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第163页

中医 第163页

  • 多国中医支招中医药“走出去”

    多国中医支招中医药“走出去”

    据匈牙利《新导报》报道,经过28年近两代中医药同行们的努力,2014年12月17日匈牙利国会终于立法,使中医药行医合法化。2015年9月18日,国家人力资源部又在该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42/2015(IX.18.)号实施细则,该法令对中医药行医从业人员许可证发放作了规定。 新法律规定,在中医领域,持有至少5年高等教育文凭的人,才有资格向有关当局递交申请,并限定行医地点和期限。申请人必需证明在祖籍国,最后一个长期行医的工作单位,没有被取消过行医资格,并无刑事犯罪记录。申请人的毕业证书无需当地文凭认证机构认证,...

  • 中医药与木牛流马

    中医药与木牛流马

      近期,读了《新科学家》的一篇文章。文章讲到这家杂志报导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制了一个叫“大狗”的“机器骡子”,能驮载40多公斤的装备,可以攀越35度的斜坡。视频显示,无论是爬陡坡,跨崎岖路段,还是被猛地踹上一脚,依然行走自如。   研制者之一,马可·雷波特说:“内力传感器可探测到地势变化,根据情况做出调整。而当我们‘骚扰’它时,‘大狗’的主动平衡性使其可以保持稳定。”这种平...

  • 中医之大汗微汗

    中医之大汗微汗

      桂枝汤方后的注可谓影响深远,“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几乎成为汗法的教条,让中医同道对于微汗印象深刻,同时对于大汗格外顾忌。   同是汗法代表的《伤寒论》麻黄汤取汗,也遵循了桂枝汤方后注的要求,“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但在麻黄汤的另一版本有不同的说法——《辅行诀》小青龙汤(即《伤寒论》中的麻黄汤)方后赫然写着“必令汗出彻身,不然恐邪不尽散也。”前者强调了...

  • 张伯礼:中医理论要在实践中升华

    张伯礼:中医理论要在实践中升华

    8月20日在河南郑州召开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提出,要坚定中医的理论自信,并在实践中升华中医理论。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做中医药与大数据的精彩报告。 张伯礼院士在“中医药的时代需求与基础理论发展”的报告中,分析了近代百年中医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指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改难题的需求,发展中医药是时代的需求。他强调,中医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今中医药界面临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方法学至为关键。研究中医理论要遵循中医发展规律,从临...

  • 安徽太和县中医院集团紧密化 发展后劲足

    安徽太和县中医院集团紧密化 发展后劲足

    作为全国首家县级三甲中医医院,安徽太和县中医院的发展经验成为全国中医医院发展的学习典型。在接待络绎不绝参观学习的兄弟单位的同时,太和中医院还在不断发展,也为他们提供了不少与时俱进的新经验。 医养结合担起公立医院社会责任 走进徐奶奶的房间,温馨淡雅的屋子里精心布置了许多绿植花草和字画照片,徐奶奶正在客厅悠然地绣着十字绣,里屋老伴钱爷爷正在上网,厨房里还飘来阵阵饭香…… 这里并不是徐奶奶的家,而是太和医养院居家式养老的房间。 “到这里连厨房...

  • 刘云鹏 著名中医临床家知名中医妇科专家

    刘云鹏 著名中医临床家知名中医妇科专家

    刘云鹏(1910年~2013年),名万程,字云鹏。著名中医临床家,中国现代名医,知名中医妇科专家。 1910年10月23日,刘云鹏出生于现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刘家棚,一个四代中医之家。 刘云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无论什么书,他只要读上三遍,就能倒背如流,于是父亲刘哲人在五个子女中选择了刘云鹏继承家业。十八岁刘云鹏开始跟随父亲学医,边学习边侍诊,侍诊之余刘云鹏博览群书,特别是《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是手不释卷,仔细研读,无所不记,对《伤寒论》中的条文烂熟于...

  • 觉解中医之理 润养精彩人生

    觉解中医之理 润养精彩人生

    夜深人静,把卷开展,每每都会被中医药学之博大精深所感佩、所震撼。 中医药学,古老而又时新,其医理、施治、药物及其功能,充盈着生命智慧。它不仅能疗躯体之疾,扶正祛邪。尚可医人心灵之病,启善警恶。 中医药学的精髓要义在于“治病救人”,导引众生砥砺品行、陶冶情操、慎独约己、完善自我,臻于《黄帝内经》中所期许之“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境界。因此,我们应当时刻铭记“中...

