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足 第76页

足 第76页

  • 足底胼胝提示足弓塌陷

    足底胼胝提示足弓塌陷

    正常人的足底像一个拱形的桥,如果失去了这种弓形结构,就会足弓塌陷。足弓塌陷后很容易发生足部肌肉疲劳和肌腱损伤、足外翻和内踝下疼痛,时间长了还会引起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 正常的大脚趾负重占前足的30%,而当老人发生拇外翻时,大脚趾负重降低,第二趾的负重就会增加。长此以往,第二或第三趾的跖骨下就会出现疼痛并出现胼胝体(俗称脚垫)。胼胝腮子为局限性黄色、较厚、坚硬的角质增生斑块,边界不清,中央厚边缘较薄,好发于掌跖易受压及摩擦部位,常对称发生,严重时可有压痛。如果第二趾跖骨部位疼痛且有胼胝,提示老人的足横弓可能塌陷了。另...

    养生秘方 2024-03-06 17 0 提示足弓
  • 手足水疱如何防治

    手足水疱如何防治

    本病多在春末夏初开始发病,夏季闷热天气加剧,秋凉后逐渐痊愈。典型皮疹为米粒大小位于表皮深处半球形小水疱,略高出皮面,无炎症反应。常分散或成群发生于手掌、指侧和指间,少见于手背和足底,有时见于末节指背部。皮疹常对称分布,疱内容初期透明,以后渐变混浊,自觉有程度不同的灼热,瘙痒感。水疱一般不会自行破裂,约2-3周多自行吸收消退,形成如领圈状脱屑,也可因搔抓、撕破而致表皮剥脱,严重者整个手掌呈弥漫性脱屑,或继发感染致手足患处红肿热痛。多数病例往往每年定期发作,病程由于反复发生,常伴有指甲营养不良,表现为甲板有不规则的横嵴...

  • 糖友度夏注意护足

    糖友度夏注意护足

    夏天来到,脚裸露的机会多了,脚受伤的几率也增加了。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一个破口就可能意味着糖尿病足的发生。因此,糖友夏季护足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鞋忌露:夏天不宜穿暴露脚趾、足跟的凉鞋或硬皮鞋,应选择质地柔软、透气的布鞋、软皮鞋,大小要合适。每次穿前还应检查鞋内有无异物,鞋内是否平整。夏天切忌贪凉赤脚行走,无论在家或户外都不行,以防异物损伤。 袜要松:袜子要吸水性好,透气性好,柔软宽松,最好是纯棉制品。穿袜子时要保证平整、无褶皱,不穿带补丁或有破洞的袜子。袜口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躺软席:夏天,糖尿病患者...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注意
  • 睡眠充足孩子发育更好

    睡眠充足孩子发育更好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按时就寝且睡眠充足的孩子,在多项发育评估测试中得分更高。 研究人员抽样调查了8000名儿童,在孩子9个月大和4岁的时候分别对其父母进行了电话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各种睡眠习惯中,按时就寝的孩子发育情况最好。在语言接受和表达能力、辨音能力、认字能力、及早期数学能力测试中得分很高。 父母可通过制订恰当就寝时间、睡前读故事等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获得充足睡眠。...

  • 睡眠不足可诱发糖尿病

    睡眠不足可诱发糖尿病

    睡眠不足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但您知道吗,睡眠不足也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罪魁。研究者发现,只需一夜睡眠不足,就可以引发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胰岛素抵抗。 其实,长久以来,科学家们就发现夜间睡眠减少会造成葡萄糖耐量受损,于是他们对9名健康人作了睡眠和胰岛素敏感情况的分析。结果发现,若一夜睡眠时间大幅减少,就会使得机体出现胰岛素分泌异常,以及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研究人员推测,睡眠不足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而有针对性地改善睡眠,可能对稳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很大帮助。...

