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162页

中医 第162页

  • 追逐着一所西医院校的中医梦想

    追逐着一所西医院校的中医梦想

      2002年,率先在山东省内同类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本科专业;2006年,顺利获批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2010年,成功获批康复治疗学专业;2012年,与兄弟院系特殊教育学院联合创办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方向),招收首批视障学生;2012年,学校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开创了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新局面……这就是山东滨州医学院中医学科,一个在西医院校成长起来的传统学科,一路走来,追逐着一所西医院校的中医梦想。...

  • 陇西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

    陇西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

    陇西自古盛产药材,是西部闻名的千年药乡,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2015年5月,陇西县被甘肃省政府命名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身为陇西的中医药工作者,我心情澎湃,爰作是赞。 陇西古地,秦汉置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巍巍人寿,山虽不高,然多香药。西南渭河,三水环城,灌育陇右。十里城郭,烟火万家,物阜民丰,百业繁华。中药产销,尤为突出,民众根基,横亘古今。 襄武古邑,南安福地,文峰重镇,雍州首阳,先民遗风,耕读传家,熟识药性,应用自如。种药采药,以药辅食,人人体健,家家乐祥。...

  • 吕炳奎运用中医药治疗急症的自信与风范

    吕炳奎运用中医药治疗急症的自信与风范

      吕炳奎(1914-2003)是人们敬仰的中医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他一生勤奋,博览群书、兼采众长,精研医术,从未中辍临床。他临床擅中医内科病,如温热病,心病、痹证、小儿喘咳等,尤以肾病、肝病为先。   吕炳奎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脏腑至关重要。如肝炎,肝与肾同源,肝体阴用阳,肾阴久亏,肝热郁滞,脾胃湿热困遏,湿浊热毒炽盛,发为肝病。治宜用茵陈蒿汤,重用大黄斩关夺将、荡涤热毒,湿浊自去,肝血得和,疾病可愈。他不赞成滥用补法、用酸味药五味子之类以治肝病,而多用茵陈五苓散、柴胡疏肝散之类药物。   他治病...

  • 诺奖的获得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的魅力

    诺奖的获得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的魅力

    “祝贺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座谈会”昨日在京召开,十一位业内专家学者出席并发表讲话,畅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对当下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激励,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诺贝尔奖是一座灯塔,屠呦呦用她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医药正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医药的魅力,让年轻的科学家看到了希望。本报记者将座谈会上专家们精彩言论摘编如下。 广大科学工作者除了分享获此殊荣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要深入贯彻李克强总理的贺信精神,学习屠呦呦教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 继承创新 中医学术大发展

    继承创新 中医学术大发展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世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健康对传统医学的需求,中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研究的优势不断彰显,研究特色不断发挥,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方法不断创新,学术交流不断活跃,学术传承日趋规范系统,学术成果丰硕厚重,中医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正进一步凸显。 现代西医学高速发展带来的弊病越来越引起人们反思,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得到进一步凸显,诸如中医注重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思想,重视养生保健的理念,强调治未病,长于全身心综合调理的辨证治疗方法等日益显示出独特的优...

  • 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中医医疗行为须构建评价体系

    《中医药法》将为中医药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该法律通过之后,涉及中医药发展和管理的落地文件预计陆续出台。在这里,笔者想讨论建立中医药行为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有关设想,这一切都依赖《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 构建中医药专业评判标准的必要性 传统医药在《宪法》中享有与现代医药平等发展的地位,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执业医师法》及其配套的实施细则或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给予中医执业人员和中医医疗机构与现代医学平等的准入机会;《中医药条例》从多方面给予中医...

  • 中医认为有痰咳不出多和脾虚湿盛有关系

    中医认为有痰咳不出多和脾虚湿盛有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咳嗽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小病症,吐痰则是与咳嗽相伴的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也常有咳嗽咽痒想要吐痰却常常吐不出来的情况,令人气急心慌,非常难受。   中医认为有痰尤其是有痰咳不出的情况多和脾虚湿盛有关系,因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人的脾胃不好容易内生痰湿,而肺部只是人体储存痰液的容器,人的痰液较多,脾胃脱不了干系。在人体的内脏器官中,脾主要负有运化水液和营养物质的职能,是人体水液及营养代谢的中间环节。脾出现了问题,便不能正常运输营养物质来养肺,水液代谢也会出问题,日久人的肺气就会变虚,一旦受...

