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160页

中医 第160页

  • 屠呦呦获奖对中医研究的启示

    屠呦呦获奖对中医研究的启示

    青蒿素研究者屠呦呦研究员获得的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非国人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奖,但其影响可能非常深远。 一周以来,国人的热议远远超出了对胜利的欢庆,从官方到民间对这次获奖的反应和意义的解读注定会成为重要的科学社会学研究案例。仅就中医药界而言,我们受到了如下启迪: 首先,独特的经验是中医学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一段简短记载,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仅仅几十个字却传递着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得出的结论。这些看似与人们通常讲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并...

  • 浅谈伏羲文明对中医药理论构建的影响

    浅谈伏羲文明对中医药理论构建的影响

    在远古先民创立的阴阳太极图、河图、洛书的基础上,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以“天地人三才”为一体的易思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象思维,是中医思维的源头与核心,深深影响着中国传统医药学理论的构建,中医学中的藏象、脉象、证象、药象等理论都与象思维密切相关。 伏羲溯源 伏羲是“肇启人类文明”的“人文之元”。伏羲“一画开天”,始成八卦,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走向,把人类从洪荒时代推进到了一个文明的新纪元。...

  • 中医传承创新需做到读、撷、践、悟

    中医传承创新需做到读、撷、践、悟

      不久前,笔者在医院领导的带领下一起到广东省中医院进行考察学习,以了解该院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情况。参观归来,感触颇多。结合学习考察情况,笔者认为中医传承创新需做到读、撷、践、悟。   读,即多读书。中医之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而临床疗效必须有理论指导,否则只可能是盲目的临床,是难以取得良好疗效的。中医大家朱良春先生曾告诫后学,学习中医,必不可少的途径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四大经典”是中医理论之根基,必须精读,读熟读透,掌握精髓。而对历代中医名著可有选择地泛读,而且要多读名家医案,从中...

  • 中医方证与病机之我见

    中医方证与病机之我见

    •透过疾病之现象“证”以测知疾病之本质“病机”,是仲景的主要写作目的。 •仲景在解释了一次脉证所反映的病机后,便未必每一条都重复,而是改由通过脉证来代替病机论述,以训练医者的辨证思维能力。 •《伤寒论》中的“辨病脉证”是透过辨别各种疾病的现象以推知疾病本质,而今天之“辨证”则是指如何辨别各种“阶段性病机”。 近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效霞先生...

  • 对于中医的理解与感悟

    对于中医的理解与感悟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我观察到,不少读过中医学院五年的学生对于中医的理解与感悟尚不如中医爱好者,难道专业比不过业余吗?分析其原因,一则兴趣使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兴趣不到,动力不足,变成被动学习中医,其结果可想而知;二则人生经历不同。当经历过人生磨砺,体验过病痛折磨后,人会更成熟,从而更执着健康。 @仝小林北京 农村的乡医,有许多在大病、急病的诊治上,身经百战,非城市医生所能比拟。他们的临床水平,在许多方面远远超过三甲医院的那部分西药为主加点中药作陪衬的中医。我们不仅仅要培训乡医,更...

  • 西医治标 中医治本;中药性温 西药性急

    西医治标 中医治本;中药性温 西药性急

      我的家乡粤东梅县,是著名的“华侨、文化、足球之乡”。这里的昔日,虽也是山清水秀,草木郁葱,山塘水库成网,小桥流水欢歌的丘陵地区,但却是“贬谪之乡、避乱之乡、瘴疠之乡”。在这闻名遐迩的客家人聚集地,许是新旧“三乡”特有的地理、历史与人员素质等环境所决定,人们对中草药的研究使用渊源流长,不少的祖传秘方对治防疑难杂症煞是有效,用当地人的话说:“谁家没有几个‘防家看屋’的偏方”?!类似&ldquo...

  • 中医看来 瘫痪不是一种病

    中医看来 瘫痪不是一种病

    临近春节,铁道部购票网站12306如中国足球般稳定得可怕,毫无悬念地“逢节就瘫”了。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好不了多少,受北极冷空气影响,一些城市几乎陷入瘫痪状态。 瘫痪,一个多么可怕的词。不仅是网站、城市,连人也会瘫痪。例如被誉为“宇宙之王”的斯蒂芬·霍金,就是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被禁锢在轮椅上,身体严重变形,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在一些经典的文艺作品中,我们也能发现“瘫痪”的身影。《水浒传》中记载:“林冲风瘫,...