  • 广西全州手足口病死亡13例

    广西全州手足口病死亡13例

    截至4月15日,广西全州县境内已接连出现13例非正常死亡的儿童,643名感染手足口病的儿童,成为广西手足口疫情的重灾区。13例非正常死亡的儿童均死于手足口病EV71。 专家介绍,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该病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卜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黏膜疱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

  • 待续高热温水浸足

    待续高热温水浸足

    发热是各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体温升高有利于机体发挥防御功能,但持续高热会增加心脏负担和机体耗氧量,致脑缺氧、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的坏死,这些对于老年人来说尤其不利。温水浸足降温法是临床护士多年的护理经验,其效果十分显著。 高热病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寒现象,对冷刺激特别敏感,常规的冷敷降温易使病人产生不适、寒战、头痛和畏惧感。同时皮肤受到寒冷刺激后,末梢血管收缩,肌肉紧张,汗孔闭塞,约需40分钟左右后才能再次舒张。由于继续散热受到阻碍,体温短暂稍降后很快反跳回升,故降温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在体温达到38℃~41℃时,若用酒...

  • 浴足早上冷水晚上热水

    浴足早上冷水晚上热水

    早上冷水浴足 早上冷水浴足对人体机能有着较好的调节作用:首先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当机体遇到冷的刺激时,可以使大脑兴奋,从而调节全身各脏腑活动。实践证明,冷水浴足对于神经衰弱、头痛、失眠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可加强呼吸器官的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冷刺激可以使人不自主地吸气,然后暂停,接着深呼气,随后便进入匀长的深呼吸状态。这样可增大腹压、加强呼吸肌的运动,从而加强呼吸器官的功能。实践证明,冷水浴足可防治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冷水浴足一般在早上8~9点进行,水温要控制在20℃左右,且浸泡时间一般不要...

  • 足部点穴缓解头面疼痛

    足部点穴缓解头面疼痛

    人体足部有三阴、三阳、阴跷脉、阳跷脉等多条经络,根据《灵枢·始终》篇“病在头,取之足”的取穴原则,头面部的各种疼痛可由点按足部不同的穴位来缓解。 头痛:金门穴——足外侧部,从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此穴有补阳益气、疏泄水湿的作用,适用于全身气血虚弱,因疲乏、失眠等诱发的头痛。 偏头痛:足窍阴穴——足第4趾末节外侧,趾甲旁0.1寸处。有清热泻火、通经活络的作用,适用于偏头痛伴头胀、口苦等症。 三叉神经痛:内庭穴—...

  • 贴足心治病方

    贴足心治病方

    贴足心——涌泉穴治病,是因为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一个穴位,肾经连肾,肾与其它脏腑在生理、病理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贴在足心,药性通过涌泉穴,渗入肾经,进而传至其它脏腑,并发挥效能,故能治疗各种脏器之疾病。贴足心所用方,绝大多数皆为简易方。疾病不同,用方各异,兹举例说明如下。 1.治小儿心经有热,口中生疮:天南星10克,研为细末,醋调匀后贴足心。每日1次,睡前贴,清晨起床即去,以愈为度。 2.治小儿赤眼:黄连适量,水调贴足心。每日1换,宜连用3~5日。 3...

  • 保持足暖有方法

    保持足暖有方法

    1、多泡脚每晚临睡前,用一盆热水泡洗双脚,开始时水不宜过多,以浸过足趾即可,水温宜在40℃-50℃,浸泡几分钟后,再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保持在60℃-70℃之间,两脚互相搓动,以促进水的流动。也可用中药桂枝、干姜、红花、川椒各9克,每晚睡前以水1500毫升,煎沸10分钟后,去渣倒入盆内,加水至温度适宜,边烫泡边搓擦,水温下降时再加水,泡15-20分钟,不仅能使双脚温暖,还能促进睡眠。 2、常按摩可把两个脚心相向置于床上,左手搓右脚心,右手搓左脚心;也可用中指或食指端由脚心向脚趾方向做按摩,每次100-200次,以...

  • 常按足三里 健脾除暑湿

    常按足三里 健脾除暑湿

    中医里最独特的治疗方法可谓穴位疗法,对付暑湿,按按穴位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平时点按足三里,有健脾胃的作用,有助于运化体内水湿;内湿过重的人,还可以用艾条灸肚脐处的神阙穴,同样有除湿作用。进行艾灸操作时,应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皮肤上2-3厘米处熏烤,以使穴位局部出现温热感、红晕,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还可以在穴位周围移动艾条,扩大施灸面积。一次最好灸20分钟以上。...

