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166页

中医 第166页

  • 《易》与中医

    《易》与中医

      作者简介: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院院长。著名国学专家、中医文化学家,“国学养生”与“国学管理”首倡者。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分会主任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医家第十五代传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之长子,幼承家训,学习医儒,后随师修习易道禅。20世纪90年代首创“易道主干”说,以“易”融贯儒...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中医
  • 互联网+如何推动中医药快速发展

    互联网+如何推动中医药快速发展

    主持人:宋光明 参与嘉宾: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刘军、东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郭家学、阿里健康医药行业运营专家金峰、山东省兖州区中医医院院长孔庆民、安徽省宿松县中医院副院长徐方亮 9月10日,在第五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第三分论坛的沙龙研讨上,参会嘉宾结合专业领域,畅谈互联网技术如何解决中医药行业各领域的实际问题。 作为中医院基层中医医院的领导,孔庆民与徐方亮不约而同地谈到,信息化建设解决了医院管理方面的很多难题,同时认为互联网技术给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尤其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带了巨大变化。...

  • 高祥福:整合资源突出中医药服务能力

    高祥福:整合资源突出中医药服务能力

    2010年时我国健康产业规模是4千亿元,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所以市场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大蛋糕。作为一个中医院来讲,我们应该怎么办?是主动出击,还是墨守成规继续我们传统的诊疗模式? 在健康服务的开展中,中医院有自己的优势,如中医“治未病”、慢病管理、健康养生、健康旅游等都可以大有作为。当前是我们遇到的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但因为理念的落后、方式的被动,也导致中医院在健康产业当中重要性地位下降和萎缩。所以我认为要从整合功能、重塑架构上下功夫。...

  • 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外科中医训练班

    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外科中医训练班

    早在周代,中医即有“疡医”之设;《后汉书》更有华佗采用“麻沸散”进行“开肠破肚”的记载;隋代以后,太医院均设有“疮肿(疡)”一科。但中国古代在医学分科上,从未使用“外科”作为分科名称。在传统中医知识体系内,凡皮里膜外(胸腹膜腔之外)的各种有形疾患均归属于外科的范畴;以研究与治疗各种疮疡、皮肤病、瘿瘤、痔瘘、损伤等为主要内容;其特点是在理论、治则、用药等方面均注重内、外的结合与统一。西医东渐后,很快...

  • 方证相对是中医学的倒退

    方证相对是中医学的倒退

    •“方证相对”学说是在彻底否定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等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20世纪初,当时中医学界绝大部分学者都明白:“方证相对”其实就是“废医存药”的代名词,所以几乎无人响应与赞同。 •“方证相对”学说否定病机理论,从某种程度说,即回到中医学还未形成理论医学之前的“经验医学”,是中医学的倒退。 四川省乐...

  • 向中医护理要效益

    向中医护理要效益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实现了门诊、病区中医特色护理全覆盖,使得中医护理技术经济收入从2012年200余万元猛增到2014年1600余万元,3年翻了3番;今年前6个月,此项收入与去年同比又增37.4%。同时,先后完成中医护理课题30余项基础上,形成多项中医护理系列研究;并帮助两家县级综合医院从“纯西医护理”转型为“无中医不护理”。 日前,杭州市中医院院长杨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成果,都得益于医改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实现中医特色护理全覆盖...

  • 中医广汗法

    中医广汗法

      很多同道和患者并不理解广汗法的涵义,一听到广汗法,便想当然地认为,就是要让出汗。甚至有人把某些“出大汗好得快、出小汗好得慢、不出汗好不了”之类的非中医言论也当成是广汗法,实际上这是对广汗法的误解。   广汗法作为一个特定的名词,是有严格界定的,关键要明白两个字:一是汗,二是广。   汗,特指正常的出汗——同时符合可持续、全身均匀、微微湿润三个方面的出汗。广汗法的目标是健康而正常、符合三要素的出汗,是机体健康的外在标志。   广,不仅指方药使用灵活、...

  • 中医文化 传承发扬光大

    中医文化 传承发扬光大

      10月30日,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张重刚考察了河南省项城市中医院,对做为全省典范的项城市中医院的工作予以肯定。10月24日,周口市基层中医工作现场会在项城市召开,与会代表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项城市中医院,对医院一流的环境、设施、服务和一流的中医外治技术交口称赞,院长李军民精彩的发言赢得了参观者的阵阵掌声。周口市副市长张广东号召全市中医院向项城市中医院学习。   新址启用奠定百年基业   在项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三年的艰辛努力,医院新址建设终于完成。201...