  • “理、法、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

    “理、法、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用中药来治疗疾病是中医学最为特色、最为主要、最为传统的治病方式之一。古往今来,中医临证都努力做到“立法严明、药无虚用、辨之得当、效如桴鼓”。所以说,“理、法、方、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医师业务能力最基本的体现。   “理”在于“清”。“理”就是医理,即生理、病理。对于一个具体病人来讲,就是发病机制。任何一个病都有病因,如六淫、饮食、情志、外...

  • 提升中医英语教学

    提升中医英语教学

      在目前的中医专业全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全英语教学师资短缺,教材编写、教学难度大等问题,上海中医药大学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培养和依靠本土教师、编辑富有口语特色的教材、完善教师职业发展机制等措施,逐渐克服了这些问题,建立起了全英语教学的长效机制。   积极培养并依靠本土教师   在中医英语教学领域里,师资匮乏是中医药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我校利用年轻教师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优势,积极培育本校全英语教学队伍,通过进修、培训、教学实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其全英语授课能力。我校已连续多年通过“中青年骨干...

  • “廉”犹如双刃剑 刺痛中医

    “廉”犹如双刃剑 刺痛中医

      据媒体报道,北京医疗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医风湿骨科特色疗法濒临失传,能够运用中医治疗风湿骨病的疗法更是凤毛麟角。而中医治疗风湿骨病技术之所以“失传”,主要原因是价格低廉。例如,一名风湿骨病患者采用中医治疗,不需要住院,加上中药费,医院最多收800元。   对于同样的患者,如果用西医手术治疗,手术费、住院费、医药费加在一起,至少要2万元。同时,使用中医治疗技术,医生需要耗费大量体力,而这些是没有回报的。中医几乎成了屠龙之术。   中医素有“简、便、验、廉&rdqu...

  • 战区司令关注中医

    战区司令关注中医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战场被划分为多个战区。多个战区司令们都重视中医药的作用。 阎锡山军中设中医 阎锡山是抗战时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同时也是各长官中与中医渊源最深的一位。早在战前他主政山西时,就出资支持成立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开办中医教育和中医医疗机构。 抗战中,阎锡山大力推动中医药进军队。他在军中设立中医治疗所,并说:“中医治疗所,我以为首脑部必须要拿最高的目的来改进整顿,以保障几千干部的安全。由首脑部作起,扩大开放至外边各部分,统统仿效。”并且说:“...

  • 中医之所长与所短 对中西医的比较

    中医之所长与所短 对中西医的比较

      ●梁漱溟赞同对中国文化的批判,目的是剥去中国文化在千年时光中僵化而走形的外壳,使中国文化的真精神显露与光大;尤为反对含混、模糊地希望融合东西文化,各取所长为一世界未来文化,他认为这是对文化的误解。   ●中西文化因其着眼问题不同、根本精神不同、理论方法不同,取得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成就。“西方是科学的成就,中方是艺术的成就”。具体到医学上,梁漱溟说:“在中西医学上的不同,实可以代表中西一切学术的不同:西医是走科学的路,中医是走玄学的路。”对于两者都是肯定的意...

  • 跳出中医看中医,跨界整合资

    跳出中医看中医,跨界整合资

    我一直强调,自己是站在外行的角度来看中医。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感受普通百姓对中医的看法,并以此提出中医发展的建议,以资院长们借鉴。 我认为,中医的疗效取决于大夫个人的修为,个人的修为能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数字化和互联网结合,在实践上可能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但是,患者信息管理方面其实大有可为。广东、北京做得非常好,通过APP做出了尝试。中医药的发展,除了中医药业界自己的努力之外,同时也应该跳出中医看中医,要跨界整合更多的资源,尤其要“互联网+”。这样中医药的发展就事半功倍...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中医
  • 缓解农村缺中医的燃眉之急

    缓解农村缺中医的燃眉之急

      笔者书柜里收藏着一本15年前由原卫生部崔月犁老部长亲自签名赠送给笔者的书,名曰《中医沉思录》,是由崔月犁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于1997年8月出版的。书中汇集了李瑞环、崔月犁、吕炳奎、诸国本等老领导及方药中、邓铁涛、董建华等老中医专家研究中医药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是15年前写的,但至今重读起来仍备感珍贵,很多观点仍切中当前中医药工作中的弊端,感触颇多。   书中第一篇文章是当时的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医名药名厂丛书》写的序。李瑞环主席在文中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他...

  • 中医复兴是中西医并重发展的基础

    中医复兴是中西医并重发展的基础

      ●中西医结合这一命题按照中西医并重的原则,在基础科学层面上,应当并存并重、共同繁荣;在临床技术层面上,应当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在临床经验层面上,应当相互借鉴,为我所用。   ●中西医结合或配合必须以中医药为原点,以中医的全面复兴为基础,才有可能发展为世界医学实践的新形式、新格局,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中医现代化,才能让中医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   中医影响世界论坛——第四次中医哲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中医药业界内外领导、专家和学者围绕“在...

