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209页

中医 第209页

  • 海派中医

    海派中医

      近年来,有关“海派中医”的研究和讨论日益得到各界重视,特别在中医界,关注和研究海派中医的文章和著作逐渐增多,褒贬不一。为取得共识,有必要对其概念和特征作一论述。   海派及海派中医   海派   “海派”一词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缘起于对上海文化现象的指代,系相对于京派而言,代表了不拘一格、不泥传统、别开生面的一种思潮。海派,简而言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地域概念,特指上海地区;二是蕴涵着像大海一样广阔博大,汇纳百川,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变化创新的精神内质和风格特色...

    养生秘方 2024-03-06 7 0 中医
  • 如何提高中医大内科诊疗水平

    如何提高中医大内科诊疗水平

    推动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人才是关键,就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现状,多是按专科、专病的培养模式,已形成梯队,后继者众,但中医大内科层面的人才却面临断层之危,针对临床一些疑难杂症,要找到一位能够应对且富有经验者是越来越少。长此以往,我们的中医生将很难胜任大内科复杂疾病的诊疗任务。因此,大内科层面人才培养乃为当务之急,应引起重视。专科专病的发展,也必有赖于大内科的全面把握。在此,我将从中医临床诊疗常规过程入手,围绕如何提高临床疗效,跟大家进行探讨。 首先是疾病诊断,辨证与论治是紧密相联的,辨证是前提,论治是目的,...

  • 中医角度 草莓去火解暑清热

    中医角度 草莓去火解暑清热

      眼下又到草莓上市的时节,草莓的可爱之处不仅在于颜色喜人、酸甜适口,还在于无子无皮无核,吃的时候一口一个,很过瘾。草莓不但芳香浓郁、酸甜多汁,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所以被营养学家誉为是“春天第一果”。   草莓的营养配比很合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约是等量的西瓜、葡萄或苹果的10倍,维生素C除了可以预防坏血病外,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溢血、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都有积极的预防作用。此外,草莓中的胡萝卜素是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物质,具有明目、养肝的作用。国外最新研究还指出,草莓中含...

  • 从中医学看基因决定论

    从中医学看基因决定论

      “同一粒种子,为什么在甲地能够发芽而在乙地却不能发芽呢?这似乎只能说明,种子本身没有问题!”裘沛然先生在其《人学散墨》一书中如是说。其本意并不是谈论遗传,但笔者读到这句话时,却想到了基因在疾病发生中所占的地位。基因好比种子,种子是否发芽——即基因是否被激活发病,取决于甲地或乙地的土壤是否适合种子发芽,而并不取决于“种子本身”。   基因不能决定人是否生病   中医学的禀赋、体质、先天等概念就已经蕴含了基因的内容。禀赋分禀赋残缺、禀赋不足和禀...

  • 臧平立侧记 中医的守望者

    臧平立侧记 中医的守望者

    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是我真喜欢干的就是这个。 ——[美]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他是一个“铁杆”中医,给病人看病望闻问切足矣,服用他的方子,无数不育家庭重获“新生”。 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诗词、茶道样样精通,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成为他的精神支柱,而这一切源于他对中医的痴迷。 有哲人说:“人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易。它需要一种守望的精神,并要为此坚守孤独...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中医
  • 立足主体加强中医理论建设与研究

    立足主体加强中医理论建设与研究

      加强中医理论建设与研究,应立足主体发展、自主创新、面向需求、引领未来的战略方针,通过深入研究中医理论发展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内在规律、外在条件、现实问题,在解决理论传承问题、理论创新问题、理论为现实服务问题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抓起。   丰富和完善中医原创理论体系   全面梳理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各家学说和不同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准确表述中医理论概念,总结、提炼、升华、阐明中医理论中蕴涵的规律、原理、法则。其中,既包括对历经长期历史积淀的中医学术思想的系统整理与综合集成,也包括对于古今临床科研...

  • 中医药的国家法律 中医之殇古方保护中医“断档”

    中医药的国家法律 中医之殇古方保护中医“断档”

    早在2012年,《中医药法》就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随后的几年里还屡次传出将出台的消息。11月23日,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平行论坛:中医药发展”上,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中医药法》即将出台”。 《中医药法》也将成为我国起草的第一部关于中医药的国家法律。王国强指出,中国政府把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最近几个月来,中医药在政策层面所享受到的“待遇”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全国卫生与...