  • 方清:中药产业助力中医药强省战略

    方清:中药产业助力中医药强省战略

    当前,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很多政策支持,中医药已成为许多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药强省链接着国家的产业未来,四川省利用中药材的资源优势,发展中药产业经济,带动地区经济跨越发展。 首先,重点推进川产道地中药材大健康大品种培育,加强互联网+中医药建设和第三方平台建设等项目。例如通过种子种苗基地繁育、道地认证、道地药材标准检测等系统的建设,构建了中药材全产业链服务平台(7S)系统,借助互联网全方位为中药产业服务。通过RFID物联标签、身份认...

  • 老中医的话始终在我的耳边

    老中医的话始终在我的耳边

      有一年夏天,我陪母亲去老姨家串亲戚。老姨很高兴,把土特产拿了出来,做了许多的菜。母亲还喝了当地村里酿造的酒,由于高兴,母亲也多贪了些酒。   第二天,母亲由于昨晚起夜时受了风寒母亲的头很热,并且还有腹泻。我问老姨村里有大夫没有?老姨说:“有一个老中医。我们有病就找他。”   不到一会儿,来了一位约有70岁,头发已经白了的老中医。表弟告诉我老中医姓陈。陈中医看了母亲的眼睛,又看了母亲的舌苔,然后给母亲把脉。老中医闭上眼睛,沉稳而老练。当他睁开眼睛时,缓慢地说:“没有...

  • 什么是名老中医

    什么是名老中医

      ●什么是名老中医,“名”即名声、名誉,“老”即长者、智者。成为名老中医至少要符合两点要求:德艺双馨、理验俱丰。   ●名老中医是中医界的“集大成者”,是中医学术进步的“领路者”,也是中医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掌舵人”。   ●围绕名老中医开展中医药工作,不仅为学术传承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使中医的医疗、教学、科研、产业都有了倚重点和产生源。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围绕名老中医展开工作并最大化...

  • 四诊合参是说中医必须通过四诊搜集患者的病情

    四诊合参是说中医必须通过四诊搜集患者的病情

      一中医初学者来信说,最近女儿一直流清涕,有时鼻塞。认为是寒症,便先用红糖姜茶,再用荆防颗粒,还用过黄元御的紫苏姜苓汤,但效果都不明显。以前感冒都是1~2付药就好的,这回却不灵了。为此很是纳闷。   回答这个问题,让笔者想到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是说中医必须通过四诊搜集患者的病情,去伪存真,然后辨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再进行论治。如四诊信息反映的证型非常统一,就比较容易辨识;如反映的证型不统一,甚至互相矛盾,就会很难辨证,甚至寒热不辨、虚实不分。   上面这位中医爱好者就没有分清寒热。问题...

  • “六驾马车”完善糖尿病中医教育

    “六驾马车”完善糖尿病中医教育

    “中药、调心、运动、药膳、中医特色疗法与自我监测症状是中医糖尿病教育的六驾马车”。10月24日, 在河北石家庄召开的2015年糖尿病学术年会暨第十六次中医糖尿病大会的糖尿病中医教育与优秀论文报告分会场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高天舒提出该观点。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是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为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应建立完善的糖尿病教育体系。”高天舒说,中医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患者和患者家属了解...

  • 合力奋进 中医事业大繁荣

    合力奋进 中医事业大繁荣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举国上下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之中,中医药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198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行中医中药统一管理,出台一系列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管理办法,积极推动中医事业顺利发展。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中医药立法提供基本法律依据。1992年国务院颁布《中药品种保护条例》。2003年我国政府颁布第一部专门的中医药行政法规《中医药条例》,这在中医药事业发展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 中医一定要具备许多中药学科的知识

    中医一定要具备许多中药学科的知识

    @赵进喜大夫 中医药教材编写应该更传统,突出经典传承;更现代,展示最新成果;更实用,要有可操作性,以提高学员中医临床思维与解决问题实际能力为中心,如此才能有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 @颜新好大夫 医案要好好写,无论多么忙。写的过程是在思考、分析,在最后描述舌、脉时应该有了决定。病因病机的界定是对医生诊治能力的考验,直接引出了后面的治疗方案。如果医生写了舌、脉但没有病机分析,甚至用药南辕北辙,起码他的基本功是不过关的,遑论其他。 @傅延龄 医者不能不懂药;中医一定要具备许...

