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 第69页
-
内障眼病立足“阴阳和抟”调脏腑理气血
内障眼病包含了现代眼科若干眼后段疾病。其中多种眼病,如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这些疾病病因病机复杂,西医治疗手段有限,而中医通过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等辨证论治优势明显。第三届国医大师廖品正在多年临证中积累了丰富的内障眼病治疗经验,临床疗效甚佳。 廖品正认为内障眼病尽管其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其病因病机却万变不离其宗,往往都存在肝肾、气血失调、脉络不利等,因病因、病程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侧重。内障眼病病变在内常由脏腑失调所致,在外则多因感受邪气。其证有虚有实...
-
防治口唇干燥 脾胃积热出现津液不足
天干物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的水分也随之流失,使得阴血亏损、耗伤津液。另一方面,寒冷季节人们往往爱吃一些肥厚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导致体内脾胃积热,进而出现津液不足、口唇干燥等症状。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陈红涛主任医师提醒,要想缓解上述不适,首先要注意多喝水,保持环境中的湿度,适当使用润唇膏等。此外,可以泡上一杯“双冬茶”,日常饮用。取麦冬、天冬各10克,可加少许白砂糖,放入杯中,用300毫升左右的开水加盖冲泡10~15分钟左右即可。 麦冬的功效被总结成四句话...
-
管遵惠益脑十六穴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经验探析
管遵惠教授师源针灸世家, 博古通今, 学验颇丰。50余年间潜心理论钻研, 勤于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 遵古而不泥古, 在继承家学及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致力于针法灸法研究, 开拓创新, 独树一帜, 发展了热针疗法、蜂针经穴疗法、管氏过梁针法、管氏舌针等特殊针法, 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管氏针灸流派。管教授擅长针灸或针药并用治疗各种心脑病、脊柱病及各科疑难杂病, 在治疗脑病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学术思想。 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 《灵枢&mid...
-
每夜睡眠不足3小时 多梦头晕中医处方
王某,女,65岁。2016年3月15日诊。1个月前做乳腺癌手术。现面色公式白,每夜睡眠不足3小时,多梦,头晕,全身乏力,气短,胃纳差,大便每日1次,质溏,四肢常麻痹,唇舌淡,舌边有瘀斑,苔白,脉细缓。 处方:开河参8克(另炖),黄芪50克,当归12克,阿胶10克(另炖),白术12克,桂枝10克,大枣30克,炙甘草15克,茯神12克,远志10克,丹参12克,炒枣仁30克,花生叶30克,含羞草30克,田七12克。日煎服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合,分2次温服,其中一半晚睡前1小时服,服4剂。 二诊:...
-
冠心病,心气不足,心悸处方
房某,男,76岁,衡阳市人。初诊:2008年5月5日。 主诉:因反复心悸胸闷3年,再次发作加重5天于2008年5月5日入院。3年前心悸胸闷发作时,心电图检查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为:“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经治好转,尔后心悸胸闷反复发作,脉搏45~48次/分,近5天劳累过度而又发,入院检查:精神差,心率44次/分,律不齐,早搏8~10次/分,舌质淡,苔白,脉象迟缓结代,血压120/80mmHg),EKG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型(2:1传导),结性逸搏,室...
-
阿尔茨海默病 髓海不足脑失所养 瘀阻脑络灵机不利
李浩,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病学科学术带头人、首席研究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先后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获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编医学《实用老年疾病诊断与治疗》《实用内科病证结合诊断治疗学》《实用老年疾病诊断与治疗》等专著8部,主编医学科普著作...
-
眩晕,气血不足所致,治法大补气血
组成:五指毛桃〔五爪龙〕60克、当归身15克、生姜15克、羊肉100克、大枣10枚。 上肉及药洗淨后加水500毫升,煑沸后改文火再煎一小時左右,去掉湯表之油即可食用。 功效:益气养血、固元益精。 主治:因气血亏虚、元气大伤所致头晕、心悸、气短、懒言,纳呆肢困;或产后、手术后出血较多者。 方解:五指毛桃又叫土北芪,能益气兼有除湿之功;当归补血;生姜与大枣醒胃补脾;羊肉性温,固肾益气。全方大补元气、益气养血、健胃醒脾。 常用加减:証属阳气虚衰患者,素见畏寒肢冷、手足麻痹、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面色...