  • 高考学子们 中医饮食调养重养心益智补肾健脾

    高考学子们 中医饮食调养重养心益智补肾健脾

      再过十几天就要高考了。在这段时间里,参加高考的学子们正以高昂的斗志,拼搏的精神,集中精力,认真复习功课,在这关系到孩子前途的关键时段,合理饮食非常重要。   中医饮食调养 重养心益智补肾健脾   中医认为思虑伤脾胃,久之可导致脾气虚弱,出现不思饮食、食后饱涨等消化不良症状。气虚者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等。用脑过度可出现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头晕、健忘。所以迎考期间饮食调养的原则要以养心益智,补肾健脾益气为主。在均衡膳食、保证三餐、注意早餐、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稳定主食、荤素搭配的前提下...

  • 《百年中医史》感言

    《百年中医史》感言

    考镜源流,回顾历史,是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正如唐高祖《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所云:“考论得失,究尽变通,所以裁成义类,惩恶劝善,多识前古,贻鉴将来。”研究历史的方法论,且行且远者有之,用广角镜觅远古而见轮廓;且行且近者有之,用聚焦镜看近前而辨细微。五千年之中医史,可谓远矣,考之察之,能从本源上识中医之始末;百年之中医史,可谓近矣,思之忆之,从链接处知中医之变迁。以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为总主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朱建平为主编的《百年中医史》(上海科...

  • 中医一贯煎

    中医一贯煎

      一贯煎出自清代魏玉璜《续名医类案·心胃痛门》,由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甘杞子、川楝子组成。功能养阴清肺,滋肾柔肝。主治肺虚不能生水,肾虚不足涵木,肝失疏泄条达,肝气横逆犯胃,而致胁肋攻痛,胸腹胀满,咽喉干燥,吞酸口苦,疝气瘕聚,舌红无苔,脉象细数或虚弦等证。   观“方中地黄、杞子滋水,以育肝体;沙参、麦冬养金,以制肝用;当归辛香善走,补血活血;川楝子泄肝通络,调达气机。全方总以肾为肝母,滋水即能生木,以柔其刚悍之性;肺能克肝而本主制节,养金所以制木,以平其逆动作乱。&rdqu...

  • 中医亚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医亚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

    •应对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加强对亚健康领域的最新政策、行业现状、发展前景、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学习。扶植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亚健康专业服务机构,并推广借鉴其经营思路与盈利模式,以供新进从业者参考。 •新业态的发展需要有一批意志坚定、成绩卓越的成功企业作为榜样,引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而扶持这样的亚健康产业的先锋队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用“亚健康”来形容党政作风状况,极为贴切而凝练。...

  • 中医药是宝库 发展中医药

    中医药是宝库 发展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从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了很好的开展。当时,毛泽东主席有两句话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第一句是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全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第二句是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1955年12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国务院决定在北京成立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第一届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班同时开办,周恩来总理对中医研究院的成立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58年,毛泽东主席批示了一段话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

  • 中医康复新进展

    中医康复新进展

    新闻背景:去年岁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揭牌仪式暨2011年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中医康复新进展”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传统康复理念与现代康复医学的结合点、康复医学国际化浪潮的中国命题、中医康复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及针康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康复治疗等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交流。大家认为,中医康复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和优势,中医康复手段和技术已成为现代康复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展中医康复事业更是中医药教育和医疗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

  • 杨力养生讲座 易经与阴阳中医养生

    杨力养生讲座 易经与阴阳中医养生

    杨力,著名中医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即以一部《周易与中医学》,蜚声海内外,目前累计印数已达十四万册,现已有中、英、日、韩、汉繁体等多种版本在全世界畅销,影响甚大。更以《中医运气学》、《中医疾病预测学》奠定了其在中医学术界的地位。杨力教授精通文史哲医及养生文化,她把《易经》和《黄帝内经》相结合,并融会贯通儒家、道家、佛家及诸子百家,把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养生做了升华提炼,为中华养生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杨力教授从事中医研究生教学已达二十五年,近五年来,...

  • 中医忌口的一般原则

    中医忌口的一般原则

      “忌口”也称禁口、食忌、食禁等,是指在中医临床中注意饮食禁忌,以避免影响治疗效果。“忌口”是在“药食同源”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忌口是指病人患病时在饮食方面的禁忌,又称病中忌口。广义的忌口除病中忌口外,还包括因年龄、体质、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忌服或少服某些食品,也包括为避免某些病情复发而忌服某些“发物”等。   忌口的一般原则   统观古今文献,“忌口”并非随心所欲,而是...