  • 流派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源泉

    流派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源泉

      ●学科是由专业人员以独有的领域为对象,按照专门的术语和方法建立起来的概念一致、体系严密、结论可靠的专门化知识体系。   ●流派是源于或成熟于某一地区,在一定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明确的传承脉络,目前仍拥有传承人,具有独特的学术思想与独到诊疗经验的中医文化和学术现象。   ●流派传承为学科建设开拓深度,学科建设为流派传承提升高度,并且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条件。流派传承和学科建设两者应互相结合,取势、明道、优术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各流派的形...

  • 中医四诊仪器研发

    中医四诊仪器研发

      编者按:自上世纪50年代我国学者开展脉诊仪研究以来,已在脉诊仪、舌诊仪、四诊仪等诊疗仪器研发方面取得一批成果。在新形势下,为进一步系统梳理中医四诊的源流和现状,深入研讨中医四诊仪器研发的主要瓶颈,明确未来发展方向,5月15~16日,围绕“中医四诊仪器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前沿方向”的主题研讨会召开,现摘编部分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医改给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医药为医改提供了动力,医改离不开中医药。美国医药卫生的经费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8%,中国占5%,而中国的GDP是...

  • 抗联军中有中医

    抗联军中有中医

    写在“9.3”抗战胜利纪念日 一 战胜于今七十年,已将日月换新天。 笑他几个苍蝇叫,历史焉能任倒颠。 二 御侮挥戈八度秋,终将日寇作阶囚。 国强民富生之本,未雨绸缪贵远谋。 三 阅兵阵式甚恢宏,气壮山河神鬼惊。 记往开来新伟略,巍然钢铁筑长城。 注:记往,是铭记历史之意。 抗联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简称。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

  • 甘肃省首批省级名中医展示

    甘肃省首批省级名中医展示

    周信有,1921年2月出生,甘肃中医学院教授,甘肃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甘肃省中医学会名誉理事、全国内经专业委员会顾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首批和第二批、甘肃省第三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004年被评为甘肃省名中医。2005年6月被国家选定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和传承方法研究)”的专家之一。2010年11月被卫生部确立为全国181位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之一...

  • 张伯礼:中医药发展的机遇与任务

    张伯礼:中医药发展的机遇与任务

    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约是美国的1/30,存在底子薄、基础差、城乡发展不均衡等客观问题。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要满足13亿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必须走出一条中国式道路。 近年来,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取得了突出进展。中药研究平台及技术迅速发展,中医药相关SCI论文数量及所占比例逐年增加;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成药二次开发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连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药国际化进展态势喜人,复方丹参滴丸胶囊、血脂康胶囊 、扶正化瘀片、康莱特注射剂通...

  • 现代的中医应该具备基本医疗常识

    现代的中医应该具备基本医疗常识

    @选择中医_董洪涛 一般人都认为《黄帝内经》仅仅是一部中医的经典,因为对中医没有兴趣,因此,也不愿接触《黄帝内经》。其实,这是一部以医为主,并涉及天文、历法、地理、心理、气候、气象等学科的探讨天地人化育的生命科学巨著。正如南怀谨所说,它不只是一部医书,它是包括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的书。 @颜新好大夫 现代的中医应该具备基本医疗常识,了解病人的既往史、现在史,这与运用辨证论治的中医主体思想解决问题并不矛盾,为我所用。 @赵进喜大夫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走向世界,...

  • 他是首位在法公立医院行医的中医师

    他是首位在法公立医院行医的中医师

    2007年,中法政府签署了中医药合作协议书。随后巴黎公立医院管理局希望研究中医药在干预慢性疾病中的作用,并列入2010-2014年发展战略计划。经过法国专家们的实地考察和层层筛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分泌科陶枫成功获得巴黎第六大学(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教学医院比提耶-萨勒伯特以艾儿医院营养与代谢病科提供的法国住院医生职位。 巴黎公立医院管理局是全法国规模最大、临床医疗活动覆盖领域最广、教学和科研能力最雄厚的大学和公立医院管理机构。作为其下属之一的比提耶-萨勒伯特以艾儿医院实力也相当雄厚,拥有16...

  • 中医院院长应具备怎样的媒体素养?

    中医院院长应具备怎样的媒体素养?

