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197页

中医 第197页

  • 中医要有“三个自信”加深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理解

    中医要有“三个自信”加深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理解

    •中医把生物-气象-心理-社会诸因素联系在一起,这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观点特别吻合, 并且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和全面, 是一种“生命-心神-环境医学模式”。 •整体观念作为一种方法论, 不仅是中医的精神支柱,还代表探索复杂性思维方式的先行思想。 •在熟练掌握常见病的辨治规律基础上,养成中医辨治疾病的方法,不断学习,才能对临床疑难疾病有所突破。 “西学中”教育如果从1956年算起,到今年恰好是60年了。60年间...

  • 中医传承 中医六十华诞赋

    中医传承 中医六十华诞赋

    巴蜀大地,天府之尊。山川秀美,俊才盈群。 昔皇叔借益州险塞,得三分天下,成就霸身;今斯炽凭中医之乡,蹬四校先首,开启医门。总理签令,沫若题名,医道传承,踏上征程。筚路蓝缕,历尽艰辛;峥嵘岁月,砥砺耕耘。栉风沐雨,薪火传承;玉汝于成,桃李争春。 建校之初,室陋屋贫;十二桥畔,浣花溪淳。莘莘学子从斯始,涓涓细流自此殷。群贤毕至,焚膏继晷研国粹;皓首穷经,诲人不倦铸医魂。棹仙一揆卓然立,绍先占元大师恩。韦编三绝,四大经典释奥义;驽马十驾,内妇儿外著新论。嫩树成材,喜看桃李满天下;凤翥龙翔,惊羡鸿鹄翱乾...

  •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髓 君药臣药佐药使药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髓 君药臣药佐药使药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髓,我们讲的理法方药,实际上就是辨证施治的过程。理就是辨证,通过辨证,确定病位、病性、病情、病因、病机。辨现证很重要,病证里的重点是辨现证,就是当前是一个什么情况,辨当前的证。通过辨证得到一个证型,依据证型确定相应的治法,即“法随证立”。治法确定后,依法选药组方,即“方从法出”。 一个好的医生,我看就是两条,第一就是辨证准确,第二就是处方严谨。辨证要很准确,一个医生要辨证准确,要有相当多的经验,而且要理论娴熟。我强调用中医思维、理论辨证,不...

  • 中医归经理论

    中医归经理论

    归经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治疗法则等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地医疗实践探索总结而成,对阐明中药作用机理和指导中医临床诊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尝试对归经理论的源流、传统认识与现代研究进行分析,为归经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延伸和现代研究思路提供一些指导与思考。 1 归经的概念 “归”在《辞海》中释为“折返”、“属于”和“聚拢”,在这里&ld...

  • 记青海省中医院名老中医陆长清

    记青海省中医院名老中医陆长清

    在地处高原的青海省中医院,有一位84岁高龄的老中医药专家,他从事中医药工作54年,曾担任青海省中医院副院长,被授予青海省名医,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三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就是将毕生精力奉献给高原中医药事业的名老中医陆长清。 战地硝烟始行医 由西转中承古训 陆长清出生在河北抚宁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医之路的第一步是因解放战争而开始的。1945年,解放战争打响,15岁的陆长清在冀东革命中学师资班学习,两年后,他穿...

  • 《内经》是后世中医学发展的根源

    《内经》是后世中医学发展的根源

    •学习研究《内经》,不仅要领会其提供的理论精华,更应深刻领悟先人们认识世界和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思维方式,而结合临床实践是研读经典的最高境界。“经典需要临床,临床需要经典”,这是笔者的深刻体会。 •治经典之学,若实实在在运用于临床,才能把经典理论真正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有所感悟;先哲之理法,若能灵活应用于今病,方见生命。若不着边际,高谈阔论,虚无缥缈,除了把经典之学引向空玄之外,则与中医学术发展无寸补。 中医学经典是先人们临床医疗经验的结晶,离开临床实践就...

  • 中医药继承发扬的认识及思考

    中医药继承发扬的认识及思考

    我很崇敬“大医精诚”,“精”乃“学术精深,辨治精准,诊疗精湛”,亦即“医精为业”;“诚”则是“诚心、诚信、诚意”,即“对工作要有诚心,对中医学术要有诚信,对患者要有诚意”。同时为了继承发扬中医药,还应做到“读经典,做临床,取众长,细观察,善思悟,写文章”。 中医药继承发扬的认识及思考 中医继承工作仍需重视...

  • 年轻学子是中医药文化传播使者

    年轻学子是中医药文化传播使者

    “中国-奥地利-欧盟”暑期交流项目由欧亚太平洋学术网和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中国学生中心联合举办。2012~2015年,有45名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学生参加了该项目。他们表示,走出国门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在跨文化交流中,也对中医药的海外传播与发展有了新的更为深刻的思考。 今年暑期,又有6名同学参加交流、满载而归。一支年轻的中医药海外传播预备军或许正在形成。 中医药是交流团的热门话题 运用中医“天人合一”理念调节时差,用藿香正气水、小柴...