  • 中医民间偏方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民间偏方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谋划推动中医药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措施,先需营造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良好氛围。政府应制定灵活多样的中医药卫生政策,对于社会上确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也要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更应重视一些传承千年的民间偏方。 从现实情况来看,民间的有些中医偏方确实效果神奇,能够治疗一些顽疾。因而一些偏方传承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经久不衰。 笔者认为,中医民间偏方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当高度重视,加强与中医偏方继承人沟通和交流,组织专门人员收集偏方,认真分析研究,全面总结其中的规律...

  • 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

    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

      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时期。巢元方首先提出体力运动疗法;孙思邈最早强调饮食调治;历代医家从不同侧面对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做了补充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初步显示了中西医...

  • 在中医理论探究中借鉴叙事探究

    在中医理论探究中借鉴叙事探究

      叙事探究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和讲述个体的生活故事,描述个体的日常生活,进而对个体的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它作为理解经验的一种方法,紧紧抓住人类经验的情境性、时间性、主观性等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通过置身故事、撰写现场文本、撰写研究文本使经验呈现意义的探究过程,由研究者与参考者共同构建,从特定的角度去理解、诠释特定的社会现象、人类经验。它一方面使研究者通过叙事展现生活和感受的真实,从而使学科研究与真实的实践经验形成内在的关联;另一方面又使叙事提升为学科经验的意义探索,因此叙事探究所涉及的不再是经验的...

  • 《黄帝内经》——中医思维之大成

    《黄帝内经》——中医思维之大成

      中医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框架之上的。因此,中医的特殊就突出表现在它的思维方法上。中医的思维方法主要有:意象思维、辨证思维、直觉与灵感、逻辑思维、系统思维等等。其中运用最多的是意象思维。意象思维是以文字、物象(图象、现象、符号)表达研究对象抽象含义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观察事物取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类比、联想,运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文字或其象征性符号进行表述,以反映事物普遍联系与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简介意象思维的三个阶段:   观察现象:即对周围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此象有体用之别,即形质与功能之...

  • 中医里的“舟”

    中医里的“舟”

    “舟”,在古汉语中主要指船,而祖国医学中也多处采用比喻的手法,以船来形容方药的作用、特点,或人体病理状态,可谓栩栩如生,妙趣横生。 舟楫之剂舟楫,泛指“船只”。桔梗能载药上行,常作为人体上部疾病的引经药,故称之为“舟楫之剂”。《本草求其》谓:“桔梗系可提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 舟车丸亦称舟车神佑丸,具有行气运水之功,用于水热互结、气机阻滞之水肿水胀等症,《成方便谈》谓其“无坚不破,无水不行,宜乎...

    养生秘方 2024-03-06 11 0 中医
  • 中医忌口的学问

    中医忌口的学问

      吃药一般要忌口,以促使药效更好地发挥。常规禁忌辛辣、油腻、生冷、黏滑、腥膻等,不同体质、不同的疾病、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忌口。   吃药一般要忌口,不同体质的人平时也要求不同的忌口,不同的疾病又有不同的忌口要求,特殊时期又有不同的忌口(如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总之,忌口含义是比较广泛的。   在门诊上,很多病人拿到药方后,都会问:“大夫,我吃这个药忌什么啊?”或者有些大夫会嘱咐你,吃药忌腥膻发物。那么吃中药该忌什么呢?什么又是腥膻发物呢?是不是服中药的时候都应该忌呢?   《调疾饮食辨》一...

  • 中医药食的基本特性 药食对脏腑的补泻作用

    中医药食的基本特性 药食对脏腑的补泻作用

    本文根据《黄帝内经》的原始论述和医学体系,用理论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探索《黄帝内经》药食(中药和食物)的性味、补泻作用机理,为临床诊疗提供最可靠的理论指导,应对千变万化的疾病现象。从《黄帝内经》对于生命形成的经文入手,结合相关各家学说,推论出生命的本质是天地相合而形成的一团中气,并具体阐述了天气、地气对人的影响以及中气的特性。基于这种天人相应的认识,将天气、地气的因素引入到认识药食的性味和补泻作用机理上,从而比较合理解读了《黄帝内经》中关于药食作用机理的基本内涵。 1 《黄帝内经》对人的生命本质的认识...

  • 所谓中医辨证施膳

    所谓中医辨证施膳

    根据阴阳五行和人体经络原理,如何进行辨证施膳? 所谓辨证施膳,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 质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膳,以达到治疗疾病 的效果,理论依据是中医的辨证施治,根据病 人的寒热虚实、体制等选择食物,如果寻则不 当,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加重病情。 中医中将病症分为虚证、实证、寒 证、热证,虚证表现为神疲气短、倦怠懒 言、舌质淡、脉虚无力;实证表现为形体壮 实、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舌质红苔厚、脉 实有力;寒证表现为怕冷喜暖、手足不温、 舌淡苔白、脉迟;热证表现为口渴喜冷、身 热出汗、舌红苔黄。在食疗时,要根据病...