  • 中医与西医不是“非黑即粉”的关系

    中医与西医不是“非黑即粉”的关系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如今喜欢不叫喜欢,叫“粉”;批评不叫批评,叫“黑”。让人伤脑筋的是,这两者还能相互转化。 比方说,有人认为中药毒副作用都不明确,“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所以警告大家远离中医药。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自诩为“中医黑”。 还有人恰恰相反,觉得中药副作用小,当饭吃都没问题,要不是有中医中药,中华民族早就不存在了。如此迷信中医的人,得算“中医粉”。 &...

  • 诺奖不是中医发展的“鸡血”

    诺奖不是中医发展的“鸡血”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这个国庆长假中令人振奋的喜讯。但喜悦之余,也出现了各种不同声音,争论最多的是诺奖该不该给中医记功。 获得诺奖,“中医与西医谁该加冕”的背后,折射出由来已久的中西医之争。近百年来,西医东渐,占据国内医学的主流地位,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医边缘化。诺奖论功行赏,反对中医的人自然不愿给获奖成果贴上中医的标签,而力挺中医的人则认为当之无愧。 中西医的撕裂发展到...

  • 境外中医助抗战

    境外中医助抗战

    近代以来,中医中药随着华侨走向海外,在各地华侨聚居区行医售药,渐已形成相当的规模。1931年中央国医馆成立后,海外中医药界心怀祖国,积极申请成立分馆,先后有驻美(国)分馆、菲律宾分馆、北婆罗洲分馆、泰国分馆、荷属巴达维亚国医分馆等成立。在抗战中他们并未中断与国内联系,并且想方设法支持抗战。 捐资购债支前线 1939年国医节之际,中央国医馆发起“提倡中医药界各贡一日所得以尽绵薄”的活动,得到海外中医们的支持。驻美分馆分两批转来18000元和1100元,委托驻美分馆转达的还有...

  • 丰富一带一路内涵 让中医药惠及更多民众

    丰富一带一路内涵 让中医药惠及更多民众

    中医药全行业正努力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整合资源、争取支持、形成合力,开创新局面。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介绍了世界中联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将工作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整体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经验和下一步计划。 问:作为国际性学术组织,世界中联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基础和条件是什么? 答:目前,我们在&ldquo...

  • 中医理论也是逻辑思维

    中医理论也是逻辑思维

    @贠克强 中医理论也是逻辑思维。我们中医人在解读的过程要尽量结合临床,追求严谨、务必实在、逼近本真,而不宜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更不可做无根无据的随意发挥。我们每一个中医人要有这个责任这个担当,因为关乎自身事小,但如误导了中医后学事大。 @选择中医-董洪涛 中医有至少两千年的历史,其中蕴藏着数不清的宝贝。中医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理论以及极为高明的六经体系,还有指导针灸临床获得突出疗效的经络理论,这些都是我们中医人的金饭碗。 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是指在医疗联合体的基础上...

  • 兼析中医体质分型的实质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兼析中医体质分型的实质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以结构为基础,以疾病为对象的近现代医学,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涵盖多个系统的庞大的疾病分类体系。应当说人类从病因、病位、病理等静态角度,对疾病的认识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在这种进步面前,面对人类生命过程和病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的大量不确定性,医学家们却越来越感到茫然了。 在确知的致病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有的人发病,有的人不发病;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个体,却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和转归;而同样的疾病导致的同样的病理变化,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在不同的个体却有着很大的效果差异。 可见,仅仅了解...

  • 钟一棠:世纪老中医

    钟一棠:世纪老中医

    今年7月,中医行业的世纪老人钟一棠100周岁了。他80多年如一日,医者仁心,悬壶济世,除了内科以外,也擅长儿科、妇科和皮肤科,堪称中医大家。 钟一棠,1915年农历六月出生于浙江宁波中医世家。十五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上海中医学院前身)。毕业后悬壶甬城。1958年调入宁波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1977年受命筹建宁波市中医院,为该院首任院长。1983年被授予“浙江省名中医”称号;1991年被评为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1992年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对中医宏观有了清晰的思路

    对中医宏观有了清晰的思路

      ●17岁那年的一场大病,使我产生了学医的念头。之后的日子虽辛苦但很快乐,因我已深深爱上这神圣的职业,并陶醉其中——十几年中已记不清有多少夜晚在熟睡中被敲门声惊醒,有多少冰天雪地或暴雨倾盆的深夜跋涉在崎岖不平的出诊路上。   ●通过跟师学习,我对中医有了清晰的思路,意识到应该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习中医唯一的途径就是回归传统,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从学医到行医已十余年了,回看自己的成长之路,虽然艰辛,但是也有快乐,尤其欣慰的是,我始终坚持自己的方...