  • 浅论中医药的轻灵之长

    浅论中医药的轻灵之长

    •治病救人,因病因人而用药,是大方好,还是小方好,是复方好,还是单方好,不能一概而论,需因病而定。治病之道,方不在大小,量不在轻重,以中病为宜。 •四两拨千斤,小方治大病,用药轻灵奇妙,但绝不是用药简单得越少越好,不能说少就少,而是精通医理药性,使其治疗适证,用药对应,而且使其药效能尽力发挥出来。 •四两拨千斤,小方治大病,用药轻灵,贵在法度,不但诊病要合法度,而且药物配伍与药量的调剂更应注重法度。 中医和西医都是以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为宗旨,都有治病救人的...

  • 古代中医吟唱广告

    古代中医吟唱广告

    声响广告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三种基本广告表现形式——叫卖、吟唱、音响广告的统称。叫卖是人类最早的广告表现形式之一,吟唱和音响广告则从其发展衍化而来。 吟唱广告是原始的叫卖广告与唐宋以来民间广为流传的说唱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唐宋以来,走街串巷的商人们开始讲究叫卖广告的节奏、韵律和音调,并结合行业特点加以总结和提炼,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吟唱广告。 在《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和其他史书中对吟唱广告的记载已较为具体:“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

  • 《本草中国》用简单的故事看懂中医中药

    《本草中国》用简单的故事看懂中医中药

    江苏卫视播出的大型中医药文化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展示了中医药学的深厚文化与智慧,引领观众走入神秘传奇的中药世界。 《本草中国》用简单的故事,平实的语言,让读者看懂中医中药。 红曲、红花、西红花、天麻、广陈皮、霜桑叶这几味中药纷纷登场。今天,我们对其中的红花和西红花再做重点介绍。 每年5~6月,当红花花瓣由黄变红时,花农们抓紧时间投入采摘、晒干、阴干或烘干,送到采购站换钱。这红花入药,可活血通经、散瘀止痛,适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跌仆损伤、疮疡肿痛。 而另一种...

  • 中医的成长特点及对名医的认识

    中医的成长特点及对名医的认识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古人之语,诚可为今日鉴。古之良医甚多,乃至今日,亦时时间出。但之于百万中医,仍可谓凤毛麟角。“名中医”之间常被冠以“老”字,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医的成长特点及人们对名医的认识。 中医是临床医学,我们常能看到耄耋之年仍在抚脉临症者,而而立之年却仍脉诊不占者。年轻的中医太多在不被信任与自我不信任中度过,中医学习需要很长时间,如何缩短中医成才之路,找到中医学习的方法,至关重要。 吾与同道中人曾历经三年之久,...

  • 中医的科学发现是从医学原点开始

    中医的科学发现是从医学原点开始

    作者简介:祝世讷(1940—),男,山东青州人,教授,长期从事自然辩论法、医学方法论、中医系统论、中医发展战略、中西医比较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摘要]中医作为中国的第一大科学发现和发明,包含系列重大科学发现,所发现的科学事实和规律已总结为中医的基本理论。但这些科学发现被长期漠视和否定,今天要正式地提出来进行研判和认定。中医科学发现众多,重大而有原理意义的有:生气——中医发现的生命运动;生气通天——人的生命运动与天地相通;精气神—&md...

  • 中医学发展 科学研究需要多元探索

    中医学发展 科学研究需要多元探索

    •关于中医发展方式,争论从未停歇。面对不同的疾病,我们既可用传统的中医药方法治疗,还需要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中医的临床研究不能局限于医案的整理、经验的总结,还应该应用随机对照、循证医学等现代科学方法、手段,这样才能使中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 关于中医发展方式,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争论从未停歇。尤其是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之后,中医学界内部对此争论更为突出。譬如在中医临床诊治疾病方面,有的强调以中医传统方法治病,有的主张中西医取长补短,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解决疑难病症。在科学研究方...

  • 万圣节的中医药装扮

    万圣节的中医药装扮

    万圣节舞会就要开始啦,可是你到现在还没选好自己的造型,这时该怎么办?本文将为你介绍几种让僵尸张仲景们看了都赞不绝口的万圣节造型。 1. 针灸装 这套装扮真的是很酷,不过需要保护好自己,否则别人一巴掌拍过来,你的脸可能会像被电击了一样,但好处是各种穴位刺激,你可能感觉到一种神秘的力量,贯穿了你的全身,让全场的舞伴都为你惊讶不已。 2. 拔罐装 呃,其实中医药的这些疗法都挺好玩的,如果你打定主意穿着拔罐装进门的话,你需要先试试,迈开你优雅的万圣节舞步时,这些玻璃罐会不会掉...