  • 中医整脊学科应临床需求而创立发展

    中医整脊学科应临床需求而创立发展

    日前,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审议并颁布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医整脊科医师进入中国职业大典,成为中医行业的一个职业。大典对中医整脊科职业定义是:“运用中医药和脊柱运动力学理论,以调曲复位为主要技术,对人体脊柱伤病及脊源性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专业人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进入了大众视野的这门中医整脊学科从创立到发展的历程。 中医整脊学科的社会学术背景 当前,脊柱劳损病一方面是高发病率,另一方面由于都是局部对症治疗,因此,是高...

  • 中医急救不可为,还是我们不作为

    中医急救不可为,还是我们不作为

    在许多人看来,中医是“慢郎中”,只能治慢性病,急救不在行。其实中医急救的历史源远流长,葛洪的《肘后救急方》就是代表作之一。 笔者只是一名小中医,受师父们的影响,笃信中医,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热衷于通过实践验证所学。我曾按揉足三里或至阳穴缓解急性胃痛,运用内关穴缓解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均数分钟取效;父亲的肘部拉伤,屈伸不利,针对侧委中穴一针而愈,其肩周炎亦一针而愈;同事的网球肘按压肘灵穴2分钟而痛止……中医救急法简单、高效而...

  • 分级诊疗需“强筋健骨”是中医医院重大利好

    分级诊疗需“强筋健骨”是中医医院重大利好

    编者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对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功能进行了明确定位。此文一出,激起千层浪花,分级诊疗制度将直接、深刻地改变各级医院的定位、功能、发展方向等。对于中医医院而言,分级诊疗制度将传递未来发展的哪些信号,将给医院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应该如何面对?这些都是医院管理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多处提及中医在推进分级诊疗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中医医院参与推进分级诊疗不仅...

  • 中医诊治疾病为什么要讲究辨证论治呢?

    中医诊治疾病为什么要讲究辨证论治呢?

    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讲究辨证论治,这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到底什么是辨证论治?中医诊治疾病为什么要讲究辨证论治呢?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 辨是辨别、辨认,证是证候,即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证”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这“四诊”所收集到资料、症状和体征,通...

  • 基层需要大批坚守临床的中医师

    基层需要大批坚守临床的中医师

    身为长江边上的安徽省宿松县的一名基层中医,笔者认为,古往今来,每一位著名的中医师莫不是勤于临证,只有勤于临证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也只有临证才能发挥中医的特长。因为疗效才是衡量中医的最佳标准。中医不是在实验室里靠小白鼠的实验发展起来的,而是经过古往今来无数代中医人的临床心血得来的宝贵财富。 在基层真正的中医人才匮乏,而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又有所欠缺,目前基层中医人才确实是凤毛麟角。不少患者初次来我处就诊时,看到我的中药柜陈列和为患者开中药方,都很惊奇地说,现在像你这么年轻的医生能开中药的真的很少了。在...

  • 草原上的中医明珠

    草原上的中医明珠

    在古老神奇、美丽富饶的前郭尔罗斯大草原,有这样一个世代守护草原人民健康的医院——前郭县中医院。 管理治院 由于制度的不完善,管理的不到位,2008年前后,中医院陷入了历史上的最低谷:负债累累,工资拖欠,设备陈旧,人心涣散,怨声载道,患者寥寥——换句话说,这所有近四十年历史的中医院,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正迈着蹒跚的脚步,艰难地踟蹰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09年4月,在历史和现实的连接点,任林军肩负着...

  • 为民间中医传承发展营造沃土

    为民间中医传承发展营造沃土

    我有很多民间中医朋友,后来又在《中医人沙龙》一书中领略到不少民间中医的业绩,其中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和方法,令我读了很受启发。我情不自禁地在书的扉页上写了这首诗:“庙堂高低何足论,菩萨显灵才是真。但求仁术除民苦,声名何如济苍生。”这首诗表达了我对民间中医的敬意。我认为,不论你从哪里来,不论你地位高下,不论你是否声名显赫,只要能救民于苦,就是苍生的福音。 民间中医的精神和医术令人敬重 我们都是应用中医药为人民大众健康服务的同道和学友,而民间中医这个群体中卧虎藏龙,有不少武林高手...