  • 泡足法治老年疾病

    泡足法治老年疾病

    1.治老年人足寒:制附子20克,干姜30克,干红辣椒5个,放入半盆水中煎煮。一定要注意先将水烧开,然后放入药物,煎煮30-40分钟,将煮好的药液放温,到温度适宜时,将双足泡入药液中,水凉后再加温,每次泡浴时间以30分钟为宜。注意:手足皮肤有破损时.不可用此法。 2.治老年足跟痛:五加皮10克,芒硝20克,川椒10克,老葱3根。水煎先熏后泡浴双足,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一般浸泡10-15天,足跟痛即可逐渐减轻。 3.治老年性皮肤瘙痒:苦参、白鲜皮、蛇床子、蝉蜕、红紫草、防风各10克,水煎取汁,放入盆中,待温时足...

  • 冬天护好足 少生病

    冬天护好足 少生病

    冬季,由于脚部组织缺少脂肪,自身保暖性能较差,毛细血管极易发生痉挛,出现紫斑、水肿、疼痛等症状。此外,脚冷还会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容易引起感冒。因此,冬天护好足十分重要。 鞋别太紧 冬季,有的人怕脚冷,喜欢穿比较紧的鞋,觉得这样更保暖。其实,冬天穿鞋恰恰不能紧。因为,脚被裹紧了,并不会使人感到更暖和,只有脚部血液循环通畅了,脚部保暖才有效。 勤按摩 足部按摩可消除足部疲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按摩脚就是先用右手掌搓左脚掌,再交替进行。搓脚时用手掌紧贴脚跟经脚心搓至脚趾,直至手心脚心发热。 多泡脚 用热水泡脚,可使脚部...

  • 中药足浴可治病方法有讲究 足浴有宜忌

    中药足浴可治病方法有讲究 足浴有宜忌

    古人云:“ 人之足,犹如树之根,人老足先衰,树老根先枯。”可见足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近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宋立群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人体是个统一的整体,其脏腑、器官、四肢、百骸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关联。脚是人体的组成部分,全身的疾病均可以影响到脚。同样,脚的病变也会波及到全身,并引发相应疾病。 关于足部的养生研究有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早在两千年前已有记载: “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足踝以下分布着66个穴位...

  • 足底按摩养生

    足底按摩养生

    曾小姐在一家足疗保健店消费时脚被按伤,经医院诊断为软组织损伤。 曾小姐说,在按脚过程中,她感到右脚的大脚趾下方有刺痛的感觉,便提醒按摩师不要太用力,但“按完之后回家就感到脚不舒服,后来就疼得走不了路了”。 足底按摩时,到底痛到什么程度才正常呢?专家说,足底按摩力度并非越大越好,以酸胀为宜,不要太追求刺激的疼痛。 足底按摩养生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也有很多儿女为了孝顺,纷纷为年老的父母买来足底按摩器。但老年人由于触觉相对迟钝,而电动足底按摩器往往震动频率过高,按摩过程也...

  • 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视频:百科全说

    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视频:百科全说

    2010.10.04 湖南卫视 百科全说 第二季开讲 李维嘉文清倡导健康生活(吴若石 郑英吉 足疗养生法) 足底按摩与中医的联系 脚部自检小方法: 五个脚部张开自检,脚指头抽筋压同边手指头 睡觉前常做脚部“石头,剪子,布”可以疏通经络有助睡眠 脚部“石头,剪子,布”可以检查身体的健康情况 吴若石新足部健康法视频:百科全说 吴若石,瑞士人。现居台东。1978年自学脚底按摩治愈关节炎后,1980年返国进修专业,而后返台开始热心服务大众,经媒体竞相报导其神奇疗效,且出版台...

  • 瑶医治老年足痿

    瑶医治老年足痿

    足痿为下肢痿废软弱,行走困难。《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处方与用法:鹿角胶500克;鹿角霜、熟地各350克,川牛膝、茯苓、菟丝子、红参各 60克;当归120克、杜仲、白术各60克;虎骨 (可田狗骨代替,量加倍)、龟板各50克。诸药共研细末。鹿角胶用米酒化开,与药束共制成丸,每次10-20克,空腹,以姜汤送服。 功效:填精补肾, 益气补血,主治中老年人足痿,肌肉瘘软;难以行走,腰酸腰痛等症。 (林大泉) 瑶医用药大多就地取材,医、药结合是瑶医的...

