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193页

中医 第193页

  • 中医谈治病策略

    中医谈治病策略

    •邪欲出,顺病势而为之,四两拨千斤;病膏肓,挽狂澜于既倒,重剂起沉疴。 •留白,是艺术,也是智慧,方寸之地彰显天地之阔。在治疗上,留白法,就是启动程序,点到为止,给“体内大药”的发挥,留以充分的空间。 总 括 大道至简,道法自然。参透病机,把握机关。一帖病动,四两拨千。一症一药,一病一单,一证一方,药必精专。共性为基,个性体现。急病大治,退兵不难,慢病小治,层层剥茧。未病早调,发于机先。毒剧烈药,撼动即减。君臣佐使,章法井然。小方单刀,大方军...

  • 中医学要在大科学观整体框架上定位

    中医学要在大科学观整体框架上定位

    •大科学观,可以这样表述:站在人类文化发展时空观的高度,把古今中外哲学体系下的科学和近代物理、化学体系下的科学,并列纳入科学体系之列的立场和观念,这就是本文所讲的大科学观。 •对于中医来说,近代科学主义思潮与传统哲学贫困,是困扰中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障碍与阻力。当人们放下空洞的口号,揭开表面的繁荣之后,人们才会清醒地看到中医学术的真正现实。 •当代中国只有首先确立大科学观,才能真正实现中外文化科学在中国的整合与重构。 •对于中医而言,近代科学主义思...

  • 中医药学到中国医学 望闻问切能守本创新

    中医药学到中国医学 望闻问切能守本创新

    徐安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同学们,面对即将开始的蜕变,你们准备好了吗?作为一名关爱你们的师长,在此我为你们开张处方,期望有助大家将来能对社会“望闻问切”,配伍好自己的人生。也就是: 望闻问切闯世界, 配伍人生绣华章! 望闻问切世界 望闻问切,明时代趋势。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你们赶上了追梦的好时代,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是年轻人无所不能的时代。你们的青春梦想与中医梦、中国梦紧紧相连!你们无...

  • 加大基层中医药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加大基层中医药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常听说一些老年人误信保健品包治百病,白花了很多钱,收效甚微,还耽误了病情,伤害了身体。 这种现象其实普遍存在。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尤其是简便廉验的中医药,因其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有几千年来形成的健康养生理念,深受百姓欢迎。也是很多老年人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首选。 然而,基层民众很难通过正规、便捷的渠道获取正确科学的中医药知识,据不久前发布的“全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显示,每百人仅9人具有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况且,大部分基层中医医生忙...

  • 中医学是经验医学的结晶

    中医学是经验医学的结晶

    中医学是经验医学的结晶,靠的就是一代一代中医药人不懈努力、甘于奉献精神,把自己或他人经验整理成文,传承下来,经过反复临证验证、再验证,最终成为一套完整的医药理论体系或临证经验。作为基层中医,笔者从医20多年,深感中医病案书写的重要性,病案书写是基层中医成长的“发动机”,没认真书写好一份病案,就没体会到中医药学的魅力。 基层医生受条件制约,进修机会比较少。本身基础知识薄弱,加上医学专业知识的广泛性,基层中医步入临证则会失去方向,不知自己该向什么方向发展,结果成了“什么都知...

  • 中医住培应遵循自身规律

    中医住培应遵循自身规律

    2015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始开展,各地积极行动和探索。中、西医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都是加快促进医学生向合格临床医生的成长和转变,将医学生在高等医学院校教育阶段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临床工作的能力,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流程,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临床医生的水平达到相对同质化的效果。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个舶来品,对中医专业住院医师而言,尚没有十分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需要中医界同仁大胆探索,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自身规律,坚持结果导向,鼓励在培训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借助建立和完善毕业后医学教...

  • 吸纳名医传承中医 传播中医文化先行

    吸纳名医传承中医 传播中医文化先行

    素以纯中医方法治疗疑难疾病见长的博爱堂中医医院,主打“名医牌”,长期坐诊专家中主任医师占83%以上,并汇聚了国家级名老中医及国内外知名中医定期到医馆坐诊。 “看重疗效,对我们医生看病开药没有任何干预,是我来博爱堂出诊的原因”中医妇科专家郭志强对博爱堂的办医理念很赞同,“博爱堂不仅仅是一家中医院,还致力于传播中医文化,承担了很多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公益工作,值得更多民间中医机构学习。” 坚持传统 专注疑难 2006年...