    媒体素养指的是能够运用媒体,参与社会进步。对院长来说,媒体素养就是怎么样正确、建设性地利用好大众传播的能力,来推动医院发展,更好服务民众。 院长为什么要具备媒体素养?现在院长越来越向职业化发展,而作为一个职业化院长,必须要具备媒体素养的能力,这是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下,尤其手机终端普遍应用,人人都有麦克风、摄像头,我们已经不能像对待传统媒体那样视媒体为可有可无了,一个合格的院长必须具备媒体素养。比如近期备受关注的天津爆炸事件中,有关方面的应对暴露出的媒体素养缺失令人反思。...

  • 中医药行业需要“中医+”思维

    中医药行业需要“中医+”思维

    近来,“互联网+”思维模式及其驱动市场的运作形式、促进传统行业的方法策略逐步成为人们热衷研讨、积极参与、乐于实践的主流创新创业方式。如今,这一风潮也慢慢向中医药行业靠拢、接轨乃至融合。无疑,这种思维模式指导下的运作形式及方法策略必然会带给包括中医药在内诸多传统行业新的生机。但是,一个行业在未来社会、市场中的潜能到底有多大,根本上取决于自身实力。据此,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中医药领域相关工作的经验心得而提出“中医+”思维,旨在为促进中医药能进一步回归本色、夯实基础提供思路方法...

  • 中医看病必遵循望闻问切

    中医看病必遵循望闻问切

    中医的文化特点是什么?第一是天人相应,第二是调与和。中医文化体现在中医医院的发展过程以及中医的诊疗过程中。中医医生在看病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天人相应、阴阳协调的原则。中医看病,不管怎么看一定要体现辨证论治的思维理念,通过辨证论治达到诊治疾病的目的,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科技的进步,实际上是延伸了中医的眼耳,现在“望”也多了,体现CT、核磁、胃镜的变化,但要把这种望的现象归纳到中医中去做。望、闻、问、切都有很多发展,但切脉很难有新的突破,因为切脉是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一种感觉...

  • 怎样整理名老中医经验?

    怎样整理名老中医经验?

      传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是继承发扬中医药学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步骤,是名老中医工作室传承工作的主要环节。而整理名老中医经验却贯穿传承工作的始终。达尔文说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如果忽略了“整理”工作,名老中医的经验就会囿于一室,不被人传承和学习,那就会出现中医学术断代的局面。怎样整理名老中医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6方面着手。   一是夯实基础,不离基线。作为一名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者,必须夯实中医基础理论,信仰中医科学,有&ld...

  • 民间中医药是中医继承和创新的源头

    民间中医药是中医继承和创新的源头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是中国传统医药获得世界认可的重要标志,也是民间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民间中医药启迪诺奖创新 屠呦呦研究员的研究成果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里的“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17个字启发,其中记述的“绞汁”方法不同于传统中药“水煎”的方法,她由此领悟到“水煎”之法可能会因为高...

  • 中医人才的匮乏是不争的事实

    中医人才的匮乏是不争的事实

    中医是我国的瑰宝,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发展。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和内外环境的影响,目前中医人才的匮乏是不争的事实。 笔者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医生,感受到中医药人才的匮乏。目前一些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途径相对缺少,制约了中医药人才的发展。建国后,中医药院校的建立,让以往传统的师徒相授学习中医的方式逐渐瓦解,而取消中医自考的模式也截断了自学成才之路。但是这些措施对培养中医人才来说是有利有弊的,中医院校仿照西医院校的教育方式虽然可以大批量的培养学生,但是培养...

  • 中医缓解肿瘤 胃肠病从脾论治

    中医缓解肿瘤 胃肠病从脾论治

    中医特色疗法缓解肿瘤不良反应   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于近日成立了中医康复治疗中心,并在头颈外科、乳腺科、放疗科、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和中西医结合科5个临床科室建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   除开展针灸、拔罐、药物敷脐、中药包热敷等常规传统自然疗法,治疗偏头痛、面瘫、鼻炎、颈椎病等常见病症外,该中心主要结合肿瘤专科医院特点,重点开展特色疗法,如针刺疗法治疗放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疲乏、口干等不良反应;中药敷脐疗法改善放化疗后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便秘、肠梗阻等;中药包热敷疗法治疗肿瘤术后肢体水肿、疼痛、功能障...