  • 中医急救有武器应重实战

    中医急救有武器应重实战

    3个半小时 中西医合力击退死神 7月31日傍晚,一位高热神昏、四肢抽搐,病情危重的病人被家属架着胳膊拖入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患者男性,46岁,口唇紫绀,大汗如水洗,头部后仰,双侧瞳孔4.5mm,体温41℃。急诊科当即对病人实施急救措施,疏通气道,开辟2条静脉通路,ECG监护,迅速进行液体复苏,并辅以退热药、镇静药、抗生素、血管活性药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同时采用冰袋和酒精擦浴进行物理降温和脑保护。 患者继而出现烦燥,四肢不自主运动,不能配合治疗的情形。这时刚刚结束在京煤集团总医院(下称...

  • 培养中医人才应取众家之长

    培养中医人才应取众家之长

    •中医人才培养应以院校和师承教育为主,自学、家传等多种培养模式并存,要读经典、做临床、取众长,融会贯通、植根传统、重视医德,勤于实践、善于思悟、注重科研、贵在创新,不断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人才既要有高超的医术,做到医术精湛、医业精勤,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对中医有诚心、对学术有诚信、对患者有诚意。 中医学是古代医家观察总结的结果,包括对人体的认识,如整体观念、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经络腧穴等;对疾病的认识,如望闻问切、阴阳表里、邪正盛衰、辨证论治等;以及治疗疾病的手段,如本草方药...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中医
  • 串起散落民间的中医明珠

    串起散落民间的中医明珠

    中医药是经过长期医疗实践,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广大人民群众同疾病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民间医药是中医药散落的一部分,亦是中医瑰宝。串起散落民间的中医明珠,使之得以传承与发展,是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发展和服务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笔者认为民间医药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时甚至被误作“江湖游医”。其实,民间中医有的确有绝活,比如舌尖运动养生、揉耳健身、针刺常用穴戒烟、山药粉治便秘等。当然,也不排除一些鱼目混珠的“游方郎中&rdq...

  • 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药可持续发展

    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中医药可持续发展

    2015年以来,“互联网+”、“+互联网”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行业热词,李克强总理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互联网+”上升到国家经济产业发展的层面,为众多传统企业的变革转型指明了方向。医疗领域属于传统行业,但随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作为传统行业的医疗领域的阵地,也被逐步攻破,市场上为了满足不同需求催生出很多相应的移动医疗产品,如提供挂号服务、医生咨询、医生助手、患者社区、慢病管理、用药助手等都从某一个方面介入,可以说目前除了涉及远程诊疗环节...

  • 西医学习中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高潮

    西医学习中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高潮

      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主席对卫生部党组“关于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学习班”的批示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毛主席肯定了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殷切地希望培养出一批中西医结合医生和几个高明的理论家。从此,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等5所中医学院举办了2~3年制的西医学习中医班后,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相继举办了各类型西医学习中医短期班。西医学习中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高潮。   光辉历程卓越成就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为了集中反...

  • 春季养肝养生 中医疗法

    春季养肝养生 中医疗法

    春季是所有生物推陈出新、生机盎然的季节,人的肝气亦开始旺盛,排浊气、畅气血,正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据中医养生专家介绍,春季养生需以养肝为先,宜早睡、少动肝火,另外还可多些“阳光餐”以助养阳。   避免大怒去肝火   专家称,春天阳气初升,肝气疏泄,建议人们利用饮食养肝。平时多喝水,多吃果蔬、马蹄、葱、姜、蒜、萝卜等,少吃醋、山楂、海蜇等冷酸食物。同时还要多吃新鲜的、带芽的蔬菜,比如豆芽、芦笋、菠菜等。   专家指出,春季养肝还需注意去肝火,一方面饮食宜清淡,多用夏枯草、桑叶、菊花或金...

  • 中医葱姜蒜属于发物

    中医葱姜蒜属于发物

    中医理论中,葱姜蒜属于发物,对于面目红赤、发热口渴、失眠心烦、痔疮下血等热症者忌食葱姜蒜这类热性食物。而对于面色苍白、手足冰冷、外感风寒等寒症者应适量多食葱、姜、蒜。 葱 葱叶中含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钙,有舒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葱含有的微量硒,可降低胃液内的亚硝酸盐含量,对预防胃癌及多种癌症有一定作用。另外,葱还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 但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特别是溃疡病的人不宜多食。葱对汗腺刺激作用较强,有腋臭的人在夏季应慎食;另外过多食用葱还会损伤视力。 姜...