-
慢性萎缩性胃炎 抓住胃阴不足为总纲领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世界卫生组织在1979年将其定位胃癌的癌前状态。几十年来医学界一直在研究和探讨,至今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 目前,有很多中医和西医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但是单独的中医或西医治疗都没有取得太理想的效果。笔者认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就要将中医西医融于一体,通过对现代医学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等深层次的角度入手,拟定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法、方、药,而非在单纯的抱定中医的胃阴不足等观念不放手。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传统中医学没有单独的病名,亦少有相关的治疗方案可谈,而很多中医研究则是根...
-
顽固性呃逆 气舍穴是足阳明胃经脉气注留场所
孙某,女,31岁,农人,吉林省和龙县龙水村夫。于1984年5月2日初诊。患者重复发生呃逆已有三年余。呃逆常常发生,不能参加劳动,呃逆响亮,连连不止,脘腹胀满,胸闷心烦,口臭,病况时轻时重,呃逆难抑,昼夜不停,经屡次各医院(乡镇县等医院)用中西药医治,但病未彻底治愈,今呃逆发生较重,到门诊针灸医治。 取穴:气舍穴,强影响。留针20~30分钟后,止呃逆。当日因下雨受凉,半夜又复发呃逆。用上针法,1针呃逆而愈。通过1年3个月后,随访未再发呃逆,身体恢复健康。 领会: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连连呃声、令人不...
-
小青龙汤浴足 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的经验详解
《伤寒杂病论》有丰富的外治法内容,近十余年来,笔者对其进行了梳理,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而疗效颇佳。除对原著中的外治法拓宽应用之外,还将书中内服汤剂变为外用。清代医家吴师机长于外治法,其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变汤剂为外治,实开后人无限法门”。临证时凡遇不愿服药者,或服药困难之病,便可把内服汤剂变为外用,亦殊途同归而取效甚捷。本文将小青龙汤浴足、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的经验体会分述如下,与同道共赏。 小青龙汤释义 小青龙汤方证出现在《伤寒论》第40、41条,《金匮要略·...
-
糖尿病足的危害和治疗
糖尿病人足部的健康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许多糖尿病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足部溃疡。糖尿病患者既要进行糖尿病的治疗,还要处理足部并发症,这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身心压力,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产生原因 津沽疮疡学术流派第四代传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糖尿病足专科张朝晖教授指出:糖尿病足的发生与过食肥甘厚味与不良生活习惯有直接相关,极易造成血液黏稠、血管壁受损、血液循环不畅,而足又是距离心脏最远的器官,随着血管逐渐变细,血流逐渐缓慢,在下肢末端乃至足部小血管极易...
-
糖尿病足处方:桂枝茯苓丸合四妙散加减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中医一般将糖尿病足归属于“脱疽”范畴,多认为其是寒湿之邪侵袭机体,瘀阻脉络,气血不畅,甚或痹阻不通所致,其中瘀血是核心。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足的后期治疗,往往需要进行截肢,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中医药的介入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极大地降低患者的截肢率。现试举一例中医治疗糖尿病足典型医案。 患者是一位85岁的老年男性,面色黄黑,体型中等,脊背佝偻,入院时精神不佳,颇爱睡觉。...
-
补中益气汤加天麻治脑供血不足
王某,女,67岁,2011年10月8日初诊。患者身体一般情况正常,略有气虚,有轻微冠心病及胆囊炎病史。因近半年来家中事务突然增加,操劳过甚,20天前出现头目眩晕,如稍微劳动,或入拥挤人群处,眩晕更为明显。有时走路也不甚稳便,胸闷不舒,微觉心下痞气,自述“缺氧”,常叹息方觉舒展,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饮食情况一般,常咯白色黏痰。住院全面系统检查,除左侧颈动脉有硬化及弯曲外,各项结果均正常。曾服活血化瘀方药,眩晕略有加重,又服用补中益气汤,亦未见效果,舌淡暗苔薄白微腻,脉沉弱少力。 治则...
-
治疗胰腺病的足疗方
胰腺疾病:胰病往往与胆病相关,胆为甲木,胆汁郁结,疏泄不利,可以犯脾,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脾运失健,湿浊内生,郁而化热,又可以影响胆汁排泄。徐老治疗胰腺病的足疗方常由活血化瘀、清热化湿药组成, 常用方:红花、虎杖、苍术、川芎各15克,败酱草10 克。如为胰腺癌则加用仙鹤草50克,龙葵30克。 病案:杨某,女,62岁。2009年3月 18日初诊。患者患尿路感染已8年,少腹外阴胀痛不适,久治未愈,服药甚多,药物伤胃,形体肥硕,湿热逗留于中下二焦,中气不足,胃气受戕,肝胆失疏。5年前因患胆囊结石而行胆囊摘除术。1月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