  • 青蒿素获诺奖是中医药的辉煌

    青蒿素获诺奖是中医药的辉煌

    世人皆知现代科技是人类的福祉,发展中的各个专业都要插上科技的翅膀,为什么非要对中医药断其两翼呢?因此,真正发展中医药既要尊重中医药的价值,更需要现代科技的配合,青蒿素的诞生是中医药发展的一个典范。 瑞典卡罗林医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疟疾等寄生虫病机理和治疗的研究成果。一时间,国内外人士倍加关注中医药,各种媒体议论纷纷,总的说来,有褒扬、有贬讽。我认为,诺贝尔奖励发现青蒿素是中医药的辉煌。 青蒿是名副其实的传统中药...

  • 上海女子中医专门学校

    上海女子中医专门学校

    欧风东渐以后,教会组织首先在中国举办女子学校教育。为紧跟现代步伐,追踪时代潮流,适应社会需求,一向以引领中医学术风尚而著称的上海中医学界,于1925年举办了近代第一个女子中医学校——上海女子中医专门学校。 持续的招生广告 在上海开设女子中医学校的动议,由来已久。1922年,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的先后同学葛养民、叶指发、刘佐彤、徐访儒、王一仁、秦伯未等,鉴于“吾华医学,肇自神农,迄今已数千年,向无医校之设。近年以来,男校虽有创办,而女校尤有广为筹办之必要&rdquo...

  • 中医文化的精髓在于:以道论医

    中医文化的精髓在于:以道论医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中医文化的精髓在于:以道论医。若能知道,既可长寿,又能诊病、论病、治病。以道论病,不但关乎人体生理病理,还包括天地之道;以道治病,不是孤立地治病,而是平衡天地人三才,借天地之道以恢复人的健康。正如《内经》所说: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这是每个中医人都要达到的境界。 @中医肖相如 中医院校毕业,中医机构工作,有中医职称,就是没学好《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中医高职称“科学家”越来越多,科研成果越来越多,就是疗效越来越差,其根源就是...

  • 第五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特刊

    第五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特刊

    编者按:美国健康产业占GDP的比例超过15%,而我国只有5.1%,预计到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因此发展潜力巨大,不论行业内外都已对健康产业高度关注。 作为在医疗战线中发挥重要、独特作用的中医医院,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和投入健康产业的发展浪潮中,成为不少中医医院院长持续思考的问题。在第五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上,来自全国部分省、市的中医医院院长们围绕“中医院与健康服务”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本版撷取部分院长观点,以期交流经验、启发思路。 在谈到健...

  • 中医理论 继承发扬“和”精神

    中医理论 继承发扬“和”精神

    12月5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转身离去,“像一缕阳光抽离了大地”。有人说,曼德拉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执着于用和平的方式消解民族与种族间的冲突。 其实,面对疾病时又何尝不是如此。长期与疾病打交道的人都明白,疾病并非人们口中的“恶魔”,与其执着于和“病魔作斗争”,不如把它当朋友,和平何处。 “和”字本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谐”则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犹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 伪满中医艰难图存

    伪满中医艰难图存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废止传统“汉医”,这种做法也曾被带到抗战时的日本占领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1932年伪满洲国(简称伪满)成立。在伪满地区,中医虽得以保存,但也经历曲折,并且受到奴役。 马英麟发扬中医 马英麟 (1892~1969)先生,字浴书,因家藏两张古琴,故又号“二琴”。他是清末民初东北名医,也是现代名老中医彭静山先生的业师。 彭静山回忆:“马老最大的贡献是保存了东北的全体中医。在伪满时期,日本主张废除中医,有人说中...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中医
  • 原版中医大讲堂 弘医书苑奉岐黄

    原版中医大讲堂 弘医书苑奉岐黄

    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前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医院,历经3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中医医疗机构。弘医堂旗下拥有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北京弘医堂中医(国际)诊所、北京医圣堂中医医院、呼和浩特弘医堂中医医院、北海国医堂中医医院、宁波国医堂中医门诊部、北京国医堂中医药研究院、北京弘医书苑、中华中医药文化(怀柔)示范园。 弘医堂致力于坚持为患者提供传统、纯正的中医药服务。因显著的疗效,良好的医德医风,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和优质的中药饮片,获得广大患者口碑相传的信任和赞誉。年门诊量30余万人次,其中包括全...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