些方面

    今天是春分节气。春分后,春阳之气上升快,人体的代谢增强,情绪波动也大,加之气温经常骤变,容易导致人体阴阳平衡失调,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以及眩晕、失眠等症。春分时节,大家在养生防病上要重视哪些方面呢?大致说来,可从如下几点入手: ●调摄情志 疏肝为要 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如果不注意情志调摄,肝气抑郁,则会使身体不适。因此,春天应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方可使肝气顺畅条达。这就要求做到,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学会戒愤戒怒。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些兴趣爱好。可抽片刻时间闭...

  • 重视节气养生 春季应该注意哪些养生要点

    重视节气养生 春季应该注意哪些养生要点

    汉宫春 南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古词今译】 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

  • 霜降导引术 霜降节气养生

    霜降导引术 霜降节气养生

    霜降,为一年24个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210度时即为霜降。霜降节气,一般是从每年的10月22日前后开始,到11月7日前后结束。“霜降”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是秋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时期。 霜降节气之后5日,豺狼等大型食肉动物开始捕猎,并将多余的食物存储一段时间后再食用;再5日,大地上的植物开始枯黄与凋谢,天气变得寒冷;又5日,蛰虫都在洞中不动不食,安静地进入冬眠状态。 对于人体而言,在这一节气容易...

  • 节气养生之立夏

    节气养生之立夏

    进入五月,迎来了夏季的第1个节气——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1个节气,预示夏季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唐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一病区主任高宪玺建议做好以下几点,安然过立夏。 夏日烦躁跟“心”有关 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感觉浑身不适,想刻意进行调整,却精神萎靡不振、郁郁寡欢。高宪玺提醒,中医认为,人和自然界...

  • 大寒节气养生 大寒饮食 防风御寒

    大寒节气养生 大寒饮食 防风御寒

    - 大寒的由来 -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但实际最冷的时候通常在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 大寒气候 - 大寒期间,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

  • 露气寒冷将凝为霜 寒露节气养生

    露气寒冷将凝为霜 寒露节气养生

    寒露——“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指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气候——露气寒冷,将凝为霜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

  • 秋分节气养生 药膳调护

    秋分节气养生 药膳调护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个时候,阴阳之气由夏外散转为秋收藏,人体的气血亦同。那么秋分时节如何养生呢? 药膳调护 秋分节气养生中要注重对肺脾肾三脏养护。党参、芡实、白术、苍术、茯苓能补脾祛湿止泻;芡实可防病延年;莲子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固涩止带,养心安神;莲子和人参黄芪大枣茯苓同用,可补脾益气;莲子、芡实、酸枣仁、五味子有益肾气,宁心安神治失眠;百合性偏凉,胃肠功能差者应少吃。 另外,秋季进补也不可...

  • 介绍几款适合小满节气养生的食谱

    介绍几款适合小满节气养生的食谱

    小满过后,雨水多起来,天气闷热潮湿,中医称之为“湿邪”。因此,小满养生注意健脾化湿为主。下面为你介绍几款适合此节气的食谱。 白鲫滚荷包蛋 配料:白鲫鱼500克、鸡蛋3个、生姜3片、胡椒粉适量。 做法:白鲫鱼宰洗净,慢火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铲起;鸡蛋煎为荷包蛋状,铲起;起油镬爆香姜片,加入清水1250毫升(5碗量),武火滚沸,下白鲫鱼滚片刻,下荷包蛋,滚沸后撒入适量食盐、胡椒粉便可。 功效:祛湿开胃。 芹菜拌豆腐 配料:芹菜150...

  • 大雪节气养生饮食 泡脚“进补”的大好时节

    大雪节气养生饮食 泡脚“进补”的大好时节

    大雪节气践约而至,在强冷空气前沿与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突降大雪,乃至暴雪成灾。血液循环变慢,血液粘稠度增高,推陈出新变慢,饮食起居的影响,手掌颜色褐色加深而呈现体液毒素积蓄;养阳滋阴,早睡晚起,是大雪节气养生的基本原则。 《月令七十二候集群》“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故而将其称之为“大雪”。 人应大雪 血管缩短,血压升高 冬天早晨的气候冰冷,血管和神经受到影响,交感神经兴奋,血管缩短,然后添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一夜睡觉后,身体里的水分...

  • 小满节气养生 动则生阳静则神藏

    小满节气养生 动则生阳静则神藏

    小满气温渐升,绿树成荫,雨水渐增,这便是最美好的初夏时节。 根据中医藏象理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通于夏气。夏季是养心护心的重要时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夏季“天地气交,万物华实”,雨水丰沛,草木茂盛,此时可适当晚睡、早起,调节情志,放松心情,避免烦躁、发怒,以顺应夏季炎热的气候特征。 动则生阳 《黄帝内经》在养生方面提出了“春夏养阳”的观点。春夏时节,自然界阳气渐盛,人体与...

  • 霜降节气养生三候解

    霜降节气养生三候解

    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从寒露到霜降。露是润泽滋养,霜是杀伐惩戒。 俗话说:“霜降百草枯”。霜降是草木黄落、枯萎的季节。但是,之于蔬菜,打霜之后的青菜、白菜虽然会蔫,却反而更甜,更好吃。 古人认为,霜降期间降霜,往往来年会有好的收成。所以,一年四季,皆应恪守其时节规律。 虽然下霜,正显天地肃杀之气,但这个肃杀之气,便是深秋该有的“正气”。如果...

  • 大寒节气养生保健 饮食宜保阴潜阳 起居御寒防疾病

    大寒节气养生保健 饮食宜保阴潜阳 起居御寒防疾病

    1月20日是大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和小寒一样,都是反映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指天气已经寒冷到极致的意思。今年腊八节又刚好和大寒节气是同一天,大寒节气和腊八节一过,距离春节的脚步也就越来越近了,所以民谚就有“大寒过了就是年”的说法。此时节,寒凝大地,阳气潜藏,因此要做好日常养生保健,为来年立春做好准备。 饮食宜保阴潜阳 大寒节气期间,饮食养生方面应遵守保阴潜阳的原则。我国古代就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rd...

  • 《长白山二十四节气养生》推介

    《长白山二十四节气养生》推介

    朱桂祯、张文风、苏鑫等专家共同主编的《长白山二十四节气养生》(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节气养生》)是长白山健康论坛的标识性成果之一, 也是传承和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厚重话题。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们通过观察天体运行, 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对大自然天文气象变化规律的科学揭示。它与民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衍生出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素问·...

  • 秋分节气养生 秋分三宝

    秋分节气养生 秋分三宝

    今年9月22日是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秋分。秋分15日的三候为:“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逐渐步入深秋季节。正是“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春秋繁露》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之意有二: ①同春分一样,白昼与黑夜再一次平分; ②秋分日平分了秋季。 秋分日虽昼夜均等...

  • 白露节气养生观 白露身不露 寒露脚不露

    白露节气养生观 白露身不露 寒露脚不露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天气已开始转凉。关于白露有几条谚语,包含着相应的健康观和养生观。 “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这句谚语表示的是白露节气之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开始增强,冷空气短时间内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降温,尤其是对我国长江以北影响比较明显。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这是因为白露节气虽到,但暑热尚未全退,全国许多地方常会出现“秋老虎”天气,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夜寒&r...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