  • 中医方证的科学内涵

    中医方证的科学内涵

      评价一门医学理论是否科学,主要看其理论是否能正确指导临床,是否疗效确切,而经方、《伤寒》的科学性为世界共认,应当指出的是,其中的方证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有人怀疑中医不科学,经方的方证不过是经验之方而已,不具科学性,其主要原因是对中医,尤其是经方发展史缺乏认识,对经方理论缺乏认识,这里首先要解读方证的科学内涵。   1.方证本八纲之理:方证体现了八纲辨证,从《本经》和《汤液》及《伤寒》看,可知经方的每一方证,不同于一般的方剂,它既代表了该方药物的组成,亦包括了该方的适应证候。更值得注意的是,标明方药功用性能...

  • 从“六讲”看新版《中医气功学》新意

    从“六讲”看新版《中医气功学》新意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气功学》(以下简称“‘十二五’《气功学》”)出版了,翻阅样书,备感欣慰,笔者年初受邀担任主审时,与主编刘天君商定的“六讲”纲要,经过编、审双方及责任编辑的共同努力,终于修成正果。   “照着讲”与“接着讲”   哲学家冯友兰学生在谈到哲学教育时提出了著名的“两讲”:“对古人东西要有...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三纲既分始有天地   道经中关于“三”、“九”的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阐释人的生理功能。《素问·三部九候论》明确提出了“三”与“九”的问题,作为“三部九候”脉诊的理论依据。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

  • 中医“藏象”≠西医“脏器”

    中医“藏象”≠西医“脏器”

    本版2009年曾推出“毛博士话中医”栏目,反响较好,现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恢复这一栏目,特再请湖南省中医院博士、主任医师毛以林为大家讲讲中医临床中的一些故事,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中医。——编者 这是个78岁的老年患者,因肝内胆管结石在外院手术治疗1周后出院,出院时就有恶心呕吐,胃口差等症状,慢慢地精神状态就不好了,出院10天后住入我科,当时患者精神不振,少气懒言,闭目思睡,食欲差,每日进食不到50克,大便5日未解,小便量少,舌质淡红而干,少苔,脉沉细,每日引流出胆...

  • 中医对于临床疾病的治疗

    中医对于临床疾病的治疗

      中医学含有丰富且疗效卓著的诊疗技法,疗效卓著。然而,从现今绝大多数中医临床救治现象来看,主流规程往往都显得比较单一,即使有所配合,也多是被动、机械的拼凑,缺乏积极、有机的整体部署和严密安排,因而客观上在面对急重症和疑难病的救治时,往往就显示出治疗的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学的绝对优势。笔者长期身居临床救治第一线,深感中医疗法综合应用,无论从临床疗效的保证提高上,还是从中医科学价值的社会认可意义上讲,都至关重要,故此提出“中医综合疗法”学说,旨在有效填补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之缺,进而...

  • 理性审视现代文化科学背景下的中医与西医

    理性审视现代文化科学背景下的中医与西医

    •相对于生命本质的主体认识和健康维系的基本宗旨,这些差异都是形式上的、非本质的,这些差异使中西医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具有了各自的局限和不足,这就需要通过互相借鉴与吸纳来使中西医的理论与方法得到补充和完善。 •中医和西医一样,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对中医学而言,哲学是工具、文化是背景,理念作向导,由无数科学细节构成的中医医学属性与西医学原本是一致的。而这也正是中西医实现对接和互融的基础和条件。 文化学者周有光曾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双文化时代,即每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和覆盖全世界...

  • 宏济堂:文化之美 中医之美

    宏济堂:文化之美 中医之美

    《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正言顺”一词即出于此。也许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以前中国许多知名商号命名时大都颇有讲究,既文又朴,雅而不俗,有不少百年老号已经成为地域的文化符号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餐饮行业的老字号全聚德、稻香村,服饰行业的老字号瑞蚨祥、内联升,中医药行业的老字号同仁堂、达仁堂等无不如此。细细揣摩这些老字号及手书商标,越发能感到中国文字的意蕴之美、哲学之美、书法之美、文化之美、建筑之美。 意蕴之美...

  • 中医取象比类

    中医取象比类

      “取象比类”是我国古人研究自然界规律所普遍运用的一种朴素认知方法,又称“援物比类”。它是以“象”的相似关联性研究为基础,发掘物质本质属性的实践方法。长期以来,“取象比类”便一直成为中医学广泛运用的推理方法,在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合理评价和恰当运用“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探究其客观性的理论依据,是中医药学原创思维的一种方式,在“象思维”受到空前关注和研究...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中医
  • 中医解释“冷得出汗”

    中医解释“冷得出汗”

      1998年冬天,正值南方数省冰冻灾害,不少地方断水、断电、断交通之时。   有患者王某也同时受灾。王某,男,就诊时已年过古稀,系本市郊区一菜农。自诉“冷得出汗”已一月余(因郊外冰天雪地月余)。   “什么?”笔者反问。因笔者第一次听到“冷得出汗”,原先只听过“热得出汗”,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又说:“我冷得出汗已经一个多月了。”他告诉我,每当清晨起床自觉有冷感便出汗,或出门到室外...