  • 中医药 推行控烟工作

    中医药 推行控烟工作

    编者按:今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26个世界无烟日,主题为“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为了响应这一主题,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其他兄弟学会共同签署“拒绝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承诺书。同时,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四部委局联合下发的《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中华中医药学会日前在京召开中医药控烟高层会议,旨在调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参与控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全国范围的中医院创建无烟中医医院。现选取部分中医医疗机构控烟工作的先进经验介绍如下。...

  • 宋坪:中医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新趋势

    宋坪:中医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新趋势

    中医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的医学体系。 中医药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展示了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思维模式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高度融合和统一。中医宏观上把握疾病的变化规律,以人体功能状态为切入点,形成独特的思维模式,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 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愿意接受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医疗服务...

  • 海派中医徐氏儿科学术特点

    海派中医徐氏儿科学术特点

      笔者有幸聆听上海市徐氏儿科“三年行动计划”基地总负责人虞坚尔教授讲解海派中医徐氏儿科的形成、发展、传承等,现简介如下,与同道交流。   流派渊源及发展   徐氏儿科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第一代创始人是徐杏圃老先生。第二代的徐小圃是徐氏儿科的奠基者,少年随父徐杏圃学医,广读经典,取诸家之长,钻研仲景《伤寒杂病论》,辨证严谨,用药果敢,特色鲜明,善治小儿重危疑难病例;治病注重温阳扶正,临诊擅用麻黄,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儿科诊治方法,故有“儿科圣手”、&ldq...

  • 县级中医医院发展之盼

    县级中医医院发展之盼

    编者按:政策支持、财政投入、人才引进、项目倾斜等构成了中医医院发展的“外环境”。然而因为经济、文化的差异,使得各地区间的外部环境不尽相同。本期请跟随记者走进山西、新疆两家县级中医医院,听听他们的发展故事。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中医医院:投入不足 “掘金”中医特色 洪洞县位于山西省南部,由于地方财政紧张,对于中医医院的投入也十分有限。洪洞县中医院每年从财政只能拿到130万元“包干”补贴,而这个拨款标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都没变过...

  • 潘炉群:让中医药服务融入村民生活

    潘炉群:让中医药服务融入村民生活

    潘炉群,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镇卫生院院长。从医20多年来,他扎根乡村,运用特色健康管理方式,让中医药服务融入村民生活,由对他的信任转为对中医药服务的信任。 中医药伴他成长 潘炉群1994年从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毕业时,被分配到了桐庐县深奥乡卫生院。这是一个偏僻的山村卫生院,能分配到一个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对当时的卫生院来讲如获至宝。但潘炉群没有自傲,参加工作后,他一直虚心向当地老中医学习各种技术和经验。 1996年初春,一场伤寒病在当地流行,当时的卫生院缺少基本检验设备,...

  • 偏见中医又用中医治病的“文化大咖”
  • 坚定文化自信 做好中医药继承创新

    坚定文化自信 做好中医药继承创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根基,没有文化的民族就没有未来,坚持并坚定文化自信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和生命力。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至今仍然较为全面保留传统文化特质的文化。然而,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事业发展倍受折腾,其根源就是近现代中国100多年的屈辱抗争史,打击摧残了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医药文化自然不能幸免。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

  • “倪海清案”看民间中医生存与管理现状

    “倪海清案”看民间中医生存与管理现状

      浙江省金华市的江湖郎中倪海清,在偶得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治疗晚期癌症、白血病的中草药秘方,他成立了海清民间草药研究所,并获得肿瘤内服中草药片剂国家发明专利,救治了上百名晚期绝症病人。但由于没有行医资格、所销售的药品也没有生产许可证及药品管理部门批准文号,近日,浙江省金华市法院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判处倪海清10年有期徒刑。审判结果一出,不仅引起全国媒体和社会的广泛热议,也在中医药界掀起轩然大波。   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组织相关中医药、法律界等专家、学者召开专题研讨,以倪海清案件为...

  • 坚持中医思维,做有底气中医人

    坚持中医思维,做有底气中医人

    近日有幸拜读了全国名老中医熊继柏的中医真谛访谈录,感受颇丰,书中熊老指出要当中医上工必须具备中医思维,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证经验和敏捷的思维反应。 中医要搞实实在在的东西,要坚持中医思维,一要勤读中医经典,二要勇于临床实践,我们读中医经典的目的,不在于去搞表面功夫,不在于去夸夸其谈,而在于指导临床、搞好临床。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是中医过去、现在以至将来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毋庸置疑,中医要想摆脱危机,实现复兴,必须坚守特色,自信自强,苦练内功。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原序中告诫...