  • 中医学对于脾脏在体和在窍的认识

    中医学对于脾脏在体和在窍的认识

    中医学里五脏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又各有专司,并且与肢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即藏象。   本讲我们开讲中医学对于脾脏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的认识。   1、在志为思   思.即思考、思虑,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思虽为脾之志,但亦与心主神明有关,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之说。正常的思考问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影响,但在思虑过度,所思不遂等情况下,就能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其...

  • 中医个案报告:写好不易,小编帮您

    中医个案报告:写好不易,小编帮您

    相信每一位中医学子、医生、研究者对个案报告都不陌生。从历代名医的医案医话到现代中医期刊中的个案报告类论文,其中精密的辨证处方过程、精妙的理法方药阐释、精彩的治疗效果展示都会令读者获益良多、赞叹不已。然而,纵观目前中医期刊发表的个案报告,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小编由衷感叹,要想完成一篇优秀的中医个案报告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因此,特将个案报告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梳理,希望能帮助各位中医同道,提高对个案报告的写作、分析能力。也欢迎大家就此问题留言与我们进行交流。 什么是中医个案报告...

  • 孙光荣:中医药学基于中华文化萌生和发展

    孙光荣:中医药学基于中华文化萌生和发展

    中医药学传承,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核心工程。 中医药学基于中华文化萌生和发展,观察和辨识的维度主要是功能的、动态的、宏观的、整体的,而不是结构的、静止的、微观的、局部的,不是“病”这一生命现象,而是“人”这一生命主体。 这种思维方式、特色理论、临床经验乃至话语体系、生活方式决定了中医药学传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唯有传承,才能保有中医药学的特色优势;唯有传承,才能保有中华文化的基因与命脉。 为了弘扬中医药学的特色优势、助力中华文化的...

  • 中医“精”包括血、津液的广泛涵义

    中医“精”包括血、津液的广泛涵义

    精是维系人体生长、发育和 生殖的精微物质。可分为“先天 之精”和“后天之精”。前者指禀 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后者指 来源于饮食水谷、经脾胃消化 吸收的水谷之精。 精,还包括血、津液的广泛 涵义。因为血和津液都是人体 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 中医认为,人体的心、肝、 脾、肺、肾都可以藏精,但统归于 肾,所以肾能主藏全身之精,是 生命之源泉。肾精充足,则全身 化气生神,人体健而少病;精气 衰少,则人体弱多病。注意保精, 在养生与防病治病中都有重要 意义。 《内经》...

  • 民间的一方一药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源头

    民间的一方一药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源头

    近日召开的中国(澳门)传统医药国际合作论坛上,国医大师孙光荣指出:中医特色优势决定传承必要性、重要性。唯有传承,才能保有中医药学的特色优势;唯有传承,才能保有中华文化的基因与命脉。笔者认为,重视传承勿忘民间中医药发展,这也是把握中医药传承关键。 民间的一方一药、一法一则都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源头,民间中医成为传承中医的重要力量,然而近年来困扰民间中医的一大难题也是传承,由于民间中医合法地位和传承方式的限制,年轻人也大多没有继承衣钵的意愿,民间中医的传承面临“断档”状况,很多民间中医年...

  • 海外中医教育 业余中医药教育

    海外中医教育 业余中医药教育

    •近20年来,中医药在海外发展迅速,但世界各地的中医药发展并不均衡,总体来看,北美州、东南亚、大洋洲、欧洲发展较快,南亚、中东、南美、非洲发展缓慢。 •中医作为一个医学体系尚未得到西方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认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不力、西方民众的中医药理念普及率低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要在政府主导下,制定中医药国际发展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民间行业组织的作用,发挥海外华人中医药群体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推动中医药国际发展。...

  • 贺北中医六十华诞

    贺北中医六十华诞

    宇宙创生,太阳后成。 黄河文明,地上荣行。 无字实践,真知得见。 伏羲仓颉,皇帝神农。 扁鹊针药,华佗疗伤。 仲景斥俗,国医共享。 妙哉北中医,选址在京北, 落伍也是中央, 地利无须经纬; 长城皇宫强拉,塞北昆仑难被。 滚滚黄尘,茫茫雾京! 共和国诞生,昂扬多效; 周总理关怀,中医立教。 南北东西,布阵杏林, 国粹当华,高等为佳, 五湖四海,岐黄有家。 奇哉...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中医
  • 自古中医就有著书立说 借文抒怀

    自古中医就有著书立说 借文抒怀

    有这样一本书,一印出版便抢购一空,短短两个月便二次印刷,印册上万。在这个纸媒低迷的时代,是什么让它有如此魅力? 自古中医就有著书立说、借文抒怀,以文传承的传统。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到《温病条辨》《医林改错》,上下五千年,无数的中医人饱蘸心血,写下了无数的中医著作,有的创新中医理论,有的有效指导临床,有的影响整个时代,有的流传千古。 然而,细细数来,近年来能集古今中医人心声、道千年中医人梦想、扬中医人自强不息精神的著作,最近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心悟感言》当是...