  • 肾脏移植后 中医来养护

    肾脏移植后 中医来养护

      肾脏移植为广大肾功能衰竭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但仍有长期存活率低、并发症多、缺乏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剂等问题,中医药为肾脏移植后的诸多麻烦有很好的帮助。   今年3月8日,是第七个世界肾脏日。本次主题是“捐献肾脏,延续生命”,提出的口号是“爱心捐肾,重获新生”。也就是说主要关注尿毒症患者的肾移植问题。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讲,肾脏的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其中肾移植在解决了肾源和免疫排异反应后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

  • 中医解读春季如何护肝清火

    中医解读春季如何护肝清火

    核心提示:春天主风,风气通于肝,外风引动内风,易造成患者血压波动,要多吃黄瓜等绿色蔬菜。   春季肝火旺易伤眼睛升血压   专家说,春季与肝相应,肝开窍于目,当出现肝火旺盛时,人们的眼睛最容易出现反应。春天因肝火导致的眼部不适主要表现为眼睛红肿痛和眼睛发涩,其中眼睛红肿痛,同时有烦躁、易怒、两肋疼痛、口苦便干等症状,多属实火,人们可喝决明子茶、野菊花茶来进行调理;如果眼睛发涩,同时有脚心发热、烦躁等症状,多属虚火,人们可用枸杞或杭白菊泡水喝来进行调理。   专家说,春天主风,风气通于肝,外风引动内风,易造成患...

  • 春天上火 中医专家支招

    春天上火 中医专家支招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多风干燥的季节,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出现“上火”,这是为什么呢?专家说,中医认为,春主肝,肝主生发,生发过了会化火,而生发不出,郁在体内也会化火;再加上春天风沙大,气候干燥,人体内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伤及肝阴,也容易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出现“上火”。“上火”的症状包括:口干、口苦、头晕、咽痛、口疮、眼红、急躁易怒等。那么,怎么才能对抗“上火”呢?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二月立春中医养生 助阳适当捂

    二月立春中医养生 助阳适当捂

    气候特点:二月是春天的开始,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明春季从这一天开始。过了“立春”,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草树开始萌芽,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冬去春来,湿度逐渐升高,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雨水”节气因为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更加适合万物的生长。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

  • 中医食饮有节

    中医食饮有节

    要做到“食饮有节”,除了上一期说到的饮食结构合理,主餐按时定量,饮水及时充足,《内经》还非常强调“因时制宜”。《灵枢·胀论》说:“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提出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四时的关系,大致包括因时选食性、因时调五味以及慎选食物种类几个方面。 【因时选食性】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

  • 慢性病分级诊疗应重视中医药

    慢性病分级诊疗应重视中医药

    北京市中医局将在以中医医院为核心医院的医联体内,开展分级诊疗管理试点,制定《高血压、糖尿病社区卫生中医药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方案》,落实《高血压分级诊疗服务中医技术方案》和《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中医技术方案》。(据《北京晚报》2月29日 ) 短短十几年,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等慢性病已上升为对广大群众健康形成主要危害的一类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直线上升趋势,防治形势越来越严峻。 不可否认的是,中医药对慢性病防治有着系统的理论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完善的理、法、...

  • 中医疗疾“仁爱用药”

    中医疗疾“仁爱用药”

    “仁爱用药”就是针对不同的患者群采用恰当的用药剂型和用药方法,从而解除其病痛,达到治病用药之目的。再好的医生,多么好的方,再管用的药,如果患者不能用,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说,中医疗疾应重视“仁爱用药”。 宣传在“心” 好的东西就得宣传,这就像新上市的物品一样。如果我们不去让老百姓知道,那么这件物品就很难让百姓接受,中医药也不例外。我们经过对近几年的中医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看病观察,现在来看中医的大部分是年岁较大的老年人,再者就是...

  • 为山西省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山西省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3年9月29日,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第八号公告:《山西省发展中医药条例》已由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13年9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0月11日起施行。   《山西省发展中医药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山西省中医药法制建设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山西省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出台背景   此次公布的《山西省发展中医药条例》是在2001年颁布实施的《山西省发展中医条例》的基础上修订的。山西省之所以要修订《条例》,基于...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