  • 四问中医急诊发展之困

    四问中医急诊发展之困

    中医急诊是否可有可无? 与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提升的中医医院相比,我国中医急诊水平和能力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除了部分地区未纳入当地120急救体系等客观条件外,主观上的轻视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医医院的急诊科是否可有可无?贵州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陈杨给记者算了笔账:过去一年急诊科给医院产生的效益是3000多万,每个月通过急诊收入住院的病人约为100~200人,而如果没有呼吸、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应急救治能力,会让医院损失多少病人?“急诊科对于树立医院整体形象,承担解决患者急危重症任务方面...

  • 中医学子西行漫记

    中医学子西行漫记

    德国同学Macros体验针灸 布拉格广场表演梅花桩 参观阿姆斯特丹神州医...

  • 陕甘宁边区第一个中医团体:国医研究会

    陕甘宁边区第一个中医团体:国医研究会

    陕甘宁边区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经济文化落后,医疗卫生整体状况极差,几乎没有正规的医疗机构。人民群众虽大多相信中医,遍山郊野也皆有中药,中医人才亦复不少,但真正有研究、有经验的中医却寥寥无几,一些中医肆意无忌。为“提高边区国医质量,达到国医科学化;培养新国医人才,一方面解除人民痛苦,同时以新鲜血液灌溉国医事业”(《国医研究会呈文》),边区政府于1940年成立了第一个中医学术团体:陕甘宁边区国医研究会。 为使“国医科学化”而成立 为充分发挥陕甘宁边区一千...

  • 越来越多外国患者到甘肃求治中医

    越来越多外国患者到甘肃求治中医

    俄罗斯人菲达罗乌娜两年前患上支气管哮喘,在本国接受了一年西医治疗,却未见疗效。在一位俄罗斯医生的建议下,她坐了10个小时的飞机来到中国甘肃,希望借助这里的中国传统医术消除疾病的困扰。 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1岁的菲达罗乌娜仰卧在床,接受拔火罐治疗。医院为菲达罗乌娜配备了4名骨干中医组成的诊治团队。在为期12天的治疗时间内,这4位医生分别为菲达罗乌娜进行刮痧、拔罐、耳穴贴压、针刺、刺络放血、埋线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等多种中医传统特色治疗。 菲达罗乌娜的主管医师范娥说...

  • 诺奖春雷声 激励中医人

    诺奖春雷声 激励中医人

    这几天,关于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传遍全国各个角落。获得国际最高的奖项,是各个国家都企盼的荣誉。李克强总理在第一时间发出的祝贺,说明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个国际奖励。国内的多数评论给予此事的肯定,则表明国人希望我国能有更多的科学类别、更多的智者贤士能为国家带来越来越多的荣耀和骄傲。 诺贝尔奖,是备受国人瞩目,也是备受推崇的桂冠。此前莫言获得文学奖,而这次屠呦呦在科学领域得到的荣誉,使得大多数国人感到诺奖在我国终于具备“完整性”,理所当然地感到高兴和表示祝贺。...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中医
  • 中医药团体标准制定开启新征程

    中医药团体标准制定开启新征程

    《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于2015年7月16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其中,技术标准研制是各个社会团体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重点工作之一。《方案》明确规定,3D打印、物联网、新能源汽车、中医药等专业领域在内的各相应学会发挥团体标准作为市场自主定制标准的优势,逐步形成政府指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未来团体标准在我国将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作为《方案》明确列出的四项重点行业团体标准之...

  • 谨记以纯中医为祖训

    谨记以纯中医为祖训

      吾师承父亲庄子风,父亲又师从祖父,至今已三代。吾从医近40载,虽家世平平却谨记以纯中医为祖训,不敢违背。如今已年近花甲,但在从医的漫长道路上却不敢有丝毫松懈。纵观当今中医发展,隐隐心痛;读书之余,每想起如今中医应试之状亦忧心忡忡。   如今中医应试,遗弃中医之精华而从中医之名;离别中医之根基却从中医之势!中医精华者,四诊也;中医之根基者,阴阳也。四诊者,望、闻、问、切也。经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此为中医诊断之精华,亦为中医基础中的...

    养生秘方 2024-03-06 7 0 中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