  • 公安县中医院 建设中医药文化的教育基地

    公安县中医院 建设中医药文化的教育基地

    湖北省公安县中医医院建于1958年,经过几代中医人的努力,如今已发展成以中医治疗为主、中西医结合全面发展的特色中医医院,拥有全国首批示范中医医院、湖北省知名中医医院、全省中医药文化示范单位和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据统计,医院2013年接诊门诊病人31.2万人次、住院病人3.5万人次、手术8000台次、出生婴儿1210人、床位使用率138.1%、病床周转率54.7次/床,业务收入2.3亿元、同比增加20.8%,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40.3%。全院收到患者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92封,病人满意率高达99%,...

  • 我与作家张洁的中医缘

    我与作家张洁的中医缘

    张洁画作 我的案头有一本画册,是著名作家张洁送我的作品,看到它我就不由想起,我们在纽约相聚的情景。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在哥伦比亚大学温暖如春的公寓里,我喝着她拿手的卡布奇诺,听她侃侃而谈丰富的异国生活,恍如隔世。我们初识于北京同仁医院,当时她作为一名...

  • 当前中医药国际化的十大核心问题

    当前中医药国际化的十大核心问题

    随着人类对回归自然的渴求,绿色医学已是千呼万唤。数百年来,中国人不断地将源于自然的中医药带往了世界各地,靠着实实在在的疗效,已在上百个国家生根发芽,正呈现勃勃生机。护佑华夏5000年的中医药,正吸引着来自世界的目光。但中医药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我们的观念认识、传播方式等存在诸多误区,这必然滞缓甚至阻碍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全美中医药学会田海河会长以历史的自觉和担当,指出当前中医药国际化的十大核心问题,并逐一解析,值得我们深思。 大树分割线 据统计,目前中医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 国家高度重...

  • 评《王劲松中医精室论》

    评《王劲松中医精室论》

    对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劲松教授“中医精室论”的关注,是从20多年前他在攻读男科研究生时在中医领域首次提出并公开发表的那篇论文《略论精室当为奇恒之腑》就开始的。20多年过去了,他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在固守中潜行、在实践中耕耘、在研究中探索,在寻求中前进,终于成就了他的心血之作——《王劲松中医精室论》(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说来实在不易。捧着这本4章、59节、27万字的书,分量虽无惊人之处,读来却有沉甸甸的感觉。20载磨一剑,功力在书里,更在书外。 苦心传承,...

  • 中医在美国的趋势应该说是上升的

    中医在美国的趋势应该说是上升的

    2013年年底,笔者参加了由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以下称“生物中心”)主任雷霆为团长,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企业家、中国生物技术创新服务联盟(ABO)企业家为成员的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培训团,在美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考察、培训、参观活动,期间走访了几位在美国从事中医工作的人士,对中医药在美国的现状作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发现美国作为一个多种族的国家,各种文化传统并存,大家互相尊重、胸怀开放。美国人民崇尚自然、环保、有机,所以对中国的传统疗法,如针灸、中药特别欣...

  • 读《中医经典词典》有感

    读《中医经典词典》有感

    当前,业界倡“读经典,做临床”,有蔚然成风之势,令人欣慰。然“读经典”,首先要过好文字关,诚如王冰所言,“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中医经典,成书于秦汉,其文简意博,欲“识契真要”,实属匪易。欲过好文字关,必须要借助于工具书,历代有关中医经典的训诂、校注、注释、语译的工具书很多,内容丰富但失之古奥,现代人往往有望而却步之叹。有鉴于此,陕西中医药大学邢玉瑞教授怀着对中医药事业的责任感,组织同仁俊杰,历五载寒...

  • 中医新型诊断方法

    中医新型诊断方法

    中医新型诊断方法是中医诊断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医诊断现代化研究是从应用模糊数学、图像识别、生物传感技术进行中医舌象、脉象的客观化研究开始的。其主要内容为两点:一是诊断指征名称的规范化以及判别的标准化;二是四诊的微观化和客观化。一直以来,西医诊断研究都与信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笔者从听诊器的研发历程中得到启示,为进一步剖析中医新型诊断方法的具体内涵作初步探索。 1 听诊器研发历程 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应用直接听诊法检查患者胸腔内各脏器活动情况。尽管这种方法有诸多缺点,但由于条件限制,两千多...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