  • 中医的“理”原来在这里

    中医的“理”原来在这里

    图2 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 五运的真正涵义 五运即五行,运和行都是运动变化的意思。“万之大不可胜数”,古人执简驭繁,根据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五个时段的基本象态,创造了以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符号的“五行&...

  • 积极使用中医药治病防病

    积极使用中医药治病防病

      如何利用两年时间,把一个劳动纪律涣散、医患纠纷高发、几度濒临瘫痪的医院建设发展成为“三峡库区最好”的二甲中医医院?重庆市开县中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谭邦华说:“将中医药特色发挥好,走‘小综合、多专科、强特色’之路,用医疗技术和优质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   积极使用中医药治病防病   医院积极协调县医保部门落实了中医药(含配方颗粒)及其诊疗服务项目提高10%报销比例政策,保障患者报账最大化,鼓励患者就诊中医药,积极发挥中医药简、便...

  • 北中医六十华诞赋

    北中医六十华诞赋

    北中医黉宇,坐京师之中、之西、之东。衔明月而育鸾凤,倚沧海而涵蛟龙。是日也,天碧叶黄,居高声远,旷仪举於中天。蕴杰藏玉之地,贤哲踵至,巨擘纷如。长忆往日少年,熟地当归边,执手相看泪眼;感师遐龄慈颜,仲景塑像前,沐苗已然参天。念兹在兹,今夕何夕?元城故垣,观六秩甲子云烟。 遥思创校椎轮,上溯五六丙申。海运仓蓝缕,和平街筚路;良乡植梧树,望京引金凰。铁皮房里,学子清寒风雨晨昏不释卷;茅草棚中,教授沥血焚膏继晷续弦歌。荒岛葳蕤,朝迎旭日;楼堂栉比,夕送落霞。风雨六十载,甘苦谱华章。人心向学,存医者之仁心,桂心远...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中医
  • 疾病如伤食 中医学新的使命

    疾病如伤食 中医学新的使命

      时代在变迁,医学需发展,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崇尚利用天然药物潮流的形成,老龄社会的到来及健康观的转变,使得中医药学的优势和特色越来越得以显现。应对现今疾病谱的变化,加强研究新出现的疾病如伤食等,是历史赋予中医学新的使命。   现代三大疾病与伤食密切相关   近半个世纪以来,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病,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已取代了传染性疾病,成为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现代人所患疾病中大约有45%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相...

  • 茶道与中医药

    茶道与中医药

    茶道源于中国,它意在通过茶艺修身养性,体悟大道。 中医药是传统医学的精粹,它以独特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学说,在大自然奥妙背景下,散发着奇异光彩。综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茶与中医药的关系更是千丝万缕。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自战国时代写起,成书于西汉年间。这部书以传说的形式,收集自远古以来,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人类利用茶叶,可能便是从药用开始的。由于茶叶有很好的医疗效用,所以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亦有 “茶药&...

  • 中医认为 五谷能对应滋养五脏

    中医认为 五谷能对应滋养五脏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越来越注重食疗养生。但吃什么对五脏有好处,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医认为,以下五谷能对应滋养五脏。   大米润肺   大米涵盖稻米、紫米等,在出现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具有很好的滋阴润肺作用。   做法:用小火熬制大米粥,直至米汤浓稠,多喝米汤,少吃米粒,随时服用。   黑豆养肾   黑豆被称为“肾之谷”,中医认为它具有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的功效,对肾虚、浮肿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做法:泡发后打制成豆浆,或煮黑豆粥,每天早晚各一次。   小米...

  • 中医药在哪些疑难病治疗上有优势

    中医药在哪些疑难病治疗上有优势

    中医药在哪些疑难病治疗上有优势,研究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很有必要。 “疑”是指诊断不清、难以确诊的疾病,故又称疑似病。“难”是指病虽已确诊,但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疾病。“疑”病与“难”病都是不好治的病,故常并称为疑难病。 研究中医药治疗疑难病,是为了扬长避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凡是急慢性顽固性消耗性的各种难以治疗的疾病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疾病都属于难治病的范畴,据统计有200多种,...