  • 瑶医治湿型足癣方

    瑶医治湿型足癣方

    处方与用法:五倍子100克。研成细末,每次取适量(视病灶大小) 撒于患处,日2次。一般 5天即见效。 功效:收敛止痒,主治湿型足癣,脚趾间渗水瘙痒,臭秽难闻者。 (黄子群)...

  • 风寒湿邪一旦入侵背部 刺激足太阳膀胱经

    风寒湿邪一旦入侵背部 刺激足太阳膀胱经

    人体背部分布着许多重要的经脉和穴位,如主一身阳气的督脉(背部正中),以及督脉两旁的足太阳膀胱经,经常刺激这些经络和穴位,可起到疏通经气、振奋阳气、调和气血的作用,以达到阴阳平衡、延年益寿的目的。那么,如何进行背部保健呢? 注意保暧《养生四要·慎动》说:“背者五脏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则肺脏不伤。”《摄生消息论·春季摄生消息论》说:“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寒咳嗽。” 风寒湿邪一旦入侵背部,就会导致腰酸背疼、肌肉抽搐、下肢关节...

  • 足部保健操

    足部保健操

    足部保健操是让足踝部和肌腱得到平衡的一种训练,能打通下肢的经络和气血,缓解足部的变老。 足背屈 坐下,双腿抬起与身体呈90度,膝盖绷直,有种酸胀的感觉,坚持10秒以上,放下。 足内旋 坐下,双腿抬起与身体呈90度,膝盖绷直,两个脚尖并在一同,行内八字,两边韧带会有种牵拉感,至少坚持5秒以上。 足外旋 坐下,双腿抬起与身体呈90度,膝盖绷直,两个脚跟并在一同,做外八字,后边会有一种很勒的感觉,感到酸胀为宜。 对足跟 脚跟对脚跟成为“一”字,尽量让大腿往外撇,做的时分身体不能往前...

  • 中药药渣泡脚足疗方法

    中药药渣泡脚足疗方法

    煎服中药后余下的药物残渣,很多人的处理方式都是直接丢掉。但其实药渣中或多或少还残存一些药性,仍然可以“废物利用”。以糖尿病患者常服的中药来说,患者就可以将自己的中药残渣用来泡脚。因中药方都是根据病人所患疾病对症下药的,故利用这些药渣残存的药性泡脚,可以起到“原汤化原食”的妙用。同时,用温水浸泡中药渣来泡脚,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接受药渣轻微的物理刺激,还可以舒活经络、温暖全身、促进睡眠。对于糖尿病患者,用自己服用的中药渣泡脚,还可缓解糖尿病引起的皮肤干裂、血液循环不畅、...

  • 足心『吃』药

    足心『吃』药

    中药敷足心,属祖国传统医学外治法中敷法的一种方式。它对于某些病症,特别是对一些不配合吃药打针的小儿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人的“足心” (足掌前中1/3交界处的中点),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涌泉穴所在,药物敷于该处,可通过涌泉穴进而传至其他经络、脏腑发挥效能,治疗多种病症。 治小儿流涎:可用天南星研为细末,以食醋调成糊,涂敷双侧足心,用纱布固定,每日一次,过夜即洗去,连敷数日。 治小儿夜啼:将酸枣仁10克捣烂,搓为药丸,临睡前贴敷于...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 中药足浴验方三则

    中药足浴验方三则

    [方一] 主治:腰部冷痛、肾虚腰痛、腿膝无力及遇劳更甚者。 用药:肉桂50克、吴茱萸60克、生姜30克、葱头50克、花椒80克。 用法:以上药物加水煎取药汁,再加入适量温水,使得水温保持在40度左右,泡脚30~40分钟,每日1次。 [方二] 主治:失眠。 用药:酸枣仁50克、合欢皮100克。 用法:上两味药煎汁,加入温水,使得水温在40度左右,浸泡双足30-40分钟,每日1次。 [方三] 主治:神经衰弱。 用药:夜交藤250克。 用法:先把夜交藤加水煎煮后,取其药汁,再兑入适量温水,浸泡双脚30分...