  • 成为一个地道的中医人

    成为一个地道的中医人

      中医学是一种传统医学,其产生于农业文明时代。在那个时代,医工(中医师)治病用药全靠自己去获取,种药、采药、加工、炮制等。现代中医师则不一样,看完病后只需给患者开出处方,导致许多中医师根本不识草药。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中医传承会丢失其真正的内涵,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究其原因,一是中医师对中药的认识不足,一些医师认为,我是学中医的,不是学什么中药的;我是看病的,不是抓药的;二是现代医院医药分工明确,在中医师看来,知道某味药药理功效就行了;三是药材来源充足,有专门种植草药的基地。   实际上,医...

  • 提高中医院校护士生临床能力

    提高中医院校护士生临床能力

      为提高中医院校护士生临床能力,突出中医技能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中医临床护理人才,我们自2011年至2012年在本科护理实习生教学中,改革临床教学模式,构建中医特色的护理实习生中医技能临床教学平台,通过2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构建平台   我们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直属附属医院优越和优秀的教学资源,将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护理学教研室、门诊和病区中医治疗室及各病区护理单元整合作为护理实习生中医技能临床教学平台的支撑。同时一方面组织编写本科护理实习生中医技能临床教学大纲,编印包...

  • 湖北省荆州市中医院弘扬名医刘云鹏医德医术侧记

    湖北省荆州市中医院弘扬名医刘云鹏医德医术侧记

    湖北省荆州市中医院首任院长、全国著名老中医刘云鹏,在近80年的从医岁月里,以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刻苦钻研、创新不止的精神,为中国中医药宝库,特别是妇科疾病的诊疗做出了独特的贡献。2013年7月,高寿103岁的刘云鹏老先生仙逝。两年过去了,荆州市中医院刘云鹏的传人们,仍深切地怀念老院长,精心传承弘扬着老院长的医德医术。 刘云鹏传承的是家道,18岁随父学习中医。在学医行医的过程中,刘云鹏总是把患者放在首位,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刻苦钻研,不断丰富自己的中医药知识与医术,在上世纪40年代,就...

  • 当中医药遇上互联网+

    当中医药遇上互联网+

    2015年李克强总理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互联网+”上升到国家经济产业发展的层面,为众多传统企业的变革转型指明了方向。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 年,“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 ”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 文化先行,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文化先行,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启动《中医药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5-2020)》研究编制工作,笔者根据就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鼓励文化研究,大力弘扬中医文化 弘扬中医文化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目前这项事业还只停留在鼓励和提倡阶段,缺少推广和检验的硬件标准。 从小的方面讲,弘扬中医药文化普通中医药知识,对于疑难病和慢性病恢复期能起到促进作用,甚至对一些疾病可以做到少花钱或不花钱,这正是政府和百姓喜闻乐见的事情。可是目前中医文化的弘扬并不涉及到职务晋升...

  • 来华外国人士的中医缘

    来华外国人士的中医缘

    抗战期间来华的外国人士,有的在此认识中医药,并且与中医药结下了缘分。 柯棣华延安用草药 黄宗江的电影院剧本《柯棣华》中,借伤病员之口说了这么一段话:“咱们葛公村自古就有光荣传统,那葛公姓葛名洪,晋朝人氏,会炼仙丹。柯院长跟我说过,这仙丹八成就是草药。别看柯院长是外国人,到处寻摸这草药土方,你们大伙用的‘定骨粉’、‘退烧丸’,那就是柯院长炼就的仙丹嘛!……华佗转世白医生,葛洪重现黑大夫。”...

  • 深化对中医药原创科技资源的认识

    深化对中医药原创科技资源的认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

  • 评《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之《任应秋》

    评《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之《任应秋》

    任应秋,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他毕生致力于中医理论研究和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专业人才。在文献整理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成绩卓著,率先创立了“中医各家学说”学科,在《内经》的研究上取得成就,为中医学术理论的提高和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之《任应秋》,区区30余万字,当然不能囊括其全部学术成就,但能由博返约、卓然自立,确是一部很好的“导读”,让您在任...

  • 中医和西医都有“顿服”这个说法

    中医和西医都有“顿服”这个说法

      在药物说明书上看到“顿服”,你会认为是“每顿饭后服用”,还是“吃饭的时候服用”?其实,这两种想法都不准确。中医和西医都有“顿服”这个说法,但意义却不尽相同。   中医所指的顿服是指一次性较快地将药物服完。其主要目的是将药力集中,使药物更迅速地发挥作用。如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需要顿服的方剂多用于治疗痛证、热证、血证等较重病情。   常见应顿服的中药有:驱虫药,如槟榔、南瓜子和雷丸等应...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