  • 中医“呼、笑、歌、哭、呻”

    中医“呼、笑、歌、哭、呻”

    声音是表达情感的,情感是从身体发出来的。因此,声音是能反映身体状况的。中医自古就很重视声音对于诊病的意义。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其中的闻不仅包括闻气味,还包括听声音。中医将人常发出的声音概括为“呼、笑、歌、哭、呻”五声,并分别对应五脏,即肝呼、心笑、脾歌、肺哭、肾呻。高明的医生能从人发出的声音,听出他的哪一个脏器出现了问题。 肝对应的声音是呼呼有两层含义,一是呼喊,二是呼气。肝气过盛或肝阳上亢的人,常常容易发怒,同时大呼小叫;肝气郁滞的人,常常会长吁短叹,...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中医
  • 漫谈“中医”及其“中”

    漫谈“中医”及其“中”

      “中医”一词早在东汉时代就出现了,如《汉书·艺文志·经方》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之后,又陆续有所述及,如唐·柳宗元《愈膏肓疾赋》云:“夫上医疗未萌之兆,中医攻有兆之者。”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云:“‘不服药,胜中医。’此语虽不可通行,然疾无甚苦...

  • 安徽省为培养中医人才再发力

    安徽省为培养中医人才再发力

    近日来,笔者所在的镇医务人员接到了宿松县卫计委转发的《关于开展2016年安徽省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的通知》文件。 这是多年来笔者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可见近期来安徽省出台的各种发展中医的措施并非纸上谈兵,从前期的发展中医规划,到后来的规范中医师承教育和规范基层国医馆的各项文件出台,到这次培养中医人才的通知,足见安徽省把培养中医人才放在了重要地位。 宿松县卫生计生委转发此文件后,孚玉镇卫生院更是落在了实处。对凡是能够提供中医服务但是没有中医师资质的人员,一个个电话通知,不漏过任何一位人员...

  • 中医有自己的一套概念和推论方法

    中医有自己的一套概念和推论方法

    •中医有自己的一套概念和推论方法。不能仅仅因为自己不懂另一套范式,就说它毫无价值,把近代西方发展起来的科学体系看作绝对的标准本身。 前几年在国内发生过一场有关中医的争论,中心问题是中医是不是科学。有人认为中医不符合科学的标准,要予以否定。有人认为中医应当科学化,这才是拯救中医的唯一出路。还有人认为中医应当加以保护,但没必要非得给它戴上“科学”的桂冠。由于近现代科学在各个领域中表现出的令人信服的力量,“科学”这个词已经常常被用作为“正确&r...

  • 黑中医一附院有个中医师英文俱乐部

    黑中医一附院有个中医师英文俱乐部

    建立中医师英文期刊俱乐部学习模式,有助于提升英语写作水平和口语能力。 英语已成为医学通用语,大多数国际医学会议交流语言是英语,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大多也使用英语。 但许多权威的国际研究机构鼓励专业人员和代表参加学术会议和发表论文,但没有为其提供一种持续有效的办法来解决有限的英语能力,致使一些人受到英语“门槛”的限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参加国际会议和稿件录用,最终挡住了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学者、学子获得奖学金、交流、交换学习的机会。在中医药领域,这一状况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

  • 中医药也在走出国门 向世界传播

    中医药也在走出国门 向世界传播

    中医药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代表,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医药也在走出国门,向世界传播。但是,笔者认为,中医药走出国门,还面临三大阻力。 首先,文化、人种、民族差异,例如欧美白人基因不同,有人吃花生都会过敏休克死亡。有些国内行之有效的方药,国外就不一定有效。另外,有的国家法律禁用动物药。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适应当地的人文环境,掌握当地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中医药人出国行医,应有责任、敢担当、胆大心细。 其次,阻力来自日、韩、印、巴等国。中国虽是中医药大国,但日韩在中医药方面的实力不可小...

  • 中医风寒湿病机

    中医风寒湿病机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指突然发作的筋脉强直、角弓反张等诸证,大都为风邪所致。暴,猝然;强直,指四肢伸而不屈,身躯仰而不俯。风性为阳,主动,善行数变,正如《素问·风论》所云:“风者,善行而数变。”故猝然而作之病,大多与风有关。风为木,内通于肝。风邪内袭,伤肝及筋,则见颈项、躯干、四肢关节等拘急、强直不柔。实乃足厥阴肝经之病。其风,亦非一般所见六淫之风,而指较其更加乖戾之毒风,故能直入肝经而发诸症,临床所见外伤之破伤风症则是其典型代表。   病案举例   天津董...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