  • 胃病小心足下生

    胃病小心足下生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足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因而足部的健康也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由于足底多个穴位与体内脏器相连,所以不同款式的鞋子,在刺激足底穴位的同时,还有可能对人体脏器造成一定刺激和影响。对于肠胃不好的人来说,需要注意鞋子的款式和舒适度。如果对脚底的冲击和损伤太大.就会影响正常的肠胃功能,如时尚的高跟鞋就是胃肠道的一个“劲敌”。 如果肠胃不好.最好选择坡跟鞋而不是高跟鞋,鞋跟在2-3厘米左右最佳。因为前脚掌内侧正是胃部的按摩反射区域.这个高度与足弓正好形成一个合...

  • 痰多可灸足三里

    痰多可灸足三里

    目前正是中医所说的长夏,湿气较盛。许多平时没痰的老人发现,最近老是感觉有痰,咯痰时又觉得不容易咯出来,而吐出来的痰又白又黏。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不妨用艾条灸灸足三里,这样就可以除痰。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一横指处。由于脾、胃二经互为表里,灸足三里可以使胃中阳气充足,使脾运化水湿的功能趋于正常,从而使体内的痰得以消除。 取艾条一根(中药店有售)点燃,在距足三里穴表面皮肤约2厘米的地方上下调整,以不觉得烫为度。来回晃动艾条,或做圆周运动,画圆圈。每日早、中、晚各1次,连续10天...

  • 常灸“足三里”健康活百年

    常灸“足三里”健康活百年

    在全身361个经穴中,足三里穴大名鼎鼎,被誉为“长寿穴”。据说,古东京有个习俗,每建成一座新桥,总邀请年龄最高的长者第一个踏桥渡河,有一个174岁高龄的长者受邀后被问及长寿之术,他回答:“每月月初连续灸足三里,始终不渝,仅此而已。” 这则传说听来虚妄,但却绝非空穴来风。从中医角度讲,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乃五俞穴之一,同时是掌管全身的“四总穴”之一。胃为人体五脏六腑之海、水谷之海,胃与脾相表里,同为“后天之本”,承...

  • 足不适履案 反刍案经方

    足不适履案 反刍案经方

    足不适履案 门诊来位花甲翁,患怪癖症年余,穿鞋觉顶脚不适,原本穿40号鞋码,增至43码,不适未减。验血查骨均无异常,不红不肿、不痛不痒。子女为行孝,继续增码买履。翁愁眉苦笑曰:“即便你们买回100码的鞋子,穿上也顶脚。只有脱掉鞋子,或者穿着拖鞋才舒服。”但数九隆冬季节,哪还有裸足的道理?翁诉曾服骨质增生丸、仙灵骨葆胶囊、舒筋活血类方药、维生素西比灵等,仍“履履不适”。 诊脉望舌,洞察蛛丝马迹。三部脉沉,左迟右滑,舌淡苔薄,颜面略浮相,神情尚好。咎此...

  • 手足常出汗服药粥可治

    手足常出汗服药粥可治

    有些老人经常手足潮湿多汗,而别 处不易出汗。中医认为这多与脾胃功能 异常有关。根据不同的证型,可以选用不 同的药粥方进行食疗。 一、湿热内阻型手足汗多而黏,伴 有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身困重、小便短 赤者,多为脾胃湿热内阻。治疗宜清热燥 湿。可用薏苡仁30克,猪苓、茯苓各9 克,白术10克,泽泻5克,先水煎取汁, 然后用药汁与粳米50克熬粥食用,此为 1日量,分2次吃完。连续1周。 二、胃阴虚型手足出汗多,伴有手 心发热、咽燥口干、食欲不振、饥不欲食、 大便不调者,为脾胃阴虚。治宜滋养胃阴。 取沙参、麦冬各10克...

  • 预防手足口病 试试食疗方法

    预防手足口病 试试食疗方法

    手足口病 易在小儿群体中传播 九月开学季一到,手足口病也到了一个高发的季节。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一科,记者见到了许多因为手足口病来就诊的小患者。 在儿科门诊,记者采访了正在出诊的儿一科副主任医师陈宏,陈宏告诉记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疱疹。这些症状往往会被家长误以为水痘、疱疹性咽峡炎等。 从中医角度来讲,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脾二经。小儿肺脏娇嫩,不易耐受...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