  • 血液病中医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

    血液病中医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

    血液病中医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 血液疾病有很多专业中医名词术语,很多患者在求医问药时往往一头雾水或者一知半解,可以参考《血液病中医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帮助正确理解。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科侯丽、许亚梅、董青主编的《血液病中医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一共分六章,前四章对血液病中医生理病理、病证名称、临床证候、治则治法所属的名词术语进行了整理与诠释,每条名词术语按词条、出处、原文和新解顺序归纳;第五章为血液病临床常用方剂,每方按词条、出处、原文、方解和现代应用顺序列出;第六章为脾脏名词术语,是基于北京中医药...

  • 老中医趣谈“引经药”二

    老中医趣谈“引经药”二

    上期谈到,王先生患偏头痛久治不 愈,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中 医专家辨证为“肝阳上亢挟痰浊”型。可 是吃了几十种西药和中成药,也喝了不 少平肝潜阳、化痰止痛的中药汤剂,均 不见效,头痛“复发如故”。 全国名老中医张教授在细心的问 诊中发现,王先生的头痛原来以胀痛为 主,近几个月来已出现针扎样的刺痛, 而且其病程已达数年之久,中医认为, 刺痛为瘀阻脉络之征兆,又按照中医 “久痛人氓”的理论,因此张教授加用了 一味...

  • 《黄帝内经》——中医流派的先导和源泉

    《黄帝内经》——中医流派的先导和源泉

      秦汉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化背景就是诸子百家在学术上的创新与争鸣。成书于汉代晚期的《黄帝内经》之中也体现着各家学说的特点就不难理解了。   现在一般认为,《黄帝内经》的成书收纳了西汉以前众多医家学术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秦汉医学文献的本来面目,其中一部分是出自后人的增补,而且从内容中还显露出许多学术观点的分歧,这反映出其决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笔,也不是一个时代、一个方域的医学成就,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众多医家学术思想的总结汇编。任应秋先生在《中医各家学说》里也说过:“既然在这一时期,有不同的师承授受关...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本草纲目》是一部闪烁着人类智慧光芒的巨著。被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是中国明代李时珍(1519-1593年)花费毕生精力,克服千难万险,历时27年编著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本草纲目》代表了16世纪以前东亚地区药物学的发展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巨著,是世界医药学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本草纲目》被全译或节译成英、法、德、俄、日、拉丁、朝鲜等20多种语言文字,再版100多次,在世界广为传播,成...

  • 中医名方逍遥丸

    中医名方逍遥丸

      如果情绪不好,会影响肝的疏泄,进而影响脾胃和气血,逍遥丸拆解了“肝郁—脾虚—血虚—肝郁”的恶性循环,所以现在也用得很多。   逍遥丸是古代名方,现在用得也很多。那么,逍遥丸里面到底有哪些道理呢?   逍遥丸出自宋代医书《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这部书是皇帝命令当时的太医局编写的。逍遥散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组成,古时是将前六味药研成粉末,再用生姜和薄荷与药粉一起煮水,取药液喝。   今天,有些药厂生产的逍遥丸就忽略生姜了,这是没有...

  • 中医神的药养

    中医神的药养

      神是人的思维意识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中医把神放在首要地位,是因为神最能够反映心脑功能,而且同整个机体兴衰与共,步调一致。所以《医学衷中参西录》说:“人之元神在脑,识神在心,心脑息息相通。”《医门法律》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不仅与形体同在,而且是机体的主宰。随着年岁的推移,神也逐渐衰竭以至消亡。就象《灵枢·本神》的记载一样:“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神如此重要,难怪养生家把神同精...

  • 中医药已经有非常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已经有非常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迫切需要一种新模型、新语境、新话语体系,让人听得明白、看得真切、真心喜爱、自觉传播。 •中医药已经有非常完整的理论体系,关键是要采用模型理论,对中医药学科理论进行模型重塑,用现代语境进行表述。 •在中医药的对外宣传方面,更需要一套国际化的话语体系,一种新媒体表达方法,才能讲好中医药故事。 放眼当今信息时代、透明世界,很多传统文化、经典学问、古老学科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就在于其话语体系的大众化。印度的瑜伽经过改革,发展成一套以现代语言和优美形体动作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